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解釋負效率三大原因:企業個人目標不一致

2020-12-12 網易財經

 厲以寧 主題講話

網易財經12月14日訊  2017年網易經濟學家年會今日在北京舉行,在「展望2020」主論壇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解釋了負效率是怎麼來的,他認為第一個原因因為企業目標和個人目標不一致,這種情況下效率就喪失了,產生了X負效率;第二個原因是職工之間不和諧,互相爭鬥,窩裡鬥,這種情況下效率自然就減少了;第三個原因是個人的惰性,比如冬天不願意起床,個人上班以後打瞌睡等等,這些都是由個人的惰性產生了X效率。但他們的理論中始終沒有解決「正X效率」,超常規的效率從哪裡產生的?這裡告訴你,來自道德理念,所以完全有可能在調動大家積極性的情況下來增加正效率。

以下為文字實錄:

厲以寧: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道德在經濟中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市場調節被認為是第一種調節,它是靠市場規律起作用的,但是還有第二種調節,政府調節是依靠法律法規、制度政策來實現,難道就這兩種調節嗎?有沒有第三種調節?應該說有,而且它的時間比市場調節、政府調節要早得多。

市場什麼時候有的?幾千年前的事情,在原始部落之間開始進行了交換,這是最早的市場。政府調節比這更晚,只有有了國家、有了政府,才有了調節,人類社會存在了多久?少說有幾萬年了,在漫長的歲月中,沒有市場就沒有市場的調節,沒有政府就沒有政府調節,但人類社會存活下來靠的是什麼?靠的是習慣,慣例,道德理念。

市場是一個無形的手,是靠市場規律作用調節的,政府有形的手靠法律法規在起作用,道德力量的調節既是有形的又是無形的,為什麼說是無形的呢?因為它是靠自律形成的,怎麼會是有形的呢?道是無形卻有形,道是有形又無形。道德力量調節在沒有市場調節、沒有政府調節的情況下它是唯一的調節,人類社會存活下來,有了市場、有了政府以後,道德力量仍繼續存在,沒有市場調節和政府調節時它是唯一的調節,有了市場調節、有了政府調節而仍然存在,起著作用。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整個社會是個大領域,其中只有一部分是交易領域,是交易領域市場規則起作用,沒有交易領域,那就是非交易領域,非交易領域靠什麼?因為是非交易領域,市場規則不起作用了,一個家庭、一個家族、街坊鄰居的關係,朋友之間的關係,等等等等,這些都是在非交易領域裡。

政府調節是管理違背法律界限的事,不違背法律界限的不管,家庭生活正常的不管,但如果家庭中有人虐待兒童、毒打配偶、虐待老人,那政府就要管,不然政府是不管的,這裡靠的是什麼交易?靠的是道德,我們經常講一句話,中國的老話,小亂居城,大亂居鄉。小亂為什麼居城?鄉下人往城裡跑,因為城裡有城牆,有兵駐守;大亂為什麼居鄉?因為大亂期間,城市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爭可能在城市打得很激烈,火攻、水攻、斷糧、斷水,城裡都怕,所以有大動亂時,城裡人往鄉下跑,跑得越偏僻越好,在大動亂時期,市場是癱瘓的,政府是失靈的,但人類社會存活下來靠的是什麼?靠的是道德力量的調節。

經濟學經常是談效率的,經濟學始終認為效率重要,但一定要認為效率是兩個基礎,一個基礎是效率的物質技術基礎,另一個基礎是效率的道德基礎。

重要問題在哪裡?重要問題在於僅僅有經濟中的物質技術基礎,只能產生常規效率,多少廠房、多少設備、多少勞動力、多數原料、質量如何等等,決定了常規效率。

超常規效率從哪裡來?它來自於效率的道德基礎,舉個例子,在抗侵略戰爭時為什麼國民有這麼大的凝聚力和工作熱情?它是道德因素起的作用,在大自然災害來的時候,為什麼同志們搶險救災,互相幫助,為了什麼?它是一種友愛的精神、互助的精神,是道德基礎起的作用。再看第三個,移民社會的效率為什麼這麼高?比如今年廣東福建一帶住了很多客家人,客家人從哪裡來,是中原動亂以後從河南等地南遷,來到了今天的廣東、福建、江西。

我專門在江西做了調查,江西鄱陽湖東面有一個縣叫鄱陽縣,鄱陽縣有一個鎮叫瓦屑壩鎮,北方的移民過長江了,進入到鄱陽湖,在鄱陽縣登陸,登陸以後集中在瓦屑壩這個地區,幹兩件事,第一件在那裡幹的是到了新的移民區該做什麼,換句話說就是辦學習班,要友好待人,不要以強凌弱,要友善對待當地的土著居民。

學完以後第二個,這支人到廣東、這支人到湖南,這支人到福建,這支人留在江西,用文化把他們凝聚在一起,所以效率高。

不只客家人如此,清朝後期到民國初期闖關東,幾十年時間裡山東、河北到東北的移民都出來,城市也漸漸初具規模,山西人、陝西人、甘肅人到內蒙叫「走西口」,它也是一樣的,福建廣東人下南洋,所有這些都是,一個移民社會是有效率的,而效率主要來自道德基礎。

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得很清楚,我們一定要想法子在現在的社會中把道德力量調節放在重要的地位。

常言說得好,同甘共苦,很多人都說,同甘共苦不是一回事,是兩件事,同甘是同甘,共苦是共苦,同感靠什麼?靠制度、靠規矩,為什麼這麼說呢?可以想像一下,當一個企業賺錢的時候,怎麼分獎金、怎麼給職工獎勵,這要靠制度,沒有制度就亂了,要靠規矩。

共苦就不同了,共苦靠制度是不夠的,共苦靠精神,靠認同。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一個企業如果連年虧損怎麼辦?職工就不安心了,不要走,有制度在必須按制度在,合同期未滿不能走,該罰多少錢我認罰,我還是要走。同甘靠的是什麼?同甘靠的是怎麼樣在制度之下不亂來,很好地相處,大家遵守制度、遵守規矩,但遇到困難啊時就要靠精神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從共苦我們能看到,道德力量的作用很大,社會責任感是怎麼產生的?是在精神思想之下產生的,如果大家都認同了、共命運了,企業就能夠改變現在的面貌,這就是道德力量。

道德力量怎麼形成的,道德力量的形成是靠大家共同努力,通過文化、通過教育形成,文化的作用表決在這個地方,我們把這個問題弄清楚以後,對我們下一步的改革,對中國的前途就應該了解了,兩條底線是不能突破的,任何人都不能突破這向條底線,一條是法律底線,一條是道德底線,光遵守法律底線,忘記了道德底線不行,只記得道德底線又忘記了法律底線又不行,這樣社會就沒有法治了,所以我們把這個問題弄清楚了以後,一定要發揮法治的力量,一定要發揮道德的力量。

最近教育界又討論起幾年前的一件事情,藥家鑫的慘案,西安音樂學院的一個學生,這個事情已經解決了,是好幾年前的,但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騎自行車把一個老人撞倒,一看周圍沒人,他拿刀子捅了老人好幾刀,「你快死吧」,人的道德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喪失了,我們培養這樣的人有什麼用?假如我們培養的都是這樣的人,那我們的社會能前進嗎?在討論這個案件時有幾個學生說,如果是我,我也可能這麼做。撞倒人就要救啊,你要喊啊,打電話,叫急救車,但他反而把人捅死了,省得你以後再找麻煩,這就是道德的淪喪,如果我們的經濟上去了,結果道德是這樣的,怎麼行?

道德是什麼?道德是文化,所以現在除了經濟方面,兩條底線一定不能突破,我們要有新的認識。

再做進一步分析,在經濟學裡我們經常講效率,既然效率有它的道德基礎,那效率的意義就更深遠,它不僅是物質基礎的保障,西方曾經提出「第三種效率」,經濟學裡提的第一種效率是生產效率,它是經濟學裡提的多少投入會有多少產出,這個是有用的,用途在什麼地方呢?它能夠激勵每一個微觀經濟單位,也就是每一個企業,能夠更好地把資源用好,能夠以更少的投入產生更多的收益,那社會就在前進。

到了20世紀30年代,或者說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現了第二種效率,第二種效率是資源配置效率,它的意思就是,假定資源總量不變,以X方式配置資源可以產生N的效果,以Y方式配置資源可以產生N+1的效果,以X+Y的方式配置資源可以產生N+2的效果,各有分工,微觀經濟單位以生產效率為主,宏觀經濟管理部門著眼應該是資源配置效率,讓更多資源合理配置。

第三種效率由西方在70年代時提出,「X效率」,從理論上說這麼多投入就會有這麼多收入,但為什麼沒有這麼多?那就是負效率,負效率怎麼來的?X效率負效率,最後他們研究主要是這樣幾個原因造成的:

第一個原因因為企業目標和個人目標不一致,這種情況下效率就喪失了,產生了X負效率;第二個原因是職工之間不和諧,互相爭鬥,窩裡鬥,這種情況下效率自然就減少了;第三個原因是個人的惰性,比如冬天不願意起床,個人上班以後打瞌睡等等,這些都是由個人的惰性產生了X效率。但他們的理論中始終沒有解決「正X效率」,超常規的效率從哪裡產生的?這裡告訴你,來自道德理念,所以完全有可能在調動大家積極性的情況下來增加正效率。

好,我就講到這兒,謝謝大家。

【精彩圖集】

相關焦點

  • 厲以寧:不能把階段性成果當做目標模式
    他認為,我們絕不能把已經取得的成果看成是我們的目標模式,離目標模式還有距離呢,而且距離還不小,因為這是「階段性成果」,如果不繼續改革,接下來的問題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難改,領導人必須懂得這一點,拖延改革是替改革增加困難,現在還是時候,我們不能把「階段性成果」當做我們的「目標模式」。對於城鎮化問題,厲以寧認為應走中國國情相適應的城鎮化道路。
  • 厲以寧:大企業不一定有創新,有些企業保守、維護既得利益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不是先有企業家,才有創新,有些企業是保守的,維護既得利益,不一定每個大企業都有創新。第三個例子,熊彼特的觀點是「你要創新創業必須要有資本,先籌資、融資,然後組成一個計劃,然後把發明家的發明移到新的領域來。這個觀點不完全錯,但是不夠的,因為不了解網絡時代給人們帶來的影響。
  • 厲以寧呼籲通信企業要抓住機會改革而非「過冬」(全文)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在演講中表示,當前經濟不是「嚴冬」而是休整期,企業應抓住機會改革。在演講中厲以寧從三個方面闡述了中國經濟的特點,分別是怕冷不怕熱、剎車容易啟動難以及失業比通貨膨脹更可怕。厲以寧分析指出,我國經濟的現狀是「近谷底」,並預計明年1、2月份實體經濟會有點艱難,但在3月份以後政府政策見效的情況下會好一點。
  • 厲以寧教授獲愛丁堡大學榮譽教授稱號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厲以寧教授作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和參與者,在經濟體制改革、宏觀經濟分析、教育和經濟增長、就業問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企業管理等方面都有開拓創新的研究和論述,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經濟學的創新發展,為中國經濟政策的制定與實踐做出了重要貢獻,其思想和理論對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他表示,愛丁堡大學榮譽教授的授予充分肯定了厲以寧教授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學術上的貢獻。
  • 厲以寧:如何成為中國經濟學泰鬥
    更多的人說,沒有厲以寧的股份制理論,就沒有今天的中國股份制改革;還有人說,厲以寧一席話,可以震動中國證券市場,影響「熊」、「牛」的大決鬥,動搖股市漲跌。  我們從新華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股份制巨擘厲以寧》(川木著)一書中能進一步全面地認識厲以寧。下文是該書的節選。
  • 厲以寧:需加快發展職業經理人市場 不搞平均主義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出席並演講。厲以寧指出,中國需要加快發展職業經理人市場,產權、股權激勵不能搞平均主義。  厲以寧表示,企業的主要經營管理人是總經理,而不是董事長。因為董事長和董事會作為股東的代理人,負責企業的戰略決策和對經理層的監督。董事長只是董事會的召集人,董事長是企業的監督者,而不是幹預者。企業應該給總經理獨立權力和獨立的承擔責任。
  • 侯若石:與張維迎、厲以寧和吳敬璉商榷
    如果總抓住一個人犯的錯不放,他就可能犯更大的錯誤,假設有人過去沒有交稅,如果你現在長期追溯的話,他今天就更不敢交稅,因為今天交了稅,你問他為什麼昨天沒有交稅,那怎麼辦?他就可能會繼續造假,繼續不交。」[1]  厲以寧竟然認為貧富不平等是必然的。
  • 專訪|厲以寧:供給側改革不能圖快,結構問題只能慢調整
    厲以寧:供給側改革,主要是結構問題。長時期以來,人們認為結構調整好像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實際上沒有那麼容易。補短板、降成本、去庫存、去產能、去槓桿,這些都是改革的內容。西方經濟學包括西方的發展經濟學不會談這些問題,因為他們的目標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而我們的經濟仍然是社會主義的,這一點上區別是很大。
  • 這可能最溫馨、最特別的新書發布——北大光華厲以寧教授九十周歲...
    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張平首先代表民盟中央對厲以寧教授表示崇高的敬意。他指出,厲以寧教授為推動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證券法》起草,以及非公經濟發展等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需要解決國內國際雙循環仍存在的不暢通的問題;其次,雙循環的關鍵在互動。要以國內循環增強自身的吸引力,加強創新能力,以外循環來推動內循環,形成良性互動;第三,雙循環的方向在提升。需通過深化改革,提升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來促進雙循環。
  • 子 午:為什麼入選的是厲以寧、林毅夫,而不是吳敬璉、張維迎
    ,而華西村、南街村走集體化道路、自力更生,都是全國百強村;私營企業家裡馬雲、馬化騰、柳傳志都入選了,卻沒有選華為的任正非,原因就不說了,幾個月前聯想投票門還吵得沸沸揚揚……入選的經濟學家裡,有學者建議應該選劉國光,而非厲以寧,要筆者說,這個建議並不好,劉國光老先生沒入選是好事,劉老先生有自知之明的話,大約也不願跟那些人攪在一起吧。
  • 《非均衡的中國經濟》英文版首發式暨厲以寧教授專題報告會舉行
    12月5日,厲以寧教授著作《非均衡的中國經濟》英文版首發式暨厲以寧教授專題報告會於光華管理學院阿里巴巴報告廳舉行。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於鴻君,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副主任楊慶存,調研處處長陳文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助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社長蔡劍鋒及外研社、施普林格出版社編輯代表出席首發式。北大師生代表、新聞媒體也參加了首發式。
  • 個人愛好與職業選擇不一致怎麼辦
    採訪/劉子岸安菊整理/劉偉偉  採訪對象簡介:於洪澤,華圖教育高級副總裁,中關村地區企業聯合會教育培訓協會會長,《職來職往》節目優秀達人。中央國家機關、地方公務員考試諮詢輔導專家。長期致力於公務員考試及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研究,擅長從未來目標出發找到職業通路。
  • 厲以寧談供給側:政府要知進知退 宏觀調控要精準扶貧
    供給方面的改革不是短期能完成的,讓企業能夠自主經營、獨立經營,不僅需要環境,還需要企業自身產權清晰,能夠自主經營,這是一個中期的任務。 厲以寧(資料圖) 他說,如果不把二者連在一起考慮,簡單地去刺激需求,或刺激供給,都可以做好,但是這樣對經濟沒有太大的益處,問題會不斷發生,所以結構調整作為一個中期的任務應該得到重視
  • 論文功利化引弊端 厲以寧:大學應該寬容失敗
    「大學裡對失敗不寬容的態度造成了學術上的浮躁心理,不利於人才的培養」,在近日北京海澱區學習型組織建設論壇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這樣說。厲以寧認為對於博士生來說,博士論文就是他學術成果和學術水平的代表。過分地要求他們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是造成目前論文剽竊、造假等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厲以寧介紹,由於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有一定的難度,不少學生在這件事情上花費了不少精力,託人、找關係,影響了博士論文的質量,而且有些學生為了論文更容易發表,不得不把導師的名字也署上。
  • 厲以寧為什麼非要有良心
    洪可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不排除部分委員本身就是莊家,是炒股內線。此外,他指名道姓痛批厲以寧等經濟學家「圈錢」。  由此,厲以寧家族的財富積累成為兩會期間的一個熱點話題,根本原因是厲以寧的亦學亦官的身份:他不但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博導,北京大學管理科學中心主任,而且是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從個人、團隊、企業管理三個維度,談談目標管理的重要性與方法論
    目標管理對於個人、團隊、企業而言,是極其重要的,在完成一件事情、任務時,你需要明確的目標來提醒你自己。而本文主要談談目標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論。對於目標管理,其實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它的意義何在?為什麼我們要進行目標管理?目標管理它的定義是什麼?
  • 厲以寧先生對中國經濟學的探索和展望
    厲以寧先生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積極倡導者」名列其中,讓北大師生和校友都感到驕傲和自豪。  厲先生是從思想上、理論上推動和引領中國經濟改革的重要人物  厲先生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作出了突出貢獻,是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這是最為人熟知的貢獻,「厲股份」的美譽也由此傳揚。
  • 會計頭條: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申報的收入可以不一致嗎?
    最近,在群裡看到有人在諮詢關於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申報的收入不一致,怎麼辦?這裡給大家說一下,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申報的收入是可以不一致的。不少會計做帳和報稅的時候,都默默地遵守一個「潛規則」,即會計收入、開票和所得稅收入都嚴格保持一致。因為這樣做,顯得比較安全。一來可以不用為了出現差異而擔心,為了非要找出差異而頭疼,二來也避免引起稅務的預警。
  • 巧用個人獨資企業的三大優勢,企業綜合稅負低很多
    而企業的組織形式,除了有限公司外,還有一種是個人獨資企業,它在稅收上有自己的三大優勢,第二次創業或多年創業的老闆,往往就會用它來節稅。個人獨資企業有哪些優勢呢?1、個人獨資企業沒有企業所得稅,25%,不低呀。
  • 知名企業的目標和績效管理
    然而,大部分的企業引入OKR之後發現,公司的增長還是不太明顯,做著做著還是回到了KPI的老路上去了。於是,那些引入了OKR但效果不太好的企業,會存在困惑:我們企業該不該用OKR?KPI體系是基於自上而下的邏輯構建的,理論上,相對靜態的目標是可行的。然而,實際上目標在不斷動態變化,KPI的底層邏輯就會受到嚴重挑戰,換句話說,(目標的)根子上發生變化,依次層層分解的目標是不是也變了?怎麼辦?突出問題2,組織和個人目標的一致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