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幾種「軟暴力」有多傷孩子?一個比一個厲害,你碰了幾個?

2020-08-26 哎呀當媽腦瓜疼

在我們每天被家中的小祖宗氣得抓心撓肺、精神崩潰的時候,林同學總會在群裡挨個批評我們的教育方式有問題,然後安慰我們不必大動幹戈。每次都會驕傲地告訴我們:「孩子嘛,哪有不犯錯的,你得跟他講道理啊。」

精神傷害也是一種暴力,你了解過嗎?

其實我見過林同學的育兒方式,有一天我帶著兒子去她家玩,剛進門便聽到孩子哇哇直哭,林同學一邊領我們進門,一邊跟我說:「這孩子太欠了,剛買的玩具又給弄壞了,但我肯定不會打他的。」然後就當著我的面跟孩子講了一堆大道理,再將孩子關進了廁所裡。

10分鐘後孩子就出來找媽媽道歉了,並保證自己下次不會了,只是孩子的表現就好像他的習慣動作一樣自然,就像是每天訓練過一樣。大家都知道打罵孩子是一種暴力教育,可能會對孩子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雖然林同學並沒有打罵孩子,但是這其實也是一種暴力教育,不過是一種軟暴力,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並不比暴力教育小。

軟暴力,也叫精神暴力,區別於肢體暴力造成的傷害他人的行為,都可以算作「軟暴力」。這種暴力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它潛在的危害常常被忽視,甚至有時會被鑑定為一種「習慣」。

這三種「軟暴力」教育,你碰了幾個?

雖然軟暴力並不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卻也在無形之中將孩子的心傷得不輕,青少年心理諮詢專家指出,不打孩子不等於孩子就沒有忍受家長的暴力攻擊。下面這三種軟暴力教育,你碰了幾個?

第一種:諷刺挖苦孩子。

「你怎麼這麼蠢哪?」

「你是木榆腦袋嗎?」

「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你還會什麼?」

「這點事都做不好,你還能幹點什麼?」

這是家庭「軟暴力」最常見的一種,比如孩子在學習、做事、交朋友讓父母不如意、達不到父母期望時,可能就會遭受到家長的諷刺和挖苦。

第二種:剝奪孩子應有的權利。

很多父母打著培養孩子的旗幟,為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完全不顧孩子的意願給他報了各種培訓班和買了各種習題冊,還剝奪孩子放鬆身心機會:不許看電視、不許出去玩、不能跟哪種人交朋友等,讓孩子每天都圍繞著學習打轉,天天過著單調而又枯燥的生活。

還有些父母會剝奪孩子的隱私權,像在以前就是拆看你的信件、日記,而現在是要求看你的聊天記錄和日記,試圖侵略孩子心理的每個角落,這幾乎是讓孩子連平日裡的學習壓力、生活煩燥事情唯一的宣洩口都給扼殺了,這樣只會讓孩子不斷壓抑自己。

第三種:高標準,嚴要求。

當你問家長對孩子有什麼願望時?很多家長都會說:「希望我的孩子能上名牌大學。」為了這個心中的執念,家長在無意識中就會拔高對孩子的標準線,提升對孩子的各種要求。

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對孩子有著一定的要求和標準其實都是好事情,但是父母也得照著現實來,因人而異,每個孩子的基因、智商、起跑線、吸收能力、承受能力的水平都是不同的,不能就著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一定要考100分、上重點高中、名牌大學,如果你的要求超出了孩子本身能承受的能力之外,只會讓壓力壓垮孩子的精神世界。

如何避免對孩子軟暴力呢?

跟孩子好好溝通。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可能我們會生氣,但請先控制住自己,問一下孩子是怎麼回事,不要著急給孩子貼標籤。

有一次我在樓上收衣服,突然聽到樓下碗盤摔碎的聲音,我趕緊跑下樓,果然好幾個碗盤都被孩子打碎了,感覺自己立馬就要爆炸了。

兒子抬頭委屈地看著我,先是跟我道歉:「媽媽,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然後他告訴我,他只是想幫忙把碗和盤放到水池裡,這樣我下樓就能洗了,可是沒端穩,所以都摔碎了。

這時我真的特別慚愧,我沒有第一時間關心孩子有沒有受傷,卻是先生氣他把碗打碎了。我蹲下來查看了他沒受傷後,才開始收拾地上的碗盤渣子。

兒子怯怯地問我:「媽媽,你不罵我嗎?」我跟他說:「媽媽先跟你道個歉,一開始媽媽確實生氣了,但是現在知道了你是為了幫助我,是做好事,為什麼還要罵你呢?」然後我告訴他,他還小,不能一下子拿太多碗,想幫忙可以一個兩個拿到廚房,後來兒子也高興地跟我一起收拾地上的渣子。

其實眼睛看到的可能是孩子犯錯了,但事實上可能跟我們的想法是有所出入的,如果可以聽聽孩子的解釋或看法,或許結果還會是一個意外的驚喜呢,就像我損失的只是幾個碗,但我卻感受到了兒子傳遞的溫暖。

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雖然因我們而來,卻並不是為我們而來。他還是他,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需要適當的自由和空間。

可以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在你的要求裡讓他有選擇的機會,讓他選擇他喜歡的、他能承受的;當孩子長大了,父母最好的愛便是放手,讓他去走自己想走的路,讓他去承擔他自己選擇的結果,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降低對孩子的理想值

不要將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孩子的身上,衡量孩子的能力,因材施,期待沒那麼大,要求就不會那麼高,要求沒那麼高,自然煩心事就少了,也會自然成為一個溫和家長了,孩子在你的眼裡也就自然更加可愛了。

總而言之,我們都不能忽視軟暴力對孩子的危害,我們的言語動作、冷漠的表情,如果只是偶爾其實也無傷大雅,可要是經常性的話,肯定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都需要做到以心換心,而不是自以為的「為你好」

相關焦點

  • 父母這幾種「軟暴力」最傷孩子,一個比一個狠,你碰了幾個?
    經常,我們會發現,生活中一些孩子總不自覺中流露出以下這些表現:♥ 經常情緒低落,耷拉著個臉,整天無緣無故地鬱鬱寡歡;♥ 經常會「過度害羞」,從不願拋頭露面;♥ 甚至害怕接觸生人、過度敏感;♥ 特別是對別人給自己的評論會非常在乎;♥ 嫉妒別的小朋友;♥ 過分追求家長老師的表揚等等。
  • 父母這幾種「軟暴力」,對孩子傷害很大,希望你沒做過
    你對「軟暴力」這個詞了解多少?「軟暴力」,學名是精神暴力,區別於身體暴力對他人造成的傷害。那麼有哪些行為屬於父母對孩子的「軟暴力」呢?這些「軟暴力」又能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呢?你都了解嗎?常見的父母對孩子的「軟暴力」形式主要有這幾種:言語責罵孩子、貶低孩子、抱怨孩子、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等等
  • 軟暴力最傷孩子,一個比一個狠,你還要對孩子誤解有多深?
    那天媽媽下班回家,發現地上有一個打碎的花瓶,她很生氣,然後很大聲地責問我,說花瓶是不是我打碎的。,大部分父母的第一選擇是向身邊人倒苦水:「這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天天解釋道:「我跑出去是想多摘幾棵狗尾巴草給爸爸投票,這樣爸爸的票數就是最多的了。」
  • 在親子教育中,比打罵孩子更可怕的是「軟暴力」,家長別不以為意
    軟暴力,也叫精神暴力,區別於肢體暴力造成的傷害他人的行為,都可以算作「軟暴力」。這種暴力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它潛在的危害常常被忽視,甚至有時會被鑑定為一種「習慣」。這三種「軟暴力」教育,你碰了幾個?雖然軟暴力並不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卻也在無形之中將孩子的心傷得不輕,青少年心理諮詢專家指出,不打孩子不等於孩子就沒有忍受家長的暴力攻擊。下面這三種軟暴力教育,你碰了幾個?第一種:諷刺挖苦孩子。「你怎麼這麼蠢哪?」
  • 孩子在幼兒園遭受「軟暴力」,往往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多留意
    孩子遭受「軟暴力」,往往有這3種表現一提到去幼兒園就表現出害怕、不開心遭受「軟暴力」的孩子,可能會牴觸和害怕去上幼兒園;或是一提到去幼兒園,孩子就立馬展現出不開心的表情。正是因為孩子內向的性格,遭受「軟暴力」更不敢說出口。因此,父母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變化。孩子的物品常常不見或者被他人佔用家長或許會發現給孩子新買的文具、玩具或者零花錢,常常沒幾天就不見了,問孩子怎麼回事,他什麼也不說,要不然就是說「弄丟了」。
  • 最愛我的父母卻傷我最深:治癒原生家庭「軟暴力」,自強是王道
    父母對此卻絲毫不為以意,他們無不打著「愛」的旗號,認為這是在對孩子嚴格要求,是在訓練孩子的受挫折、抗打擊能力,以便讓孩子們能夠奮發圖強,知恥後勇,在重壓之下加快成長成才的步伐。可是,事實果真如此嗎?曾看過一個法國拍攝的公益短片,可以讓觀眾認識到父母的語言暴力有多傷人。
  • 家庭教育中,比打罵更可怕的是父母「軟暴力」,家長切勿情感勒索
    生活在和睦的家庭和生活在暴力的家庭裡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種"新型暴力"比打罵更可怕,那就是父母"軟暴力"。那什麼又是"軟暴力"呢?"軟暴力"又被稱作精神暴力,是一種通過精神上的傷害來打擊孩子的方式,最經常在親子關係中見到。"軟暴力"通常有哪幾種方式?
  • 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父母切忌情緒勒索,給孩子造成傷害
    其實,這類話語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對孩子構成了&34;,但這是一種新型暴力形式,稱為&34;,只是父母們並沒有察覺。軟暴力就是一種不同於肢體對別人造成傷害的行為,同時也叫做&34;,通過讓對方的精神出現焦慮,讓對方產生害怕或者恐懼心理的行為。軟暴力通常有一個非常&34;的特點,&34;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對別人使用了軟暴力,所以軟暴力的危害經常會被人們忽視,這也是軟暴力為什麼這麼可怕的原因。
  • 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這幾種原因迴避不了
    多子女家庭,尤其是兄弟兩個或者三個的家庭,有不少父母都存在更偏心某一個的問題。而這也成為不少兒媳們吐槽的點,她們不知道為什麼公婆對自己老公就是很冷淡,問題是即便如此,自己的老公卻還對公婆的事情各種上心。這就讓兒媳們更加不懂了。多子女家庭,為何父母總會偏心某一個?
  • 自作多情的「軟暴力」,比暴力更可怕,壓垮孩子的往往是父母自己
    還有下面這種:「爸爸媽媽這輩子就這樣了,什麼也沒有做成,你要好好學習,給爸媽爭氣知道嗎?」作為一個孩子,學習、成長的壓力已經足夠沉重了,卻還要承受來自成年世界的高壓,怎麼能夠不讓人感到崩潰?可孩子理解你,你理解孩子嗎?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焦慮,孩子有孩子的壓力,兩者本就不同。
  • 父母的「軟暴力」有多可怕?永遠都是挖苦,諷刺,咬牙切齒的詛咒
    父母的「軟暴力」有多可怕?永遠都是挖苦,諷刺,咬牙切齒的詛咒我是女孩子,爸爸重男輕女,從小在我爸打擊中成長,經常說我傻,是那種洗腦般的給張嘴閉嘴就是我智商低,導致我真的懷疑自己智商有問題,最後輟學我爸高興的不得了,讓我打工寄錢給他。
  • 親子教育沒有彩排「軟暴力」正在摧毀孩子的心理
    在許多父母眼裡,不打孩子就認為自己對於孩子很仁慈。事實上,你可能在無意中的一句話而損害孩子的心靈。很多孩子自卑、消極都可能與家長的心理暴力有關,從心理學上講,稱這種為軟暴力。這是一種情感虐待,一種心靈上的摧毀行為。好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家庭不提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育兒理念。雖然不再使用武力解決,但「軟暴力」卻不計其數,時刻伴隨著孩子的成長。
  • 想養出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這8個誤區絕對不能碰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思考:明明想把孩子養成一個責任心極強的孩子,卻眼睜睜看著他變得絲毫沒有主見,那你是否考慮過,孩子所有的習慣都是因你而成的?以下這幾個誤區,千萬不能碰!作為一個男人,如果他的潛意識裡,負責任等於痛苦,那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好丈夫;作為一個女人,如果她的潛意識中,負責任等於痛苦,那麼她怎麼能照顧好她的孩子!破壞性的批評導致這些惡果,一切取決於你給孩子的神經連結。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曾對父母的批評是否對孩子成長有所影響進行了研究。他舉出了一些使孩子產生痛苦連結和破壞性的話語:使用難聽的字眼——傻瓜!騙子!不中用的東西!廢物!
  • 父母這幾種表達方式看似無心,其實是軟暴力的一種,說出口即傷害
    長期生活在父母語言暴力下的孩子最後怎麼樣了「你成天好吃懶做的,就是個廢物!我要是你老師,肯定也看不上你!」濤濤由於昨天貪玩,今天早上起來晚了,迷迷糊糊中被媽媽的「批評」驚醒。濤濤坐了起來,覺得心情很糟糕。
  • 孩子三歲前,可別讓他吃這幾種飯,否則傷脾胃還影響長個
    導讀:孩子三歲前,可別讓他吃這幾種飯,否則傷脾胃還影響長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三歲前,可別讓他吃這幾種飯,否則傷脾胃還影響長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對孩子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中國的家庭教育中經常出現一個名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叫做「別人家的孩子」。上學的時候我們會聽到家長這麼說「你看看人家誰誰誰,這次考了多少,你再看看你。」等到畢業找工作,父母又會說「你看隔壁張阿姨家孩子,事業單位,工作穩定。」
  • 不打孩子就是不傷害孩子?這樣的「軟暴力」更狠,父母們卻都在用
    你是否發現孩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不愛說話,原本活潑的性格變得內向,甚至異常敏感,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如果出現了這些情況,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已經在你"軟暴力"的語言下產生了心理障礙。
  • 孕婦在懷孕期間碰這幾種東西,其實是對胎寶寶的無形傷害
    莉莉的姐姐一直是一個非常時尚的女孩子,總是把自己收拾的光鮮亮麗,可是最近這一段時間莉莉發現愛美的姐姐不再打扮了,心裡還在嘀咕:難道是姐姐結婚以後就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了?要不就是變懶了?看著妹妹疑惑的眼神,莉莉的姐姐給出了答案,原來莉莉的姐姐在前不久發現自己懷孕了,所以不敢再用化妝品,怕傷害到孩子。姐姐的話雖然給莉莉解開了疑惑,但莉莉又產生了一個新問題,懷孕期間難道所有的護膚品都不能用嗎?相信很多準媽媽也思考過這個問題,那麼給大家介紹幾種孕期千萬不能碰的幾種化妝品給準媽媽們提供參考。
  • 父母最傷孩子的4句話曝光:養廢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下面是最傷孩子的4句話,提醒父母們一定要嘴下留情,不要再去傷害孩子了。「你不聽話,媽媽不要你了!」這就是前兩天,發生在溫州蒼南火車站的一幕對話。熙熙攘攘的車站廣場,一個十歲的小女孩,手裡拉著粉色的小皮箱,緊緊地跟在媽媽身後。走在前面的媽媽滿臉怒氣,一句話也不說,腳步卻越來越快。
  • 《回應》「父母最傷孩子的5句話」曝光:養廢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前段時間,湖南臺一檔爆火綜藝節目中,列出了「父母最傷孩子的5句話」: 我養你有什麼用?你再這樣,爸媽就不要你了早就告訴過你了,你非不聽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就是這麼簡短的幾句話,足以毀滅一個孩子的心靈。可惜,很多父母並不知道,自己常說的這五句話,竟然有這麼大的力量! 事實上,我們怎麼回應孩子,孩子也就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