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對「粥」情有獨鍾,一勺米、一瓢水、一把火,便可熬煮出一鍋濃鬱的好味道。這是屬於廣東人的智慧,也是粥可溫高級廚師吳子良的拿手廚藝。外婆熬煮的粥,散發著簡單濃鬱的米香味,這個香味,是吳子良童年幸福感的來源之一。已有27年廚師經歷的吳子良,對粵菜技藝諳熟於心。這次,他對自己下了一封「戰書」——把「一碗好粥」的標準立起來。
廣東粥,吃米不見米。「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
港式廣東粥與一般的粥/稀飯大不同,熬煮到米粒開花,融合成一鍋綿密又順滑的粥。一碗廣東粥,最重要的就是「粥底」。這是一個基本粥底的方子,粥底成功了就可以按喜好加入各種食材,比如牛肉粥,雞絲粥,蝦粥等,例如牛肉粥就先把牛肉醃製好,在等粥快煮好的時候下牛肉燙熟即可。只要掌握廣東粥做法關鍵,就能輕鬆做出美味的粥,也能夠變化出不同口味。
為此,吳子良下到田間地頭參與收割,先了解米的特性後再進行選米。
經過數百次的嘗試,吳子良反覆調整水與米的比例,創新運用油粘米、珍珠米等5種不同性質的米,終於搭配出了完美比例。
怎樣才能煲出一碗好粥?一是滾湯,讓大米粒粒翻滾;二是慢煲,從武火到文火煲上3小時,讓米與水盡情融合;三是靜靜放置。達到粥水交融、粒粒開花的粥,才能在吳子良的手上拿到出品「畢業證」。
清粥為底,可配以千百種食材。粥,儼然成為吳子良的靈感基底。
做法關鍵
米
先選對米,最好是長米,最道地當然是廣東米。
再決定米量:
半杯米=1碗飯=2碗稀飯=4碗廣東粥
1杯米=2碗飯=4碗稀飯=8碗廣東粥
1碗=普通的飯碗=250ml
再了解米粒開花的小秘訣:混了鹽油的生米冷凍過夜。也有聽說把生米用果汁機打碎再煮,也有白飯冷凍過再煮,這些也容易煮出米花粥。其實煮出道地廣東粥,不一定要用特別技巧,時間也是最好的方法。也可以煮不用任何秘方的,只需火候夠,一樣煮出綿滑廣東粥。只是上班族時間不夠,等不起啊。
水
米和水的(體積)比例為1:10 ~ 1:20之間,試幾次才能知道最適合你的米水比例,我用1:12。先將水煮滾再下米,不僅節省時間還能防止糊底。下米後,可在鍋中放一個陶或瓷的湯匙,增加鍋內的循環對流,防止糊底和溢鍋(我沒放也很少攪拌,用鑄鐵鍋不易糊底,但還是應該多攪拌讓粥濃稠)
油
熬煮前,將洗淨瀝乾的米拌入少許油(沙拉油/花生油/橄欖油/香油都可),靜置半小時以上(冰箱冷凍過夜更佳),以破壞米的表層組織,讓米粒很快能熬成糊。
科普一下常見的廣東粥:
艇仔粥
據說起源自以前廣州荔灣的水上小販,撐著艇仔(小艇)賣的粥,稱為「荔灣艇仔粥」。內有牛肉拌炸米粉絲碎、炸花生、魷魚絲或魷魚須、及豬皮絲等。
及第粥
據說以前有一書生落難,得人施捨一碗粥,內放有各式內臟等廚房雜碎。後書生高中狀元及第,故以及第命名此粥。原料包括肉丸,豬粉腸,豬潤與豬腰。
皮蛋鹹瘦肉粥
在大多數廣東粥店中常有的粥品,而多特別加入芫茜,被稱為下火粥。
鯇魚片粥
簡稱「魚片粥」,在廣東生滾粥中頗具盛名,除廚師以生滾方式煮成之外,也有人要求把鯇魚肉切成雙飛薄片(兩薄片中間輕微連在一起像蝴蝶似的)另外碟上,自行放進特別加熱的滾粥中,自己掌控生熟程度,再加進大量的薑絲、蔥絲和少許白胡椒粉,然後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