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綜考試已經結束,在突出學科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今年文綜有哪些特色?來看北京新東方學校名師分析。
>>直播:直通高考——2019高考直播特別報導
>>更多高考內容,關注2019網易教育高考專題
網易教育專稿,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2019年高考文綜考試結束後,網易教育第一時間邀請了北京新東方學校3位名師——地理名師貢亞鵬、歷史名師徐秀晨、政治名師崔立龍解析理綜試題。今年文綜題目亮點頗多,我們來聽聽名師們是怎麼分析的。
■名師解析
網易教育:各位網友大家好!我們請到了來自新東方的三位名師,他們分別是地理名師貢亞鵬老師。
貢亞鵬:大家好,我是來自北京新東方的高中地理老師龔亞鵬。
網易教育:接下來我們歡迎歷史名師徐秀晨老師。
徐秀晨:大家好,我是來自於北京新東方的徐秀晨。
網易教育:接下來繼續歡迎政治名師崔立龍老師。
崔立龍:大家好,我是來自北京新東方的政治老師崔立龍。
網易教育:今天上午的文綜考試已經結束了,考完之後文理綜立刻登上了熱搜,現在在熱搜榜上的第一名是理綜,在第四名的是文綜。我看到很多同學在討論文綜的一些有趣的題目,以及遇到的一些困難。首先想請各位老師跟我們說一說今年的考題的整體特點。先請貢老師說一說。
貢亞鵬:我的很多學生發來了信息,大題整體來說難度不是特別大,答起來還比較順手,選擇題答起來就有點困難了,跟18年進行比較的話,難度稍微有點增加,考察能力的分析比較多,而且選擇題當中更多考察的是知識和能力的應用,並非是記憶的東西。
網易教育:徐老師,歷史呢?
徐秀晨:我剛才跟同學聊了一下,他說和往年比的話,選擇題整體來講要稍微適中一些,從平均分可以看出來,主要在於大題,我相信現在可能大家聊的是37第三問,因為大題考的是一個歷史的核心素養,而且更關鍵的是,這種題型是沒有出現過的。這個題考什麼?考的是一個老師讓學生設計一套思考題,所以這個是一個沒有出現過的考法,而且更加涉及的是核心素養。從2017年開始,核心素養在歷史試卷上開始明顯出現,而這道題明顯是突出考查對歷史的解釋,而且在歷史解釋之前的考法在於解讀,這更加要求學生自己參與到對於歷史的研究以及歷史的思考。所以,歷史這個題可能會比較難一些。
網易教育:崔老師,政治方面,今年的考試有什麼特點?
崔立龍:政治的難度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平穩的。相對來講,選擇題比較容易作答一些,像傳統文化、文化創新、核心價值觀等方面都有所涉及。試題的難度其實主要集中在主觀題。一個是題型,相較去年有一定的變化,政治這塊主要考查的還是以突出學科的核心素養為主,考察學生運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基本是這樣。
北京新東方學校地理、歷史、政治名師做客網易直播間
網易教育:各位老師,今年試題中跟有沒有比較突出的題目??
貢亞鵬:學生剛剛也一直在聊,有些題大家一直在討論。比如說選擇題,有的題比較新穎,圖片形式很新穎,因為我們都知道地理出題形式,就是拿地圖去考,或者拿各種圖片去考,因為地圖屬於地理的第二語言。所以在考的過程當中,第一題考的就是一個中國的宮燈,中國的傳統文化,宮燈上面印了很多圖片,抽取兩張圖片,一張是港珠澳大橋,考察一些相關知識,還有一個給的是中國的一個輪廓,考的是比例尺的內容,所以背景的話很新,但是內容考的還是地理基礎知識。
為什麼放在第一題?我覺得可能也是緩解考生的緊張情緒。
徐秀晨:歷史就第37題第3問,這個題正好放在材料題的中間那道題,這道題從往年來看的話,這個題本身來講就是一道考查學生一個比較強的能力的一道題,去年考的是問孩子學歷史有什麼用,今年更加直接,給了套法國高中教科書,教科書裡邊出現了12個讓學生去思考的問題,然後讓學生先去分析這12個題有什麼特點?
首先,我們站在中國人的角度,去思考法國人怎麼看待他們的革命。所以從這個來看,就是歷史解釋的一個非常直接的考法,因為歷史解釋其實在往年看來,沒有特別直接或者明確的考法,像這幾年比較強調的是史料實證,給你一個史料,讓你來得出這個結論,或者問你這個結論從哪個史料得出來,這是往年考法,而今年考的是一個歷史的解釋,而且更難的是第二個點,學生就懵了,因為問的是你作為一個老師的話,你怎麼去思考,設計一套美國的題。學生說,12個材料我在書裡幾乎沒怎麼學過,所以它更多考察的是學生對於課本之外的知識的掌握。歷史之前可能背書就可以了,現在不夠了,更需要去看一看從知識點之外可以拓伸出一些課外的知識,所以這個題可能讓學生比較頭疼。
網易教育:崔老師,咱們政治這邊有什麼題目比較新穎?
崔立龍:政治主要體現了3個特徵:一個就是主動性。他們考了一道這樣的題:以世園會為背景,如何去建立綠色中國?這個題相對來說比較開放,給學生比較大的自由度,學生可以自由的選擇多個點當中的一個,去進行論述就可以了。?這種題其實更多的是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運用所學到一些理論知識去自由的選擇問題,然後去解決問題。
還有一類題型考察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綜合性和靈活性上,這類題還是比較新穎的,運用多個知識點之間的關係,考查這種綜合性的題目的特點。
網易教育:老師能否從整個試卷的布局規劃上,以及在這兩年的變化上,給大家分析一下?
貢亞鵬:地理跟往年大概是一樣的,數量上不變,唯一的不同是這兩年尤其是從去年開始到今年,出題形式比較新穎一些,尤其是圖這邊,因為地理很多材料更多都是來自於熱點或者來自生活裡面的。像剛才我舉的宮燈的例子,還有世園會。?
包括整個36題就是地理答題,就是以寮國為背景去考察的一些相關知識,寮國就是東南亞一個國家,在考察過程當中其實背景更多的是一帶一路,咱們國家周邊鄰國的一些經濟發展問題。
所以,地理在內容上跟往年是差不多的,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選擇題的題型比較新穎一些,尤其是給的圖,像今年給的圖當中有很多這種等值線的圖、很多折線圖這種數據圖去分析,所以今年可能更多側重於數據。
貢亞鵬,北京新東方學校一對一部高中地理金簰教師,北京新東方學校優秀教師
網易教育:徐老師,歷史學科方面的布局是什麼樣?
徐秀晨:歷史題,整體來講,第一,分數布局和分值跟以前有變化;第二,因為歷史的分板塊的話是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和世界史,這次是各四道題,所以分配是比較均勻的。
然後從大體來看,其實更多考察的關於政治史多一些,而且這一次真正考歷史的記憶和知識其實那麼多,更加強調的是同學們對於材料、對於史料的閱讀以及對於信息的歸納和自己整理的能力。所以材料題跟往年相比會有些變化。而且,北京高考題有個特點,第一就是北京高考題愛考北京,所以這次考到京津冀的題,還考了世園會,還考了中國古代的園林,從政治和文化去分析園林的特點。第40題考到關於扶貧的內容。
網易教育:有什麼方法,能讓同學們能在結合自己的歷史知識的基礎之上,再去閱讀材料,踩到得分點?
徐秀晨:很多人認為歷史是靠背的,其實背也是有技巧的。歷史的核心素養第一條叫唯物史觀,它是整個歷史的一個框架。在高中所學的歷史,所有知識點全部都在這個框架中,這個框架搞清楚之後,你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是有規律的,包括分析問題有提綱,概括材料分析原因,分析背景,其實很好分析,因為根據唯物史觀,就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從生產力和經濟角度去答,再分析政治思想文化。所以請各位考生多多關注核心素養,因為自從2017年以來核心素養被提出後,在考試中的比重越來越多,考查越來越明顯。
崔立龍:政治今年考題的一個特點就是綜合性特別強,主要是把控學科學習的一個體系性。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一個具體的複習建議,我們可以從這麼幾個步驟去展開:首先是在於對知識的理解上,第二個是找到知識點之間的聯繫上,第三個是去構建一個知識點的體系,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去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從今年的考題,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考察綜合性比較強,學生反映有一個題考的是經濟和政治的知識點去綜合解決一個問題,在原來的考試中其實從沒出現過,所以,這種題目也為我們接下來的複習提供了一個方向。
網易教育:文綜將來有哪些趨勢?
貢亞鵬:從明年2020年開始,文綜就沒有了。地理還是以必修和選修為主,考試內容還是包括三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這三塊應該還是亙古不變的。然後在題型的選擇和大題的出題方式上,因為三科不再綜合了,所以選擇題數量是有所提高的,大題數量也是有所增多的,就大概這麼一個特點。地理的話,還是以考察原理性知識為主,像自然地理就是原理性內容,人文地理一直在強調人文情懷,比如說考察中國文化或者考察生活當中一些點滴,其實地理這邊更多考的都是生活。我舉一個今年高考的例子,比如說有什麼來自於生活,它考了一個關於機場耗能高低的問題,某個地方,夏天製冷耗能非常多,冬天制熱耗能非常多,你通過這個題來推測他是在哪個地方,這考的就是一些中國地理和生活當中的一些常識,肯定是要遠高於課本內容的。 所以,後期在考察過程當中,更多注重的是一些原理性內容,或者說生活點滴,或者人文情懷。
徐秀晨:歷史學科,我還是想強調一個事情,就是核心素養,剛才說了兩次都是核心素養,為什麼這麼說?第一,目前市面上關於這個的解讀其實沒有那麼多,我看到很多試卷上的考察比重在不斷上升,所以可能很多學生現在還不知道什麼叫核心素養,這個還是要多多關注一下。
核心素養說白了就是學習歷史的一個基本原理,剛才說了唯物史觀,唯物史觀就是解釋歷史為什麼會這麼發生,歷史之後會怎麼樣,這就是它的基本原理。
再比如,我們說歷史只是背時間,其實不對,因為歷史強調的是時空觀念,既要強調時間,又要強調空間,所以特別有意思的是是,歷史考綱有一句話這麼說的,歷史考試需要結合其他學科,所以在歷史考試當中,經常會出現地理圖片。
之後可能同學不學歷史或者地理了,可能會出現我對地圖就不認識了,那麼就懵了。像2011年高考的地圖題,完全考的是圖例,只要把圖例認清的話,基本上答案就出來了,所以其實可能需要多關注一下。
第三個點,史料實證。很多同學認為歷史老師應該什麼都知道,其實這個事情是很難的事情,我們在教科書裡每一句話的背後都是成千上萬字的史料支撐,可能之前對於這個重視不那麼高,就是給你個史料你把它記住就可以了,這是之前。現在,是給你好幾個史料,哪些可以去論證這個事情。
第四個點,是關於歷史解釋。什麼叫歷史解釋?就是不同的立場看歷史的結果也不一樣。因為很多時候,對一個歷史事件的評價好壞其實也是不一樣的。
最後,第五個點,是家國情懷。中國歷史非常悠久, 中國歷史文化非常博大精深,我們學習了歷史,對中華民族更加有認同感。
對於這幾個點,同學們需要去吃透,吃透後,你會發現其實所有題都是萬變不離其宗。
徐秀晨,北京新東方學校歷史學科負責人,中學部高中項目教學專員。
網易教育:政治科目會有什麼趨勢?
崔立龍:第一個趨勢,應該是應用性。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考試更多的並不是說考察原理知識,更多傾向於運用原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試題引入的素材可能是當下的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也有可能是學生生活當中接觸到的一些小事情,但最終是要考察學生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可能是接下來的一個大的方向。
另一個,就是價值引領。政治學科對於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和三觀的塑造上,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再有一個,對於知識的考察可能更加注重的還是體系化的內容,更加注重的是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讓學生運用邏輯去分析一些實際問題。
網易教育:如何去培養核心素養?
貢亞鵬:地理學科考的不單單是課本內容,高考考的可能是你寒窗苦讀12年的內容,不過還有很多是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積累下來的。現在高三比較頭疼的,尤其是北京考生最頭疼的,可能就是地圖的記憶,比如中國的典型位置或者世界典型位置,因為地理在考試過程當中更多的載體就是地圖,給你一個區域,或者說它在考試過程當中的做題原則,需要把握這個位置,這個時間它會產生什麼地理現象,尤其是自然地理會更突出一些。
如果你第一步連什麼位置都把握不出來,你學了再多理論性知識肯定也難以做對這個題,就是沒有背景去支撐,就像歷史一樣可能有史料支撐,但地理支撐的話可能就是地圖去支撐。所以地圖記錄還比較關鍵。
地圖非常多,記憶起來非常難,所以可以在平時積累當中去記,比如說你今天看一個天氣預報,你就慢慢看幾遍就可以積累下來了。比如你看到歷史當眾某些圖,你要有善於提問的精神,就是這個地方到底在什麼地方,不能隨便就翻過去了。很多內容就是靠平時積累。
文科之間還是有些聯繫,所為文科還是要靠積累,並不是說一蹴而就,比如突擊一個月可以搞定的。
網易教育:徐老師,您覺得怎麼去積累核心素養?
徐秀晨:歷史學科其實是一個比較神奇的學科,諸位考生將來上大學了,你會發現所有專業都有一門課,就是這門學科的歷史。
過去發生的事全算歷史,所以歷史需要記的東西非常多。
第一個點,核心素養是什麼?剛才說了就是一套規律,所以其實同學可以在學習歷史的過程當中,自己可以思考一下歷史的前因和後果。歷史是一個非常講邏輯的學科,因為任何一個事情都是有原因和結果的,所以,學習歷史,你首先要學會不要孤立的看問題,因為任何一個事件之間它是有邏輯關係的。考生要學會建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係,這是第一。
第二,歷史需要積累很多地圖,因為歷史當中的每一個事情都有發生的地點,每個地點會考地圖,而且更難的在於一幅地圖可以考很多事情。所以,同學在閒暇之中,可以多看一些知識,多搜搜,多積累一些。
網易教育:怎麼去培養同學們對於歷史的興趣?
徐秀晨:歷史是非常枯燥的一個學科,如果只是單純想去享受對歷史深層次的研究的話,可能是比較難的,但如果只是想搞清楚歷史的整體發展,這個是比較容易的,因為歷史有很多人物的事情,畢竟歷史的主體就是人,人就有有意思的事情,所以可以去看一看這個事件當中的人物,看看人物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逐漸對這個事件的進行了解。
網易教育:確實是的,讀一個人的故事,背後牽扯的其實是他身後的歷史階段。請崔老師來跟我們分享一下,關於政治核心素養的日常積累和培養,有什麼樣的方法?
崔立龍: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展開:第一點,我和亞鵬的觀點其實是比較相同的。政治學科素養的培養不僅局限於學科本身,文科學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你需要去慢慢積累。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多關注一些社會熱點問題,跟學生討論,跟老師討論,跟家人分享。
第三個方面,學生在政治學習過程中,可以去參加一些實際的社會實踐的活動。知行統一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通過實踐,對事情的認知理解可能會更加深刻。
崔立龍,北京新東方學校一對一部文綜項目助理主管,北京新東方學校部門優秀教師
網易教育:各位老師,00後和90後的考生有什麼區別嗎?
貢亞鵬:00後的考生相對來說思維上比較活躍,比較跳躍,對有些問題理解更快,他們的接受能力更強,師生關係是亦師亦友的感覺。
徐秀晨:是的,思維跳躍是件好事。我覺得00後的小孩見識面特別寬廣,有更多的親身實踐之後,對事物的認識和了解更全面深刻。
崔立龍:我的感覺恰恰相反,跳躍性思維還是應該要有一個度。
網易教育:新高三的學生,如何去複習?
貢亞鵬:地理的話,可能先複習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在高考中所佔的比重和分值是比較大的,而且考的原理性內容非常多,比較注重和物理、化學或生物等理科內容的一些結合,所以在剛開始進入一輪複習的時候,建議所有考生一定要保持好那股勁,不要剛開始還OK到後面就慢慢鬆懈下來。因為正常情況下,在期中考之前的內容都比較關鍵,自然地理佔分比重比較大,比較難理解。
在期中考之後,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人文地理,相對來說是我們生活周邊的一些內容,像人口、交通、農業、旅遊,比較好理解。
重中之重還是那句話:一輪複習要打下基礎。高一高二你都很愉快地度過,但高三你要面臨人生的一個考試,所以還是要認真地去進行複習。
與此同時,要去背地圖,背地圖很關鍵,今年高考當中就出現了大概9幅區域圖,所以要背地圖,要掌握地圖當中的一些關鍵位置。
徐秀晨:有些學校可能已經開始一輪複習了,有些學校可能還在選修,但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從這個暑假開始,不管怎麼樣都要開始一輪複習了。
一般來講,複習要打破之前的學法,因為之前教科書是把三個板塊——政治經濟思想分成三本書,但是我希望同學們在一輪複習中建立起這種方法,就是同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思想會有什麼表現,因為它是有邏輯關係的。
一定要注重細節,已經考9年了,肯定有重複,如果老師不想出重複的題,只能考細節。三本必修加兩本選修,一共五本書,字數差不多是在100萬字左右,所以,要更加注重平時沒有強調的細節。所以考生們可以多注重教科書裡的細節,因為細節決定成敗。
網易教育:崔老師,您有什麼要囑咐的?
崔立龍:第一點,對於現在高二的孩子來講,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轉變觀念。首先,你們從今天開始已經高三了,這是思想觀念上的重視。然後,要對試題難度有認識,就是你現在做的試題難度和高三的試題難度絕對不是一回事兒,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第二點,回歸課本,夯實基礎。這個是必經之路,這條路如果你走不過去,可能後邊二輪複習就沒法繼續,這個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這是一個量的積累過程。
第三點,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要去思考、去關注身邊的一些比較細微的事情和社會熱點問題,去說出你的看法,也可以跟別人交換看法,但前提是一定要思考。如果你不關注不思考,那麼可能在考試的過程中,你遇到這些材料,壓根就不知道講的是什麼。
第四點,要學會做總結,這點也比較關鍵。一個是對於知識的總結,一個是對於習題的總結。
網易教育:對於明年的考生,請每位老師給點囑咐。
貢亞鵬:在平時做題時,如果你覺得背圖真的很難,你可以積累你做題當中所有出現的圖,你會發現哪些區域高頻出現,那就是要考察的內容。
徐秀晨:錯題本一定要做好,之前錯過的題就不要再錯了。
崔立龍:政治學科有四個關鍵詞:理解、體系化、運用、解決實際問題。
網易教育:非常感謝三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