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歷史上總是處於劣勢,歐洲的婦女地位如何變革的呢

2020-12-25 那些好玩的知識

與前幾個世紀一樣,歐洲社會是由男人統治的,婦女的作用在於結婚、生育和教育子女。婦女的權利受到限制,宗教與習俗並不鼓勵婦女去從事專門職業或要求與男人平等。然而,到了19世紀末期,婦女的平均壽命增長了,而生育及撫養孩子的時間縮短了。婦女的地位在法律上有所改善。在英國,已婚婦女從此享有財產權。

新的辦公室職業(秘書、電話接線員)、發展起來的大商店(售貨員)揭供了新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的婦女取得了各種職業所必需的才能。在荷蘭,1870年出現了第一位女醫生;在法國,1903年出現了第一位女律師。在著名的職業婦女中,有女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女物理學家瑪麗,居裡、女護士弗洛倫斯,南丁格爾。

婦女為就業而受教育的機會增加了。在英國成立了女子託管日校( 1871年),更多的富裕家庭的女孩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法國,1884年蒙彼利埃市開設了第一所女子中學。在德國,自1894年起,女子便可以進入國立學校。1867年,蘇黎世大學接受了女生,不久,巴黎、瑞典及芬蘭也紛紛效仿。

在許多歐洲國家誕生了女權運動,要求婦女享有選舉權。芬蘭與挪威先後於1906年及1913年宣布婦女享有選舉權。在英國,要求參政的婦女成立了婦女的社會與政治聯盟。法國社會黨人認為工人階級的解放應先於婦女解放,而其他黨派則完全排除了婦女解放。

相關焦點

  • 娼妓如何改變古代女性的身份與地位
    如《琵琶行》所描述的一樣,娼妓中的知名者更容易獲得改變生活的可能,乃至選擇自己的丈夫,歷史上最著名的江淮八豔,可以看作是她們對自己的身份定位。據《唐代社會史》記載,娼妓有機會提升自己在教坊中的排名,從而改善自身地位,從唐代開始,在小範圍內就有遴選優秀娼妓作為花魁的習俗。獲得花魁則意味著可以同士大夫交往,這對當時的普通女性而言都是十分困難的。
  • 說說中國歷史上女性社會地位的變遷過程
    引言女性地位是指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享有的威望和擁有與控制家庭或社會資源,包括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權力。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女性地位大致來說經歷了三個歷史發展階段:一是婦女相對受到男子的尊敬,即原始社會早期的婦女地位;二是男子至高無上,女子無權,即傳統社會的婦女地位;三是男女平等,即現在和未來社會婦女的地位。
  • 都說歐洲女性地位高,但她們曾經遭受的迫害,遠遠高於中國女性
    遠古時期,中國是母系社會,使女性當時的地位至高無上。但進入父權社會後,婦女的地位一落千丈,她們成為男性的附庸,甚至地位極高的皇室婦女也無一例外,甚至,在一些地方婦女還被用來交換。但我們始終存在著這樣一種錯誤認識,即:「在西方社會文化中,總是尊重婦女。」
  • 近現代日本女性社會地位是如何演變的?
    長期以來,「社會結構中始終保持著傳統的父系家長制結構,婦女是丈夫的奴僕,是為了實現家的延續目的而生兒育女的工具,在社會中處於無權地位,被認為是『無行為能力的人』。」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開始全面向西方學習,借鑑他們的先進思想,誕生了一批比較激進的啟蒙思想家,如森有禮、福澤諭吉、加藤弘之、中村正直、直木枝盛、嚴本善治等。
  • 中國和伊朗20世紀都經歷了改變婦女地位的革命,但結果卻相差甚遠
    在20世紀,中國和伊朗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革,這極大地改變了他們的社會結構。在每一種情況下,婦女在社會中所起的作用也因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而發生巨大變化,但對中國和伊朗婦女來說,結果卻截然不同。革命前的中國女性在中國晚清時期,婦女被視為家庭的第一財產,其次是丈夫的家庭。
  • 古羅馬的婦女,是如何擺脫「有夫權婚姻」,提高自己地位的?
    隨著羅馬疆域的擴展和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自身的政治體制也不斷發生變化,經歷了王政時期、共和時期和帝國時期政治制度的變化,社會發展對強壯勞動力的依賴逐漸減少,男性的先天優勢和女性的劣勢都開始不再像以前一樣被強調,女性也有了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她們的地位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有了明顯的提高。
  • 英國父權制下的夫妻關係如何?女性地位為何缺失?
    15世紀晚期16世紀早期,英國已婚貴族女性的從屬地位變化不大。這一點從英國貴族婦女的財產佔有,及其對自己財產的支配權力上,可以管中窺豹。這種女性的從屬地位,是經濟、法律、政治交互作用的後果,其基礎是英國普通法中關於有夫之婦法律地位的規約。普通法強調男性繼承權與長子繼承制,以及以嫁妝和寡婦產為基礎的婚姻包辦制度。
  • 木蘭基金會舉辦線上討論會 闡釋社會中婦女的領導地位
    【歐洲時報記者陳斯睿報導】12月10日,木蘭基金會線上舉辦「女性作為包容性領導(Women as Inclusive Leaders)」主題討論會,來自媒體、商業、政治和醫學界等各界女性齊聚一堂,各抒己見,共同探討。
  • 婦女投票權的複雜歷史
    作者|谷豐字數:2310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歷史不是靜止的,但歷史可以描繪出一幅關於事件、人物和地方的畫面,而這些事件、人物和地方最終可能永遠被印在「過去的樣子」上。在美國,女性如何獲得投票權的故事就是這樣一個例子。白人婦女參政論者經常排擠非洲裔美國婦女,這些婦女也同樣為自己的投票權而鼓吹和鼓動。這些積極分子忍受著雙重壓迫,因為他們是黑人和女性。這段歷史混亂的一面,是當時女性並不總是相互支持。
  • 提到中國古代女性地位 明代女性地位特別低下?看看史料中如何描述
    提到中國古代女性地位,很容易讓人首先想到的是男尊女卑,女性地位低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以明朝為例,傳統觀點認為 「明代時中國封建社會婦女地位急轉直下的時代。婦女地位自宋朝以來,進一步沉落了。」,即在傳統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女性遭受嚴重歧視與迫害,明朝女性社會地位低下。
  • 相比日韓等國,中國女性在社會上地位是不是更高呢?
    相比日韓等國,中國女性在社會上地位是不是更高呢?整個東亞地區,只有中國內陸真正進行過徹底的社會變革,原本代表階級代表男尊女卑的「敬語體系」也消失了,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東亞,女性地位最高的就是大陸其次中國臺灣,在其次是HK,韓日靠後其中日本最後。在HK在這方面不如臺灣算是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封建殘餘的大中華區城市。
  • 歐洲女權運動黑歷史:自殺破壞縱火,就算得不到也不給別人痛快
    咱們今天來談談西方歷史上女權運動那些有趣卻也摻雜著殘酷的歷史。女權,當下最火的話題之一,因諸多所謂的「田園式女權」支持者們的誇張表演而變得令人不忍直視。筆者倒是覺得恐怕沒有人會像田園女權那麼弱智,這些人之所以厚著臉皮迎風而上,恐怕支持女權是假,想要出名才是真。閒話少說,嚴格地講,歐洲歷史上真正的、值得被提倡的女權運動其實應該叫「平權運動」,至今已有超過200年的歷史。
  • 從歷史長河看 耶穌基督給女性地位帶來了怎樣的巨變
    如果2000年前耶穌沒有降世為人,今天婦女在地上地位是怎樣的呢?在過去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教內教外都是男權至上,性別歧視是一直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從今天伊斯蘭國家婦女的境況就能看出來。1999年的一篇新聞曾提到,在伊朗婦女不能塗口紅,否則將被逮捕入獄。因此有學者曾提出觀點:「耶穌的降生是婦女歷史的轉折點。」耶穌基督的出現使得當時希臘、羅馬、猶太婦女千百年來極其低下的地位受到了根本性的衝擊,耶穌基督的言行也將婦女的地位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儘管他對婦女所做的一切常常令周圍的人感到吃驚、驚愕與不解。
  • 歐洲中世紀的伯格音運動:一場以婦女為主題的宗教改革運動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這些婦女與那些有過永久性宣誓的真正修女之間並沒有什麼關係,雖然說她們普遍以修女的生活方式生活,但實際上,她們卻始終與世俗活動保持著密切的聯繫,除此之外,這部分女人也一直是通過自己的勞動而過著獨立的生活的。在十二世紀的歐洲社會中,基督教用有著絕對的權威,這種權威中不僅僅有宗教的因素,更有政治方面的因素。
  • 一個女人在家裡的地位如何?過個三八婦女節就知道了
    情人節和七夕是愛情的見證,春節和中秋是家庭的團聚,父親節、母親節是親情的回饋;只有三八婦女節讓人有些哭笑不得。未婚的不屑一過,因為不想被稱為婦女;已婚的也是喜憂參半,因為一個女人在家裡的地位如何?過個婦女節就知道了。
  • 法國在歐洲歷史的地位,影響力,歷史地位
    在法國文化與法國社會中,歷史所佔的地位非同凡響。它在法國政治話語和新聞評論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國家都沒有的。它在法國所享有的聲譽也是其他任何地方所沒有的。歷史是進行任何思考時必備的參照,是不可或缺的視角。曾有人說它是一種"法蘭西激情";或許,我們甚至可以從中看到一種民族怪癖。
  • 中世紀的歐洲,女性頂撞男性就要被戴上一種鐵具,痛感如同斷舌
    但事實上,女性地位不受重視在古代中外是一致的,如歐洲中世紀就有"獵巫行動"和各種針對女性的刑具。中世紀指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453年拜佔庭帝國滅亡之間的時期。在神學當道的黑暗時代,無數婦女被指控為女巫,當不幸的事情發生時,宗教和世俗機構都認為是女巫造成的,然後逮捕無辜的婦女進行審判。
  • 中國女性地位高?外國人看法「分裂」
    【環球時報記者 馮羽 白雲怡】 編者按:中國女性地位高嗎?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能聽到男同志這樣的感慨:「工資卡在老婆手裡,我都不知道這個月到底發了多少錢。」與此同時,女性朋友的抱怨也常常飄入耳中:「我樣樣都比那個男人強,可是應聘的公司還是要他不要我。」與其他很多國家相比,中國女性解放可謂「神速」;但在現實層面,確實又存在不少問題。外國人如何看?
  • 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報告: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於男性
    天津北方網訊:由天津市婦聯與天津市統計局聯合開展的「第三期天津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昨日發布研究報告。統計結果顯示,本市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於男性。  此外,本市女性的受教育需求也呈現多樣性趨勢。如72.5%的29歲以下女性更願意參加與學歷、就業相關的職業培訓,60%的29歲至39歲女性更關注與職稱評定、崗位晉升相關的職業培訓,39歲至49歲女性對於實用技術培訓需求較大,達40%。在城鄉分組中,城鎮女性更願參與「發展興趣、提高修養」的培訓活動,鄉村女性更願意接受實用技術和子女教育培訓。
  • 菲律賓裔美國女性的歷史,被鼓勵做領導者
    菲律賓有個叫洛茲·V·拉普斯(Lourds V· Lapus)的精神病理學者,寫了一本叫《精神病理學研究》的書,提到了關於菲律賓文化對婦女的要求,集中一點,就是菲律賓婦女要保持一種「瑪利亞卡拉拉」(Maria clara)的形象。何為「瑪利亞卡拉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