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的收藏印大小得體,乾隆的書畫收藏印既土豪又惡俗

2020-12-20 晉堂書畫

收藏印對書畫鑑定是有很多的幫助的。一則可以被用於證明書畫作品的流傳經過情況。將收藏家的時代排列一下,便可弄清楚它的傳世經過,即前人所謂的"流傳有緒"。

收藏印怎麼蓋?

一般情況下要鈐蓋在幅面之外的地方,如果書畫幅沒有之外的地方可蓋,一般要鈐蓋在幅面的不起眼處,以不影響書畫品收藏品的整體構圖效果為度。

每個人蓋在書畫上的收藏印宜少不宜多,印章宜小不宜大,以朱文為宜。收藏印的用印位置及大小反映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及學識。

米芾的這幅書法的收藏印蓋得很有水平。第三四行中間的空白是米芾有意留的,收藏家揣摩準作者立意,便把印擠在了右側,使密者更密,符合疏密對比的作者原意。下面兩幅作品的收藏印也用的恰當。

用印以王羲之的馮摹《蘭亭序》為例,其中最著名的是右上角鈐蓋的「神龍」二字,這是唐中宗李顯的年號,因年代久遠,「神龍」二字只剩下左半部依稀可辨,故曰「神龍半印」, 由此馮本《蘭亭序》又稱「神龍本」。「神龍」印用的很恰當,一是印章大小恰當,二是蓋在蘭亭序文起手處,符合帝王身份。

綠圈內為「神龍半印」,藍圈內為乾隆用印。

你知道嗎,在《蘭亭序》上鈐蓋圖章最多的是誰?是明代收藏家項元汴,他在馮本《蘭亭序》上鈐蓋了竟多達五十餘個印章!不愧土豪收藏家!他在《蘭亭序》後紙宋至明20家題跋、觀款前後也密密麻麻蓋上自己的印章,但他的印章位置恰當,不影響字跡畫面,蓋得文氣。

紫圈內都是收藏家項元汴的收藏印

乾隆「太上皇帝之寶」

「乾隆御覽之寶」在上圖藍圈最上端

《蘭亭序》印章最大的是「乾隆御覽之寶」,因為是皇帝之印,不但印章大,蓋得多,蓋的地方也最顯赫。乾隆對古籍書畫絲毫沒有珍惜之心,不管什麼字跡畫面,想蓋就蓋;用印數量雖沒有項元汴多,但蓋得位置噁心,有人評價乾隆蓋的收藏印是佛頭著糞。

《蘭亭序》上乾隆的大印

上圖圈內都是乾隆收藏印

蓋在王羲之《姨母帖》上的「乾隆御覽之寶」,一個印模糊了三行七個字;真把國寶當成自家的玩物了。

下面,我們看看乾隆蓋在明四家之一沈周的畫上的印和他的題詩,繼續領略乾隆的土豪味。

乾隆的書畫收藏印及題詩密密麻麻塞滿了天空。

題詩能壓折驢腰,「太上皇帝之寶」又擋住了驢頭,讓驢進退維谷。

題詩壓雞頭,這次「太上皇帝之寶」擋在雞屁股後面。

、「太上皇帝之寶」壓得鴿子一萬個不舒服。乾隆用印題詩喜歡壓頭,蓋收藏印也不忘欺負一下小動物。

這嫩葉能承受得了「太上皇帝」的重量嗎?

同樣是皇帝,唐中宗的收藏印大小得體,乾隆的書畫收藏印大的離奇。收藏印又不是官印,沒必要擺皇帝的譜;眾多大印蓋在書畫上,就像暴發戶脖子戴著大金鍊,十指戴滿大戒指,顯得既土豪又惡俗。本來想秀一下文化,結果秀出來暴發戶的俗氣。

相關焦點

  • 西泠印社社長杯,一套茶具引起的收藏熱!
    「詩書畫印」是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傑出代表,長久以來,「詩、書、畫」都因名家輩出而各領風騷,相較之下,「印」卻不被大眾所熟悉。紀錄片在對西泠印社百年傳承脈絡的展現中,普及了關於印石藝術的點滴細節。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傑出代表的「詩書畫印」之中的「偏門」——印,進入大眾視野。
  • 著名旅法書畫篆刻家、收藏鑑賞家沙家櫪其人其藝
    沙家櫪,又名沙力法國國家藝術委員會會員,中國作家書畫院特聘書畫師,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會員。沙孟海第五孫,著名旅法書畫篆刻家、收藏鑑賞家,1955年生於北京,祖籍浙江寧波鄞州,1984年應邀赴法文化交流,1985年定居巴黎,曾就讀巴黎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校,1986年加入法國美術家協會,並先後在法國十四個城市做巡迴個展,作品多被歐美人士及博物館收藏,以及國內如杭州靈順禪寺、宜興娘娘廟等的楹聯。
  • 書畫收藏:清代宮廷畫真偽辨析
    書畫收藏:清代宮廷畫真偽辨析在清代宮廷畫200多年的過程中,創作了內容豐富、數量眾多、藝術精湛的作品。而為謀取私利而偽造假畫亦屢見不鮮。本文就宮廷畫如何辯偽問題,作一些初淺的探討。
  • 他16歲投身收藏,藏品佔了故宮一半 他是比乾隆還愛蓋章的民間第一...
    ■「天籟」鐵琴,明,仲尼式,通長119釐米,額寬16釐米,尾寬12釐米
  • 乾隆皇帝瘋狂收藏1800多枚,玉璽到底有什麼魅力?
    古代的大臣和部分百姓也有自己的印章,於是秦朝的時候將皇帝用的印章稱為璽,臣民用的印章稱為印,以示區分。大部分皇帝雕刻玉璽是為了蓋章,雖然不同業務用到的玉璽不同,但是數量也不會太多,大多在二十枚以內。乾隆御覽之寶乾隆皇帝的玉璽大部分不是用於工作,而是在玉璽上雕刻自己的詩文、記載自己的豐功偉績。
  • 印章收藏漸入佳境
    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時青銅器應用已初具規模,人們用泥做成印範,剔出印文,澆鑄銅液,待冷卻後打掉印範,製成印章。印章在各個歷史時期,有過眾多的別稱,有些是因為用途上的差異,有些只是名稱上的不同。在周代,印統稱為璽或璽節。秦代用印製度規定,唯天子才可稱璽。至此,璽印又成為地位高低、權利大小的象徵。漢承秦制,皇帝稱璽,一般臣下稱印、印章或章。隋唐以後的官印尺寸逐漸變大,多為九鼎文。
  • 至老彌篤的信札收藏丨朱萬章
    他所收藏的這些友朋信札,大多來自於公事或私交的正常往還,但有時也會忍不住寫信向友朋索取信札,以達其收藏的目的,近於「為賦新詩強說愁」之類。近日在閱讀他和書畫鑑定家楊仁愷(1915-2008)的鴻雁往還中便體驗到這一點。鄭逸梅比楊仁愷年長二十歲,按理應屬長輩,但在其致楊仁愷的書札中,卻有屈尊之意,全然沒有長者的架子。
  • 百年西泠第五期 | 「用印」之道——鈐印要略+印章使用方法
    2.蔣仁印文:松骨鶴心邊款:乾隆乙巳(1785年,時年42歲)十月五日,杭州女床居士作。3.鑑藏印。有少數書畫家不僅精於書畫創作,同時還兼擅收藏與鑑定。因此這類書畫家還備有一些鑑藏印。如「xxx收藏書畫記」、「xxx珍藏書畫之印」等。圖片來源於網絡儘管書畫家擁有眾多的各類印章,但常用印也只有三五方。其他大部分印章往往閒置在書房。
  • 宋代書畫鑑藏印考辨二題 ——關於「文武師胄芾章」「希世藏」及南宋紹興
    這方米印的真實性及鈐蓋位置,可作為抵消各方質疑的有力證據之一。《木石圖》本幅的米印既為真印,那麼卷後對米芾題跋的真偽似乎也就不應有無端懷疑。如果說南宋紹興裝的特殊鈐印規律,在《木石圖》的鑑定中尚屬於間接證據,那麼在下面《五馬圖》的實例中,將更顯示其意義。
  • 藏書印始於唐代,從李世民到個人皆有,沒有它怎能稱為藏書人?
    博文藏書自然少不了藏書印,一如書畫鑑賞,長卷上蓋滿了朱印,成為歷史的見證。據史料記載,藏書印始於唐代,唐太宗李世民有「貞觀」連珠印;唐玄宗李隆基有「開元」連珠印;到了五代,李後主有「建來文房」印;再後來到宋朝,宋太祖趙匡胤有「秘閣圖書」印,以上皆為皇帝所擁有,自然很有名。
  • 石安印話(第55期):黃易「小松所得金石」印賞
    該印為白文印,材質為青田石章(封門青),原石尺寸為:2.4*2.4*5.9 cm,通過邊款文字「乾隆甲午秋,得漢祀三公山碑於元氏縣,囑王明府移置龍化寺,作此印紀之,小松。」可大略知道該印刻制緣由。更詳細的考據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黃易時年30歲,在南宮縣令鄭制錦府上做幕僚的他委託好友楊鶴洲在河北元氏縣訪得東漢《祀三公山碑》。
  • 【保利拍賣十五周年】印下留痕,精彩繼續
    清中葉乾隆嘉慶時期,金石學興盛,促使印人擴大取材,令印文印風產生巨大變革。 此印與《故宮博物院藏古璽印選》第524號相符。 文人書齋用印 元明以降,文人用印鈐記愈加普遍。除了常見的姓名印、字號印、齋館印外,識書記、題署記、校記、鑑賞印、藏書印、藏金石書畫記、紀年印以及書啟尺牘印記等,也時出於各類書畫與籍與文物之間。
  • 什麼是印、章、璽?不能亂用的!
    並且在北京奧運會時候因為採用中國印,還被入選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收藏印章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關於它的起源至今還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認為是商代,有的也說不是,到現在也還未找到確切的說法。但是根據史書,證明它至少也是在春秋時候出現的,到了戰國已經是普遍使用的物件了。先秦的時候把它叫做古璽,最開始也只是用它來作為商業買賣的憑證而已。
  • 西泠古印助陣,歷代名品與印譜匯集「中國印文化大展」
    而中國印章之所以會成為高妙的藝術,也與中國文字的沿革有關,伴隨著甲骨文、金文、小篆、繆篆、隸、楷等書體字體的漸進演繹,春秋戰國古璽、秦印、漢印、魏晉印及唐、宋、元印,印風魚龍變化,各臻其妙,形成周秦漢魏古璽印;同時,從竹簡到紙載體的變化,也影響了印章的大小、白文朱文的變化。
  • 《石渠寶笈》「主編」兼「校對」系乾隆、嘉慶
    公元1744年,歲在甲子,二月初十,極為平常的一天,據《清高錄·高宗純皇帝》卷記載來看,乾隆皇帝與往常一樣先去皇太后處問安,回宮後開始處理日常政務。但在中國書畫收藏歷史上,這一天卻並不平凡,因為就在此日,乾隆朝對宮廷書畫收藏的大規模整理拉開了大幕,這一切始於一道上諭:  三朝御筆,藏之金匱者,焜煌典重,實為超越前古。
  • 「藝術中國」——謝阿虎的 書畫印
    書架上擺滿了他收藏多年的書籍,房間裡角角落落都是綠油油的吊籃和鮮豔的花朵,參觀完後腦子裡只能蹦出一個字「靜」。他一邊興致勃勃的給我介紹一邊用開水燙茶杯,將茶葉放入高溫燙過的茶杯中,用開水衝泡,等茶葉舒展片刻,將水倒掉,之後再提高水壺的位置由上而下衝泡。品一口茶,讓茶香在舌尖縈繞,慢條斯理的聊起了他的藝術人生。
  • 看錢君匋的書畫收藏:從金農到鄧石如、伊秉綬、吳昌碩
    「萃精藏華——錢君匋的藝術品收藏」這些天正在浙江海寧市錢君匋藝術研究館開幕。「澎湃新聞·古代藝術」從錢君匋藝術研究館獲悉,今年是錢君匋藝術研究館開館20周年,故而特舉辦「萃精藏華——錢君匋的藝術品收藏」展。
  • 印之美!細數趙之謙104方印章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嘉興桐鄉市,去看一看收藏在君匋藝術院內的趙之謙104方印章。桐鄉市內的君匋藝術院,以集中收藏了晚清印壇三大家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的原印,共424方,為海內首富而名播遐邇。趙之謙詩、書、畫、印兼擅,因為生活所迫,也曾大量鬻賣書畫。唯獨印章,極其珍惜,一般不為外人刻。
  • 項元汴:比乾隆更愛蓋章的收藏界傳奇,藏品堪比「半個故宮」!
    01比乾隆皇帝更愛蓋章的收藏界top作為自帶熱搜體質的古代流量名人,乾隆有個眾所周知的愛好——蓋章。可對於「蓋章狂魔」這個人設,乾隆是有些委屈的,因為他的偶像——項元汴,比他更能蓋章!從褚遂良版《蘭亭序》上的200多枚印章來看,乾隆只貢獻了「三希堂精鑑璽」和「石渠寶笈」等十幾個紅印,完全不足以體現他的排場,而項元汴在這件作品上蓋下了近100枚印。
  • 甲骨文筆記:拓片精選 | 書畫印
    2020.11.21日凌晨 於卜雲——待續——收藏品鑑 | 魏萍  13520624596美編 | 小靜 lanxuan1289書畫印藝術空間(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轉自公眾號「中國書畫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