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當前的十大矛盾

2020-12-16 騰訊網

1.與家人共進晚餐的需求與免費直播課之間的矛盾

隨著夏季的到來,白天時間越來越長,不少家庭(特別是農村家庭)晚飯時間適當延後進行。即便是城裡人,晚飯時間一般也是晚上6:30-8:30,而當前大部分免費直播講座的開始時間在晚上7點左右,這樣大多數場合,想免費看直播課的法律人不得不面對艱難的選擇:陪家人共進晚餐與同步聽課只能二選一。更糟糕的是,直播時間的無規律性導致你無法通過調整家庭晚餐時間化解這個矛盾。

2.觀看恩師課與大咖課之間的矛盾

雖然當前絕大多數法律人不在學校進行學習,但是為了讓廣大學子不因此落下課程,學校給廣大師生安排了網絡課程,必須認真聽課,積極參與互動交流,有時候還需要在老師、同學們面前秀一下大臉,在群內打一下666、老師辛苦了。同時考慮到部分時候直播設備、網絡的不可靠性以及眼睛長時間盯著屏幕的乾澀性,因此每天的學習任務還是非常重的。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啥時間段都有的大咖直播課成為廣大學子糾結的重要來源。一方面想目睹一下大咖的魅力,聆聽一下大咖的教誨;另一方面學校安排的課程也不能隨意不參加,絕大多數時間自己的老師為了網絡授課付出了太多,不能辜負老師啊。

3.大咖課相互之間的時間衝突矛盾

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大咖還不太敢嘗試網絡直播,後來經過課堂直播的訓練以及廣大同仁的誘惑,紛紛加入直播隊伍,於是乎一天同一時間點有幾場直播變得非常正常。此時就給廣大聽眾帶來了不少選擇的困難,聽A大咖還是B大咖呢?好像A比B早30份開始直播哦,那就先聽A再轉到B吧。

4.想像中的大咖與現實中的大咖之間的矛盾

在當下中國的教師隊伍中,並非所有大咖的講課水平都非常吸引人(當然不少大咖的講課水平超級高),因此難免存在翻車的現象出現。可能你平時經常閱讀某位大咖的學術著作,非常想聆聽一下該大咖的視頻、語音教誨,可是當你滿懷期待的進入直播間,卻發現該大咖的講課比文字差太多的時候,不免有不少失落。

5.誘人標題與平凡內容之間的矛盾

當市場存在競爭的時候,就需要在標題上下下功夫了,於是乎為了吸引更多的聽眾來到直播間,就需要取一個好的直播標題,至於講的內容則需要在觀看直播之後才能知曉。

6.信息及時與收藏之間的矛盾

2020年5月22日全國人大會開始的時候,廣大法律人都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再過幾天就要審議通過了,大家迫切的想要了解、獲取與學習該部法典。可是現實確是:我們被收割了一波又一波,從重磅重溫2019年12月版的民法典草案及相關修改對照表,到重磅發布2020年5月22日版的民法典草案、說明與對照表,以及各種重磅解讀、質疑、批判甚至相互開撕,接著各大公眾號重磅發布號稱官方版其實為民間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全文、對照表等等,最後2020年6月1日21點55分55秒,新華社正式對外發布官方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全文。

不知道在此過程中廣大法律人收藏了多少篇文章,轉發了多少篇重磅消息,下載了多少版民法典全文,但是我們深知,要麼你沒有認真閱讀近11萬的民法典全文,要麼被各種版本的民法典搞得頭暈腦脹,總之,難啊!

7.寫論文、發論文與學習之間的矛盾

隨著各大期刊陸續推出專題文章,關於民法典研究的第一波論文發表福利即將結束,而我們絕大多數人只能望洋興嘆、自愧不如。當我們還在尋找民法典全文與對照表時,核心期刊的相關研究論文陸續刷屏,而我們還沒有確定自己想寫什麼?特別是時間已經來到了2020年6月,距離2020年期刊截稿僅剩3個月(大部分期刊會在9月份的時候確定最後一期的入選文章),2020年的論文發表規劃又成為了夢想。

8.加群與被打擾之間的矛盾

為了提升服務效率,同時也為了建立私域流量,在提供免費直播課的同時創建很多交流群組成為必然的選擇。但是群內成員除了聽課這一目的相同之外,很多時候會出現不同的需求,而這會成為矛盾的爆發點。如有的群友想推廣一下自己的公眾號,有的群友想推廣一下自己的單位,有的群友想利用群組免費獲取一些資料,有的群友想拉個票,甚至有的群友想發的廣告。最終很多群組要麼淪為了廣告群,要麼成為殭屍群。而短短幾個月,不少學友加了幾十個群,每天大把大把的時候都浪費在了閒聊上。

9.待出臺司法解釋與當下學習的矛盾

民法典頒布之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必然需要就相關問題作出司法解釋,同時考慮到本次民法典多達1260條,近11萬字,且《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相應的司法解釋亟需修正,因此僅閱讀當前的民法典全文顯然不能適應未來的需求,我們必須在接下來的半年多時間內時刻學習,絕不是當前直播課可以滿足的。於是乎,第十個矛盾就呼之欲出了!

10.最根本的矛盾在於掙錢與花錢的矛盾

受今年疫情的影響,大部分法律人的業務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收入驟減,生存壓力極大。要麼找不到工作,要麼沒有經濟收入,這一切都可以總結為迫切的掙錢壓力。就像我們這樣一個公眾號,每日收入在20元左右徘徊,雖然現有的直播課非常好,但是我們迫切的感受到生存的巨大壓力,感受到知識是學到了但是無用武之地的壓力。就像當前的應屆畢業生,雖然通過直播課學到了很多知識,但是誰給他們一個工作崗位還是一個極大的未知數,而後浪(下一屆)們正在湧來。

當然,世上沒有永遠免費的午餐,越來越多的課程開始走向收費之路,買還是不買,買哪個都成為很多法律人無法解開的一個心結。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學了這麼多,學了這麼久,如果不能及時用來換錢,學它幹啥?(畢竟到明年說不定又修改了)

最後還要加上一句:斷電、斷網、信號不好,也是當前不可繞開的矛盾,這不在寫作本文時,我家的網壞了。

以上內容純屬胡編亂造,請勿對號入座,請認真學習民法典,謹遵大咖教誨。總之,時間、金錢、精力是當前法律人最寶貴也是最容易被無情佔用的資源。作為一個法律人,難啊!

最後的最後,作為一名法律人,你怎麼能不學習呢?請認真學習之!

填空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中國法學教育進入直播時代,我(一名)的主要矛盾已經由轉化為的需求和 之間的矛盾。

相關焦點

  • ...法律援助、心理疏導、醫療衛生、矛盾調處等十大領域志願服務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虹口區的「虹軍志願服務大隊」在防控疫情、敬老愛老、傳承紅色基因等方面發揮作用;國防大學的軍休幹部組成「四史」宣講志願服務隊,弘揚「四史」精神,傳播社會正能量;城投集團組建退役軍人應急保障突擊隊「環境之盾」突擊隊和「消防之盾」突擊隊,承擔「應急搶險、安全督查」等重任;新閔律師事務所牽頭聯合多所律所,組建法律援助志願服務隊伍
  • 今天,法律與道德矛盾嗎?
    道德與法律並不矛盾法律是確認、保護社會秩序最有力的武器,一向個人以冷酷、嚴苛的感覺。雖然法律來源於傳統的道德,但是在現代社會的一些極端案例中,往往會出現法律與道德相悖的境況。那麼,在如今道德和法律是矛盾的嗎?
  • 拆遷補償久談不妥陷入僵局應積極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矛盾
    》的文章,文章稱,因拆遷所造成的社會矛盾成為當前中國為數最多的矛盾之一,法治化處理拆遷矛盾著力之一是在公平合理的補償標準上下大工夫,核心是不讓被拆遷的老百姓感到吃虧。那麼我國法律規定的補償標準到底是怎樣的呢?這也就說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 「法律+人工智慧」十大發展趨勢
    包括十大主要議題:1) 法律推理的形式模型;2) 論證和決策的計算模型;3) 證據推理的計算模型;4) 多智能體系統中的法律推理;5) 自動化的法律文本分類和概括;6) 從法律資料庫和文本中自動提取信息;7) 針對電子取證和其他法律應用的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8) 概念上的或者基於模型的法律信息檢索
  • 當前臺灣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社會在矛盾中進步,在不斷解決矛盾過程中實現發展。臺灣社會有諸多矛盾,比如「統獨」矛盾、省籍矛盾、南北矛盾、漢族和少數民族矛盾、執政者和人民群眾的矛盾等等,如今省籍矛盾漸漸消失,人民認識到「臺獨」毫無可能,南北矛盾、漢族和少數民族矛盾雖然難以解決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緩和,執政黨與人民群眾的矛盾不但根深蒂固而且隨著選舉定期化反而形成了「動態穩定」的局面。因而,執政的民進黨與人民群眾的矛盾,就成為現階段臺灣社會的主要矛盾。
  • 2019年度十大檢察新聞、十大法律監督案例評選揭曉
    由檢察日報社主辦的2019年度十大檢察新聞、十大法律監督案例評選15日揭曉,五部門聯合發布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指導意見、檢察機關堅持依法嚴懲黑惡勢力犯罪等檢察新聞和「趙宇案」「張扣扣案」「權健案」等一批廣受社會各界關注的案件入選。
  • 趨勢:智能化的法律檢索將深刻影響法律人進行法律研究的方式
    包括十大主要議題:(1)法律推理的形式模型;(2)論證和決策的計算模型;(3)證據推理的計算模型;(4)多智能體系統中的法律推理;(5)自動化的法律文本分類和概括;(6)從法律資料庫和文本中自動提取信息;(7)針對電子取證和其他法律應用的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8)概念上的或者基於模型的法律信息檢索
  • 青海省格爾木法律援助中心對張某某交通事故提供法律援助案
    承辦人接受指派後,認真查閱張某某的住院病歷,了解傷情特別嚴重的實際情況,主動找解放軍第二十二醫院的主治醫師和格爾木市人民醫院的科主任和司法鑑定人溝通相關情況,為下一步對張某某司法鑑定,維護好張某某的合法權益做好一切準備。據此,冶增平找出了相關的法律依據,網上查詢相關人身損害一級傷殘賠償的法律生效判決,為開庭審理此案做好了準備工作。
  • 陽信:35名專職調解員+法律顧問 化解矛盾糾紛98%以上
    今年以來,陽信縣司法局將「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和人民調解工作相融合,打出糾紛化解組合拳。35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入職以來,協同村居法律顧問共參與化解矛盾糾紛173起,化解成功172起,化解成功率達98%以上,進一步提升了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
  • 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哪些突出矛盾和問題?
    一、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當前,世界經濟復甦依然艱難曲折,需求動力減弱和成本推動共同作用,我國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一是國際經濟形勢依然錯綜複雜充滿變數。世界經濟低速增長的態勢仍將延續,主要經濟體總需求仍然疲弱,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明顯抬頭,各國都加強了對本國市場的保護,全球貿易面臨下行的巨大風險。
  • 做好大「疫」當前的家事審判
    大「疫」當前,家事審判身擔使命與責任,應當採取有力措施,妥善做好疫情爆發期和疫後調整期的審理工作,維護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大「疫」當前,家事審判身擔使命與責任,應當採取有力措施,妥善做好疫情爆發期和疫後調整期的審理工作,維護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一是推行「隔空式」調解,妥善化解糾紛。基於疫情防控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間,線下非必要庭審、聽證原則上取消,對於確實需要開庭審理的案件,採取網上開庭的方式,利用微信連線、騰訊會議等軟體平臺進行庭審活動。
  • 泰州一《法律意見書》上榜2018年度江蘇「十大公證案例」
    近日,省司法廳、省公證協會發布2018年度「全省十大公證」案例,泰州市祥泰公證處的「巧助孝順侄女取得叔叔遺產」法律意見書案例榜上有名。據了解,上榜的十大公證案例囊括了繼承、遺囑、保全證據等公證主要業務類型,展示了品牌公信形象。
  • 美國的醫鬧是一種「文鬧」,尋求法律與保險公司解決醫患矛盾!
    在事件處理的過程中,美國警察根據美國的法律,給了病人家屬兩個選擇,要不被控訴為二級謀殺,在美國坐牢,要不就驅其出境。面對美國警方與法律規定,病人家屬就想通過愛人賄賂護士,希望這一件事情私了。可是,當警察獲知之後,卻借著「向受害人行賄賂」的理由,把這個病人家屬逮捕。
  • 民法典研讀筆記(之四十四):法律解釋中的矛盾
    民法典研讀筆記(之四十四):法律解釋中的矛盾
  • 檢察日報2019年度十大法律監督案例:趙宇見義勇為等入選
    由檢察日報社主辦的2019年度十大檢察新聞、十大法律監督案例評選1月15日揭曉。「福建檢察機關認定趙宇見義勇為屬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昭示『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等入選十大法律監督案例。2019年度十大法律監督案例①福建檢察機關認定趙宇見義勇為屬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昭示「法不能向不法讓步」②雲南檢察機關對孫小果案中涉案監獄幹警立案偵查,6人因犯徇私舞弊減刑罪獲刑③陝西檢察機關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依法審查指控張扣扣故意殺人、故意毀壞財物案
  • 【普法】法律援助宣傳月,他們如何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9月上旬,大浪街道司法所所長龍燕倩帶領司法所業務骨幹前往法律援助受援人胡某、羅某、孫某、段某等家庭,通過深入受援人家庭開展法律援助調研、回訪活動,詳細了解群眾需求,徵求工作意見和建議,並贈送《民法典》以及法律宣傳資料。
  • 淺析我國物權變動模式及其法律效果的矛盾
    由於財產所有權、限制物權中均包含有動產物權、不動產物權的內容,所以由動產物權、不動產物權的物理特性為基礎產生的物權公示原則不能完全適應物權的變動內容,在調整範圍上勢必會出現矛盾或者空白,這是極不嚴肅的(如前所舉之例)。
  • 以法律手段化解「爛尾樓」引發的社會矛盾
    這些矛盾日積月累最後湧入法院。近三年,進入訴訟審理的案件多達3000餘件。造成房地產領域「爛尾樓」問題的出現,既有相關部門監管不嚴不力,重審批、輕監管,重開工、輕手續,也有房地產企業良莠不齊,資金不足而盲目非法高息融資;未批先建,未建先售,加之市場變化和國家信貸調整,各種原因致使部分項目建設資金斷裂施工中斷。
  • 啟東市民企常見法律糾紛十大典型案例
    本案公司清算存在明顯的違法行為,未書面通知債權人即對公司財產進行清算,並在未清償債務的情況下,分配了公司財產,顯然違反了公司法關於清算程序和清償順序的規定,行為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3、【案情與裁判】2015年2月,王某雲與李某金共同在啟東匯龍鎮設立了某紡織公司,兩人分別持有公司50%的股權。後兩人之間因經營理念不同逐漸產生矛盾,引發多個糾紛。
  • 當前教育中存在哪些矛盾?怎麼解決?
    1,讓孩子失去少年、童年,這與素質教育是一對矛盾。孩子從四歲起,就被題海淹沒,就被書籍包圍,就被家長和老師嚴加看管,長此以往造成對衝破樊籠的渴望,以發洩為暴發口,做出極端事件,心理嚴重不健康。2,搜索得知,讓老師平均壽命在59歲左右徘徊,這與教育的實質是一對矛盾。如果老師的壽命不高,這本身就是教育的失敗。特別農村老師都是擔5門功課左右。並且蹲班製造成老師沒有娛樂可支配自由時間。3,均衡教育與唯分論思想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