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草豆蔻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的近成熟的種子。中醫認為草豆蔻有燥溼溫中,行氣消痞的功效與作用。常見如複方草豆蔻酊。
別名:草蔻、草蔻仁。
來源產地: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的近成熟的種子。主要產於兩廣地區。
採收炮製:一般生用,採集後,曬至八九成幹,剝去果皮,再曬至足幹。揀淨雜質,去殼取仁用時搗碎。
性狀性味,辛,溫。歸脾、胃經。
功效:燥溼溫中,行氣消痞。主治寒溼客於中焦之心腹冷痛、嘔吐、噎膈、反胃、脘腹痞滿、洩瀉、宿食不化及口臭等。
應用
1.草豆蔻配半夏:草豆蔻辛溫而燥,長於溫化中焦寒溼;半夏辛溫,功擅燥溼化痰,和胃降逆,為痰溼阻滯,胸悶嘔惡之常用藥物。兩者相配,相使相助,共奏燥溼化痰,溫中行氣之功。主治冷痰嘔逆、胸膈不利之症,如《聖濟總錄》豆蔻湯。
2.草豆蔻配黃連:黃連苦寒降洩,清洩胃熱而燥溼,開中焦氣分之熱結。草豆蔻辛溫而開,燥溼健脾,以開中焦氣分之溼結。兩藥伍用,寒熱互用以和其陰陽,辛開苦降以調其升降,且清熱無礙祛溼,燥溼又無妨清熱,有相輔相成之妙用。共奏清熱操溼,和胃止瀉之功。主治霍亂心煩渴,吐利之症,如《聖濟總錄》草豆蔻湯。
3.草豆蔻配黨參:草豆蔻燥溼行氣,溫胃消痞,長於溫中燥溼,用於寒溼客阻中焦;黨參甘溫,最善健脾益氣,用於脾胃虛寒之證。兩藥相配,一補一溫,取長補短,共奏健脾益氣,溫中燥溼之功。主治寒溼困脾,脾胃虛寒而見脘腹冷痛,口泛清涎,噁心嘔葉,大便溏薄,舌苔白膩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