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Dribbble | 設計: Anna Hurley
-導言-
自從生了娃,人生就像開啟了一個新的副本,路上有大大小小的怪獸攔路,讓很多新手爸媽手足無措。
前兩天,處事一向淡定從容的閨蜜真的慌了,在線求助:「孩子整天把手放在嘴巴裡,一拽出來就哭,咋辦呀?」
▲圖片來源:pixabay
「吃手」在寶寶身上可太常見了,皮膚細嫩又白白胖胖的小手塞進小嘴裡嘬啊嘬的,就夠萌化一大群人。但可愛歸可愛,家長們的擔心可一點不少:
「天天摸來摸去的,手不咋乾淨,不會對ta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吧?」
「寶寶一直吃手,是不是沒吃飽呀?」
「聽說孩子愛吃手的話,長大之後牙齒可能長成齙牙!」
……
有些家長也在分享自己在這方面的經驗 ,比如:在手上纏繃帶、塗苦瓜汁……
方法層出不窮,但真的有效嗎?寶寶「吃手」到底要不要阻止?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寶寶愛「吃手」的問題~
1、吸吮手指的原因
寶寶喜歡吸吮手指,其實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現象,甚至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經有這種能力。孕期做超聲時,可能還會恰巧看到寶寶在腹中開開心心地嘬著手呢。
是什麼讓寶寶們對手如此「欲罷不能」?
▲圖片來源:Unsplash
(1)對外界的本能探索
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嘴巴是ta們探索世界的起點,ta能掌控的行為也就是嘴巴的那些動作,比如哇哇哭、吸吮……
很長一段時間,寶寶要靠嘴巴去感知這個世界。
一開始,ta能感知到的就是奶瓶或者媽媽的乳頭,到後來,又能控制自己的胳膊,寂寞的時候,把拳頭放進嘴裡,等到能控制手指,會把手指放進嘴裡,從多個手指到一個手指,等到手能抓東西,就把手裡的一切東西都往嘴裡放。
所以吃手指的關鍵在「吃」,而不在於吃什麼,因為,「吃」是ta們早期探索這個世界的唯一途徑,吃什麼在於ta們能把什麼放進嘴裡。
如果你在ta手裡放個搖鈴,ta還可能會把搖鈴塞進嘴裡呢。(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會略有差異,所以如果寶寶的表現不同,家長也不用著急。)
▲圖片來源:Unsplash
(2)出牙時非常難受
在4~7個月左右,寶寶開始長牙。在牙齒萌出時,寶寶的牙齦會癢,甚至可能會疼。
長牙可能導致ta過度流口水、喜歡咀嚼硬的東西,寶寶就會通過吃手來緩解出牙帶來的不適。因為手指是ta最容易接觸到的東西,又鮮嫩爽滑,Q彈多汁……(咦?好像有哪裡不太對)令寶寶愛不釋口。
(3)處於口欲期
弗洛伊德以身體不同部位獲得性衝動的滿足為標準,將人格發展劃分為5個階段。而0~1歲正好處於口欲期,此期嬰幼兒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動為主,滿足本能和性的需要(我們在《如何與孩子談性》裡提到過,原文請戳這裡)。
(4)缺乏安全感/緩解壓力
寶寶小時候會對周圍的事物非常敏感,容易產生恐懼和壓力,也容易缺乏安全感,吃手指是ta們安全感的來源之一,也是自我安慰或逃避和緩解壓力的方式。
這個情況其實在ta們長大之後還很常見,當遭到家長批評時,很多孩子都會在一邊默默地啃手指來緩解壓力。
仔仔就曾遇到過一個幼兒園小盆友,總會突然吃起手指,後來才發現,這是因為他坐校車上學,車上的大孩子老是欺負他。
▲圖片來源:Unsplash
2、寶寶吃手的好處
簡單的一個吃手動作,在寶寶茁壯成長的過程中也提供了諸多好處,比如,賣萌俘獲人類巨獸……
(1)鍛鍊手眼協調性
吃手的過程能鍛鍊手的靈活性和手口的協調性,為寶寶以後自己進食打好基礎。從吃拳頭到吃大拇指,也說明寶寶支配自己身體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穩定情緒
上文已有介紹,吃手有撫慰和鎮靜的作用,當寶寶肚子餓了,或者感到疲憊、緊張、不安的時候,吸吮自己的手指就會安定下來。有些寶寶在長大之後,還會在緊張的時候咬手指來自我安慰,舒緩自己的壓力。
(3)認知世界和培養自信心
弗洛伊德認為:口欲期的寶寶通過口腔與外界的互動來獲得滿足。
如果你在口欲期阻止嬰兒吃手,ta看似很乖、很省心,但是由於ta沒有得到滿足,可能在0~1歲口欲期之後,家長們會發現孩子偷偷躲在房間裡啃手,甚至比0~1歲的寶寶還嚴重。
而且在口欲期沒有得到滿足的孩子,ta們心理髮育將受到很大的影響,長大後也容易變得沒自信、多疑膽小。
▲圖片來源:Unsplash
所以,寶寶如果想吃手的話,在正常頻率的情況下,爸爸媽媽們就儘量滿足ta的心願吧,否則,一切暴力幹涉,都會造成比吃手指還嚴重的後果。
但是要注意兩點:一、因為寶寶的小手會接觸到各種東西,所以要注意避免因為衛生問題引起的一系列傷害。二、要預防寶寶過度吃手,來儘量避免由此引發的手指變形、牙齒不整齊等問題。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3、如何預防?
(1)注意衛生
給寶寶勤洗手、勤剪指甲;對寶寶能接觸到的玩具進行消毒,並且要及時檢查是否有易掉落的部件,防止被寶寶誤吞,造成生命危險。
(2)弄清原因再處理
如果因為飢餓,應培養孩子規律的進食習慣,做到饑飽有度,當然,如果真的該餵食了,就別餓著孩子啦;
如果因為缺乏安全感,則要多給孩子陪伴,和ta互動來轉移其注意力;
如果是因為對外界好奇,可以幫孩子找一些事情做,讓ta可以對外界有更多的接觸方式 ;
如果是因為出牙期難受,可以給孩子做牙齒按摩緩解寶寶的不適症狀。記得,家長的手一定要洗乾淨哦~
▲圖片來源:Unsplash
美國兒科學會表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習慣,只有當吮吸手指的時間過長,或者影響了孩子的嘴型及牙齒整齊度的時候才應該擔心。
超過一半的孩子在6~7個月之後就不再經常吮吸了,有時孩子直到8個月左右還會偶爾吸吮手指。
如果孩子超過4歲了還在吃手指,就應該積極幹預或者找醫生諮詢。因為長時間吃手,會影響孩子的口腔上顎以及牙齒排列。而且ta還會受到玩伴、兄弟姐妹和親戚的消極評價的影響。
所以如果寶寶在4、5歲還有吸吮手指的習慣,家長就要採取一些鼓勵或者厭惡療法,當然這也取決於嚴重程度,比如吃的頻率、強度、持續時間。如果只是在睡前吃幾下,入睡後手就拿出來了,其實也無大礙。
▲圖片來源:Unsplash
一開始溫和的提醒,特別是在白天的時候要提醒ta。但是如果說越來勁,那建議停止提醒和評論。
也可以採用階段式療法慢慢引導孩子戒掉吮吸習慣,從1小時,到晚飯後,再到一整天不吸吮手指直到逐漸戒掉,同時正面鼓勵孩子。
對於突然出現吃手指行為,一定要找到生活中有沒有誘因,去除誘因,吃手指的行為自然會緩解,前面提到的校車上被欺負的小朋友,後來媽媽親自接送,他就不再吃手指了。
當然我們更願意幫助孩子強大起來,去面對別人的欺負。也可以讓孩子看一些吃手指會變醜的視頻,讓孩子自發地想要戒掉吃手指。
如果這些措施不管用,最後採取厭惡療法,可以嘗試在手上塗苦的東西、在手指上纏上繃帶,也有專門的指套,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在每次想要吸吮手指的時候得到提醒。(這個方法,是不建議家長使用在幾個月大的寶寶身上的哦!)
在很少的情況下,如果孩子的牙齒很不整齊而上述方法均不管用,一些牙醫會建議在口腔中安置一個裝置,既能防止手指對上顎或牙齒施加壓力,也能讓吸吮時不能形成密閉空間,阻止吸吮。
-完-
不管用什麼方法,前提是孩子自己願意,你才可能成功。
我愛這個世界。
作者:六小團
責任編輯: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