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學生學科能力向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轉變

2020-12-25 重溫傳統走近名家

學生熟練掌握美術學科的基礎知識、技能後,對於學生來說基礎知識、技能依然是刻板的,不鮮活的,那麼怎麼才能把基礎知識、技能轉化為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我們大家都明白基礎知識、技能只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體現出其本身的價值,只有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實現基礎知識技能向核心素養的轉變。以核心素養為本位的美術教學,是教學改革中非常重要的觀念變革。古人說「技進乎藝,藝進乎道」,這裡的「技、藝」在美術學科教學中指美術學科中一小部分的技術知識與技能,它不能很好的與別的學科知識聯繫在一起,兼容性不夠強。「道」則是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充分融合,靈活運用,在前者的基礎,多用於生活中,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在過去的美術學科教學中大多數還是停留在「技」的層面上,在今後的教學、學習中應該向「道」的層面去轉化,即把基礎知識技能熟練掌握和理解運用提升到解決教學、學習方面來。那麼我們怎麼才能把基礎知識與技能轉化為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呢?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總是會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我們現在用的美術教材裡內容都是比較全面,比較平均,有些章節內容就不太適合教師本身的教學需求。其次,教師教學時間有限,學生學習的內容又比較多,比較雜,教學的深度和延展性不足。再次,現代美術教學中以臨摹為主,容易忽視兒童自身的創造力的發揮,以及容易忽視兒童本身成長過程中對事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以成年人自身對事物的理解來教授兒童,這樣容易忽視兒童自身對事物的理解與判斷。《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不能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教師要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美術教師要對美術教材有一個系統的、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要學會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合理的、有效的取捨整理和綜合,爭取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下,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以及課程的學習重點等綜合因素對課堂教學內容深挖、精講,爭取讓每一堂課中都能最大化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課堂教學效率。我們怎麼既能讓美術的基礎知識、技能轉化為核心素養,又能在教學過程中不忽視學生自身能力的發展?

解決方法:

運用「單元化教學法」解決。「單元化教學法」指以相對完整的教學內容或主題、活動為單位並制定的多課時教學法。芝加哥大學的莫裡遜在1931年創造了「莫裡遜單元教學法」。單元教學法是對教材的整合,它把教材及活動劃分為一個完整的單元,且根據學生的需求及教師的需求讓每一個單元都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方法,這樣根據學生以及教師的需求可以充分的把握教學時間的長短、以及讓教師更容易掌握教學內容的側重性,這樣即讓零碎的知識得到了統一,又可以讓老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更好、更融洽。學生在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更有利於基礎知識與技能向核心素養的轉變。能在當節完成的作品,往往技能比較簡單,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創新和突破很小。如果將單課時的教學作為衡量學生水平、教師水平的標準,那麼,美術教學很難有實質性的改變。單元化教學離不開課題和研究的過程 ,以教材中的某一課分解或者是拓展,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共同參與共同成長。

具體的實施方法:

拆分,整合教學模塊,使表現內容、形式相同的課程成為一個單元。

合理甄選教材內容,使主題類似的課程融合成為單元。

合理的取捨和分解一堂中的內容,使一堂課分成一個單元。

相關焦點

  • 在學科教學中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我們知道,核心素養是跨學科素養,任何核心素養的培養都不是一門單獨學科可以完成的,任何學科都有其對於核心素養發展的共性貢獻與個性貢獻。學科的育人價值主要在於對特定核心素養的貢獻,這需要一個不斷明晰的過程。只有明晰本學科在特定核心素養形成和提升上的教育意義,揭示學科與核心素養的內在關聯,才能發現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
  •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科能力診斷評價和教學改進系統——九學科協同...
    另一方面實踐界早期比較依賴具體學科知識技能的傳授,後來雖然強調培養能力,但缺少對學科能力的系統深入認識。再者,學科學業水平的考試評價近年來十分重視能力立意,但是始終缺少對學科能力的構成及其表現的系統刻畫。因此,針對學生的學科能力及其表現進行系統研究有助於將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核心的教育理念落實到具體課程、教學和考試評價實踐中。
  •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培養高峰論壇在濟南舉行
    如何提升孩子學科能力?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如何系統性學好數學?10月27日,由鄭老師教育主辦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培養高峰論壇暨名校定向培養雙向交流會在濟南珍珠泉人民會堂舉行。會上,各位專家分別從基礎教育、校外培訓、綜合能力測評多角度剖析數學學習由基礎知識學習到融合創新能力進階的過程,點撥學生數學思維,打開數學學習思路。來自章丘雙語學校的資深教師劉洋老師及鄭老師數學學科負責人祝傳令老師圍繞數學核心能力培養帶來了精彩分享,讓在座家長受益匪淺。
  •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可以理解為學生學習數學應當達成的有特定意義的綜合性能力,核心素養不是指具體的知識與技能,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數學能力。核心素養基於數學知識技能,又高於具體的數學知識技能。人們所遇到的問題可以是數學問題,也可能不是明顯的和直接的數學問題,而具備數學素養可以從數學的角度看待問題,可以用數學的思維方法思考問題,可以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的教與學過程中應當特別關注的基本素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應培養好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像、數據分析六大核心素養。
  • ​學科核心素養理念下的英語教學方式轉變
    摘要:當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把核心素養當作簡單機械的記憶性知識來抓的現象。基於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理念,英語教學必須做到從零散走向整體,實現文本解讀的轉變;從知識走向素養,實現教學目標的轉變;從識記走向運用,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及學科核心素養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 數學抽象 、邏輯推理 、 數學建模 、 直觀想像 、 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
  • 尹少淳|「頭搖尾擺」——學科核心素養本位的美術教學
    「頭搖尾擺」 ——核心素養本位的美術教學導言:中國的教育已經進入了核心素養時代,教育目標發生了根本改變,導致了教學關注點的挪移。美術學科也提煉出自己的五個學科核心素養,形成了新的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第一,教學目標由掌握語言系統向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轉變。使學生學習英語不再只為考試服務,而是更注重語言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第二,教學性質由工具性向工具與人文的統一轉變。作為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工具—教材,通過課程的改革,高中英語教材內容符合高中學生的生活經歷、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同時,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 直面大學英語核心理念,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新編大學核心英語」系列教材
    直面大學英語核心理念,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新編大學核心英語」系列教材在高等教育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育正在由以語言
  • @數學教師: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方法,拿走不謝!
    近年來,「核心素養」成為了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的方向標,引領著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首先要明確核心素養的核心是什麼,深刻認識核心素養的內涵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明確方向,勇於改革,大膽創新,培養出具有核心素養的學生。
  • 銅川市耀州中學教師付偉:從學科核心素養到核心素養
    「吸引我的原因在於一位專家把「作序」這樣一項事務性的工作變成了閱讀學習的機遇,一群平凡的一線教師把「核心素養」這個新鮮的話題作為專業成長之路上的重要契機,並通過持續的學習逐漸從「見習者」成為「引領者」。能夠把握每一個學習機會,並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教師,才能把每一個知識的講授轉變成能力的培養,再把每一份能力的培養轉變為素養的孕育。
  • 「四招」培養學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教育隨筆)
    「四招」培養學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科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實證思想、科學概念、探究能力、科學思維和科學態度等。而科學素養無法像知識那樣直接「教」給學生,需要科學教師的認識和理解,需要學生的經歷和感悟。
  • 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依託
    新課標提煉了每一學科的核心素養,揭示了核心素養與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繫;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精選、重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並提出考試評價的建議。這種變革將切實促進學科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科思維方式、情感態度等方面,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新增「學業質量」部分,以新的質量觀為標杆研製學業質量標準,把學業質量劃分為不同水平,既有利於因材施教又有利於考試評價的科學化和人性化。
  • 核心素養對學科中心的挑戰
    2005 年歐盟發布《核心素養:歐洲參考框架》,向各成員國推薦8 項核心素養作為推進終身學習和教育與培訓改革的參照框架:使用母語交流的能力、使用外語交流的能力、數學素養與科技素養、數位化素養、學會學習、社會和公民素養、主動與創新意識、文化意識與表達,每一素養又從知識、技能與態度三個維度進行具體描述。
  • 這個活動告訴你 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是如何養成與發展的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曹文麗 實習生 陳思琦)為了深入學習高中英語新課標,進一步推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與發展,及時總結和推廣深圳市普通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成果和經驗。12月8日下午,深圳市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路徑研究暨成果觀摩和學習活動在深圳市華僑城中學深圳灣部演藝中心舉辦。
  • 悅納教改趨勢,理解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從素養到學科核心素養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具有創新意識與批判思維、跨學科視角解決問題、團隊合作等核心素養的人才成為各國教育改革關注的核心要點。故此,以核心素養為取向的世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成為大勢所趨。[1]如美國在21世紀初就頒布了「21世紀核心素養」,2010年3月,新加坡也頒布了學生的「21世紀素養框架」。
  • 南寧十中教學骨幹參與基於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下的學科專題研修班學習
    她從核心素養的「樂學善學」入手,闡述了如何培養學生自學、會學的能力;並從新課改的高度,結合實際案例介紹了新課程著力解決的問題。肖老師的講座緊扣課堂教學,配以可操作性的教案,讓人思路一新,引人深思。  化學(組長:張楚怡)  武漢吳明好老師的講座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具體到了化學學科與化學知識點,通過案例強調要將學科核心素養落實在課堂上,要重視概念教學對學生認識發展的作用,要拓展知識的厚度和寬度,為學生的發展創造空間。
  • 學科核心素養:基於國情的理論創新
    為此,本刊特邀請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楊向東開設「推進核心素養導向的學校課程改革」系列,對此作深度解讀。「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是基於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現實的慎重選擇。相比之下,多數發達國家的課程標準則更強調跨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在杜威、皮亞傑、布魯納等學者的啟蒙和影響下,西方發達國家逐漸完成了課堂學習方式的變革和轉型。
  • 《高中英語新課標解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怎樣構成的?
    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強調三個方面,即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在過去的語言學科教育當中,我們欠缺對思維品質的關注。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然後在邏輯思維的基礎上,能夠讓學生有理有據地進行意義和意圖方面的表達。所謂的批判性,並不是去一味地批評,或者說是直接提出反面的意見。
  •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與地理學科的四大傳統
    在意見中有個詞特別被強調:核心素養體系,明確不同階段的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的能力。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