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也能拿來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溫大教授做到了

2020-12-15 浙江在線

2018-05-12 07:46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蔡芳芳

基於分級多孔碳材料能量存儲示意圖

隨著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向著輕量化、小型化的快速發展,開發與之相匹配的兼具高體積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長壽命儲能器件成為當前的迫切需求。溫州大學化材學院金輝樂教授根據市場要求並結合溫州特色再次玩出生物質碳新高度,他利用溫州楊梅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提高了超級電容器的應用市場。

楊梅再利用,優化生物質碳基材料

「楊梅是溫州的特產,但是楊梅採摘周期短,成熟的楊梅落地便無法食用,這是一種損失,我們的課題充分使楊梅再利用,發揮生物質的利用價值。」金輝樂老師介紹說。超級電容器是一種能夠快速儲存和釋放能量的儲能器件,其輸出功率是一般蓄電池的數十倍,充電時間以秒、分鐘為單位,同時相對於鋰電池而言實用壽命更長,將它與蓄電池組合起來,就會成為一個兼有高比功率輸出的貯能系統。

據介紹,該實驗採用簡單製備Fe2O3/FeS修飾N,S-共摻雜層狀多孔碳材料的方法,以生物質楊梅為前驅,通過調控楊梅與硫酸鐵之間的水熱反應,可以控制其微觀結構及組成。金老師把電容器儲能過程比喻為楊梅泡酒,楊梅如同電容器極板,其吸收分子的過程就像是在儲存能量。實驗利用楊梅比表面積大的特點,利用調節反應物的組分或退火溫度控制材料的形貌結構、比表面積、孔徑分布及摻雜元素製備。同傳統生物質碳基電容器相比,該材料具有超高的體積比電容(1320.4 F/cm3)和體積能量密度,在大電流充放電下依然保持超高的穩定性。

金輝樂博士課題組

前景廣闊,產品涉及生活和軍工多個領域

現今,市場上主要以傳統蓄電池和普通電容器為主,但是傳統蓄電池充電時間長,循環壽命短成為發展的短板,而普通電容器存在穩定性差和容量誤差大等問題。碳化楊梅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不僅解決了時間和穩定性問題,還充分利用了生物質碳的優勢,在造價方面更具有選擇傾向性。

那麼這種材料又有何應用前景呢?金輝樂老師介紹說,該反應製備的碳材料組裝而成的超級電容器具有極快的充放電速率(<1s)、超長循環壽命(>5萬次,80 A/g電流密度下)、超高的體積電容(1320.4 F/cm3,0.1 A/g)以及高的能量密度(100.9 Wh/kg,221.9 Wh/L)等特點,可應用於日用生活和軍工產品,在運輸、能源、工業、軍事等大功率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超級電容器在市場上最大的應用是運輸和能源再生領域。新能源汽車成為超級電容器在運輸行業的代表之一,國內多個省市投入運行並形成一定規模,車輛充電時間短,減少了對居民的出行影響。超級電容器能夠提高車輛混合電力、燃料電池的動力效率,加速或爬坡延長電池壽命,提供大電流放電及停剎車能量回收。據金輝樂老師介紹說,除了生活方面,超級電容器現已結合蓄電池共同為飛機、坦克等軍事武器提供動力支持,未來行業發展中,超級電容器將會涉及產業各個方面,有儲能用電的地方就會有超級電容器的存在。

1526082366000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實現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中國科大實現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 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那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是如何製備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 基於MoS2的超級電容器有3種不同的機制存儲電能:除了電化學雙層電容(EDLC)和贗電容(PC)之外,2D MoS2較大的層間距還可以加速電解質離子(H+,K+,NH4+)在層之間的快速可逆插入
  • 超級電容器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摘要:同傳統二次電池相比,超級電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度快、循環壽命長等優點,是一種新型高效的儲能裝置,提升其能量密度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二維碳材料,具有電導率高、比表面積大、化學穩定性強等優異特點,是超級電容器的理想電極材料。
  • 小龍蝦「硬核外衣」有大用途,可用來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
    麻辣小龍蝦因其麻辣鮮香的口味受到眾多消費者的喜愛,但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那罩在蝦肉外面的硬硬的殼,能做的遠不只保護小龍蝦鮮嫩美味的肉體那麼簡單。小龍蝦殼中提取出的甲殼素和殼聚糖,能夠廣泛用於化工領域。如甲殼素及其衍生物可用於食品、化工、醫藥、農業、紡織等領域,殼聚糖可用在化妝品、絮凝劑、飼料、吸附劑等產品的製備上。
  • 大連理工基於新型雜原子多孔網絡材料構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獲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蹇錫高院士團隊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新型高性能超級電容電極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超級電容器與傳統電容器相比,具有更大的比電容、更高的能量密度等特點,而與充電離子電池相比,它又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長的使用壽命等突出的優勢,因此超級電容器在電化學儲能領域的應用前景巨大。特別是近期特斯拉透露其自主研發的新電池有可能是「無鈷電池」,即「乾電池技術+超級電容」組合,這迅速點燃了國內外儲能領域新一輪能源革命的熱情。
  • 我國科學家用小龍蝦殼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性能優勢明顯
    我國科學家用小龍蝦殼製備高性能電極材料,性能優勢明顯  Evelyn Zhang • 2020-12-08 13:54:36 來源:前瞻網
  • 誰將成為未來超級電容器「殺手級」的電極材料?
    研究和開發高性能、低成本的電極材料是超級電容器研發工作的重要內容。目前研究較多的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主要有碳材料、金屬氧化物(或者氫氧化物)、導電聚合物等,而碳材料和金屬氧化物電極材料的商品化相對較成熟,是當前研究的熱點。  1什麼是超級電容器?
  • 青島科技大學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年來,超級電容器以其快速充放電、功率密度大及循環壽命長等特性已成為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能量存儲裝置,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負極材料作為構建超級電容器的核心部件之一,決定著其性能的優劣。因此,開發高性能負極材料就成為本領域的熱點和難點課題。
  • 小龍蝦殼變身高性能電極材料
    22864次閱讀 作者:百川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12月11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採用新方法
  • 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電極材料
    記者12月5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碳》上。
  • 【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電極...
    【中國科學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電極材料 本報訊(通訊員 桂運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教授朱錫鋒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
  • 石墨烯平面超級電容器製成
    近日,中科院大化所和中科院金屬所合作製備出了具有疊層結構的二維黑磷烯與石墨烯複合微電極。該電極可直接轉移到柔性基底作為平面超級電容器,在離子液體中顯示出優異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機械柔韌性。該電極應用於平面型超級電容器,在離子液體中表現出較高工作電壓和能量密度。   此外,在高度彎曲狀態下,該電容器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這種器件加工策略不僅簡單易行,而且在器件製備過程中無需加入常規的金屬集流體、內部互聯或接觸體,可構築模塊化器件,進而獲得高的容量和輸出電壓。
  • 【人物與科研】溫州大學王舜教授課題組:雜原子摻雜碳的超級電容起源
    溫州大學王舜教授課題組在開發具有高體積比能量的新型高密度碳基儲能材料方面做了一系列開創性的工作。一方面,他們利用可再生的廉價生物質楊梅、雞蛋等前驅體,低成本量化製備了系列鐵/氮/硫共摻雜的生物質衍生碳基複合材料(Adv. Energy Mater. 2018, 8, 1702695; Adv. Energy Mater.
  • 中科大研究團隊用小龍蝦殼等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IT之家 12 月 19 日消息 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我國學者用小龍蝦殼等為原料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復旦大學:碳點與多孔水凝膠整合製備全碳電極,用於雙層電容器
    成果簡介 作為雙電層電容器(EDLC)的一類電極材料,碳點(CD)能夠擴大比表面積,製造分層的孔和接枝贗電容基團,獲得額外的容量和出色的能量密度。本文,復旦大學熊煥明教授課題組在《ACS Appl.包括氧摻雜,氮摻雜以及氧,氮共摻雜在內的各種CD被用來製備這種碳材料並進行了測試。這些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積、均勻的孔徑分布、高導電性、豐富的表面官能團和良好的潤溼性。當在EDLC中組裝為電極時,表現出卓越的性能。結果證明,CD-多孔(水)凝膠複合材料上的煅燒活化,是製備用於電化學儲能的優質碳電極材料的通用途徑。
  • 中美科學家聯合研究、全球首個高性能可拉伸自供能系統誕生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系程寰宇助理教授,與福建閩江學院王軍教授以及南京大學唐少龍教授等合作,實現了褶皺石墨烯力學傳感器的自供能設計,研究論文以《用於自供電可拉伸系統的高能全合一可拉伸微超級電容器陣列和基於三維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裝飾介孔ZnP納米片》(High-energy all-in-one stretchable micro-supercapacitor
  • 蘭博基尼與麻省理工學院申請超級電容器新技術專利
    蘭博基尼與麻省理工學院的合作現已取得重要的初期成果:一種創新的合成材料專利技術,將成為新一代超級電容器的技術基礎。 這類材料的分子結構使其成為未來生產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的重要候選材料,這是因為它實現了比表面積(即接觸「與樣品的質量和體積有關的」電荷的表面積)的最大化。 更確切地說,這項研究的既定目標是要提高能量密度:相比目前市場上的技術,這項正在申請的專利能夠將能量密度增加100%。
  • 農林廢棄物和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小龍蝦殼製成高性能電極材料
    據新華社合肥12月19日電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朱錫鋒教授團隊近期提出一種新方法,採用農林廢棄物熱解獲得的重質生物油和廚餘垃圾中的小龍蝦殼,通過簡單的合成即可製備成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
  • 超級電容器釋放「超級能量」
    因此,超級電容器的比功率可達化學電池的數百倍,能在很短時間內形成幾百安到幾千安的電流,從而在極低的溫度下瞬間「激活」裝備。同時,由於超級電容器充電、放電是物理過程,可以用大電流充電,在幾十秒鐘到幾分鐘內即可完成,能節省寶貴的戰場時間,避免戰車等裝備成為「活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