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一位小姑娘拍攝「金句」視頻走紅,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情商王」,最火的一條視頻是這樣的:
爸爸想要哄媽媽開心,於是利用女兒「你覺得媽媽漂不漂亮」?女兒頭也不回地說「漂亮啊」,三個字沒能讓媽媽開心,於是爸爸繼續追問「具體怎麼個漂亮」?女兒抬了抬頭仿佛看透了爸爸的心思,一本正經地說「媽媽太漂亮了,就像雪白的天鵝、火紅的鮮花、翠綠的大白菜……」本來挺高興的爸爸聽到「大白菜」突然明白了,女兒這是誇了媽媽順便埋汰爸爸是癩蛤蟆、牛糞、老母豬呀,不過媽媽被機靈的女兒逗笑了。
看過視頻的網友紛紛誇讚女兒情商高,養個這樣的女兒簡直就是幸運,也有網友追問:這孩子的情商是怎麼培養的?
相信很多寶媽也同樣的疑問,怎麼別人家的孩子又懂事還言語幽默,給家人帶來笑點,而自己的孩子既嘴笨又性格沉悶?其實孩子嘴笨也是情商低的表現,孩子的情商高低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我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教授陳鶴琴被稱為現代兒童學教育之父,他曾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提到,孩子的情商是展現父母家庭教育的最佳方式。
陳鶴琴教授一生養育了7個兒女,他將自己的7個孩子當作研究的「小白鼠」,最終總結出了九條培養孩子待人接物的情商法則:
01法則一:教孩子要從「小」開始
6歲以前的幼兒時期又叫「可塑期」,看似柔弱的孩子2歲就學會了走路、5歲就掌握了一門語言,孩子這個時候的學習能力是一生中的頂峰,因此父母在這個階段培養孩子的思想品德、語言能力最有成效。
02法則二:教會孩子「見鬼說鬼話」
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察言觀色」,情商高的最重要表現就是說話不討人嫌。要從小教會孩子交流溝通時看別人的深色表情,窺探出對方的內心活動從而展開更順利的溝通。
03法則三:引導孩子主動表達「同情」
情商高的另一表現形式就是「感同身受」,父母要教會孩子對待病人、吵架傷心、失戀等要表達出適宜的同情和難過,這樣才能更容易被別人接受。
04法則四:糾正孩子的「作偽」行為
二胎家庭中兩個孩子爭寵時老二經常假裝被打痛哭,這種就是「作偽」行為。父母應該糾正孩子的撒謊僥倖心理,培養孩子誠實沉穩的性格,如果將來在大事上「作偽」後果很嚴重。
05法則五:扼殺孩子「傲慢」的態度
「傲慢」是現代孩子的通病,無論是對待父母長輩還是老師朋友,都沒有尊卑之分。父母應該從小教育孩子尊敬他人,不能對別人呼來喝去。
06法則六:培養孩子「收藏」的習慣
生活水平提高高了,孩子越來越不懂得珍惜,就像之前的一個新聞,3個孩子刮花了小區裡40多輛車。父母要培養孩子「收藏」的好習慣,既能學會整理又明確尊重他人物品的道理。
07法則七:告誡孩子「打人」是錯誤
孩子小的時候打罵父母,將來父母老了也不會孝順。當孩子對你拳打腳踢時不要置之不理,嚴肅地告訴他這是不對的,甚至可以打回去,不想再不打以後孩子進了社會也會被別人打。
08法則八:讓孩子協助父母「做家務」
「幫助」是最容易拉近人和人距離的方式,爸爸媽媽從小教育孩子幫助自己做家務,將來學習工作中適時的幫忙能給孩子帶來「好人緣」。
09法則九:鍛鍊薰陶孩子「表達能力」
善良、謙虛、樂於助人都不是情商高的表現,最主要的是要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思維正確還能說會道才能在人群中更受歡迎,成為「情商高手」。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