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阿來的小說《塵埃落定》的出版並非是一個順利的過程,作家寫完《塵埃落定》後,歷經周折,在長達四年的時間裡屢屢被各出版社退稿,98年才被人民文學出版社慧眼識中,孰料一出版立即獲得巨大的反響,首印數即達五萬冊,沒用多久,正版印數即超過十萬冊,並被翻譯為英、法、德等15國語言介紹給國外的讀者,其中英文版3萬冊的版稅更高達15萬美元。《塵埃落定》並於98年獲得國內文壇最高獎項茅盾文學獎這一殊榮。2003年,根據阿來小說《塵埃落定》改編的同名長篇電視劇也獲得了第21屆大眾電視金鷹獎長篇電視劇獎。《塵埃落定》自出版以來,也一直受到評論界的關注,可以說,《塵埃落定》是一部兼具藝術性和通俗性,在藝術上和商業上都獲得了成功的作品,是當代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芭。那麼,《塵埃落定》為什麼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功,它在藝術上的特點又是什麼呢?值得我們加以探討。
阿來對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及對民族文化的深厚積澱是創作《塵埃落定》的基礎 儘管阿來本人反對讀者和評論家只單純關注《塵埃落定》作品中的與我們尋常生活不同的異質情調,認為作品本身"不只體現了我們藏民族或那片特別的地理狀況的外在景觀。",但藏民族獨特的文化卻給了阿來獨特的題材,這是作家本人也承認的事實。孔章聖在採訪阿來的《阿來,人說他離諾貝爾獎很近,他說離文學圈很遠》一文提到,阿來早在教高中歷史課時,就接觸到了"藏族土司制度",並查閱了大量的文字資料,收集了不少客觀器物。他所在的馬爾康縣,俗稱"四土",意思就是四個藏族土司管轄的地方。土司管理下的藏族人和他們的生活方式,他研究了不是一年兩年。作為藏族作家,阿來如果沒有對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不會在對本民族文化研究上投入這麼大的精力,正是在對本民族風俗文化研究諳熟的基礎上,阿來才能在作品中對藏民族文化風俗,生活習慣信手拈來,把土司制度及藏族人民權力架構、生活細節描寫得這麼真實生動,富有吸引力。如書中對藏族文化服飾,土司制度的詳細解釋,藏族人民的各種慶典以至宗教和巫術的描寫都栩栩如生,令人如臨其境。
《塵埃落定》一書阿來雖然只創作了八個月,甚至未經修改,阿來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大量的案頭工作卻絕非旦夕之功,嚴謹的創作態度和阿來深厚的文化積澱正是《塵埃落定》一書能獲得如此巨大成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