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日本,不知道什麼是素質教育。不和日本孩子一起吃飯,不知道什麼是輸在起跑線上。日本1900年就普及了義務教育,看完日本小學的這頓午餐,我就看到了,我們的孩子輸在哪裡。
這一段僅僅8分鐘的視頻,記錄的是日本一所普通小學的一頓再平常不過的午餐,卻有1300多萬次觀看,是什麼讓這所小學的午餐受到全世界的關注?他們的教育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
這是位於日本埼玉縣的一所公立小學,叫針谷小學。學校裡並沒有很多現代化的設施,不過,有一個地方格外顯眼,那就是學校專屬的田地,都是由在校學生種植並直接用於學生午餐。在日本,政府鼓勵學校建立農場,讓學生參與種植、養殖。這並非是因為缺乏勞動力,而是希望孩子們在勞作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認識大自然,也能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培養孩子們珍惜食物和感恩之情。
在視頻的開頭就引用一位日本校長的話:45分鐘的午餐時間也是接受教育時間,就像學習數學或者閱讀一樣。這就是日本提倡的「食育」精神。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請入群)。當我們還在想方設法讓孩子多吃一點、不要挑食的時候,日本人已經開始考慮在吃飯中融入潛移默化的教育。
視頻跟拍的是一位5年級的小學女生,三島唯。每天去學校之前,三島除了背上書包,還要另外再帶一個小袋子。這裡面裝的不是便當,而是午餐用具——例如桌布、環保筷子、刷牙用具、手帕等。
在這所學校,有自己的廚房給學生供飯。學生們抵達學校以後,廚師們也開始忙碌起來。在日本,學校食堂的衛生標準要高於普通餐廳。因此廚房必須保證乾淨整潔,廚師們在操作時也要全副武裝。為了保證飯食新鮮,5個廚師在3個小時要做出720份飯菜。
廚師們將飯做好以後,會將飯菜分裝好放在餐車上。每個班都有屬於自己的餐車,上面標註好各班級的名稱。
中午12:25,午餐時間到了。學生們收拾好課桌,餐前洗手後,然後紛紛取出自己帶來的餐布鋪好,擺好餐具,教室立刻變成了餐廳。至於午餐,則需要當天的值日生去取回來。
值日生需要穿上潔白的圍裙,帶好口罩,還要將頭髮都扎進餐帽中。有一名值日生會挨個詢問大家的健康情況,諸如有沒有咳嗽、流鼻涕或者腹瀉?有沒有認真洗手?然後記錄在案。確認無誤後,值日生們再往手上噴灑消毒液,然後排隊跟隨班主任去領餐。
到廚房領取餐具和飯菜的時候,小朋友們會鞠躬向準備飯菜的廚師們道謝:我們是五年級二班的學生,感謝為我們準備美味的飯菜!
然後大家互相協作,合力將全班同學今天的午餐帶回教室。
學生們開始排隊領取今日的午餐。不只負責分發食物的同學有戴口罩,領取食物的人也都戴著口罩。整個過程秩序井然。
飯菜分發完後,值日生會清點還剩下哪些食物。同學們則會對值日生表示感謝。緊接著值日生還會介紹食物的來源,如土豆是6年級同學在校園農場裡種的,炸魚澆梨汁用的梨子是從附近農場買的。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請入群)。班主任會告訴孩子們:明年3月就將由我們來為大家種植土豆,7月份就能品嘗到自己親手種植的美味了。
一切準備工作完成,終於可以開動了!雖然午餐並不豐盛,但孩子們卻吃的興高採烈,沒有人挑食,更沒有人浪費食物。
班主任也陪著孩子們一起吃午餐,既可照顧孩子們,也可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
午餐吃完了,但是剩下的食物該怎麼怎麼處理呢?孩子們有自己的處理方式:通過石頭剪刀布,贏的人即可得到食物。一個男孩因為贏得了最後一份魚而雀躍不已。
吃完飯後,大家首先將喝完後的牛奶盒拆開、攤平,以便回收利用。在日本,回收的理念深入人心,就算是小學生們也懂得對垃圾分類處理。日本從1975年靜岡縣的沼津市就開始實行垃圾分類處理,此後逐漸在全國普及,至今已有幾十年的經驗和習慣。垃圾分類,是一條漫長的路程,日本從小學生開始培養他們對待環境的態度與習慣,貴在不斷的堅持。日本如今的環保成果也是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才得到的。因為如果不去做,就永遠不會改變。
然後集體刷牙,做好個人衛生,保護牙齒!就連班主任也能不例外哦。這樣的衛生習慣,在學校裡就養成,一生都會堅持的。
最後是餐後整理時間。值日生將全班的牛奶盒收集在一起,打開水龍頭清洗乾淨,晾乾後送到學校的回收站。
其他值日生則將餐具收拾整理好,送回廚房。
下午1:10,是20分鐘的打掃時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教室、樓梯、洗手間甚至教師辦公室,都是由學生們打掃。沒有人對勞動有怨言,大家臉上都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儘管短短45分鐘的午餐時間,孩子們不僅享用了美味的午餐,而且每個人都親身參與其中,都為之付出勞動和努力。每個孩子都是在非常開心的狀態下享用這頓午餐,正如他們自己所說的:We love it!
這段視頻是一位居住在紐約的日本人環境學家兼紀錄片導演拍攝的。她的孩子在紐約上學,可是去孩子學校參觀時,她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午餐被大量的浪費、垃圾堆積在餐桌上也不丟掉、地板上到處散落著垃圾。於是,她回到日本拍攝了這個視頻。
這個學校的午餐讓世界震撼,但在日本卻非常平常,類似的情況每天發生在日本各地的中小學裡,是日本100多年「給食」制度的一個寫照。據說日本最早的學校午餐起源於1889年山形縣鶴崗町的私立忠愛小學。建立學校的僧人發現很多窮人家的孩子中午吃不上飯,就一家一戶化緣來米、菜等食材,給孩子們提供了午餐。最初的午餐是飯糰加煎鮭魚和醃漬青菜。忠愛小學提供午餐的消息慢慢傳開,其他學校也紛紛效仿開始給學生提供午餐。
很快,給孩子們提供午餐開始在全國的學校普及開來!人們認為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每天給他們提供可口、營養的午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給食」最初面向窮人家的孩子,隨後範圍不斷擴大。
後來在全國小學普及學校午餐。開始實施『學校給食法』,提出將給食作為教育的一環,通過學校午餐培養學生對飲食形成正確認識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2005年9月11日日本實行『食育基本法』,指出食育是智育,德育,體育的基礎,從另外一個層面給學校午餐制度又增加了一道法律保障。時至今日,給食制度不僅是一項社會福利,更是教育的一部分,為塑造國民人格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歷經127年時間,學校午餐從一個民間自發方式的活動演變為有雙重國家法律保障的制度。學校午餐的內容也從自由發揮式的簡單菜譜發展到經過精心設計的營養餐。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請入群)。日本法律規定,學生人數在600人以上的,就要配備專職營養師,營養師享受國家公務員待遇,負責營養知識和衛生知識教育。
另外,對於廚房環境也非常重視。廚房環境必須乾淨寬敞明亮,食材也要保證新鮮,每頓午餐必須留樣以備第三方機構進行抽查。
最重要的是「食育」,讓孩子們親自參與到勞動之中,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很多學校都有農場,農作物由學生自己種植,鍛鍊學生社交與協作能力,尊重生命與自然,愛護環境,尊重勞動理解傳統飲食文化,正確認識食品生產、流通與消費等等。
孩子們不管家庭環境如何,每天都在一起分享同樣的食物,無形中也傳遞了平等精神,拉近了孩子之間的距離。
即使不看過程只重結果,我們也不難看出,經過數十近百年的日本政府和民間的共同努力,日本人的體質有目共睹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如今日本人的身高、健康度、長壽等綜合考量,日本人早已摘去了「小日本」的帽子,正以一個健康、長壽的形象傲視世間。這還僅僅是指通過給食教育營養飲食使得日本人體質方面發生的變化,而籍此讓日本人的綜合素質同時得以的大幅提高,身心兩方面都得到的完美完善,才是給食制度給日本人帶來的最大益處。
本文由廚影美食編輯整理,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請入群)。您的支持就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按住下圖關注小編
盤點全球頂級食材
探索珍奇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