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兒童飲食一直是父母們關心的問題。尤其在如今這個物質極為豐富的年代,五花八門的食物簡直讓人眼花繚亂,很多時候孩子吃的好壞,家長也很難判斷。
「孩子吃的挺好的,咋就營養不良了呢?」
暖暖媽最近很鬱悶,自己7歲的女兒平時吃的好穿的好,但就是發育不太好,跟同齡娃一比,顯然矮了一截。重點是暖暖媽和暖暖爸身高都不算矮,怎麼看孩子也不應該發育到這種程度。
更讓暖暖媽鬱悶的是,今年入冬開始,孩子明顯體質弱了不少,經常感冒發燒。
實在沒辦法了,前陣子帶暖暖媽孩子去體檢。結果讓人意外,醫生告訴她,「平時少給孩子吃垃圾食品,時間長了娃的腸胃都出問題了,有些營養不良了。」
暖暖媽一陣疑惑,她平時對暖暖飲食啥的管的挺嚴厲啊,怎麼會「垃圾食品」吃多了呢?甚至還吃的腸胃都有問題了?
不過轉念一想,暖暖媽也想通了,問題應該出在孩子爺爺身上。
暖暖的奶奶前幾年去世了,去年家裡換了大房子,他們夫妻倆就把暖暖的爺爺接來一起住了。
暖暖爺爺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平時對這個孫女很喜歡。剛開始很寵溺孩子,孫女要啥給買啥,不過被暖暖媽制止之後,這種情況就少了。
現在想來,應該是老爺子偷偷的給女兒塞零花錢了,然後女兒都用來買零食了。
回家細問之後果然如此,暖暖媽頓時無奈,但又知道老人是喜歡孩子。只得在丈夫回來後,把事情的前因後果和丈夫說了,暖暖爸好一頓苦口婆心才把老人整明白。
其實像暖暖這樣的情況並不在少數,很多老人或者父母都會在娃吃東西這件事上因為疏忽給孩子造成不小的影響或傷害。
甚至時至今日,還有很多家長對垃圾食品都沒有準確的概念。給孩子吃的不少食物看似健康,其實都可能是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是啥意思?
垃圾食品的概念最早起源於英國,英文單詞為「junkfood」,直譯是沒有價值的食品,國內統稱為垃圾食品。
在我國,垃圾食品是一種泛指,主要指漢堡、炸雞、薯條等一些高熱量的食物、以及醃製類重口味的食物和沒有營養的膨化食品等。
與其相對應的,熱量低、低糖、無添加等健康食物,被我們稱為綠色健康食品。
在現實生活中,這兩種食品構成了我們絕大多數的飲食日常,垃圾食品通常因為味道好,食用方便而大受歡迎。兒童食品正是垃圾食品的重災區。
這些「垃圾食品」儘量少給孩子吃,沒營養還有害健康
垃圾食品有很多,但孩子日常能接觸到的大約有以下幾種,家長們要提高警惕,少給孩子吃這些食物。
1)油炸類食物
這類垃圾食物是最常見的,比如炸雞、油條、薯片、薯條以及各種炸貨等。
這類食物熱量極高,營養價值幾乎為零,偶爾吃一次還沒問題,經常吃則會引發各種健康問題。孩子一定要遠離。
2)醃製類食物
醃製類食物也是妥妥的垃圾食品,常見的有各種鹹菜、醃菜、罐頭、果脯蜜餞等等。
這類食物的特點就是口味很重,重鹽重糖重油。經常吃對孩子的腎臟、血壓都會產生不良影響。還會造成營養不良,不建議長期食用。
3)膨化類食物
膨化類食物是最不健康的,多數膨化類小食品的鹽分都很重,不比醃製類食物差,同時又經過油炸,帶有高熱量特點。有的膨化類食物還有各種重金屬超標的情況。
總之對人體的危害是最大的。為了健康,一定要孩子遠離膨化食品。
4)燒烤類食物
燒烤類食物也算是垃圾食品的一種,烤制的食物熱量高、油膩、辛辣,對腸胃來說負擔很重,而且烤制食物被證實會有致癌物形成,有致癌風險。
烤制食物和油炸類食物很像,熱量極高,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
5)碳酸飲料
碳酸飲料對人體的健康影響也是很大的。
首先是含糖量太高,長期飲用容易引起血糖問題。其次碳酸過多對人體的骨質發育影響極大,很容易影響骨質沉積,導致疏鬆骨質,不利於孩子身體發育。
錦鯉媽咪愛叨叨
垃圾食品對娃危害極大,家長平時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攝入量,能不吃就不給娃吃,不然給孩子健康造成影響,後悔都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