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讀書時,我在讀什麼

2020-09-05 倪說我聽

如果你問我,我的興趣愛好是什麼,我一定會肯定地回答,讀書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這並不是我從小到大的興趣愛好,或者說,其實在很長時間裡,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麼興趣愛好。除了學習成績還可以,我沒有一件可以拿得出手的特長,在學生時代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有過發自內心地去熱愛一件事,也沒有過會忘記時間的流逝去投入其中的興趣愛好。

直到來東京工作後,我開始一點點地去體驗自己有點感興趣的事情,從瑜伽到滑雪,從插花到坐禪,通過體驗,我便找到那些可以讓我忘記時間去投入其中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讀書。

作為一個文科生,如果我說我之前並不喜歡讀書,甚至除了課本,除了專業要求的必讀書,我很少看「閒」書,大家會覺得驚訝麼。

但說實話,直到大學畢業,我差不多都是這樣的狀態。當然,我會為了拓展專業的知識,去看一些自己喜歡的社會學者寫的書(李銀河是其中之一),但我真的沒有閱讀的習慣,更不會因為單純的興趣出發去看一本「閒」書。大學四年,唯一一本因為喜歡,一天之內讀完,三天讀了兩遍,讓我淚流滿面的書,是柴靜的《看見》。

一句話概括,學生時代的我,讀書好像一直都帶著明確的「目的性」,所以談不上享受,也談不上熱愛。

大學畢業來了東京工作後,前兩年的時間我依舊是沒有閱讀的習慣,唯一完完整整讀完,且實際去嘗試實踐的是《斷舍離》這本書。再後來,轉職到第二家公司,因為公司有一月一次的部門讀書交流會,升職加薪的第一關要讀四本書並寫讀書報告,所以我開始「被動」地讀書了。

不過,雖然是「被動」地開始,但讀書的過程卻變得十分享受,我發現原來我遇到的很多糾結的問題,書中的幾句話就給了我答案。也可能因為體驗了讀日文書的不易,我開始如饑似渴地去讀中文書,開始讀小說,讀傳記,讀科幻文學。

我突然發現,原來讀「閒」書如此有樂趣,原來沒有目的性的去讀書,才會發現書中的世界如此精彩,原來我真的可以通過書籍去與作者對話,去體驗自己從未有過的人生經歷,這實在太美好了。

有了這樣美好的讀書感受後,我對讀書的喜歡便一發不可收拾。

那麼,當我讀書時,我在讀什麼呢?

讀眾生,我在讀作者的人生。無論是自傳還是其他類書籍,一本書,就是作者一個人的思想體現。可以看到過去的作者,可以看到TA經歷的那些精彩而有趣的人生故事,可以看到TA在經歷這些事情之後的自我感受和思考,還能清楚的看到作者的為人,作者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通過閱讀,我們有機會去體驗一個人的人生,這是一件多麼神奇且有趣的事情啊。

讀自己,我在讀我自己的成長。通過廣泛地閱讀,我會發現,原來我喜歡的是這樣的人,這樣的事,我喜歡讀的書、喜歡的內容也從另外一個側面映射出內在的我。

而且,我還喜歡上在一段時間之後,去重讀一本印象深刻的書。因為我會發現,當我的經歷和體驗變得更加豐富時,同一本書,跨越時空之後,會帶給我完全不同的感悟,而那些變化,其實也是我自身的變化與成長。

願你也能感受到讀書的喜悅與美好。

我組織的線上讀書會還在繼續,歡迎加入。本周六是《不管教的勇氣》讀書會,9月我們會繼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的實踐分享。關注公眾號,在後臺輸入「讀書會」,可收到報名群二維碼。

相關焦點

  • 上遊讀書丨米可:我們讀偵探小說時到底在讀什麼
    我們讀偵探小說時到底在讀什麼米可地圖。這是我對標題的回答。在《相遇》這部小說中,我被一支看不見的筆帶著,同時穿越了三幅地圖。首先是真相的地圖。有真相,就一定會有假象,而且假象往往披著似是而非的大氅,且從體量上數倍於真相。
  • 068,讀書是在讀什麼
    在有書app上聽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作者對於所讀書目的解讀確實很細緻,不時總結出的觀點讓人回味很久。聽完一本書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很快。如果是自己讀一本書,一個半小時差不讀50頁左右的內容,如果遇上深奧一些的,進度就要慢很多了。於是我開始陷入思考。有個基礎概念應該可以理解,任何一個作者都不太可能在一個半小時寫一本20萬字左右的書。
  • 徵集|HI,你最近在讀的一本書是什麼?
    徵集|HI,你最近在讀的一本書是什麼?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寧夏日報客戶端及寧夏日報微信公號自本日起至4月30日,面向廣大市民徵文「我最近在讀的一本書」,如果您熱愛讀書,我們期待您將您近期讀過或在讀的一本書推薦於讀者,將您的所想所感分享於我們,讓我們一同在書香中品生活、讀人生。
  • 日記|我的讀書方法論3——十種讀書技巧
    筆記是在讀的過程中隨時想到隨時就記在書上,而記載筆記本上的是自己經過深思熟慮總結後的筆記內容,二者具有差異。圖形可以是簡單的思維導圖、關係圖,也可以是段落或句子標註用的三角形、圓形,這和符號有些相通。我個人而言喜歡用三角形來標註法律教材等書中的不同學說。符號,我個人喜歡用「!」
  • 我為什麼閱讀?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在讀博士的「理科生的閱讀思考」
    但我卻一直從心底裡欽佩讀過很多書的人,比如現在影響我養成閱讀習慣的好友,覺得讀書多的人像是比我多活過幾輩子一樣,他們擁有我不曾了解的在讀林清玄的書時,我覺得像是在聆聽一個長者的循循善誘,林大師以溫和的語調讓我明白了許多佛學道義,以及這些佛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實例
  • 我愛上讀書
            後來,我在讀高中的時候,又系統地學習了列寧著作《國家與革命》,馬克思著作《資本論》、《歌達綱領的批叛》,《毛澤東著作選讀》,在這些書我知道了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必然趨勢。振興中華,革命的中心都是武裝奪取政權,以前中國用改良的方式振興中華是行不通的。
  • 我讀書,我快樂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讀書讓我收穫了不少知識和快樂。很小的時候,我就和書籍打交道了。我的家裡,至今還珍藏著幾大疊媽媽給我訂的幼兒故事、童話大王等雜誌。那時,我只有兩三歲,第一本接觸的是一本叫《咪咪畫報》的幼兒讀物。
  • 中國大學生在讀什麼,美國大學生在讀什麼,要建立T型知識結構
    那麼,你知道,中國大學生在讀什麼,美國大學生又在讀什麼嗎?我們在一本《中美教育現狀》的章節中,看到中國大學生讀的都是《平凡的世界》《明朝那些事兒》《藏地密碼》《天龍八部》等武俠,或者就是《王小波文集》《冰與火之戰》,而美國大學生呢,讀的是《理想國》《君主論》《文明的衝突》《共產黨員宣言》《倫理學》,外加一本《風格的要素》。
  • 我愛讀書,讀書使我快樂!
    看著這些精美的插圖,色彩斑斕,我的童心完全被兒童讀物所徵服。世界是如此奇妙和美妙,我聞到了麵包的味道,就像一個飢餓的人。這是一個美麗的世界,有遐想的空間,童話的城堡,彩虹的顏色是固定在夢的氣息中。在追求的過程中,我打開了無數有趣的小說,cpaing和cc,迂迴曲折,神奇的情節完全吸引了我,跟著他們的每一個字,每一個動作,對主人的擔心,想像什麼是可能的結局。
  • 985院校文科類博一在讀,博士導師對我沒有任何指導怎麼辦?
    985院校文科類博一在讀,博士導師對我沒有任何指導怎麼辦?大家好,本人90年,女,目前985院校文科類博一在讀。我從本科到碩士研究生可以說是跨專業,所以一直以來專業基礎比較弱。碩士階段,雖然比較幸運是院長帶我,但是他太忙,基本沒有什麼指導,畢業論文也是自己弄出來的,平時完全也是靠著小聰明,專業書也沒怎麼看,畢業論文卻拿了優秀。考博完全是試水,複習了三個晚上考上了,考博之前對導師了解不深,進來了才知道,導師已經退休,10年間沒再發過文章。導師人很好,可是從來不過問我們的學習,對我們沒有任何要求,相比其他同學導師有項目,有實驗,我什麼也沒有。
  • HI,你最近在讀的一本書是什麼?
    時間的齒輪從未停止轉動我們對汲取知識的渴望從未停歇徜徉在書海我們常在靈魂深處感到自由、愉悅和暢快讀書能帶給我們的是細膩之處見真知一如陽光與水對生命的滋養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寧夏日報客戶端自本日起至4月30日,面向廣大市民徵文「我最近在讀的一本書」,如果您熱愛讀書,我們期待您將您近期讀過或在讀的一本書推薦於讀者,將您的所想所感分享於我們,讓我們一同在書香中品生活、讀人生。
  • 讀書5年,如何高效讀書,我推薦4種實用的讀書方法
    在其他人評論「慚愧,這也許就是讀書多與讀書少的差別」時,我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同樣是讀書,有人讀完可以把書中的知識內化吸收,但有的人卻說「讀書沒用」。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針對這個思考,從「我們為什麼讀書」、「怎麼選書」以及『如何高效讀書"三個方面來聊聊讀書這件事。一、我們為什麼讀書?
  • 當我在法國讀FLE的時候,我到底在讀什麼?
    有很多小夥伴來問我:老師,索邦大學有FLE專業可以申請嗎? 老師,索邦的LFA(Langue Française Appliquée,應用法語)到底算不算FLE呀?也不止一次給想讀FLE的小夥伴擇校的時候,推薦了索邦的LFA,小夥伴以為我哪裡出了錯。
  • 我讀書的時候,我的老師也說我英語有硬傷。
    但是平常的訓練和真實的使用之間是有區別的,我們的敬畏心是放在平常自己獨處之時,一旦真要以交流為目的的實戰階段,應該利用好之前的儲備,大膽使用。獨處時小心,為眾時自若。2.夏老師,工科研究生還適合背新概念嗎?答:文科生適合背乘法口訣表麼?
  • 薩爾曼·魯西迪:我讀書時不哭 但一個人在家看電影就不好說了
    最近在讀的書我最近去了託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裡的老屋舊址,宅子的前門刻有一句拉丁文「上帝預見一切」(Dominus providebit)。我深受感染,立即把小說下載到iPad上,一頭扎進去讀起來。重讀《布登勃洛克一家》樂趣叢生,於是我決定今年重讀一些書。
  • 我很想讀書,可我不會讀書,該怎麼辦?
    >我自己也深受讀書的困擾。用微信讀書APP閱讀如何讀書、寫作的工具類書籍,剛讀完時感覺收穫滿滿,可沒過幾天就什麼重點也想不起來了。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一篇書單的推文裡看到了《快速閱讀術》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這本書的名字,快速閱讀,一定有什麼秘訣吧?
  • 讀書為了什麼?打動我去讀書的30條理由
    正如葉聖陶對於讀書這件事,他這麼說:「說起讀書,十年來頗看到一些人,開口閉口總是讀書,「我只想好好兒念一點書,」「某地方一個圖書館都沒有,我簡直過不下去,」「什麼事都不管,只要有書讀,我滿足了,」這一類話時時送到我的耳邊;我起初肅然生敬,既而去未免生厭。
  • 罪惡的金錢,讓我開始放下手機去讀書了
    部分作品截圖雖說是金錢的力量讓我開始放下手機去讀書,可是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卻慢慢喜歡上了閱讀。按要求,我要把一本書拆成三到五個大知識點,並濃縮成一篇6000-8000字的稿件。這就非常考驗我的邏輯思維能力了。我每次都是先把書讀一遍,然後再重新一章一章讀,在讀的過程中,不斷問自己:為什麼作者要寫這一部分?它這樣寫是為了論證什麼?有沒有什麼例子可以論證作者的這個觀點?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你為什麼讀書?因為我願意!
    讀書是古今中外永恆的問題之一,人為什麼要讀書也是大家探討不休的熱門話題。關於讀書的意義,靈衝霄個人的看法是讀書源於「我願意」。我願意很多人在回答「你為什麼讀書?」這個問題時,都會從小到興趣愛好,大到修齊治平等等方面去回答。
  • 我的讀書歲月
    也許,我讀過的書沒別人多,但是,我讀書的經歷有可能比別人早。雖然那個時候我並不知道讀書於將來有什麼好處。我的讀書經曆始於小學二年級。初始,我只能看連環畫,碰上不認識的字就去問老師。老師就教我怎麼查閱字典。於是我一邊查字典一邊讀書,一邊讀書一邊開心地大笑。進入三年級以後,我依然一邊查字典一邊讀書,所不同的是,握在我手裡的書不再是連環畫,而是一本本的小說書了。我一天看一本,不久就把班上的圖書都看完了。班上的圖書看完了,我就去其他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