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3歲不會說話的女孩,上幼兒園不到半年,被老師吐槽「話嘮」

2021-01-09 叮麻育兒

孩子的發育往往是父母最關心的話題,新生兒時期,關心孩子的身高體重,恨不得一天稱三回,每回都能看到上升的數據。三四個月後,關心孩子的動作發育,「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立周會走」,每個大動作發育都要跟別家孩子對比一番,稍微遲幾天就開始焦慮,是不是娃發育有問題?

好不容易熬過1周歲,孩子能走會跑了,又開始糾結語言發育,為什麼孩子一歲半還不會說話?

那個3歲不會說話的小姑娘,上幼兒園不到半年,被老師吐槽「話嘮」

小侄女就是一個說話晚的孩子,別家孩子一歲半已經說話很溜了,爸爸媽媽、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各種稱呼得心應手,但是小侄女不行。她14個月開始說話,第一個稱呼是姥姥,因為是姥姥帶大的,跟姥姥特別親。可是姥姥有點拗口吧,她喊了一年半的「鬧鬧」,直到今年上了幼兒園才改過來。

爸爸媽媽的稱呼比較容易,十五六個月學會後一直很溜。其它語言就不行了,常常單個字往外蹦,小豬佩琪是「佩」,汪汪隊立大功是「奇」,一著急就「啊啊啊」亂喊一通,別人聽不明白就開始發脾氣。

媽媽和姥姥一直都非常擔心,是不是哪裡有問題。於是2歲時帶她去醫院檢查,醫生卻說沒問題,讓回家多跟孩子說話。

3歲時,小侄女還是不會說話,帶著焦慮的心情,把她送去了幼兒園,本以為會不太順利,誰知小侄女如魚得水,快樂的不得了,說話也有了很大改善。

上周家長會,小侄女竟然被老師吐槽「話嘮」,說她小嘴「叭叭叭」的可能說了。

面對小侄女的改變,擔心不會說話的媽媽和姥姥終於放心了!

孩子說話晚,是智商有問題,還是「貴人語遲」?

對於孩子說話晚的問題,常常會有家長認為是智商有問題,或者是「貴人遲語」。

但是實際上,孩子說話晚多是正常的,跟智力沒有太大關係!

智商有問題,想必大家都明白什麼意思,這裡就不多說了。

貴人語遲,常常被理解為:說話晚的孩子更聰明,將來有富貴命。

事實真的如此嗎?

首先,這個成語出自《論語》中的: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意思是,很有謀略的人不善言談,但心中有數、行動迅速。

注意,這個成語跟「孩子說話晚」完全不搭邊,也不是「說話晚將來有富貴命」的意思,純粹是人們的理解錯誤!

其次,美國研究者曾經針對「孩子說話晚」做過一項實驗,他們一共測試了100名語言表達能力較弱或有障礙的孩子,結果顯示,這100個孩子中,只有1個孩子是智力低下導致的語言發育遲緩。

這就意味著,孩子說話晚不代表他們智商有問題。同樣的,說話晚也不是所謂的「貴人語遲」,只能代表孩子的語言發育稍微晚點而已。

這個說法理解起來並不難,孩子發育本來就存在個體差異,有的快點有的慢點,多是正常的,不要把所有問題都歸結到智商上。

為什麼有的孩子說話早,有的孩子說話晚呢?

孩子兩三歲不會說話,首先應該帶娃去醫院檢查看看,是不是生理原因,比如舌息帶是否有粘連?聽力是否正常?如果沒有問題,就得從生活中尋找答案了。

叮咚2歲時外出,曾經偶遇過一個同齡的小男孩。雖然年紀相當,但是語言能力幾乎是「天壤之別」。

叮咚2歲時已經是個小話嘮了,一天到晚小嘴就沒有閒著的時候,不是吃東西就是說話,看到什麼問什麼,常常打破沙坑問到底,吵得我腦袋疼。

這個小男孩幾乎不會說話,至少我們一起玩的兩個小時,所有話都用「啊啊啊」來代替,想要去池邊看魚,他「啊啊啊」的告訴爸爸;想要吃零食,指著小賣部「啊啊啊」的喊著……

跟他爸爸聊了一會兒,男孩爸爸說他家孩子2歲了還不會說話,去醫院檢查說是沒問題,就是說話晚,讓多跟他說話。跟我取經為什麼我家孩子說話這麼溜?

我說估計是遺傳的吧,孩子爸爸、爺爺、姥爺還有舅舅,全都是話嘮,沒有他們聊不來的天。同時還跟父母有關,從孩子半個月開始,我每天都會跟孩子說話嘮嗑,聽多了自然就會了。

聽到這裡,男孩爸爸突然來了句,應該是跟父母有關。我老婆一個人帶娃,天天玩手機,白天基本不跟孩子交流,我晚上下班比較晚,回到家孩子已經睡著了,說的就更少了,估計是這個原因,孩子才不會說話的。

不跟孩子交流,應該是很多孩子不會說話的最大原因。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說話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到年齡自然就會說了,沒必要提前幹預。但是實際上,孩子的語言發育受外界影響非常大,如果長期處於一個語言缺乏的環境,得不到有利的語言刺激,他們的語言發育就會明顯滯後,出現說話晚、不會說話的情況。

同時,語言刺激還得注意,最好家人統一語言,不要方言、英語和普通話毫無規律的交替進行,雜亂的語言環境,也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

如何鍛鍊孩子的語言發育,讓他們早說話呢?

想要鍛鍊孩子的語言發育,讓他們早說話,簡單來說就是給孩子提供有利的語言刺激!

1、詞彙量要豐富

跟孩子溝通時,很多父母擔心孩子聽不懂,往往喜歡用疊加詞,或者非常簡單的話語。其實,孩子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的多,雖然聽不懂,但是詞彙量豐富的環境,將會給孩子的語言發展造成有利的刺激,為孩子的語言表達奠定堅實的基礎。

2、多跟孩子互動

父母不僅要說,還得會說,跟孩子進行互動。比如,跟寶寶聊天時可以常問「寶貝,你在做什麼呀?」「寶貝,這個是不是很有趣?」

同時,還應該跟寶寶視線交流,等待他們的回覆,等「啊啊啊」以後再繼續說。而不是自己一邊喋喋不休,不管孩子的表情和反應。

3、語言不要簡單,也不要太複雜

跟孩子聊天,語言要注意,不要太簡單,一天到晚說不上幾句;也不要太複雜,一會兒英語,一會兒方言,一會兒普通話,孩子腦子都亂套了,又怎麼會得到有利的刺激呢?

4、情景和語言相結合

不要一味在宅在家裡,可以帶孩子外出走走,長長見識,路上的一切,比如動物的叫聲、孩子的嬉鬧聲、汽車的鳴笛聲,都可以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刺激,增強孩子的聽力和模仿能力。

看和聽的同時,媽媽還可以結合情景說給孩子聽,甚至可以讓孩子通過複述的方式進行情景表達和描述,這樣既可以造成有利的語言刺激,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又可以鍛鍊孩子的記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

聽故事、聽兒歌、唱兒歌、讀繪本等方式的效果也不錯,父母都可以嘗試看看。

PS:除了語言刺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咀嚼能力的鍛鍊!

寶寶說話,不只是張嘴那麼簡單,口腔肌肉必須靈活。如果口腔肌肉發育不好,語言發育將會受到影響,導致口齒不清,不會說話。

而鍛鍊口腔肌肉的最佳辦法,就是咀嚼能力的學習!

8-12個月是寶寶咀嚼能力學習的黃金期,父母需要按照需求提供不同質地的輔食,比如8個月是寶寶的「蠕嚼期」,應該給孩子吃質地稍厚的糊狀輔食;9-10個月是寶寶的「細嚼期」,應該吃質地柔軟的塊狀輔食;11-12個月是寶寶的「咀嚼期」,應該給寶寶較大、較軟的塊狀輔食。

同時還可以增加一些小零食,比如蘋果條、黃瓜條,煮熟的胡蘿蔔條,都可以進行咀嚼能力的鍛鍊。

只要寶寶學會吃飯,正確吃飯,咀嚼能力得到鍛鍊,口腔肌肉就能發育的不錯,為後期的語言學習打下不錯的基礎。

叮麻寄語:

孩子說話晚、不會說話,多是正常的,可能跟語言環境有關,父母用心陪伴,耐心引導,為孩子創造一個語言豐富的環境,給他們足夠的有利的語言刺激,孩子很快就能變成一個說話很溜的小話嘮了。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哈佛研究發現: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寶寶,差得不止半年
    真多這個難題,哈佛研究發現: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寶寶,差得不止半年。4歲去幼兒園的孩子適應能力強孩子到了4周歲之後,他們的心理會變得更加的成熟一點,不會太依賴自己的父母了,基本上也不會出現哭著找媽媽的情況,而且4歲左右的孩子思想比較成熟,學習能力非常的強,即使到了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中,也可以很快的適應這裡,不會隨意的哭鬧。
  • 哈佛研究發現: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寶寶,差得不止半年
    有的父母擔心孩子上學晚,跟同齡人相比會輸在起跑線上,認為要早早的送孩子上幼兒園學習;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大腦和身體還沒有發育完善,學習也不一定能學好,認為晚送幼兒園比較好。真多這個難題,哈佛研究發現: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寶寶,差得不止半年。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差距不止半年
    二寶3歲時,我總是糾結要不要送他去幼兒園。看了身邊不少3歲出頭就上幼兒園的孩子,總是因為照顧不好自己被請家長。家長和孩子都不輕鬆,反而多了一些麻煩事。當時在綜藝上看到霍思燕的兒子嗯哼4歲還沒上幼兒園,因為育兒書上說晚一年上幼兒園是給男孩最好的禮物。
  • 哈佛研究: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寶寶,人生大有不同
    還記得我家二寶3歲的時候,全家因為他要不要上幼兒園這事糾結了很長時間。因為大寶是3歲半上的幼兒園,性格比較內向,在幼兒園跟小朋友溝通不是很順利,也不是很適應。感覺大寶在幼兒園受了不少委屈,老師經常給我打電話去幼兒園,很不省心。到了二寶這裡,我想著讓二寶晚一年再去幼兒園,到了幼兒園會更適應一些。
  • 3歲女童因「不會說話」,被幼兒園勸退:林更新也犯過同樣的錯
    一個人的說話風格,透露了修養與素質,影響著周圍人對他的看法,自然和運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了。而這句話,同樣能體現在孩子身上。下面有就有這樣一個案例,"不會說話"成為了孩子成長的絆腳石。3歲女童因"不會說話",差點被幼兒園勸退3歲的彤彤剛上幼兒園小班,沒出一個月,彤彤媽媽接到了老師"請家長"的通知。"你們家孩子實在不好管,你先接回去吧。
  • 3歲的孩子不會說話怎麼辦?網友:送去幼兒園,自然會說話了
    3歲的孩子不會說話怎麼辦?網友:送去幼兒園,自然會說話了!網友1:去查聽力!去專業機構查,我的孩子也是這樣,可以喊爸爸媽媽,但是不會說話,是聽力障礙!需要佩戴助聽器,快查別給孩子耽誤了。網友2:我看過好幾個孩子晚開口的了。都說貴人語遲嘛。
  • 哈佛研究: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差距不止半年
    孩子3歲後,幾乎所有家庭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到底要不要送孩子上幼兒園?我家大寶3歲的時候,家裡因為這個問題爭吵了好長一段時間。婆婆認為孩子早點上幼兒園能更早獨立,但我認為孩子晚點上幼兒園能更省心一些。這個問題一直沒有爭吵出結果,後來我提議找個幼兒園讓孩子體驗幾天再決定。
  • 資深幼師心裡話:我不會讓自己孩子3歲上幼兒園,原因很少有人懂
    但是,表妹公婆的意思是,孩子還太小,家裡老人剛退休,又身體硬朗,還能多幫著帶個一年半年的,反正送去幼兒園也是讓老師帶孩子,還不如自己家人帶呢。表妹對教育孩子,也沒什麼經驗,聽了公婆的話,也有些動搖。但是,又擔心孩子入園晚,會不會影響學習。於是,就讓我幫她問問我那位當了8年資深幼師的婆家大嫂。
  • 資深幼師心裡話:我不會讓自己孩子3歲上幼兒園,原因很少有人懂
    執筆:檸兒表妹家孩子今年剛滿3歲,一家人正在考慮要不要送他去幼兒園。表妹的意思是,男孩子早點送去幼兒園,早點獨立。但是,表妹公婆的意思是,孩子還太小,家裡老人剛退休,又身體硬朗,還能多幫著帶個一年半年的,反正送去幼兒園也是讓老師帶孩子,還不如自己家人帶呢。
  • 幼兒園老師心裡話:我家娃3歲不會上幼兒園,寶媽:說到心坎上了
    幼兒園老師心裡話:我家娃3歲不會上幼兒園,寶媽:說到心坎上了 芒果媽媽是個95後的寶媽,今年女兒3歲了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紀,但是芒果從小自理能力就不好
  • 幼兒園老師心裡話:我家娃3歲不會上幼兒園,寶媽:說到心坎上了
    幼兒園老師心裡話:我家娃3歲不會上幼兒園,寶媽:說到心坎上了,所以經驗非常豐富,芒果媽媽希望婆婆的閨蜜能給自己一點建議,孩子到了3歲到底該不該上幼兒園,而老教師的回答卻是「如果是我家的娃3歲不會上幼兒園」。
  • 3歲就該上幼兒園了?老師:不滿足以下條件,4歲入園也是受罪
    我有一個閨蜜,是那種「虎媽」角色,秉持的理念是「讓娃贏在起跑線上」,她認為孩子3歲必須上幼兒園,雖然他的兒子持續哭了將近半個月,她依然堅持哭哭就挺過去了。結果上了不到半年,孩子三天兩頭生病,就連性格也變得沉默寡言,最終這個閨蜜選擇給兒子退了學。後來她找到我諮詢,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
  • 為什麼有的孩子要上4年幼兒園?到底幾歲送寶寶去幼兒園最好?
    她曾經問過我,為什麼那個小朋友不和她一起上幼兒園?其實原因很簡單,這個小朋友差2、3個月滿3歲,家裡決定明年再讓他上幼兒園。孩子幾歲送去幼兒園一直是很多家長討論的話題。9月份後和2017年前半年出生的孩子,還有少數幾個差2、3個月滿3歲的。
  • 哈佛研究發現: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差距不止半年
    記得我小的時候5歲才被送進幼兒園,而現在的孩子4歲被送進幼兒園都算晚的,有些父母更是把自己3歲的兒子送去幼兒園那麼孩子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真的有區別嗎?4歲上幼兒園的寶寶,差距可不止半年!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寶寶有什麼差距?3歲孩子只是剛剛具備自我意識,對父母太過於依賴了,基本上一到幼兒園分離的時候就會哭個不停,而4歲孩子相比較起來,思維就變得成熟多了,知道自己去幼兒園是為了什麼,所以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不會哭著喊著要回家,能夠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環境。
  • 四歲女孩被幼兒園勸退,只因「童言無忌」,老師:實在招架不住
    疫情學生放假大半年,終於到了普大喜奔的九月份,家中「神獸」終於可以歸籠,家長獲得解脫。但是很多家庭是開心和鬧心並存,孩子上學後一樣不省心。4歲女孩兒被幼兒園勸退,因「童言無忌」引起班級「騷亂」孩子剛入園時,最頭疼的就是害怕,恐懼,不適應,大哭不止,甚至可以從早哭到晚。
  • 4歲女孩發言總「語出驚人」,竟遭幼兒園勸退,老師:真招架不住
    ,也會有很多的「福利」,所以很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儘早的學到知識,就會早早的讓孩子上幼兒園。但是還是會有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出現很多莫名其妙的狀況,也給老師和父母帶去了不少的麻煩。4歲女孩發言總「語出驚人」,竟遭幼兒園勸退小李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寶媽,今年才26歲,孩子也才4歲,當初和丈夫結婚之後,不到半年就生下了這個孩子,但是家裡的經濟情況不允許小李長期在家帶孩子的,前期孩子還能有奶奶看著,但是奶奶的身體也越來越差了。
  • 教授表明:智商高的孩子,6歲之前這幾個「跡象」特別明顯
    萌娃被吐槽是個「小話嘮」,寶媽希望孩子能安靜點,老師卻說:這孩子很聰明! 朵朵今年四歲了,上幼兒園中班的她很受同伴們喜歡。不過朵朵媽卻覺得孩子實在是太愛說話了,妥妥的是一個小話嘮。朵朵媽希望孩子能夠更文靜一點,「天天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實在是沒有個女孩的樣兒!」 周末幼兒園放假的時候是朵朵媽最為煩心的時候,因為在家的朵朵就像是一個跟屁蟲一樣跟在媽媽後面說個不停。而很多時候朵朵媽因為要忙著做家務,實在是沒有傾聽女兒的耐心。
  • 父母是「話嘮」,孩子智商高?事實告訴你這是真的
    看來,父母買再好的學區房,積累再多的錢,上再多的早教班,也不如多和孩子說說話。父母多和孩子說說話,才是給孩子人生積累的第一桶金,孩子才能真正贏在起跑線上。,7歲左右的卡瑪拉在孤兒院一直活到16歲。但她經過幾年的教育,就會45個詞,智力只相當於3歲的孩子。7歲的「狼孩」卡瑪拉因為錯過了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智力低下,後天已無力再補。
  • 3歲寶寶初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半年後退學,奶奶提起就落淚
    這位媽媽說,她家大寶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倒是不哭不鬧,但是上幼兒園後又開始尿褲子,本來已經不尿褲子了,不僅經常尿褲子,而且三天兩頭生病,上了半年幼兒園,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在生病,後來不得已退園了。在退園的時候,孩子老師說孩子在幼兒園沒有講過一句話。
  • 初上幼兒園,3歲寶寶不哭不鬧,媽媽非常自豪,半年後卻退學
    ,一般孩子通過哭鬧還宣洩自己的不安,但是也會有例外,有些孩子在幼兒園開學的時候,就不會哭鬧,這樣的現象真的好嗎?3歲寶寶初上幼兒園不哭不鬧,半年後卻被勸退有一個同事叫燦燦,今年27歲了,已經有一個3歲的孩子,性格非常內向,由於燦燦和丈夫都有工作,擔心孩子白天沒有人照顧,所以看孩子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就將孩子送進了離家最近的一所幼兒園,這樣上下班接孩子也非常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