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2016年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募集說明書摘要)
(上接22版)
公司下屬子公司中國石化化工銷售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內外貿一體化的石化產品專業經營公司,主要經營產品包括: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原料和聚合物、合成纖維以及有機化工原料等。該公司本部位於北京,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武漢分別設立了華北、華東、華南和華中分公司等四個區域分公司,在其所轄區域內,負責與相關企業的產銷銜接、產品銷售、市場開拓和客戶服務等,各區域分公司在國內主要目標市場設立了多個代表處,並在產品消費集中地設立了中轉倉庫,以貼近市場,快捷服務客戶。
2014年,面對嚴峻的化工市場形勢和產品價格持續低迷的局面,公司優化原料結構,加大輕質原料比例,降低原料成本;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加大新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力度;優化生產裝置運行,合理安排裝置負荷,對不能達到邊際成本的化工裝置實施關停措施。全年乙烯產量1,070萬噸,同比增長7.19%。堅持低庫存運作,實施差別化營銷策略,實現了全產全銷。
2015年,公司優化生產裝置運行,根據產業鏈邊際效益合理安排裝置負荷;保持主要裝置安全平穩運行;進一步優化原料結構,降低原料成本;密切產銷研結合,加大新產品的研發、生產和推廣力度,積極生產適銷對路的高附加值產品。乙烯、合成樹脂和合成纖維單體及聚合物產量有所增長,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產量有所減少。2015年,公司乙烯產量為1,112萬噸,較上年增長3.93%。公司堅持低庫存運作,充分發揮市場網絡優勢,繼續實施差別化營銷策略,實現了全產全銷。
表3-12:中石化集團主要化工產品生產情況
單位:千噸
■
從主要產品的外銷價格看,2015年以來受石油價格下降的影響,除化肥價格有所上升外,其他產品價格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總體看,受石油石化產品下跌的影響,公司主營業務盈利水平有所下降。2016年,預計國際原油價格仍將保持弱勢運行。隨著國內經濟持續平穩發展,未來成品油質量升級步伐將繼續推進,上述因素有利於公司保持其在行業內的競爭地位。
4、安全生產與環保
2014年,公司大力實施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全面開展「碧水藍天」環保專項行動,正式啟動「能效倍增」計劃,持續推進碳資產管理,進一步發揮節能減排降碳一體化管理優勢,能源環保工作成效持續提升。公司完善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和事故問責制度;開展了安全專項檢查,集中進行了隱患排查治理;加強突發事件應急能力建設和安全信息化建設;規範勞動防護,保障員工健康。
2015年及2016年一季度,公司全面分解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開展專項檢查,全力推進隱患排查治理,優化調整應急指揮體系,紮實推進安全文化建設,保持了安全生產形勢的總體穩定。
(三)發行人行業情況
1、世界石油石化行業基本情況
(1)石油石化行業在全球經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著科技進步與發展,石油石化行業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推動力和現代社會正常運行的重要支柱。上世紀50年代末,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首次超過煤炭,2015年石油消費佔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32.9%。天然氣則具有方便、清潔、熱效率高等優點,2015年天然氣消費佔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23.8%,未來幾十年的需求和消費將呈不斷增長趨勢。石化工業是能源和原材料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石化產品作為重要的基礎材料,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並對推動全球經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2009年-2015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如下:
表:3-13: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表
單位:百萬噸油當量
■
註:資料來源為《BP世界能源統計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2)世界原油及天然氣儲量情況
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16》,截至2015年末,世界原油總探明儲量約為16,976億桶,天然氣的探明儲量約為186.9萬億立方米。隨著世界油氣勘探開發技術水平的提高,油氣資源的估計結果不斷上升,因此,儘管世界油氣產量不斷增長,油氣探明儲量仍保持在較為穩定的水平。2009年-2015年世界原油及天然氣探明儲量和儲採比如下:
表3-14:世界原油及天然氣探明儲量、增長率和儲採比
■
註:資料來源為《BP世界能源統計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3)世界石油、天然氣的供需情況
能源消費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與全球經濟增長的趨勢基本保持一致,世界原油、天然氣供需也基本處於平衡狀態。近年來,技術創新和高油價開啟了北美龐大的非常規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大幅增加了美國的油氣產量並改變了全球能源供需的格局;隨著頁巖氣、緻密油、超深水石油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不斷湧現,世界能源結構開始發生變化;同時,受到地緣政治波動、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環境保護、能源安全相關新政策出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世界能源的供求平衡狀況有所變化。2015年,儘管全球經濟增長速度與2014年類似,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卻顯著降速。對於石油和天然氣而言,全球消費增速低於產量增速。
2009年-2015年世界石油、天然氣產量及消費量如下:
表3-15:世界石油、天然氣產量及消費量
■
註:資料來源為《BP世界能源統計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4)世界石化產品供需情況
受世界經濟增長波動的影響,世界石化產業供需呈現一定的周期性波動。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石化行業一直處於重組和調整中,逐步形成了新的市場格局、貿易流向、供需特點及新的產品需求:亞太地區受中國等市場需求的強勁拉動,對石化產品的需求量增長較快;而中東地區憑藉原料充足、生產成本低廉等優勢,新建了大批石化裝置;歐美地區受能源價格較高的影響,不斷進行結構調整。近年來,在頁巖氣革命的影響下,北美本土的天然氣和原油產量持續增加,進口量已降至歷史地位,國際原油價格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在低油價的環境下,石腦油化工可以充分享受較低的原料成本,重拾競爭優勢。
(5)世界石油、天然氣價格變化情況
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帶動了石油及天然氣需求的增長,受行業政策及國際地緣政治形勢等因素的影響,2011年至2013年原油價格高位震蕩。2014年下半年國際原油價格單邊大幅下挫,進入第四季度出現「斷崖式」下跌,布倫特原油價格更是下跌至42美元/桶,創近10年的低點,目前,國際原油價格仍在低位震蕩。2012年-2015年國際原油現貨年度平均價格和國際天然氣年度平均價如下:
表3-16:2012-2014國際原油現貨年度平均價格表
單位:美元/桶
■
註:資料來源為《BP世界能源統計2016》
表3-17:2012-2014國際天然氣年度平均價格表
單位: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
註:資料來源為《BP世界能源統計2016》
2、世界石油石化行業的發展趨勢
從近年來的發展趨勢看,世界石油石化行業的發展呈現以下特徵:
(1)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
世界石油石化行業的經營主體主要包括:國際大型石油公司、國家石油公司、獨立石油公司等。國際大型石油公司是世界石油行業全球化的最主要力量。國家石油公司為了分享國際資源和市場,在積極加快本國石油工業發展的同時加快海外業務拓展,逐步實現從純粹的國家石油公司向市場化的跨國公司轉型,國家石油公司正在成為石油石化行業國際化的新興力量。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世界石油石化行業的全球化趨勢將越來越明顯。
(2)技術進步是世界石油石化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近年來,高科技與石油石化行業的相互結合和滲透促進了油氣勘探開採、石油石化工藝、裝備水平的提高,加快了石油石化產品的更新換代,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和環、高技術含量和環保產品不斷出現,石油勘探、煉油化工等領域不斷取得新的發展。
另一方面,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的開發與應用使傳統化石能源佔能源總消費量的比重有所降低,未來必將對全球能源結構的變革產生深遠影響。
(3)行業集中程度不斷提高
隨著技術進步和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世界石油石化行業的集中程度不斷提高。世界石油行業在1998年後出現了以巨型石油公司整體合併為主要特點的兼併、重組和聯合浪潮,油氣資源集中度不斷提高。煉油和石化行業則表現出資金和技術集中度不斷提高的特點,企業規模和裝置規模不斷擴大,煉廠和化工廠的規模與裝置規模進一步增大,煉化一體化已成為主要發展趨勢。
(4)非常規油氣在全球石油產能增長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由於老油田開發程度已處於較高水平,且新發現常規油氣資源的難度日益加大,隨著未來非常規油氣開發的技術逐步成熟,油砂、重油等非常規油氣在全球石油產能增長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近年來,北美的非常規能源產量持續快速增長。技術創新步伐的加快與非常規油氣資源的發展將進一步改變世界能源行業的格局。
(5)世界石化產業向中東和亞太轉移
北美、歐洲和亞洲一直是世界石化市場最主要的生產和消費地區,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世界石化產業結構持續發生調整,西方發達國家一直致力於在高新技術化工領域的發展,能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大宗化工產品的生產逐步從西歐、北美向亞太和中東地區轉移,北美和西歐地區佔世界石化市場的比重也因此逐漸下降;近年來,由於市場、貿易、油價等影響,特別是歐美嚴格的環保要求,迫使西方發達國家緊縮本國石化生產,而轉向在資源國家或擁有廣大市場的發展中國家投資建廠和合資辦廠。世界乙烯生產將出現北美、亞太、西歐、中東四分天下的局面,其中亞太地區將超過北美成為世界最大乙烯產區。中東地區由於擁有豐富且廉價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吸引了大量資本投入石化項目的建設。
(6)全球煤化工產業迅速發展
全球能源和化工產品需求的增長,其他能源價格的波動以及煤化工新技術的出現推動了以煤炭製造化工製品行業的發展;同時,全球豐富的煤炭儲量,加上煤炭儲量豐富的國家提出減少對進口石油依賴的戰略,使得煤炭被視為化工生產的重要原料,從而驅動了新型煤化工產業的發展。
(7)供需關係發生變化
自2014年以來,受全球油氣消費需求增長緩慢、替代性能源規模擴張迅速以及地緣政治形勢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國際原油的供求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受供求關係變化和金融資本快速流動等因素的影響,原油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北美頁巖氣革命使得美國油氣產量大幅提升,使其從能源消費第一大國轉而成為天然氣大國,對傳統石油的依賴大幅縮減,進一步加劇了世界能源格局的改變。
3、中國石油石化行業的發展歷程
從1955年到1988年,中國油氣工業先後由石油部、燃料和化學工業部、石油和化學工業部以及石油工業部管理。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能源行業的發展,我國政府在上世紀80年代對我國的油氣工業進行了一系列重大重組。1982年,我國政府批准成立了中國海油,從事中外合作開發中國海上油氣資源。1983年,我國政府批准在石油工業部的煉製和石化部門、化工部及紡織部管理的石化企業基礎上組建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從事成品油和石化產品的生產和分銷業務。1988年,我國政府撤銷石油工業部,在石油工業部的基礎上組成了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從事中國陸上的油氣勘探與生產業務。然而,除業務管理職能外,上述三家石油公司均在各自的範圍內保留多項行政管理職能。
1998年根據全國人大第九次會議的決議,國務院批准對我國油氣工業進行全面重組的計劃,成立中國石油和中石化集團。這次重組的目的是提高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的效率和競爭力,並分離它們的行業管理職能與業務管理職能。重組結束後,中國石油的資產主要集中在我國的北部、東北部和西北部地區,中石化集團的資產則主要集中在我國的東部和南部地區。
目前我國石油石化行業已形成以三大石油公司為主體經營的行業格局,並已打破了原有的地域界限。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石化集團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分別成立了各自的股份制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先後於2000年4月、2000年10月和2001年2月實現了海外上市。其中,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於2001年8月、2007年11月成功回歸境內A股市場。
經過重組改制,中國石油石化行業的競爭力及經營效率顯著提高,資本回報率逐步向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靠攏,我國三大石油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展示了各自的實力並確立了各自的優勢,為我國石油石化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奠定基礎。
4、中國石油石化行業主要板塊概況
石油石化行業主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發生產、石油煉製與油品銷售、石化產品生產及銷售三個業務板塊。
(1)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生產
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推動下,我國原油的需求不斷增長,但由於受到儲量的制約,我國原油生產量維持低速增長。2008年-2015年,我國原油產量分別為1.90億噸、1.89億噸、2.03億噸、2.04億噸、2.07億噸、2.10億噸、2.08億噸和2.13億噸;2015年,我國原油表現消費量5.43億噸,較2014年增長0.25億噸。
自1994年我國成為原油淨進口國以來,原油供需缺口逐步擴大,進口依存度不斷提高,由2004年的約39.0%上升到2010年的約53%。2007年-2012年,我國的原油進口增長率分別達到14.4%、9.6%、13.9%、17.5%、6.0%和6.8%。2013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約為2.82億噸,同比增長4.03%。相較前幾年經濟的過熱增長,能源密集型製造業也開始減速,2013年,我國原油進口增速僅次於2005年的3%。在進口量增速放緩的同時,2013年,中國原油進口金額已達2,196.5億美元,同比略降0.5%。2014年,我國原油進口309.2百萬噸(6209千桶/日),石油產品進口63.7百萬噸(1331千桶/日),原油出口0.4百萬噸(8千桶/日),石油產品出口25.8百萬噸(539千桶/日)。2015年,中國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原油進口335.5百萬噸,原油出口2.9百萬噸。
受天然氣需求拉動,近年來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逐步加大,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據有關資料統計,2013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為1,210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9.8%。天然氣進口量534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25.6%;天然氣表觀消費量 1,692 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 12.9%。2014年,國內天然氣產量1,279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5.7%;天然氣進口量578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8.2%;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786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5.6%。2015年國內天然氣產量1,350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5.6%;天然氣進口量614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6.3%;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932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5.7%。
中國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生產板塊主要參與者為本公司、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三大公司。以上三大石油公司的原油產量與全國原油產量之比在最近三年約在90%以上。
(2)石油煉製與油品銷售
2013年,國內原油加工量約4.4億噸,比上年同期增長 6.9%,成品油產量2.73億噸,比上年同期增長6.1%,其中汽油產量比上年同期增長11.9%,柴油產量比上年同期增長1.3%。2014年國內原油加工量45,642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2.8%,成品油產量28,491萬噸,增長4.4%;2015年國內原油加工量4.79億噸,比上年同期增長3.5%,成品油產量3.00億噸,比上年同期增長4.2%;成品油表觀消費量2.76億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2%,其中,汽油比上年同期增長7.0%, 柴油比上年同期下降3.7%。
成品油的銷售通過批發、零售和直銷網絡進行。國內批發業務目前主要由本公司和中國石油經營。零售市場的參與者目前很多,但主要參與者仍是本公司與中國石油。本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煉油生產商,並擁有中國最大的石油產品零售網絡。
(3)石化產品生產及銷售
中國生產的石化產品主要包括乙烯及其衍生產品,包括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單體及聚合物、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化肥等。2013年,中國乙烯產量1,622.5萬噸,較上年增長8.5%;合成材料方面,2013年,合成樹脂產品產量5,837萬噸,同比增長11%,;合成橡膠產品產量409萬噸,同比增長6.3%。2014年,全年乙烯產量達1,704萬噸,與2013年相比,增長7.6%;2014年,合成樹脂產量6,950萬噸,增長10.3%;2014年,合成橡膠產量達532萬噸,與同比增長30.2%。
目前國內在石化產品生產與銷售行業中參與的公司較多,並且有大量民營企業,競爭較為激烈,但本公司和中國石化仍佔據著該領域的國內領先地位。
5、我國石油石化行業近期情況
2016年5月,國際能源署在月度報告中稱,現有的供求數據開始顯現再平衡跡象,全球石油供應開始更加謹慎,而需求富有彈性,供應過剩將在今年晚些時候萎縮。2015年10月,國際能源署在月度原油市場報告中預計,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仍會小幅上漲,而由於世界經濟前景低迷,2016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將出現放緩。2014年,即期布倫特原油價格平均為每桶98.95美元,比2013年每桶價格低9.71美元,是2010年以來首次低於100美元。原油價格在2014年上半年保持穩定,但下半年開始滑落。儘管美國產量增長迅速,WTI原油與布倫特原油之間的價差仍收縮到每桶5.66美元。國內原油價格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走勢基本一致。2012年10月2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中國計劃將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從目前的4%上升為7%-8%。2013年3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完善後的油價調整機制,主要有三點,一是縮短調整周期為10個工作日,二是取消了三地原油價格上下4%的幅度限制,三是油種掛鈎。自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體制改革以來,各行各業都在推進深化體制改革進程。當前,新的電改方案已經落地,油氣改革方案成為行業新的期待。
據統計,2015年,我國生產原油2.13億噸,同比增長1.8%。2015年我國石油淨進口量3.28億噸,增長6.4%,我國石油消費持續中低速增長,對外依存度首破60%,達到60.6%。2014年,中國進口原油308,374,104噸,比2013年多進口26,421,898噸,增長9.4%,這是增長最多的一年。2013年,中國進口281,952,206噸原油,同比2012年增加4.03%;2013年,每噸原油購買費用為787.37美元,相當於107.42美元/桶;而2014年,每噸原油購買費用為739.65美元,相當於100.91美元/桶,有所降低。
(四)發行人行業地位及競爭優勢
中石化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石油產品生產商和供應商、最大的主要石化產品生產商和供應商以及第二大原油生產商。
1、在中國成品油生產和銷售中的主導地位
近年來,中石化集團的成品油產量和經銷量保持持續快速增長,2015年,成品油總經銷量佔國內成品油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居於領先和主導地位。
2、中國最大的主要石化產品生產商
中石化集團是國內最大的石油產品和主要石化產品生產商,主要石化生產基地遍布中國東部、中部及南部等地區,生產和銷售各類石化產品,包括基礎有機化工品、合成樹脂、合纖單體及聚合物、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主要化工產品產量國內第一,佔全國總產量的比例較高。
3、在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擁有戰略性的市場地位
中石化集團的主要生產資產集中在中國東部、南部和中部地區,上述地區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對各類石油石化產品的需求巨大。憑藉在這些地區已建立的生產基地和營銷網絡,中石化集團能夠較好的分享中國經濟的增長成果,實現公司經營業績的迅速提高。
4、擁有完善、高效、低成本的營銷網絡
中石化集團已經建立起強大、完善的營銷網絡。2005年5月10日,中石化集團控股子公司中國石化股份成立了化工銷售分公司,進一步強化了營銷網絡,通過統一營銷策略、統一市場開拓、統一物流優化、統一資源配置、統一銷售業務、統一品牌戰略的模式,充分發揮集約化經營和專業化經營的整體優勢。
5、一體化的業務結構和技術水平具有較強的抗行業周期波動的能力
中石化集團是上、中、下遊綜合一體化的能源化工公司,業務領域涵蓋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發生產、石油煉製與油品銷售及石化產品生產及銷售等,並掌握著國內外先進的煉油、化工生產技術,較高的一體化程度使其擁有較強的抗行業周期波動能力,能夠部分分散國際原油價格波動的風險。
6、品牌著名,信譽優良
中石化集團在國內外均享有卓越聲譽,「長城」品牌深入人心。在中國企業家協會公布的2015年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中石化集團名列第一;在《財富》2015年度全球500強企業排名第2位。
(五)發行人業務戰略目標與發展規劃
面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中國經濟增長動力轉換、行業和市場劇烈變動的巨大挑戰,公司將主動適應和把握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及世界經濟、行業周期的大趨勢,更加注重深化改革、資源整合、一體化管控、創新驅動和價值創造,並將公司發展規劃與「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和「中國製造2025」相銜接。
同時,公司將根據「十三五」規劃綱要並結合自身業務發展特點及發展階段,把企業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資源整合為基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一體化管控和價值創造為手段,在發展質量上不斷做強,在發展空間上持續做大。
總體看,公司作為中國最大的一體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一直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其油氣油氣開採、煉油化工及銷售、國際貿易和上中下遊一體化運作等方面為公司奠定了可持續發展基礎。
十、發行人報告期是否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發行人報告期不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十一、關聯方關係及交易情況
(一)關聯方關係
1、發行人的控制人
本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2、發行人的子企業
具體請見募集說明書中「表5-1:本公司全資、控股二級子公司情況表」。
3、發行人的合營企業及聯營企業
具體請見募集說明書中「表5-2:重要的合營、聯營企業」。
(二)關聯交易的決策程序、定價機制
根據《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關聯交易管理規定》,中石化集團與中石化股份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中石化集團與中石化股份總部負責關聯交易總體協議的起草、變更和籤訂,並負責關聯交易的總體協調、指導和管理。中石化集團各直屬企業和中石化股份各分(子)公司根據集團公司與中石化股份總部籤訂的關聯交易總體協議和有關指導意見,負責關聯交易具體協議的籤訂、執行和日常管理工作。
關聯交易價格的確定遵循「公平、透明、規範」的原則,具體按下列方法確定:
(1)凡是有國家定價或指導價的產品或項目,按國家定價或指導價執行。
(2)沒有國家定價或指導價的產品或項目,執行市場價(含招標價)。
(3)對於既沒有國家定價和指導價,也沒有市場價的產品或項目,以合理成本加銷售環節稅金和合理利潤水平確定協議價。合理成本是指相近區域的同類企業用同種原材料生產產品的平均成本。合理利潤率主要參照銀行貸款利率確定,由中石化集團財務部和中石化股份財務部定期修訂。
(三) 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關聯交易
表3-18: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關聯交易信息
單位:百萬元
■
表3-19: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關聯交易未結算金額
單位:百萬元、%
■
(四)關聯方資金佔用情況
報告期內,發行人不存在資金被出資人、實際控制人違規佔用,或為出資人、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情形。
十二、信息披露事務及投資者關係管理的制度安排
發行人將安排專門人員負責信息披露事務以及投資者關係管理,發行人將遵循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信息披露原則,按照中國證監會、證券業協會及上交所等機構的有關規定和《債券受託管理協議》的約定進行重大事項信息披露,使發行人償債能力、募集資金使用等情況受到債券持有人、債券受託管理人和股東的監督,防範償債風險。
第四節 財務會計信息
公司2013年度、2014年度和2015年度的合併及母公司財務報表已經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依據《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審計,並分別出具了致同審字(2014)第110ZA1164號、致同審字(2015)第110ZA3513號、致同審字(2016)第110ZA4095號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止期間的合併及母公司財務報表未經審計。
公司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1-3月的合併及公司財務報表均按照財政部2006年2月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會計準則、其後頒布的應用指南、解釋以及其他相關規定(統稱新會計準則)編制。
除特別說明外,為保持財務數據可比性,本募集說明書摘要中所涉及的2013年度、2014年度財務數據均採用2014年度、2015年度審計報告期初數或上年同期數,且為公司合併財務報表口徑。
一、 最近三年及一期財務報表
(一)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及前期差錯更正及其他事項調整的說明
1、致同審字(2015)第110ZA3513號審計報告調整事項
(1)會計政策變更
2014年1月至7月,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簡稱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企業會計準則第40號—合營安排》(簡稱企業會計準則第40號)和《企業會計準則第41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簡稱企業會計準則第41號),修訂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簡稱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簡稱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簡稱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併財務報表》(簡稱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和《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簡稱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除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在2014年年度及以後期間的財務報告中使用外,上述其他準則於2014年7月1日(施行日)起施行。
本公司已採用上述準則編制2014年度財務報表,對本公司財務報表的影響(含權益項目重分類)列示如下:
表4-1:會計政策變更
單位:萬元
■
(2)會計估計變更
2014年度本公司不存在應披露的重大會計估計變更。
(3)前期重大差錯更正
2014年度本公司無前期重大差錯更正。
(4)其他事項調整
依據財政部《關於企業住房制度改革中有關財務處理問題的通知》(財企[2000]295號)、《關於企業住房制度改革中有關財務處理問題的補充通知》(財企[2000]878號)以及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實施住房補貼制度有關問題的批覆》(國資分配[2009]1185號)等有關文件的規定,本公司所屬部分子公司2013年及以前年度發生一次性住房補貼衝減年初未分配利潤,本年度部分單位衝回已計提未發放一次性住房補貼尾款,增加年初未分配利潤17,922.11萬元。
(5)上述會計政策變更、前期重大差錯更正及其他事項調整對期初所有者權益項目的實質影響額(不包括權益重分類)列表如下:
表4-2:對期初所有者權益項目的實質影響額
單位:萬元
■
2、致同審字(2016)第110ZA4095號審計報告調整事項
(1)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及前期差錯更正
2015年度本公司無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及前期差錯更正事項。
(2)專項清產核資調整
根據本公司第一屆董事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的《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關於部分企業專項清產核資方案》,以2014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對中國石化集團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資產公司」)下屬六家企業的化工生產裝置及相關資產及中國石化集團國際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國勘公司」)下屬十八家單位的長期應收款、長期股權投資、在建工程、工程物資、油氣資產、商譽、預計負債及遞延所得稅負債等進行了清查。
根據國資委《關於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專項清產核資結果的批覆》(國資評價[2015]1293號),本公司專項清產核資預計損失86.74億元,轉入相應資產減值準備和預計負債科目,同時核減所有者權益。本次清產核資調整了2015年年初留存收益及相關項目期初數,其中,未分配利潤調減744.86億元,少數股東權益調減122.89億元。
(3)審計檢查調整
根據審計署《關於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傅成玉同志經濟責任審計發現有關問題的審計決定》,將本公司2014年度衝減2011年度計提協解人員再就業解困專項資金」作為以前年度調整事項,調增2014年度營業外支出18.00億元、調減2014年度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18.00億元,同時調增2014年初未分配利潤18.00億元。
(4)上述會計政策變更、前期重大差錯更正及其他事項調整對期初所有者權益項目的實質影響額列表如下:
表4-3:2015年度調整金額
單位:百萬元
■
(二)合併財務報表
本公司2013年12月31日、2014年12月31日、2015年12月31日和2016年3月31日的合併資產負債表,以及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1-3月的合併利潤表和合併現金流量表如下:
1、 合併資產負債表
表4-4:發行人近三年及一期末合併資產負債表
單位:億元
■■
2、 合併利潤表
表4-5:發行人近三年及一期合併利潤表
單位:億元
■
3、 合併現金流量表
表4-6:發行人近三年及一期合併現金流量表
單位:億元
■
(三)母公司財務報表
本公司於2013年12月31日、2014年12月31日、2015年12月31日和2016年3月31日的母公司資產負債表,以及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1-3月母公司利潤表及母公司現金流量表如下:
1、 母公司資產負債表
表4-7:發行人近三年及一期末母公司資產負債表
單位:億元
■■
2、 母公司利潤表
表4-8:發行人三年及一期母公司利潤表
單位:億元
■
3、 母公司現金流量表
表4-9:發行人三年及一期母公司現金流量表
單位:億元
■
二、 合併報表範圍及變化情況
(一)發行人合併報表範圍
截至2016年3月末,發行人合併報表範圍見募集說明書「表5-1:本公司全資、控股二級子公司情況表」。
(二)2016年1-3月公司報表合併範圍
截止2016年3月末,發行人共有36家二級子公司納入合併報表範圍,與2015年末保持一致。
(三)2015年公司報表合併範圍
截至2015年末,發行人共有36家二級子公司納入合併報表範圍,與2014年相比減少2家,其中原全資子公司國勘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進行了重組,重組後發行人持有國勘公司30%的股權,自2015年起不再將國勘公司納入合併範圍;江漢石油鑽頭股份有限公司於2015年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收購了中石化石油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簡稱「機械有限公司」)100%股權,收購完成後機械有限公司由二級子公司轉變為三級子公司。
(四)2014年公司報表合併範圍
截至2014年末,發行人共有38家二級子公司納入合併報表範圍,與2013年相比增加3家,其中石油工程公司所持有石油工程機械公司100%的股權無償劃轉至發行人,石油工程機械公司由三級子公司轉變為二級子公司;江漢石油管理局持有江鑽股份公司67.5%的股權無償劃轉至發行人,江鑽股份公司由三級子公司轉變為二級子公司;石油工程公司所屬原上海海洋石油管理局分割為上海海洋石油管理局和上海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總公司。分割後,上海海洋石油管理局經營礦區(社區)業務,為發行人直屬二級子公司,上海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總公司經營石油工程業務,仍為石油工程公司下屬子公司。
(五)2013年公司報表合併範圍
截至2013年末,發行人共有35家二級子公司納入合併報表範圍,與2012年相比增加2家,其中中國經濟出版社全部產權無償劃轉發行人,納入合併範圍的二級子公司;發行人2013年投資設立中石化保險有限公司,納入合併範圍的二級子公司。
三、 最近三年及一期主要財務指標
(一) 主要財務指標
表4-10:發行人最近三年及一期合併口徑主要財務指標
■
(二)主要財務指標計算公式
(1)全部債務=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負債+應付票據+應付短期債券+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
(2)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3)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4)資產負債率=負債合計/資產總額×100%
(5)債務資本比率=全部債務/(全部債務+所有者權益)×100%
(6)營業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
(7)平均總資產回報率=報告期淨利潤/[(期初資產總計+期末資產總計)/2]×100%
(8)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報告期淨利潤/[(期初所有者權益+期末所有者權益)/2]×100%
(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報告期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期初所有者權益+期末所有者權益)/2]×100%
(10)EBITDA=利潤總額+計入財務費用利息支出+固定資產折舊+攤銷
(11)EBITDA全部債務比=EBITDA/全部債務
(12)EBITDA利息保障倍數=EBITDA/(資本化利息+計入財務費用的利息支出)
(13)應收帳款周轉率=報告期營業收入/[(期初應收帳款+期末應收帳款)/2]
(14)存貨周轉率=報告期營業成本/[(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15)如無特殊說明,2013年相關財務指標均用期末數計算,2016年一季度EBITDA全部債務比、總資產收益率、淨資產收益率、應收帳款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均經年化處理
四、 本次債券發行後公司資產負債結構的變化
本次債券發行後將引起公司財務結構的變化。下表模擬了公司的總資產、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結構在以下假設的基礎上產生的變動:
(一)相關財務數據模擬調整的基準日為2016年3月31日;
(二)假設本次債券的募集資金淨額為500億元,即不考慮融資過程中所產生的相關費用且全部發行;
(三)假設本次債券募集資金總額500億元計入2016年3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
(四)假設本次債券募集資金全部用於償還公司債務;
(五)本次債券在2016年3月31日完成發行並且清算結束。
基於上述假設,公司合併報表資產負債結構的變化如下表所示:
表4-11:本次債券發行後資產負債結構變化
單位:億元
■
如上表,本次債券發行完成且按上述募集資金運用計劃予以執行後,公司合併財務報表的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均不發生變化;流動負債減少500億元,非流動負債增加500億元,負債合計不發生變化;所有者權益合計無變化。資產負債率保持47.18%不變,但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上升,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好轉。
第五節 募集資金運用
一、募集資金使用計劃
本次債券募集資金總額為500億元人民幣,擬用於補充公司營運資金、償還公司債務。
本期債券基礎發行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可超額配售不超過200億元,擬用於償還公司債務。
二、募集資金運用對發行人財務狀況的影響
(一)對發行人資產負債結構的影響
本期債券的成功發行在有效增加發行人運營資金總規模的前提下,發行人的財務槓桿使用將更加合理,並有利於公司中長期資金的統籌安排和戰略目標的穩步實施。
(二)對發行人財務成本的影響
本期債券信用等級為AAA,參照目前公司債券市場的發行情況,預計本期債券發行利率將低於公司存量有息負債的成本,因此公司每年可減少一定的財務費用,有利於公司提高盈利能力;同時,公司通過本期發行固定利率的公司債券,有利於鎖定較低的財務成本,避免貸款利率波動風險。
利用多種渠道籌集資金是公司實現未來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也是完善公司投融資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保障。作為直接融資工具,債券直接面向投資者發行,其融資成本相對較低。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發展迅速,公司將以發行本期公司債券為契機,募集較低成本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優化債務結構,拓展直接債務融資渠道。
(三)對於發行人短期償債能力的影響
本期債券發行完後,將使得發行人的營運資金得到充實,流動資產對於流動負債的覆蓋能力將得到提升,短期償債能力進一步增強。
綜上所述,本期債券的發行將進一步優化公司的財務結構,大大增強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同時為公司的未來業務發展提供穩定的中長期資金支持,使公司更有能力面對市場的各種挑戰,保持主營業務持續穩定增長,並進一步擴大公司市場佔有率,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
三、募集資金專項帳戶管理和監管
為確保募集資金的使用與本募集說明書中陳述的用途一致,規避市場風險、保證債券持有人的合法權利,發行人將在監管銀行對募集資金設立募集資金使用專項帳戶,專項帳戶存放的債券募集資金必須按照本募集說明書中披露的用途專款專用,並由監管銀行對帳戶進行監管。
發行人與監管銀行籤訂募集資金專項帳戶監管協議,約定其監督償債資金的存入、使用和支取情況。募集資金只能用於募集說明書披露的用途,除此之外不得用於其他用途。
本期債券受託管理人也將按照《債券受託管理協議》約定,對專項帳戶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
同時,發行人將遵循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披露原則,按《管理辦法》、中證協、上海證券交易所有關規定和《債券受託管理協議》相關約定進行重大事項信息披露,使其專項償債帳戶信息受到債券持有人、債券受託管理人和出資人的監督,防範償債風險。
四、關於本期債券募集資金的承諾
發行人承諾,本期發行公司債券募集資金僅用於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將嚴格按證監會核准的用途使用募集資金,不轉借他人使用,不用於非生產性支出,並將建立切實有效的募集資金監督機制和隔離措施。
第六節 備查文件
一、 備查文件
1、發行人2013-2015年經審計的財務報告、2016年度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
2、主承銷商出具的核查意見;
3、發行人律師出具的法律意見書;
4、信用評級機構出具的資信評級報告;
5、債券持有人會議規則;
6、債券受託管理協議;
7、中國證監會核准本次發行的文件。
二、 備查地點
在本次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發行期內,投資者可以至發行人和主承銷商處查閱募集說明書全文及上述備查文件,或訪問債券轉讓交易場所網站查閱本募集說明書摘要及相關文件。
1、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朝陽門北大街22號
聯繫人:帥睿弢
電話號碼:010-59969295
傳真號碼:010-59969314
網際網路網址:www.sinopecgroup.com.cn/
2、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辦公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內大街2號凱恆中心B座2層
聯繫人:杜美娜、許可、任賢浩、潘學超、範為傑、盧威、黃亦妙、李雨龍、李文杰
聯繫電話:010-65608425
傳真:010-65608445
網際網路網址:www.csc10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