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不會有自己的「無印良品」?是網易嚴選嗎?

2020-12-20 贏商網

  不知道你在一年一度驚天動地的618買了啥,我的幾個朋友,除了主要的「戰鬥陣地」京東和天貓,也開發了一些新的買買買陣地,其中就包括網易嚴選(需求面積:250-350平方米)

  網易嚴選是網易的老闆丁磊親歷親為的項目之一,據說,在所有最近幾年推出的一系列包括網易考拉、雲音樂等產品中,嚴選是丁老闆的「情懷項目」,屬於自己用過好品質的東西之後,也想把這些產品的好,推而廣之給大眾;你甚至可以在App上方的banner看到「丁老闆私物大放價」這樣的推廣。公開的數據顯示,半年後嚴選的註冊用戶數量達到3000萬,月流水是6000萬元。當然了,這背後,網易天然的流量優勢當然功不可沒。

  有意思的是,雖然現在局面還是一片模糊,無法僅僅憑藉這些銷售數據,就來說網易在這一波所謂的、已經被說了太多的中國消費升級中獲得了過硬的優勢。但有趣的是,你會發現,這些消費轉型的新星最後並沒有一家原來就從事零售或者消費品的公司,也不是一家新興的網際網路公司。而是來自於一家老牌的、做門戶網站起家、現在90%收入都來自於遊戲的老牌網際網路公司。

  而丁磊,幾乎從養豬場開始,就註定了是中國網際網路大佬裡,追求生活品質,或者說,如此公開追求生活品質的一位。而品味和審美這回事情,本來就是實現消費轉型裡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個有效壁壘。

  而為什麼會將網易嚴選,放著和無印良品做個對比呢?當然,這兩家公司有著很多不同,比如說以下兩點:

  1.  店鋪形式上就不同:一家是實體店,另一個是App網店;

  2.  產品來源也不同:一個賣的全部是自己設計、自己生產的自有品牌;另一個則是借著品牌的東風、似乎在打著擦邊球——表示產品都由Coach、MUJI的製造商生產,產品設計交由他人所做。

  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認,如果遮掉「網易嚴選」四個字,你看到那個App上面的產品,還是會想到「無印良品風」。從UI設計到產品拍攝呈現,到產品本身的設計感,都透露著一股濃濃的無印良品的感覺。

  中國會不會有自己的無印良品?

  不管這是一種模仿、致敬,或者是追求社會風潮,又或者是抓到了「中國質造」的風口,外加上無印良品本身在中國的大受歡迎,都說明了一個中國的無印良品,或許正在呼之欲出。

  所以,當我們想問「網易嚴選會成為中國的無印良品嗎?「,其實有個更加妥帖的問法:中國會不會有自己的無印良品?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來追溯一下無印良品為什麼會在日本誕生,是怎麼誕生的:

  1. 大環境:無印良品出生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氣氛中?

  無印良品的創始人堤清二是這麼形容的,從1945年到1960年期間,日本在消費方面處於「鎖國」的狀態,但零星出現的,比如1956年的義大利產品展銷會,產品的銷售卻尤其火爆。當時正在運營一家百貨店的堤清二受到啟發,1959年的時候去法國進行了一次大採購,舉辦了一次法國產品展銷,結果產品一樣不落地賣出去了。

  從1960年代到1980年代,過去處於「鎖國」狀態的日本消費者瘋狂迷戀上了外國品牌。同時,經濟向好讓日本人迅速致富,這也為後來1980年代日本人到歐洲瘋狂購買奢侈品做了鋪墊。

  這段瘋狂的時期,日本作家三浦展在他所寫的《第四消費時代》中將其形容為「第二消費時代」,「第二消費時代」的特徵就是:家庭消費為主(比如買車要買大的,一家人都坐得下),買東西鍾意「越大越好」;喜歡的東西偏標準化(不會刻意突出個性)。

  但是到了1980年代,社會情緒發生了一點轉變,這時候新出現的消費者屬於第三消費時代,被三浦展形容為「天生的消費者」。他們注重物質的個性化,家庭消費也轉向了個人消費——這個時期,個人小家電產品開始大受歡迎,包括餐飲業在內的服務業也興起了,健康和精神的充實得到重視;這個時候,由於貧富差距拉大,不同階層人的消費習慣也開始分化。

  無印良品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誕生的,它是當時那隻站在風口上的豬,這個風口就是從「第三消費時代」往「第四消費時代」過渡,消費者開始通過物質來找尋和表達自我。同時,成熟的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求名牌,「無印良品」的意思就是「沒有logo」,而且人們對於本民族產品,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興趣。

  如果你對照國內現狀,會發現中國目前,應該還處於三浦展定義中的「第二消費時代」向「第三消費時代」過渡的時期,個性化剛剛開始萌芽,對於服務、健康的重視也才開始幾年,大部分人還是對品牌有盲目的追隨和崇拜:全球的奢侈品還是被中國人買去了1/3。而網易嚴選的產品裡,必須要指出這是G20的毛巾供應商(G20也是一個品牌)、這是雙立人的供應商,才能將人抓住,迎合的終究還是人們希望以低價買到品牌貨的心理。

  其實你發現沒有,就連無印良品自己,在誕生之初說要「反品牌」,特地把自己的名字叫做「沒有品牌」,現如今卻成為中國市場最受歡迎的消費品牌之一。拎著MUJI牛皮紙袋子的人就跟前幾年捧著星巴克紙杯的人一樣,仿佛在跟人宣告「我很有品味」。

  所以,目前就算誕生了一個無印良品,也只能贏得小眾範圍內的擁躉,要創建一個無印式的大規模連鎖店,中國的消費社會似乎還沒準備好。

  2. 依託於大公司的項目,有著豐富的商品、經營和營銷經驗。

  這一點,網易嚴選倒是跟無印良品挺像的,全都是一家大公司孵化的新項目。創辦無印良品的公司叫做西友流通集團。在無印良品之前,西友試驗過不少項目,包括「故鄉銘品」、「主婦之眼商品」。你甚至可以說,就是因為這些不那麼成功的項目,反而為無印良品後來取得成功鋪墊了經驗和教訓。

  創始人堤清二總結說,後來發現,還是因為價格問題,阻礙了舊項目的成功,而價格降不下來的原因,一來是無法大規模量產,二來是對源頭的把控不足。

  為此,無印良品和優衣庫一樣,都會去往生產的最源頭——材料的生產地考察,直接採購原材料,這樣一方面監督廠商在生產過程中降低成本,同時也能實現更好的品控。

  這一點,網易嚴選也相似,雖然嚴選是純網際網路性質,但是論及產品的開發,網易嚴選的做法甚至和當年的無印良品一樣,會向原料供應商直接採購關鍵零件,開發定製化的產品。

  再說回來無印良品,商品開發之外,零售經營的經驗自不必說了,畢竟創始人堤清二就是做百貨出身的,重點來聊一聊品牌營銷。

  第一點我們說了,雖然無印良品打的是「沒有品牌」的旗號,但本身其實是一個很有號召力的品牌。當然了,在一個崇拜品牌的環境裡,喊一句「沒有品牌」,就好像在白羊群中的黑羊一樣,本來就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方式。

  無印良品的「潤物細無聲」的運營品牌的方式,是很值得國內品牌好好學一學的。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現在這個階段,中國的無印良品有點難出現的原因,大部分的中國公司,都喜歡大開大合、大鳴大放的營銷方式——在地鐵裡、電梯裡、廣場上、電視上、手機屏幕裡,反正就是砸錢模式;要不就是小品牌的蜻蜓點水式的社會化媒體營銷,激不激得起水花,全看運氣。

  無印良品很懂得講故事,也很懂得運作人物。我記得我還在上大學那會兒,很喜歡讀一本小眾雜誌《城市畫報》,那個時候還很少人知道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就會選擇這些生活方式類的雜誌,介紹自己的產品設計理念、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並把設計總監原研哉推了出來,他的那本書《設計中的設計》,也被放到很多文化、生活方式類雜誌上廣為傳頌。

  也就是說,無印良品沒有群魔亂舞的產品推送,也沒有和哪個品牌口水戰來引起注意。而是很安靜、很堅持地給消費者輸出一套它認為正確的、合適的生活態度及方式,這也是為什麼事到如今,無印良品如此夯的原因——人們願意為它背後講述的所有生活方式、理念、設計想法、日本的禪式文化、設計師的魅力等等買單。

本文轉載來自:RET睿意德 Gioia,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和網易嚴選是山寨貨嗎
    他用小米舉例稱,雷軍用自己的生態鏈企業,去賦能那些可能淪為山寨的廠商,引導和改造他們,生產出質量好的自有品牌產品。類似的方式還有網易嚴選和無印良品,都是引導賦能優秀工廠生產自由品牌的典範。網易嚴選到底是不是「山寨」?
  • 從「復刻」到反超,網易嚴選的野心並不只是打敗無印良品
    作為國內首家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模式的電商,網易嚴選自2016年4月正式上線以來,曾被外界打上「復刻」無印良品(MUJI)的標籤。誠然,從產品畫風到品牌理念,網易嚴選都和風靡全球數十年的無印良品有著相似之處,也與誕生於美國的Costco貼近。但此後網易嚴選不斷用努力和成績證明著:自己的野心絕不止是要做中國版的MUJI,而是要引領品質電商的新升級。
  • 無印良品 網易嚴選 名創優品誰才是人生贏家?
    聽到這三個字在腦海的中的印象,無印良品是生活類匠心,網易嚴選是山寨,名創優品科技化!無印良品雖然是日本的品牌,但是百分之99.99的產品是國內工廠代工!也就是所謂的貼牌,玩的是供應鏈整合!網易嚴選差不多,網易嚴選也是沿著無印良品的老套路進行的!無印良品和網易嚴選都是玩的供應鏈貼牌代工,連組裝都沒有組裝,缺乏科技含量!無印良品 、網易嚴選如果不走玩點新意走點科技含量未來前景肯定不妙!要陷入被動打價格戰泥潭,銷量不好賣不動,然後降低價格緩一緩,然後又賣不動!
  • 網易嚴選:中國版無印良品,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實力?
    近一兩年,有個國產電商品牌被人稱為中國版的無印良品,以至於日本設計界教父級人物、著名家居品牌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原研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都被問及。他雖然表示自己並未聽過,但仍舊錶示歡迎競爭,因為這樣可以逼迫無印良品思考。這個品牌究竟是誰,又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
  • 從無印良品到網易嚴選和米家,如何優雅地完成「消費降級」?
    從追求小而美、個性化的品牌時尚消費品,到更關注性價比和商品品質的平價消費品,消費降級真的來了嗎?從無印良品到網易嚴選、米家有品一套純棉的格子床上三件套在無印良品售價 590 元。到了網易嚴選這裡,擁有類似的設計風格、同樣主打純棉水洗工藝的四件套床品售價僅為 299 元。
  • 網易嚴選要線下對飆無印良品?宣傳的意義更大
    在這屆兩會上,網易CEO丁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網易嚴選的首家線下商店將會在今年上半年開業。網易首次表態提到嚴選線下門店是在去年9月,當時甚至連地址店鋪都挑好了,結果就一直難產。而就在人們以為該計劃就此擱淺之時,丁磊給出了今年開業的說法,網易又為何如此堅定地想要嚴選走到線下呢?
  • 山寨大牌、無印良品既視感?網易嚴選有話說:我們要為代工廠打造品牌
    山寨大牌、無印良品既視感?網易嚴選有話說:我們要為代工廠打造品牌 網易嚴選的商品在外觀上與MUJI相似度頗高網易嚴選突然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不僅是因為這是網易推出的一個新的電商品牌,還因為網易嚴選所標榜的產品調性跟日本的家居品牌無印良品十分相似。
  • 網易嚴選和無印良品,給零售業上了怎樣一課?
    在各種吃瓜群眾的期待中,網易嚴選與亞朵合作的酒店前幾天正式開業了,極簡主義風,設計很「嚴選」。但在這個有178間房的酒店中,「嚴選房」只有14間,可接納的需求比較有限。有人就很奇怪,難道不應該越多越好嗎?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嚴選的場景電商體驗店,將零售電商與線下消費場景相結合,為用戶帶來沉浸式消費體驗。
  • 無印良品的中國實驗
    「中國對無印良品來說,是最重要的市場。」無印良品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山本直幸對鈦媒體說到。在山本直幸的直接領導下,從他任職的2011年開始,無印良品在中國開啟了高速擴張的模式。未來無印良品計劃以每年30家的速度,將門店開在中國的二、三城市,同時會在一線城市新開 3 座面積在3000㎡左右的世界級旗艦店。目前國內已有上海淮海755旗艦店、成都遠洋太古裡旗艦店與此次新開的深圳深業上城旗艦店。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更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給自己塑造高端,所以,當無印良品發現中國市場對自己定價不感冒的時候,光顧著注意降價了,卻忘了自己除了價格之外,品牌的定位也是很有問題。這種虛榮消費的心理需求一度讓無印良品過的不錯,但是無印良品卻忘了,中國並不是日本那個消費品味已經定型的市場,隨著中國人經濟水平的不斷改善,真正有錢的中國人消費升級到了奢侈品市場,而大多數普通中國人卻不在無印良品的用戶定位當中,無印良品越來越大眾化之後,大家也基本上不會有我用的是無印良品,我就比別人更有品位的感覺,結果就導致了自己處在了一個不尷不尬的歧視鏈上。
  • 從被山寨到被忘記 無印良品的問題只是賣得太貴嗎?
    在日本,無印良品的對手也許是亞馬遜,而在中國,原本與大雜燴的淘寶等走差異化路線的無印良品,卻遇到了網易嚴選、米家有品、京東京造、淘寶心選等一系列對手。從中國網際網路品牌的「抄襲」到「逆襲」,無印良品面臨的是一個怎樣的戰局呢?
  • 在「設計 MUJI 化、價格小米化」的今天,無印良品會被取代嗎?
    定價貴是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一個久為詬病的問題。有網友甚至做出了一個「合理」推斷:無印良品在中國區的售價其實就是將它的日元價格除以十。無印良品曾經推出過一個名為「尋找無印良品」(Found MUJI)的項目,他們會前往世界各地搜尋出那些他們認為「屬於無印良品」的商品,此後再將這些「舶來品」逐漸融入到自己的產品體系中。適當的定價則是無印良品的另一個特徵。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曾幾何時,這個日本品牌一度在日本本土甚至中國開創了一個自己的時代,並成為了中國中產階級與文藝青年們的心頭好。但或許是因為品牌理念的走偏,或許是未放下海外品牌的倨傲,又或許是錯估了競爭對手的成長速度,無印良品的王朝在中國迅速建立,又迅速崩塌,被「後來者」網易嚴選、小米有品、名創優品等包夾。
  • 美國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中國無印的日子也不好過
    曾經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風光無限好,將精緻生活和簡約日系風的概念推而廣之,但是卻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推向"中國版無印良品",仿佛沒有意識到中國的消費需求發生的變化。無印良品敗走美國,中國市場也風光不再據悉,其美國業務已經連續三個財年虧損,上財年虧損約1000萬美元。
  • 瘋狂的優衣庫,失落的無印良品
    直到今天,日本家居連鎖品牌無印良品,依然在中國有著強有力的品牌心智,深受中國年輕群體的「置家」喜好。不少人甚至會在知乎等在線社區平臺,表達自己逛無印良品,會有「布置美好家庭」的現場幸福感。 從一開始,無印良品在中國,就一直與中產階 級和精緻生活息息相關。  儘管一直被人詬病在中國市場的定價遠高於日本市場,但憑藉「性冷淡」的設計風格和簡潔、淳樸的產品理念,這個在日文中意為「無品牌標誌的好產品」的無印良品,反倒在中國市場建立起了自己獨特的品牌認知。
  • 五年前,她把文具換成了全套的無印良品
    02 如果說十年前,無印良品開啟了一個時代的美感,那麼十年後的今天,市場已經成為一整片紅海。不知何時起,無印良品「極簡主義」被中國本土企業大量借鑑,且逐漸有被趕超的態勢。網易嚴選、米家有品、名創優品……這些依託於本土誕生的生活品牌,在產品的設計和包裝上同樣追求簡潔風格,均價卻低於無印良品。原本空白的市場被迅速填滿。同時,這類品牌通過大數據對用戶需求進行更精準的把握,利用流量打開市場,收穫了一批忠實消費者。
  • 無印良品接連降價謀翻身
    在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連續下滑以及兩款食品遭遇基因致癌物風波後,日本雜貨和服飾品牌MUJI無印良品表現持續低迷。1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在無印良品北京愛琴海門店看到,服裝類和生活類商品降價幅度在6%-30%。同時,無印良品官網中上述商品也在降價。這已經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第十次降價。
  • 網易嚴選、名創優品等多方夾擊,無印良品還能守住多少市場份額?
    但要提及哪個品牌將此風格刻畫入微,那就不得不說說這個日本雜貨品牌:MUJI無印良品。「無品牌標誌的好產品」,可謂是MUJI無印良品的烙印(以下簡稱「MUJI」)。在其初入中國市場之時,正是憑藉這份以極簡產品為主線,切實考慮消費者使用感受的初衷,在消費者心中行成了獨特的品牌形象,更慢慢地成為了一種生活理念。並且MUJI的成功模式一度被國內企業視為成功案例,廣被研究學習。
  • 立志做科技界無印良品的小米,怎麼賣起了床上用品四件套
    在去年6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雷軍說「小米要做的是科技界的無印良品」。然而,4月5號,小米上線「米家有品」,這個APP風格上像極了無印良品,而且不止賣科技產品,也賣床上用品四件套,這是演哪一出?「米家有品」的前世今生「米家有品」算不上橫空出世,因為之前它已經在「米家」APP裡以「米家商城「之名存在了兩年時間。
  • 無印良品開始在中國賣菜了
    項目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為無印良品最新業態之一,又名MUJI菜市場生鮮計劃。其實,這並非是無印良品首次入局生鮮市場。早在2017年,無印良品就在日本東京有樂町的旗艦店開設了蔬果賣場,2018年,在大阪開業的大門店號稱全球面積最大的無印良品菜市場,佔地面積達到4300平米,主打高端食材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