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追求完美和強迫之間,距離有多遠?

2020-09-05 心理諮詢師張銀玲

追求完美沒有錯,但是如果過度追求是一種強迫性表現,它將帶給你無盡的麻煩。那麼,從完美到強迫出了什麼問題?

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導致強迫症的原因

儘管強迫症有很多原因,但它仍然與強迫症患者的舊思維模式有關。容易變得敏感,多思多慮,擔憂,多疑,易怒,並追求完美主義。這是大多數強迫症患者普遍表現出的心理特徵。

在諮詢中,訪客經常問我:「我患有強迫症,是否意味著我敏感,心眼小,頭腦遲鈍、笨拙?」當我們陷入內心的痛苦時,我們始終希望我們的家人或周圍的人能夠理解自己,給予您支持和幫助。但是有時回應是「你想得太多,太敏感了,太小心眼了,太愛計較了,太固執……」,這的確是狹義的。

我們如何定義這種「小心眼」?

許多強迫症患者在生活中通常被視為慷慨和善良的人。他們謙虛,善待他人,但被認為胸襟狹窄,自私自利,但「善良」。笨拙或狹隘只是一個牽強的描述。

一個人在股票交易中損失了很多錢,這沒關係,但是他因為一句話而暴跳如雷。在類似的情況下,一個人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怎麼說,但由於損失了幾十美元,他們會自責並痛苦。面對危險可以冷靜下來並勇敢應對,但看到老鼠震卻嚇得發抖驚……因此,衡量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根據心眼大小或胸懷寬度來衡量是過於偏方面的。心胸大和心胸小的人都有他的問題,內心都有敏感而脆弱的角落。因此,人們的心理局限性不應被視為小心眼和心胸狹窄。對強迫症的這種單方面理解只會增加強迫症患者的心理壓力,讓他們更自卑。

有強迫症患者認為環境問題引起了他的強迫,這是真的嗎?

的確,環境問題對人們的心理影響很大,但是強迫症的爆發絕大部分不是由環境問題引起的,而是主要由患者自身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引起的。患者認為很多有影響力的環境問題對其他人而言並不是真正的問題。

然後,所謂的環境問題很可能是患者自身問題的體現,一個投射點,也許沒有這個問題,就會遇到另一個問題。我曾指諮詢過許多強迫症學生,有些學生抱怨他們當前環境中的煩惱和痛苦。但是,除了某些極端環境外,大多數所謂的環境問題都是不現實和非客觀的。即使環境改變了,麻煩和煩惱也會「轉移」到另一個問題上。

小亮是一個非常好的高中生,但是強迫症使他無法正常生活和學習。一開始,他調整了三到五次座位,因為他無法控制餘光去注意旁邊的女學生。但是當他旁邊再沒有女同學時,新的問題又來了,他開始無法控制地注意他身後同學的聲音。以至於他無法集中精力學習,學習效率比較低,並且每天過得很累,所以他非常痛苦。後來,他如願以償,升入了一個新的班級,但是短暫的平靜在幾天之後被殘酷地打破了。他不能上課,這一次他的問題是他不禁要注意女老師的胸部。如果看老師的講課,他會想:「老師發現我的&39;想法了嗎?」看著老師,他將無法控制老師的胸部。結果既不想看又不想看,非常糾結和痛苦。

其實這種改變環境呢,也是來訪者對環境追求完美的一種表現

每個班都有男生,也有女生,每個班都有學生說話的,也不可避免的,有男老師也有女教師。小亮是比較幸運的,他每次調座位都找到了理想的座位,擺脫了以前的問題。但是舊的問題沒有了,新的問題又來了。

太多的強迫症患者認為,改變環境可以消除或改善其強迫症。不幸的是,他們仍然會以一種或另一種方式被迫。它可能仍然是一個舊問題,或者可能已經成為一個新問題。但是,無論是舊問題還是新問題,強迫的本質都沒有改變,格局也沒有改變。由環境問題引起的強迫似乎實際上只是一種外在表現,而僅僅是我們強迫心理的一種投射,一種「包裝」。因此,改變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心態是強迫症康復的關鍵。

過度追求完美就會變成一種強迫

追求完美一方面是可以讓我們做得更好幫助我們成功,但是凡事有度,追求完美,如果過度了,就會讓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就變成了一種強迫。

對環境的過分追求完美,對自己的過分追求完美其實就會變成一種苛刻,一種苛責,然後就會變成一種強迫。在這種這些完美的過程中,會消耗自己大量的能量,佔有很多的精力,以至於沒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應該做的事情上。

接受不完美,做到順其自然,為所當為,逐步擺脫強迫

這時候來訪者要學會放下完美,把問題關注到問題本身上,而不是要改變環境或者苛責自己上,然後同時學會放鬆,其實也就是做到森田療法中的: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當這個問題來的時候,又要苛責的時候,又要追求完美的時候,要學會對這個問題,不管不問,不分析不解決,然後帶著它去生活,去學習或者去工作。

當然強迫症是心理學上的頑症,解決話是沒有那麼容易的,往往是需要一段時間一個過程。在完美和僑胞之間是有一個度的問題的,我們一定要注意把握這個度。凡事過度了和不及既做的不夠都是不好的!

心理諮詢師張銀玲,研究生學歷,心理學專業,從事心理情感諮詢15年!請關注我,遇到心理,情感,親子教育等方面問題,私信我,讓我來幫助你!

相關焦點

  • 內能心理學:抑鬱、焦慮、強迫的根本原因找到了
    是的這些所謂的「諄諄教誨」的共性是極端,追求極致、完美主義。我們的世界 觀,就是這樣在「一定」「必須」「千萬不能」等等這些極端語境中成長起來的。我這裡要告訴大家的一個事實是,我們很大一部分的焦慮和抑鬱的來源就來自這種文化。
  • 《告密羅織經》:我們與邪惡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人性之善惡是一個古老的哲學話題,孟子曾立足於「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的光明面,提出了性善論;而比他稍晚的荀子,則指出每個人都有「好利」、「疾惡」以及「耳目之欲」的本能,認為追求利益、厭惡他人和充滿欲望乃是人性之所在,倘若不及時用禮義來教化人心,那麼人與人之間必將相互爭鬥。
  • 心理學告訴你:越是追求完美的人越痛苦
    可太過於追求完美卻不是一件好事,這不是正面積極的驅動力,而是負面且壓抑的自我壓迫。幾乎沒有人能夠達到完美的境界,因為我們總是會有某些方面的不足。那個虛浮的完美假象從來都是自己去賦予的意義,在真實世界裡,比起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整感。甚至是完整也不重要,因為漫漫人生路,我們總會有遺憾。
  • 強迫症:淺談完美主義的強迫行為糾正和認知
    健康心理的人,做任何一個事情都能把握一個度,既可以把事情做好,也可以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而不是在追求無法完美的事情,或者強迫完美的事情。開始我還以為只有焦慮症和強迫症有完美的想法,其實還有一部分抑鬱症也同樣有完美思想。今天我們就好好地討論一下完美。
  • 事事追求完美的人是不是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完美就是完整、美好,沒有任何的缺陷。這樣的極致根本不存在,四季輪迴、日夜交替都是不完美的存在。做為生長在這個不完美世界上的人來說,不完美才正常,一味的最求完美是患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比如抑鬱、焦慮、強迫都是過度追求完美的結果。在我從事心理諮詢工作中,大部分前來求助的都是因為過度追求完美而造成的心理困擾。
  • 臺灣和大陸之間的距離有多遠?可以建一座跨海大橋嗎?看完就知道
    不少省份都是著名的旅遊業大省,它們有著獨特的風景和風俗特色,像雲南、貴州等省份,都是以旅遊業出名的地方。而在中國還有一個省份,它遠離大陸,但是上面的獨特風俗吸引著不少的遊客,這個地方就是臺灣省。大陸和臺灣的旅遊往來已經開始了很久了,除了互相來旅遊、學習的旅客以外,還有不少去對面探親的旅客,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完工,人們開始想臺灣和大陸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 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據我朋友說這個男生極其冷靜,一直說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有傷害他人行為的證據。這個案子後續處理情況現在還不清楚,但是我想他一定會付出應該有的代價的吧。今天就想借這個事情,談一下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當我第一時間知道這個事情的時候,說實話也很後怕,因為他屬於心理變態,向不特定人報復,且毫無預兆。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我們與惡的距離離這裡有多遠?這次我喜歡選角,劇中飾演法律援助律師的吳慷仁就是我一直認為非常樂觀的男演員,當他玩《下一站,幸福》時,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只是個男性。全劇圍繞賈靜雯和溫升豪受害者家庭的家庭痛苦,律師吳慷仁和周採詩夫妻之間的衝突,曾沛慈和林哲熹兄妹之間的關係等四個家庭的故事,最引人注目的是陳妤和他們的父母檢場、謝瓊暖,他們詮釋了肇事者家人們過著壓抑的生活,這是一個普通的社會公眾,是戲劇劇本中罕見的現象,在戲劇劇本中也很少見腳本,他是個好主意主題,人們很容易關注和同情受害者家屬,卻忽視了受害者家屬實際上是輿論的受害者
  • 追求完美的孩子就會很優秀?過度追求完美反而不利,父母該警惕
    文丨大寶疼小寶(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有的孩子在生活中會用比較高的標準要求孩子,比如一個玩具要怎麼擺放他們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將就,不允許別人破壞自己的完美。父母在對待這樣的孩子時,有的就是會下意識的要求孩子不要追求完美,故意和孩子作對。
  • 你知道與孩子的距離有多遠嗎?
    早幾天參加的一次成長力學習課堂上,當一位媽媽與讀初三的女兒面對面站在舞臺上,老師對孩子說,你可以自己調整與媽媽之間的距離,覺得站多遠舒服就調整到多遠時,孩子立刻從本來與媽媽約兩米遠的距離,後退到差不多三米。而當老師要媽媽調整與女兒的位置時,媽媽上前走了幾步,老師問孩子是不是感覺距離太近,有點不舒服,孩子立刻「嗯」著點了點頭,於是老師要她自己再適當調整,孩子又立刻往後退了幾步。
  • 強迫症之追求完美主義
    美國精神病學家傑維·伯恩斯曾說過:"過分追求完美,是取得成功的攔路虎,是自拆臺腳的壞習慣"。 追求完美沒有錯,是有積極上進心的表現,但要在適度的範圍內,過度追求完美就是缺點了,就有強迫人格了,在一定的誘因下容易形成強迫症。傑維.伯恩斯曾對150名推銷員作過詳細心理測定和個案分析,發現40%的人有過度追求完美無缺的性格缺陷,結果事業成功的機會很少。
  • 致未來的藝考生:你和中央美院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這首先的定義的場景是家裡,也就是發生在你身邊的事情,有可能是平時的言談、家裡的飯桌上、廚房裡、花園裡……其中也包含了戲劇性,或許是一場爭辯、爭論或是討論……同時要求這是一場觀念之爭,這就意味著這不是簡單的雞毛蒜皮、吃肉吃素的問題,其背後會追求道一些社會心理和文化心理的差異。
  • 美國城市間距離有多遠?與我國城市間距做比較
    其中美國本土東西很長,橫跨60個經度,相當於4個時區的跨度;南北距離比較短,大部分地區在北緯30到50度之間,只有佛羅裡達州和德克薩斯州的一部分在30度以南。那麼美國的城市間距離到底有多遠,與我國的城市做比較會是怎樣的呢?小編和您一起了解一下。先看美國本土到夏威夷的距離。
  • 皇后鎮到奧馬魯距離有多遠
    皇后鎮到奧馬魯的距離有多遠?從皇后鎮自駕有兩條線路可以到達奧馬魯,兩條線路到達奧馬魯的時間差別不大,但是距離還是有一定差別的。所以皇后鎮到奧馬魯的距離要看自駕走那條線路。皇后鎮到奧馬魯距離有多遠1、 皇后鎮、奧特瑪塔塔、奧馬魯(如下圖的藍色線路)從皇后鎮出發經過奧特瑪塔塔再到達奧馬魯的距離是287公裡,自駕耗時三個半小時。
  • 清華大學距離我們有多遠?
    一個普通人與清華大學的距離有多遠?這是一個挺有意思的問題。腦海裡想像清華門以及清華出身的名人,探尋一下清華的前世今生,只是一閃念的距離。記得2003年暑假,跨越幾千公裡帶著孩子們去清華大學遊覽參觀,也夾著一點「讓孩子們去這教育的聖地沾點清華的靈氣」的雜念。我們進了清華的大門,詢問看似普通卻是天之驕子的清華學生,應該如何遊走清華。
  • 一個離婚女人告訴你:婚姻中,忠誠和背叛的距離有多遠
    在婚姻中,忠誠和背叛的距離有多遠呢?今天讓一個離婚女人來告訴我們吧!婚姻的開始,都是彼此的忠誠陸玲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背叛丈夫,對婚姻不忠。當初結婚時在禮堂的婚禮宣言還歷歷在耳,但卻早已物是人非。陸玲的婚姻幸福嗎?至少剛開始的時候是幸福的。
  • 有一個亦師亦友的導師有多難?距離有多遠
    依稀地記得,成功保研後但還沒開始研究生生活的那段時間裡,曾經無數次想像過這樣的場景:研究生能經常見到老師、和老師經常交流,與導師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應該很容易,說不定最後自己會很開心地去讀個博士。然而,三年後的事實是:我與導師之間亦師亦友的距離還是好遙遠。
  • 你與孩子的距離有多遠?三大媽媽法則,拉近與孩子之間的精神距離
    在我看來,對於一個媽媽來說,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拉近與孩子之間的精神距離,需要正確使用三大法則。法則之一:媽媽的自我覺醒之路(分為4點闡述)關於父母的覺醒,心理學作家沙法麗·薩巴瑞在《父母的覺醒》一書中,說到:&34;意味著對我們經歷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現實的本來面目來接受和應對它,而不去妄圖控制和改變它。
  • 不要刻意追求完美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以一種不正確和不合邏輯的態度看待人生。實際上,追求完美的人由於經常遭遇到挫折和壓力,因此可能降低他們的創作能力和工作效果。伯恩斯所說的「苛求完美」,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些人以爭取高水準為樂,他們要求的是合理的卓越表現,這種健康的追求,並非我們所說的「苛求完美」。
  • 24張完美治癒照片,強迫症患者的福音
    important}完美主義強迫症,是一種建立在處處不滿意、不完美之上的,極度追求完美、毫無瑕疵的想法,是由於處於極端的環境缺乏溝通缺乏安全而形成的。所有很多完美主義強迫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去追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