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師長指揮一個團,該團一個營卻消失了,氣得軍長破口大罵

2020-12-11 漫步史書

1951年1月25日,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打響,前幾次戰役雖然打的很不錯,但是同時也暴露出我軍的一個缺點,那就是因為後勤不足的情況下,無法進行快速穿插的持久作戰,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看到我軍的不足以後,立刻在前線部署兵力,準備進行反撲,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為了給後續兵團的到來爭取時間,志願軍立刻由修整轉入防禦作戰。

第四次戰役第一階段,志願軍主要集中了6個軍在橫城方向上反擊,由於態勢相對有利,志願軍決心先拿南朝鮮軍第8師開刀,並拿下聖智山,並由40軍擔任主攻,66軍擔負阻敵任務,38、42軍各抽調一個師的兵力擔負切斷敵人後路的任務。40軍命令層層下達以後,下屬120師負責擔任先鋒任務,並負責奪取聖智山。

由於右翼358團團長因生病不在崗位,上級下令要求120師副師長黃國忠去負責指揮358團,當時該團和360團一起,負責主攻聖智山主峰高地,雖然團長不在崗,但是黃國忠負責指揮的358團作戰也算是超常發揮,其下轄3營只用了一個小時,就攻佔了聖智山上的一處高地,黃國忠對於3營的表現很是滿意。

不過很快接下來的事情就讓黃國忠感到焦慮了,原因也很簡單,3營在拿下這個高地以後,忽然就失蹤了,由於作戰之前,358團為該營配備了一部報話機,因此在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就可以隨時聯繫,但忽然之間報話機失去了3營的型號之後,黃國忠的指揮頓時有些抓瞎。40軍打電話到358團,詢問3營的下落,黃國忠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能說部隊尚在行進中。

一聽說主將不知道部隊跑哪兒去了,軍長也火了,立刻在電話裡面破口大罵,罵得黃國忠不敢抬頭,但一個營莫名其妙地消失在陣地上,黃國忠也急忙派出了騎兵去找,但是始終沒有下落,軍部的電話一個接著一個,打到後來,黃國忠都不敢自己接電話了,而是讓值班的副團長去接電話,雖然免了挨罵,但一個營失蹤的事兒還是讓40軍整體震驚了不少。

這個黃國忠,到底是怎麼搞的嘛

直到晚上十點中,和3營聯繫的報話機裡面突然傳出聲音,黃國忠趕緊詢問下落,原來3營早在不知不覺之間,就已經攻上了聖智山的主峰,黃國忠將信將疑地詢問,3營營長趕忙打了兩發信號彈,直到看到對應高地上閃爍的兩個巨大的火球,黃國忠這才放下心來。

3營為啥忽然消失,實際上和黃國忠也有關係,原來就在奪取高地以後,黃國忠下令3營,要求該部於半夜12點之前就攻佔聖智山主峰,但實際情況就是如果按照正常的進攻速度,就算是打到凌晨,也未必能拿下主峰,就在3營彷徨的時候,從聖智山主峰上忽然滾下來一個南朝鮮軍的一名士兵,從他口中得知,原來上山下山還有一條近路可以上山,3營為了隱秘,所以刻意關閉了報話機,一直等到了作戰結束以後,才主動與上級恢復了聯絡。

相關焦點

  • 遠徵軍工兵的重大作用:廖耀湘加邁出奇制勝,何紹周松山團滅日寇
    中國遠徵軍「駐印軍」成立後,總部直轄兩個工兵團,而新22師和新38師也各自下轄一個工兵營。在1944年6月的孟拱河谷戰役中,根據史迪威的作戰安排,孫立人新38師負責進攻孟拱,而廖耀湘新22師則包打加邁,根據敵情偵察,新22師當面的日軍有兩個步兵聯隊和一個工兵聯隊,總兵力超過7000人,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 淮海戰役中,國民黨軍首位自戕軍長是誰?
    在淮海戰役中,國民黨幾十個軍長,上百個將軍,戰敗自殺的卻不多。但是,第63軍軍長陳章卻是一個。陳章全軍覆沒,最後自殺,並非一些人所宣揚的「忠誠」,而是畏罪自殺。為什麼這樣說?因為63軍全軍覆沒,作為軍長的他「功不可沒」。
  • 第七十九軍軍長王甲本英勇殉國後,其麾下的三個師長成就如何呢?
    一九四四年,第七十九軍軍長王甲本在長衡會戰後期與日軍作戰中殉國! 王甲本軍長是抗戰以來,第一個與日軍拼刺刀而戰死的將軍。
  • 他資歷淺薄,卻能當上鐵軍軍長
    (王耀武)有資格和想當七十四軍軍長的遠不止一個,可惜金交椅卻只有一把,真是一家飽暖千家怨。如何擺平眾人,讓王耀武成功上位,俞濟時頗費心思。何應欽與方靖有黃埔師長之誼,自然不能不為之籌謀,他教了方靖一條「脫胎換骨」之計:「十三師有兩個旅長,四個團長,你把一個旅長調軍委會,一個旅長提升到別的師當師長,一個團長升旅長,一個團長升副旅長。你再把你過去的部下調四個過來,充任旅團長。這樣一來,全師豈不都在你的控制之下了嗎?」
  • 死戰不退,一個團打一個師,團長負傷後,上級調一營長來指揮
    為了抗戰大局,八路軍保持了相當的克制,但閻錫山得寸進尺,我們也無需忍耐,1944年9月八路軍決定對閻錫山第61軍進行重點打擊,在取得殲敵一個師的戰績以後,我軍將目標定在了61軍下轄的72師身上。需要明白的是,整個閻錫山晉綏軍系統,61軍戰鬥力屬於較強的一支,此前李服膺、陳長捷都擔任過61軍軍長,而72師是其下下最有戰鬥力的部隊。
  •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一個師,想起義都不給機會,只能乖乖受降
    主要軍官由國民黨軍第6兵團調任,最初歸其指揮,9月,劃歸國民黨軍新編第8軍(軍長沈向奎)建制。少將師長安守仁、上校副師長梁炳芳、上校參謀長梁爾昌,下轄3個步兵團和輜重營、炮兵營、特務營等分隊,全師共3000餘人。暫編第55師原駐守在錦州市郊區小凌河西岸的松山(今在錦州市松山新區御瀾山小區一帶),擔負河岸警戒任務。
  • 紅軍的一個副師長,連續兩次打敗自己的老師,還當選軍委主席
    1929年6月,徐向前來到了大別山,擔任紅31師的副師長。但是由於吳光浩師長的犧牲,只能是由其來披掛上陣,而徐向前上任後便趕上了「辛羅會剿」。而當時的八百多名敵軍企圖包圍紅31師。這次會剿的失敗,便引發了徐向前跟他「老師」的失敗,剛過了一個月的時間,劉峙親自帶著湖北、河南兩個省的部隊發起了「鄂豫會剿」。劉峙曾經是徐向前的老師,曾經在黃埔軍校擔任少校戰術教官。他不但是教過徐向前他們戰術,還曾經帶著徐向前等人打過仗。而且他還是蔣介石的親信,在國民黨擔任過團長、師長、軍長可以說是特別有名的將軍。
  • 軍,師,旅,團,營,連,排,班分別有多少人?
    連:軍隊編制中基本的戰術分隊,通常隸屬於營,120人左右。連級是通常戰鬥中基本單位,連長與中隊長平級,基準軍銜為上尉,中隊長通常出現特殊兵種,比如空軍的飛行中隊 營:軍隊編制中高級戰鬥分隊,通常隸屬於團或旅,500人左右。
  • 國民黨王牌軍新6軍有多強,東野7個團圍攻其1個團,居然沒打過
    1944年5月,國民黨為加強中緬印戰區的軍事力量,合編組成的新編第6軍,由廖耀湘任軍長。這個軍被稱為國民黨的王牌軍,戰鬥力非常強悍,東北野戰軍曾經用7個團圍攻其1個團,居然都沒有打過。
  • 整編74師有三團一營未上孟良崮,究竟算不算被全殲?三個硬性指標
    而反對者指出,整74師有三個建制團(第153、第169、第173)和師屬榴炮營並沒有參加戰役,只能算「基本被殲」,更重要的是,該整編師傷亡被俘總數遠遠未達到定員的90%,硬性指標不夠!關於90%這個量化標準,出自百度百科關於「全殲」的詞語解釋,即指「敵軍全部或90%以上被殲滅」的意思。
  • 一個團的建制有幾個營?
    我國軍隊的標準建制是「三三建制」,即一個團有三個營;一個營有三個連;一個連有三個排;一個排有三個班;一個班設三個戰鬥組。這一口氣寫下來,有點像繞口令,這就是「三三建制」。
  • 傅作義起義前,放走的唯一一個實權軍長,最後結局如何?
    他雖然號稱還有二十多萬部隊,卻大多數都是蔣介石的嫡系,當時在北平城內,聽蔣介石的人要比傅作義多,為了極可能的減少阻力,傅作義在起義前放走了一些反對起義的高級將領,其中只有一個是實權的軍長,這就是第16軍的軍長袁樸。
  • 全副武裝的一個主力團,走入深山後神秘消失,至今還是一個謎
    抗戰初期,南京保衛戰中,曾有一個團的中國官兵在南京東南30餘裡外的青龍山山區神秘消失,從此再無消息,至今謎團仍然沒有解開。1937年12月初,國民黨集中20萬軍隊在南京市周圍,參加首都保衛戰。該師有一個團,因擔任陣地側翼對敵警戒任務,故一直未直接參戰。防禦戰役失利後,為保住有生力量,該團2000多人急行軍數十裡,向森林茂密的南京東南部青龍山地區撤退。然而,部隊進入綿延十幾裡的青龍山地區後,就再也沒有出來,2000多人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 賀老總說我是師長你是軍長你來指揮,軍長推脫,結果由旅長指揮
    賀老總想團結國民黨的部隊一起抗戰,他親自去找晉軍將領,結果他們一個個都以各種理由推脫。比如說,賀老總找到了晉軍的軍長趙承綬。 賀老總很誠懇地說,你不要再走了,我們一起打,不用一個月,我們就能收復丟失的七座縣城。趙承綬連連擺手說,我100個騎兵,只能抽出30個人打仗,要70個人看馬,怎麼打嘛?
  • 解放軍發生失誤,敵司令瞎指揮幫一個忙,一根蠟燭也幫了一個大忙
    而遼西會戰已到收尾階段,9縱只有前衛26師趕上了戰鬥,仗沒怎麼大打,功勞卻不算小,活捉了敵7l軍軍長向鳳武。9縱司令員詹才芳接到劉亞樓奔襲營口的命令後,立即下令後隊改前隊,25師變成前衛,26師斷後,向營口奔去。
  • 國民黨的軍長為什麼都只是上校軍銜
    作為軍迷都 清楚,按慣例,團長一般是上校,旅長一般是少將,師長多數是中將,軍長則全部是中將。而抗戰中國民黨五大主力,新一軍軍長孫立人是1945年3月8日晉升少將註:1938年稅警總團總團長,1944年新一軍軍長18軍軍長胡璉是1945年6月28日晉升少將,註:1937年就是11師副師長,1944年就是18軍軍長新6軍軍長廖耀湘是1948年9月22日晉升少將。
  • 180師失利後,他臨危受命接任師長,巧妙指揮重塑新形象
    幸虧志願軍統帥彭大將軍力挽狂瀾,落子如飛,指揮疲憊之兵填補漏洞,終於將戰線穩定下來。彭老總雖然被史達林讚譽為:世界天才軍事家,但是雙方實力差距巨大,再加上從第五次戰役開始,由於入朝部隊眾多,志願軍總部只指揮到兵團一級,所以最終60軍180師在撤退階段遭受巨大損失,只有4000多人突出美軍重圍,被俘3000多人,成為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遭受的最大的一次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