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數年策劃全球氣候巨大變化對比圖(1/ 15)

2020-12-11 環球網

冰川融化:圖左為1890年的阿拉斯加謬爾冰川,圖右為2005年拍攝的冰川快速融化的阿拉斯加謬爾冰川。(網站截圖)

中國網3月16日訊 據外媒報導,近日,外媒曝光了一組幾十年前的世界各地氣候變化和現在的對比圖,這些圖片向人們展示了幾十年來,全球氣候發生的巨大變化。

該照片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地球的迅速變化,包括鹹海前後對比的圖片,阿拉斯加的穆爾冰川融化等等。其中讓人難以相信的是,從曝光的圖片來看,在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裡,鹹海從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之一變成了現在面積僅為過去的一小部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從2009年就開始策劃這些照片,這些對比的圖片讓人們一目了然的看到氣候變化對大自然的巨大影響。

令人難以置信的湖泊「萎縮」: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裡,位於哈薩克斯坦境內的鹹海部分已經完全乾涸。它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湖泊,但從1960年開始前蘇聯將鹹海的水用於農業,它的湖泊面積就一點點在縮小。圖左為2000年的鹹海俯拍照,圖右為2014年的鹹海俯拍照,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僅僅14年的時間,鹹海的範圍萎縮了很大部分。(網站截圖)

冰凍:Myrdalsjökull,冰島第四大冰蓋,這個冰蓋覆蓋了卡特拉火山,由於地熱的影響一直在減少。圖左為1986年拍攝的Myrdalsjökull冰蓋,圖右為2014年拍攝的Myrdalsjökull冰蓋。(網站截圖)

蓬勃發展:肯亞首都奈洛比成立於1906年,他迅速成長為一個繁榮的大都市。衛星圖像向我們展示了1976年的奈洛比市(左)和2005年的奈洛比市(右)。(網站截圖)

萎縮:這組衛星圖像的對比圖向我們展示了阿根廷奇Mar Chiquita基塔湖的萎縮。Mar Chiquita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鹽湖之一,但由於灌溉和乾旱的影響,鹽湖範圍在一點點萎縮。(網站截圖)

大解凍:1898-1960年這60多年的時間裡,阿拉帕霍冰川變薄了至少40米,圖左為1898年的阿拉帕霍冰川,圖右為2003年的阿拉帕霍冰川。(網站截圖)

阿拉斯加的哥倫比亞冰川自1980以來已經大幅萎縮,圖左為1986年7月拍攝的阿拉斯加哥倫比亞冰川,圖右為2014年7月拍攝的阿拉斯加哥倫比亞冰川。(網站截圖)

2015-03-16 21:25:00中國網分享

參與

德國漢堡愛荷華州,由於堤壩崩潰導致嚴重洪水爆發,圖左為2010年9月的愛荷華州,圖右為2011年8月的愛荷華州。(網站截圖)

消失的湖泊:1972年非洲查德湖(左),1987年非洲查德湖(中),2002年非洲查德湖(右)。由於乾旱影響,湖泊幾乎乾涸,它曾經是世界上第六大湖,而現在它的面積只有1960年的二十分之一。(網站截圖)

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1972年(左),1990年(中)和2000年(右)的變化。(網站截圖)

矽沙漠: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的科技繁榮使西南城市的得以快速發展,圖左為1984年亞利桑那州圖森市,圖右為2011年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網站截圖)

城市國家新加坡一直在擴大它的邊界。圖左為1973年的新加坡,圖右為2009年的新加坡。(網站截圖)

2010年8月23日,德國漢堡愛達荷州,野火的燃燒範圍達到200000多英畝(約810平方千米),圖左為2010年7月24日的愛達荷州,圖右為2010年8月25日的愛達荷州。(網站截圖)

相關焦點

  • NASA發布高解析度全球氣候預測數據集
    2015年6月9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新的全球數據集,聯合歷史觀測數據與氣候模擬資料,預測在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到2100年全球溫度和降水的變化。
  • 全球氣候變化簡化應對4個數(組圖)
    近日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全球氣候變化及對策被簡化為4個簡單的數字——2、445,以及25到40。  聯合國氣候報告指出,全球變暖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地球「發燒」很有可能是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海洋升溫的速度一直超過以往;全球變暖帶來的不利影響已經出現,例如物種滅絕和變化無常的惡劣天氣。為了避免全球變暖可能帶來的氣候災難,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了4個數字的對策——  「2」代表避免氣溫上升兩攝氏度。
  • 2018年科學界盤點:NASA太空探索、全球氣候變化、人工智慧、#Metoo
    今年在科學界中我們看到了一些重要的進展,其中也包括一些驚喜——但是,2018年許多極為重要的事件其實是持續進行多年的社會和政治趨勢的產物。2018年,在惡劣天氣事件和美國政府繼續放鬆環境監管的背景下,關於限制氣候變化政策緊迫性和有效性的辯論再次展開。
  • 高考地理小專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材料一 根據目前的全球氣候變化趨勢,到2050年,全球夏季將更乾燥,冬季更潮溼多雨,極端天氣現象更多。隨著全球氣候繼續變暖,預計德國到2100年的氣溫將比目前升高2 ℃~4 ℃。材料二 可怕的全球變暖。(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什麼?
  • 氣候變暖,30年後香蕉將消失?全球溫度變化,這是人類的鍋嗎?
    具體香蕉產地,受氣候變化影響的情況及預測香蕉是熱帶地區的主產水果,氣候條件是制約其種植範圍的最主要因素,也是決定其產量及品質的關鍵因素。雖然它「喜熱」,但其實香蕉適宜生長的氣溫在15.5℃~30℃,最適溫度在24℃~32℃,氣溫達到38℃生長會受到抑制。
  • 全球氣候變暖的數字對比:從66%到90%
    全球氣候變暖的數字對比:從66%到90%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5日 07:39 來源:人民日報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月2日在法國首都巴黎發表了全球第四次氣候評估報告摘要。
  • 考點22 全球氣候變化
    考點22 全球氣候變化1.全球氣候變化及原因分析氣候變化的主要表現:不同時間尺度的冷暖和乾濕變化。
  • 全球氣候變化——一場自上而下的環保運動
    迄今為止IPCC一共發表了4份研究報告,丁一匯是前兩份報告起草委員會的共同主席和副主席,主持了IPCC前10年的研究工作,深知其中甘苦。「全球變暖很難引起公眾重視,因為地球氣候本來就是不斷變化的。」丁一匯說,「IPCC擔心的是人類活動加快了變暖的速度,以至於地球生態環境來不及適應這種變化,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要知道,現代氣候變化的速率比地質年代快了1000~1萬倍!」
  • 美國的氣候變化「雙標」鬧劇
    美國榮鼎諮詢公司今年1月發布報告說,根據初步能源和經濟數據測算,2019年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2.1%,但鑑於2018年排放量較上年增加2.7%,2019年的溫室氣體淨排放量仍略高於2016年水平。報告顯示,去年除電力部門煤炭消耗量有所下降,美國其他經濟部門減排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 全球氣候變化高級會議:求同存異 快速行動(組圖)
    9月24日,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前排左)出席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高級別會議 新華社記者 侯俊 攝但並不是所有的工業化國家都持同樣觀點,即使都意識到全球變暖是個巨大危險,但落實到具體措施大家還是意見不一
  • 《柳葉刀》:氣候變化對全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柳葉刀倒計時」年度報告由來自全球30餘家頂尖學術機構的120餘位專家共同完成,持續監測氣候變化造成的健康影響,對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進行獨立評估,為各國政府提供政策建議。圖丨1986-2005年,65歲以上人群的熱浪暴露天數變化在煤炭消費量上,繼前幾年的短暫下降後又持續反彈,2018年比2017年增加1.2%,比1990年高出74%。在室外空氣汙染方面,全球室外空氣汙染相關的早逝人數總數依然在上升等。
  • 為什麼說氣候變化正處在關鍵臨界點?| 氣候大會特別策劃
    在20年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就提出了 「氣候臨界點」 的概念,並在其官方術語表中,將臨界點定義為 [1] :「就氣候系統來說, 臨界點 (Tipping point) 指的是全球或區域氣候從一種穩定狀態到另外一種穩定狀態的關鍵門檻。臨界點事件可能是不可逆的」。
  • 新研究開發交互式地圖可顯示全球氣候變化狀況
    綠色的區域表示氣候變化最小,而白色和褐色的區域表示變化最大。  近日,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科學家在《美國氣象學會公報》上發表研究稱,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交互式地圖,籍此學生或研究人員可以比較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氣候。  該地圖採用的數據來自五十年來從全球五萬個國際氣象站收集的公共氣象數據資料。
  • 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分布圖
    英國風險分析公司Maplecroft近日發布的全球193個國家和地區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報告稱,氣候變化對孟加拉、印度、獅子山等南亞和非洲國家的威脅最大,而冰島、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的風險最小。  發布報告的Maplecroft公司的傳播經理傑森•麥克格溫在接受採訪時介紹,中國面對氣候變化的風險等級為中等。
  • 全球氣候行動峰會:應對氣候變化出現三個新特點
    中新網舊金山9月14日電 (孫忠一 孫秋霞)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稱,如果不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未來熱帶、亞熱帶地區以及美國、歐洲等地因熱浪死亡的人數都會持續上升。  氣候變化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全球性挑戰,關乎全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在2018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中國角」開幕式上,與會嘉賓指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呈現出三個新特點。
  • 全球1公裡解析度氣候模擬初面世
    該機是截至2019年11月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模式使用ECMWF集成預報系統(IFS)的改進版本。儘管這僅是單一案例的實現,但1公裡解析度的氣候模擬資料仍可以作為參考,與目前業務運行的9公裡解析度全球天氣預報模式產品的優勢和不足進行比較評估。雖然1公裡解析度季節預報數據中獲得的極端天氣結果在量級上略顯粗糙,但仍可以與實際氣候預測業務中較粗解析度的天氣現象對比參照。
  • 紐西蘭推出氣候變化課程,或將引領全球氣候教育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沁涵 見習記者 錢雅卓)據英國《衛報》1月13日報導,紐西蘭預計對11歲至15歲的學生,開設非強制性的氣候變化課程。該課程將提供氣候變化教材給學校,還包括一套「健康指南」。紐西蘭或將在全球氣候變化教育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 全球面臨的共同課題——加速氣候變化適應行動
    近日,聯合國和世界氣象組織共同發布的《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指出,2019年是全球有氣溫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由於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新的「史上最熱年」可能在5年內出現。人類已經偏離了實現《巴黎協定》所要求的1.5℃或2℃目標的軌道,急需採取更有力度的行動計劃。
  • 國際觀察|美國的氣候變化「雙標」鬧劇
    事實是,美國依然是全球累計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固體廢棄物出口國和人均塑料消費大國。美國榮鼎諮詢公司今年1月發布報告說,根據初步能源和經濟數據測算,2019年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2.1%,但鑑於2018年排放量較上年增加2.7%,2019年的溫室氣體淨排放量仍略高於2016年水平。
  • 全球氣候行動峰會:應對氣候變化出現三個新特點—新聞—科學網
    氣候變化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全球性挑戰,關乎全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在2018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中國角」開幕式上,與會嘉賓指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呈現出三個新特點。 中國行動得到普遍認同 從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到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再到2015年的《巴黎協定》,中國一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貢獻者和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