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建議刪除課文《背影》,看完原因,網友:我笑了
前言:
我們往往在觀看到一篇好的文章後,都是會發出佩服的語氣,投入羨慕的目光,這些人們能寫出如此好的作品來,必定也是相當有學識才能呈現出來的。不過,好的文章總是會被列為課文之中,然而那些被列入課本之中的文章,是否真正具有藝術價值存在,會不會教壞小學生,就此也讓很多人疑惑。
朱自清就是一位散文家,是一位詩人,他的代表作品更是不少,也留下不少經典給後代人,更是能讓後代人感受到他身上存有的藝術細胞。雖說是一位很有名氣的人,但是說起來他的作品,卻會受到很多人質疑。曾經就有一位教授建議刪除課文《背影》,這部作品就出自朱自清筆下,為何現代教授會對這樣一位散文家有所質疑?
讀過《背影》這篇課文後,我們就會了解當中故事。朱自清在1825年時期寫下這篇回憶性散文,講述當初離開南京,前往北京大學時情景。父親送他到火車站,並且給他買了橘子,可見這是呈現父親對自己愛意的一面,為何會遭受到質疑?這篇課文影響無數人,朱自清更是用簡短的文章,將父親對自己的愛意呈現在人們眼前,打動無數人。
教授之所以建議將其刪除掉,都是有原因的,甚至在2003年,武漢一家晚報有過報導。不少人都建議將其刪除掉,更是引發不少學生反對,表明朱自清父親違反交通法,形象顯得很是不瀟灑。在散文之中,朱自清就有描述:「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後期更是寫出了父親如何攀爬鐵道,這篇報導引發不少爭議,雖說有爭議,作品仍舊未被刪除。
在2010年,北京一位丁姓教授要求將其刪除掉,再次引發爭議。買橘子是跨越鐵路的,這種行為違反交通制度,也是一種違法行為,這種行為會觸犯到別人利益,甚至引發危險。當然,這樣的書寫也都是要看當時處於怎樣時代,有大學教授就表明,朱自清在書寫散文時期,描述的場景是在南京浦口火車站,當時火車很少,大家都是爬來爬去,並不是他一個人這樣做。當年時代與現在不同,或許也根本沒有這樣的交通規則。1928年,朱自清弟弟將散文給父親過目,當時朱自清父親已經無法行走,雙手也不太好用,戴著老花鏡一個個字進行朗讀,眼淚瞬時間落下。可見,已被《背影》感動。
總結:
文學藝術本身就是呈現情感,給人們啟發,《背影》更是朱自清對父親愛意的一種描述,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去糾結散文之中交通規則問題。若是對文學作品如此鑽牛角尖,那麼文學藝術存在還有何意義?文學藝術就是一種呈現,不需要去太糾結細節上的問題。要求刪除這部作品的原因也是惹人大笑,敢問那些揚言要將其刪除的人,真正懂得藝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