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肥胖成因」、解鎖「遊戲課程」……原來,課程還能這麼上!新學期伊始,北京市十一學校龍樾實驗中學迎來2位課程「大咖」,助陣指導學校課程,原來,核心素養還能這樣「配對」課程!
生物課激活「商業模式」
通關「肥胖成因」,這不是社會健康調查,而是十一龍樾的特色生物課。近日,十一龍樾基於標準的學習研究負責人、生物教師林亞為大家分享了《產品驅動下的大單元設計》。以探究「肥胖成因」,激活生活中的生物。
生物教師林亞為大家分享了《產品驅動下的大單元設計》
林亞首先播放了一組學生在BIOSCARS大賽中根據量規互評出來的獲獎作品,BIOSCARS大賽是大單元《人體與外界物質交換》的最後一節課,公益產品科普視頻則是核心任務「探究肥胖的成因、危害以及解決方案」的呈現方式,學生可以將產品在龍市上賣給學校的媒體中心,並在校園展播進行健康公益宣傳。接下來,她重點介紹了如何基於標準,將整體性強的核心任務與相對割裂的課時教學相融合,讓核心任務真正驅動單元深度學習,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對此,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的副教授王健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指出《人體與外界物質交換》是一個非常大的單元,而林亞設計的核心任務就像一根線,能夠巧妙的將這部分知識串起來、編織在一起,並指向學科大概念(big ideas)的構建。在核心任務的設計上,王健老師認為還可以融入STEM課程的思想,如考慮與食品工程相結合,設計並製作減肥餅乾。
真實情境體驗「民俗」
初三語文教師李思琪分享的是《民俗》大單元的教學設計。李思琪用一個核心任務「校園民俗展板製作」將整個單元重構,使單元的學習並不直接指向單個、零散的知識點,孤立的文本,而是指向核心素養的帶動與遷移。該任務的制定指向從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出發、基於學科關鍵概念和能力、並且依據學生學情制定的單元學習目標,並營造了一個開放的真實的情景去驅動學生。李思琪還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資源與學習工具幫助學生達成核心任務的完成,從而達成學習目標。
初三語文教師李思琪分享《民俗》大單元的教學設計
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初三年級主任夏滿高度讚揚了語文學科的案例,他指出該案例緊緊抓住了本單元的學習核心,很好地指向語文核心素養,設置的情境和文本結合得很好,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文本的學習價值,利用量規來引領學習,實現了單篇文本學習、寫作、綜合性學習高度融合。
「遊戲課程」激活學生體驗
學習科學實驗室負責人馬積良一直致力於遊戲化教學的研究,這次他為大家帶來了《用遊戲思維重構學習》的報告。馬積良通過現場互動遊戲為老師們歸納遊戲化學習過程的四大特點——隨機性、累積性、追趕機制、排行與獎勵。在具體方法上,教師可以從分組、得分、勝負、合作與競爭四個模塊入手進行遊戲化教學設計。龍樾小鎮的「龍幣-龍商行-龍市」體系正是遊戲化教學的一個成功典例。
學習科學實驗室負責人馬積良《用遊戲思維重構學習》報告
優秀的單元設計離不開教研組的通力合作。如何讓教研有效促進教學?地理學科負責人潘雅婧進行了《教師-研發者:升級教研3.0》。潘雅婧分享了地理學科組的教研發展過程:教研1.0聚焦於如何上一節好課;教研2.0升級為「上好基於標準的大單元中的一堂課」;教研3.0是「項目式驅動的教研方式」,面向學生的素養發展,將需要重點突破問題及教研模塊內容對應到人,實行模塊負責制,將教師的身份向教師——研發者身份的轉移,通過深入研究,制定一堂好課的「系列化」解決方案,從而為一堂好課的出現提供更多可能性。
地理學科負責人潘雅婧進行了《教師-研發者:升級教研3.0》
課程「大咖」建言深度學習之路
作為國內率先研究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科能力進階的專家之一,也是《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初中生物》一書的主編,王健首先進行了《基於標準的深度學習單元的確定》報告。
王健進行《基於標準的深度學習單元的確定》報告
王健介紹了深度學習的內涵及構成要素、單元教學的意義、單元學習主題的確定。關於單元學習主題的確定,王健指出應依據課程標準要求、貼近學生實際情況、解決生物學科問題、指向學生素養發展。依據單元主題設計的教學方案應該包含素養系統、目標系統、問題系統、活動系統與評價系統。
夏滿進行《素養導向的教學與評價》報告
接著,夏滿進行了《素養導向的教學與評價》報告。夏滿首先以數學、歷史等學科為例,指出2019中考題在評價上具有基礎運用活、綜合能力強、思維力度大、精準表達嚴四大特點。夏老師指出,單元教學是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方式,包括指向單元知識結構的學習主題確定、指向核心素養發展的學習目標制定、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評價、指向素養發展的任務情境設計、與素養目標匹配的學習活動設計、教-學-評一體化的作業設計。不同的學校可能有不同的研究側重點,但不管從哪個點出發去研究,最終都會覆蓋到所有的點,因為以上各要素是相互密切聯繫,形成單元教學這一有機整體。
學科碰撞、專家點評,又是一場學術盛宴!小鎮將從學習、教研方式兩方面雙向探索,基於標準、走向素養,為培養未來公民貢獻力量!(作者系北京市十一學校龍樾實驗中學教師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