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是一個孩子們最初接觸的社交圈子,最開始的父母總會怕孩子因為環境的陌生而產生各種各樣的不適應。
之前也有很多的關於幼兒園老師或者同學對孩子進行暴力行為的新聞,總讓家長看得心驚膽戰。不過現在因為治理得當,幼兒園的暴力事件減少了,但是冷暴力卻出現了。
那天小侄女從幼兒園裡回來的時候,一直打噴嚏,一摸她的衣服,有一部分還是溼噠噠的,頭髮的發尾也還帶著不少的水汽。
小侄女告訴我她們學校今天組織了打水仗,特別好玩,但是自己的老師卻「忘記」了幫自己擦頭髮和換衣服,所以衣服她還沒來得及換,頭髮也是自己擦的,不過因為不熟練,所以擦不好。
我聽著感覺不對勁,向她媽媽詢問才知道原來小侄女被老師「冷暴力」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正是因為小侄女平時不太愛說話,很害羞的一個人,上次因為小姨跟著她老師產生了一些口角和不愉快,沒有及時的解決,老師這就把「懲罰」都轉移到了小侄女的身上。
平時能把小侄女當個透明人就當做沒看到。
第一種:來自老師的區別對待
聽話的孩子總會格外的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和注意,但是調皮搗蛋的孩子卻往往得到的是來自老師的不信任和討厭。
因為老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所以很有可能因為各種態度的問題而對孩子的看法產生不一。就像如果出現了上文家長和老師之間產生了矛盾,如果沒能夠及時的解決,那麼受到影響的就是孩子。
所以想要處理這個問題,家長就得先處理好自己和老師之間的關係。不是說為了孩子就一定要去「巴結」老師,而是適當的禮貌和相互招呼要到位,同時如果一不小心發生了矛盾的話,要注意及時的解決,避免留下隔閡。
同時也可以多和老師進行一些關於孩子日常上的詢問和溝通。因為這樣不僅能夠讓老師能和自己成為朋友,也可以得到很多關於孩子平日裡的信息。
第二種:來自幼兒園其他小朋友的排擠
幼兒園對於孩子們來說,是第一個接觸的團體環境。當然了,這也就會讓一個個性格迥異的孩子們產生一種選擇性的交往。
有的時候可能因為某個孩子身上一些「令人不舒服的」點子讓他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排擠,這就會導致校園「冷暴力」的產生。
長期這樣的話,被孤立的孩子就會變得更加的沉默寡言和敏感,還會變得排斥社交,同時產生社會上的交友恐懼,心理方面會受到很大的打擊。
1:觀察孩子不好情緒的出現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的情緒出現了問題,一定要及時的詢問。
2:及時的開導和溝通
孩子適應不好環境,家長就要幫助孩子去交朋友。遇到一些和孩子其實可以玩得來的小朋友,家長可以幫忙去「撮合」,讓別的小朋友知道,其實自家孩子只是慢熱了一點,但是還是很可愛很善良的。
3:注重孩子性格的培養
當然啦,性格開朗的孩子才能受到更多人的喜歡,想要孩子能夠融入群體,就得讓孩子敞開心扉起來。平時要注意教育孩子帶人熱情,主動的幫助等等,讓孩子變得積極向上。
第三種:來自老師給的「小外號」
相信每個人幾乎都被別人起過各種各樣的外號,好聽的當然會顯得可愛愉悅,但是不好聽的話可能就會是一種傷人的「利器」了。
如果幼兒園老師的職業操守不夠好的話,可能就會直接給孩子貼上一些不好的「標籤」。就比如人孩子只是說話慢一點,老師就會直接叫人家「小結巴」,認字程度慢一點老師就直接喊人家「小蠢蛋」。
從老師嘴裡喊出來的詞孩子們是會去學的,久而久之這會讓被起不好外號的孩子感到非常的羞恥和無地自容。
在老師眼裡這只是一種小小的「玩笑話」,但是在孩子看來這是一種很可怕的批評,會讓他麼陷入無限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一定要找老師進行及時的提醒和溝通,無心之舉就要讓老師進行道歉和改正,如果是有意而為之的話那就要採取更強硬的手段了。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寶,但是上學後出現的事情可就變多了,所以家長可要加以重視校園「冷暴力」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