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律手段化解「爛尾樓」引發的社會矛盾

2020-11-07 正北方網

目前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共有45個「爛尾」和「半拉子」工程,佔項目總數的68%,大量回遷房、商品房難以交付,一房多賣現象層出。據統計共有逾期未交工房7.5萬套,其中回遷房2.5萬套、商品房5萬套,涉及居民13萬人,佔常住人口23.4%。這些矛盾日積月累最後湧入法院。近三年,進入訴訟審理的案件多達3000餘件。

造成房地產領域「爛尾樓」問題的出現,既有相關部門監管不嚴不力,重審批、輕監管,重開工、輕手續,也有房地產企業良莠不齊,資金不足而盲目非法高息融資;未批先建,未建先售,加之市場變化和國家信貸調整,各種原因致使部分項目建設資金斷裂施工中斷。

根據近幾年的情況看,解決「爛尾樓」問題的主要障礙是高利借款的困擾。據估算臨河區房地產領域有民間借貸資金約110億元,主要是「高利貸」和「套路貸」資金。高利貸大量侵吞了「爛尾樓」項目的有效資產。由於資金短缺,開發商以年利率高達36%、48%的利息向外融資,並以未建或在建商品房以籤訂買賣合同的形式提供擔保,而擔保的商品房價值超過了借款本金和按年利率24%計算後本利和的幾倍之多。如一個融資戶出借本金50萬元,抵了三套房都沒能還清本息;一出借人給開發商借款300萬元,卻佔有價值900多萬元的商品房。諸多的高利貸幾乎吸食和佔有了開發商大部分的利潤和資產。某開發項目給一個高利貸擔保的商品房就達30多套。更嚴重的是,出借人有網籤合同作擔保,既不起訴借款人還款,也不起訴履行買賣合同要房或抵頂欠款,坐等收取高額利息。

所以解決「爛尾樓」問題的關鍵是斬斷高利貸,幫助開發企業合法地收回部分房源,為「爛尾樓」復工完工提供資金支持。為此臨河區法院採取了有效措施:一是借力政府工作組,幫助企業與高利放貸人協調解決相關問題;二是公檢法形成合力,打擊高利放貸,對非法經營罪進行打擊;藉助《九民紀要》高利放貸的規定給予相應制裁;三是通過解決「名為買賣、實為借貸」案件,從高利貸手中釋放一些擔保的房源;四是依法治理職業放貸行為。2019年,下發了市六部門《依法嚴厲打擊與民間借貸相關的刑事犯罪強化民間借貸協同治理會議紀要》,兩級法院制定了《關於依法辦理涉職業放貸及相關民間借貸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引(試行)》,建立了職業放貸名錄。目前,已審結涉職業放貸案件7件,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定的震懾效應。

通過以上舉措,「爛尾樓」問題解決取得了顯著效果。如在解決某小區「爛尾樓」過程中,藉助法律手段,幫助開發商從高利貸手中取回商品房293套,價值8000餘萬元,全部用於抵償建設工程款和工人工資,使停工4年上訪問題最多,建築面積達23萬平米的「爛尾樓」得以續建完工。此前,已交付商品房891套,清償高利貸借款3.5億元,大批社會矛盾得以化解。同時,全市法院治理職業放貸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整治職業放貸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隨著職業放貸人名錄的建立,與稅務、金融辦部門的聯動,部分案件的判決,打擊「職業放貸」行為的態勢已逐步形成;另一方面,將辦理職業放貸及相關民間借貸案件與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結合起來,嚴格審查資金來源、款項交付、還款過程等內容,深挖徹查借貸「套路」的犯罪線索,並將有關線索移送公安、金融監管和稅務部門;再者,「三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區領導小組充分發揮統籌協調的作用,法院為解決「三難」的順利運行提供充分的法律服務和保障,各部門集中力量強力推進問題化解。目前「辦證難」入庫項目已在2020年6月底前完成了大證辦理,預計11月底前完成小證辦理。「回遷難」「入住難」項目2020年底前解決比例即將達到80%以上,從明年開始,此類訴訟案件將大幅減少。

總之,在解決「爛尾樓」事項上,仍將以政府為主導統籌協調,形成綜合整治合力,打擊高利放貸,治理房地產亂象。

(王玲)

相關焦點

  • 「南陽爛尾樓之都」輿情觀察
    4、當地政府處置爛尾樓曠日持久進展緩慢   當地官方媒體報導顯示,在日前召開的房地產領域問題樓盤信訪突出問題化解攻堅會議上,通報了房地產領域問題樓盤整體情況,16個縣區相關責任人接收245個問題樓盤信訪突出問題化解交辦函,時間節點為6月30日前。
  • 張鐵英: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
    司法行政機關要準確理解、深刻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對司法行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善於運用法治思維謀劃司法行政工作,善於運用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和保障作用,為推進依法治市、建設美麗天津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務。
  • 陽信:35名專職調解員+法律顧問 化解矛盾糾紛98%以上
    今年以來,陽信縣司法局將「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和人民調解工作相融合,打出糾紛化解組合拳。35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入職以來,協同村居法律顧問共參與化解矛盾糾紛173起,化解成功172起,化解成功率達98%以上,進一步提升了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
  • 淳安千島湖鎮為「爛尾樓」按下「重啟鍵」
    朱曉武口中的「爛尾樓」位於千島湖鎮魚街的黃金地段,規劃用地面積27000多平方米。2014年,本用於酒店項目的該地塊陷入停滯並就此擱置,這一停就達六年之久。「爛尾樓作為城市的'傷疤',不僅佔著土地,還浪費了原本緊缺的土地資源,更嚴重影響了千島湖的城市形象打造。」
  • 政法學苑 | 如何防範基層矛盾糾紛引發公共安全風險
    分類搜集基層社會矛盾糾紛信息,及時在各工作層面共享,定期分析研判,精準預測可能衍生的公共安全風險。要重點關注容易激化、引發公共安全風險的苗頭性、傾向性的個體性矛盾糾紛和利益訴求問題,根據歷史經驗教訓預測其公共安全風險走勢。其二,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風險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加強對基層公共安全風險的監測、排查、評估和預警。
  • 30多次會商 500多頁材料 僵化10年「爛尾樓」成功出讓
    資料圖/溫州新聞網事情回溯到2010年。但因項目建設過程中原業主擅自改變建設施工圖紙和資金鍊斷裂,項目不能如期竣工驗收,成為爛尾工程。由於債務涉及廣、處置程序多、各方矛盾大等問題,該項目一直擱置至2019年。
  • 埃及首都,遍布「爛尾樓」
    絕大多數初到開羅的人,都會驚異於城市環城公路兩旁的無數「爛尾樓」。這些樓有著相似的爛尾樣貌:大多數都是由紅磚灰瓦堆砌成,有些甚至沒有屋頂,看上去就是一幅未完工的混凝土框架的樣子。如今看來,這種「爛尾樓」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開羅的獨特景觀。不過當外地遊客首次到訪開羅看見這種景象,最常見的反應不是震驚便是詫異。
  • 淺談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在建設法治政府、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已經成為共識,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建立的今天,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應為常態,絕不允許以「發展」為藉口,發生所謂的「良性違法」。  (三)法治思維是化解矛盾的最佳路徑。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領導幹部能否有效化解各種矛盾,已成為工作成敗的關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堅持依法辦事和依法維權相結合」。
  • 爛尾樓是什麼意思?最後會怎麼處理?會給業主嗎?
    最近,石家莊最大爛尾樓成網紅拍照聖地引起廣泛關注。其實在每個城市都有爛尾樓的存在,就連上海也不例外,上海黃金置地大廈就是比較出名的爛尾樓,爛尾原因可能是因為資金不足導致的。那麼,爛尾樓是什麼意思?一般最後會怎麼處理?會給業主嗎?
  • 學校要善於化解家校矛盾
    學校應探索建立家校矛盾糾紛調處機制,組建家校矛盾糾紛調處委員會,搭建矛盾糾紛調處平臺,可以由教育行政工作人員、教育領域專家、法律專家、教育心理專家以及社區幹部等組成專業團隊,對發生的各類家校矛盾進行調解。同時,要明確矛盾糾紛調處委員會的工作規則、人員力量和工作方式,讓家校遇到矛盾的時候有規可循。當矛盾糾紛需要調處時,委員會可以調配力量,保證調解的權威性、專業性和公平公正。
  • 遇到社會矛盾糾紛怎麼辦?去這裡!
    2019-04-29 11:29 | 仙居發布今天,仙居縣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正式成立,在全省率先實現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站」。目前共有45名工作人員入駐中心,真正實現社會矛盾糾紛化解主體多元化。
  • 上海高院院長:法治是新時期社會管理最根本手段
    第三是轉型期社會管理的時代要求。當前我國社會主體成分複雜,自主意識強烈,價值取向多元,利益訴求多樣,需要在社會管理手段上體現平等性、注重公平性、具有權威性,而這正是法治區別於行政、市場、道德等其他管理手段的優勢所在。法治是新時期社會管理方式中最基礎、最根本的手段,理應發揮其應有的主導作用。
  • 看他們如何聯動化解矛盾
    強佔承包地耕作三年訴前一朝化解 近年來,沿海農村因鄰裡土地糾紛而引發的矛盾激化、群體互毆事件時有發生。對此,該院藉助「5+2」調解中心平臺,整合土地所、鄉鎮村委會、派出所等多部門的人力、資源,加大對此類案件的訴前調解力度。
  • 「購房人住爛尾樓「鄭州豫森城停擺多年上熱搜 政府已著手盤活
    11月中旬,河南鄭州一群「無家可歸」業主住進爛尾項目豫森城的新聞衝上各大網絡平臺熱搜。在相關報導和熱議中,人們看到這個本該在2017年交付的項目時至今日仍是荒蕪與廢料堆砌的破敗景象。關注豫森城的人對其中一位業主雪蘭(化名)都會有一定印象。住進爛尾樓時,她用粉藍色帶著卡通圖案的床上四件套和幾個毛絨玩具,為6歲女兒打造的「童話小天地」,在一片破敗灰暗的毛坯樓中尤為顯眼。
  • 南充順慶: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由「盆景」點綴到「楓景」滿園
    近年來,南充市順慶區緊緊扭住矛盾糾紛「牛鼻子」,努力探索多元化解新方法、新途徑,夯實預防基礎,精準化解矛盾,創新楓橋經驗,多元化解工作「盆景」紛呈,亮點突出,「楓景」豐碩,百花滿園。 夯基礎、抓預防,築防線、固前沿 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作為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不斷加強制度建設、陣地建設和糾紛排查,全面加強源頭預防。
  • 廣東律師40年 | 積極化解農村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
    王海志(右下)吳文斌(左下)清明節前後,特別是清明節期間時有因祭祖掃墓引起毀林、佔地、宗族矛盾引發民事糾紛,甚至引發刑事案件。阮超英律師接訪後,耐心傾聽了村民的訴求,穩定村民情緒,以中立者身份向村民說明宗族械鬥的法律後果,並耐心傾聽了部分村民的訴求。阮超英律師在進行了初步了解後,認為該案的性質極其嚴重,類似上訪人一樣的墳主有近百戶300多人,如不及時處理,隨時可能演變為宗族矛盾和村莊糾紛,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後果極為嚴重。於是決定由湛江市農村維穩律師團聯合湛江市農村維穩律師團麻章分團共同辦理。
  • 濟寧晚報 | 10月14日刊發 汶上縣劉樓鎮:家門口的便捷法律服務 「和為貴」調解室讓矛盾在基層化解
    家門口的便捷法律服務「和為貴」調解室讓矛盾在基層化解記者 楊柳 通訊員 榮靜靜 孫晨「孫所長,你看他的樹把我家的地遮成這個樣原來,陳尚賢和陳尚兵兩家的地南北相鄰,陳尚賢在田地裡種了一排楊樹,樹越長越大,樹和莊稼爭肥爭水,加上遮陰,導致陳尚兵的莊稼近年來收成一直不好,陳尚兵多次要求陳尚賢處理樹木,但陳尚賢均以各種理由推脫,引發糾紛。得知情況後,村裡「和為貴」調解專班,著手化解該案件,孫所長帶頭多次前往田間調查情況,孫所長以法律為基礎,以情理為抓手,經過多次調解,最終雙方握手言和。
  • 「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的化解理念與路徑研究
    、幹群關係等問題多次引發以「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為特點的群體性事件,如深圳襲警事件、湖北石首事件、四川什邡事件、溫州城管事件等。公民的社會參與意識逐漸增強,但我國社會的利益表達和保障機制卻不夠健全,難以滿足廣大民眾利益表達的需求,弱勢的一方往往只能通過非常規的渠道來表達利益訴求,以期引發社會的承認和重視,為「無直接利益衝突」矛盾埋下誘因;三是相對剝奪心理強化。
  • 「社會管理+司法審判」助力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近年來,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法院在「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建設中,充分整合調解力量,構建「兩中心一樞紐」「兩站七室」 多元解紛格局,積極探索「社會管理+司法審判」工作機制,讓大量矛盾化於未發,止於未訴。訴調對接 靈活便捷有保障2018年起,針對道交、物業、家事、勞資糾紛等矛盾多發領域,黃埔法院聯合黃埔區司法局、公安分局、婦聯、工會等多個部門搭建兩站七室糾紛調處平臺,藉助專業力量化解矛盾糾紛。
  • 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田間地頭——巴南區界石司法所日常工作
    調解員們在新玉村調解糾紛, 並邀請當地群眾前來旁聽,學習法律 金承福介紹,除了化解矛盾糾紛,開展普法宣傳也是司法所的工作重點。結合轄區各村居的實際情況,界石司法所收集了當地群眾常見的問題,編寫成《法律常識手冊》發到群眾手中,同時,採用夕陽紅和晨曦宣講團、界石兒歌、背簍書屋、民情院壩會等形式和載體,廣泛開展普法宣傳工作。據統計,2018年,該所開展集中法治宣傳活動60餘場次,發放宣傳資料5萬餘份。 「在走村串戶中宣傳法律知識,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田間地頭,就是我們的工作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