「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除了小學生,鮮少有人不知這句話的出處。
這句話出自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經典中的經典,不僅奠定了他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並且入選中學教材。
猶記得當初在學習這篇課文時,老師要求全班同學一起朗誦,儘管讀了很多遍,但還是有不少同學留下了感動的淚水;要知道在語文課本中,能如此打動人,催人淚下的課文少有。
幾十年來,《背影》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無數的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這篇課文時,一邊感到無奈,一邊勾起了深深的回憶。
然而,卻有一位教授提議,將這篇課文從中學教材中刪除,原因更是讓人「哭笑不得」。
一、因為父親跨越平臺去買橘子,嚴重違反了交通規則,可能會給中學生傳遞不正確的價值觀。
二、《背影》中父親形象大多是消極的,如「 blo腫」,「蹣跚」等,沒有美感,更是文人無病skills吟。
實在難以想像,竟然會有如此荒謬的言論,盡幹一些吹毛求疵的事。在學術上,我不敢對這位教授評頭論足,但在這件事情上,我卻有著自己的基本常識,先不說百年前是否有交通規則一說,光這一言論就顯得該教授教條主義。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專家學者要求刪除《劉胡蘭》、《誰是最可愛的人》、《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等課文,要求歷史刪除嶽飛、文天祥等人物,而給出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
也有不少網友家長怒懟專家教授,如果非要吹毛求疵,課文中大量飲酒詩篇的課文也會引導學生不良行為,孔夫子未經許可辦學,武松打虎都應該刪除……
不難發現,現在的一些專家教授,思想上出現了自相矛盾,他們認為中小學生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所以要把不良導向的課文進行刪除;另一方面又覺得中小學生「頭腦簡單,理解力差」,把一些複雜的課文進行刪改,簡化。
作為教育工作者,只想把現成的,簡單的內容灌輸到孩子的大腦裡,這是不負責的行為。
有時候看到這些言論,感覺挺可笑的,也挺可悲的。
專家教授的看法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能代表大眾,大眾也不願意被代表。
時代不同,社會不同,背景不同,用現代人的眼光去評價過去人的行為,很可笑的行為。如果人人都這樣吹毛求疵,從古流傳下來的文學名著詩詞歌賦都應該「刪掉」,什麼電影電視劇都別拍了。
幾十年前,我們學這些課文,沒有任何問題,然而現在問題全出現了,不知道是教育思想的進步還是退步呢?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