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重要性,其實不用我們諱言。從文字誕生之時,人的認知便與之息息相關。作為一名教育家,孔子更是為我們樹立了教育的典範。雖然我們在經過近幾十年的經濟騰飛,大學的基礎經費也日漸富足,大學的發展也在實現跨越式發展,一大批的「211」、「985」高校也實現了在世界大學排名上的進步,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中國其實並沒有一個世界一流的高校。
即便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最新的2018QS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位列24,北京大學位列39,與一流也尚且有一段距離。
但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是有過眾多的一流高校的。且不論嶽麓書院是否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學,即便是在民國時期,國立中央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的畢業生只要平均分在80分以上,都可以直接享有「牛津大學之高級生地位」。而這裡面,我們卻要不得不提及浙江大學,他更是被譽為「東方劍橋」。
而更為可喜的是即便是民國時期,這些大學也都有一群享譽世界的師者。從歷史學家陳寅恪,建築學家林徽因,梁思成,文學家魯迅,胡適等等不勝枚舉。但是生逢亂世,自然是不能倖免。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而隨著戰事 的進一步加劇,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三所大學只得避難西南邊陲,合併為西南聯合大學。那麼西南聯合大學到底有多強大呢?自1937年在長沙臨時建立,到1946年7月31日停止辦學,在這8年多的歲月裡,無數棟梁之才從這裡一步步的走出。他們之中有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元勳,174位院士,從楊振寧、李政道、鄧稼先到最近的黃昆、劉東生等等。從物理學到衛星、原子彈飛彈這些,甚至於可以說沒有西南聯合大學便沒有今日的中國大國地位。而人文領域的大師,朱自清、聞一多、馮友蘭、沈從文儼然就是泰鬥級別的人物。
那麼它能否稱得上是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嗎?在看過了國立中央大學之後,相信你會有新的看法。
國立中央大學之中的教授,徐悲鴻、胡小石、李四光、茅以升、聞一多、張大千、李叔同等等。如此一比,似乎西南聯大更勝一籌。但是作為民國五校之一,國立中央大學,其實是要比同時期的國力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都要強的。
雖然身處亂世,但是即便是在這樣的一個年代,中國也是誕生了無數的科學、人文巨匠。而作為唯一以中央命名的國立中央大學,更是在民國選聘的45部聘教授中佔據了12席位。而在1948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之中,更是力壓日本東京大學,達到亞洲第一。而從往昔的國立中央大學分離出來的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也都是中國排名前列的985大學。
其實,很多人都了解清華大學,是因為它建校於1911年,從悠久的歷史之中誕生的底蘊,誕生的無數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的仁人志士;很多人都了解北京大學,是因為自辛亥革命所起,自蔡元培校長「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一場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帶給我們的是民族之覺醒;很多人了解西南聯合大學,是因為這裡在那段艱苦的歲月之中,誕生了無數的民族之光,無數的科學巨擘,但貌似卻讓我們冷落了國立中央大學,這裡雖然他晚於北京大學,雖然或許在科學方面,理工科之上或許又比之西南聯大稍顯遜色,但作為當時的中央大學,無疑在綜合實力之上,它確實是當時中國當之無愧的第一,更是亞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