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料理配料篇 | 味噌

2021-01-20 彎彎味覺日記

雖然在法餐廳工作了近五年,但和所有法國本土廚師一樣,我對日本料理也有一種莫名的好感。不僅是被日本廚師身上瘋狂偏執又追求極致的「匠人精神」所震驚,也是被日本料理看似寡淡(拉麵另當別論)卻又回味無窮的風味所吸引。我和Alex最常光顧的,除了大大小小的中餐館和中國超市以外,就屬日料店和日本超市了。


日料店,不用提,疫情前,每周必吃的拉麵館,再貴也要咬牙嘗鮮的高級壽司店,還有紀念日必去的串炸餐廳。每一次,我都會對他們所使用的各種醬汁、調味品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一塊小小的金槍魚肉,只要簡單淋上一點芝麻醬和醬油就會變得鮮香至極,但到底用的是什麼芝麻醬,什麼醬油,才是關鍵。


所以逛日本超市也成了一個小小愛好,看著貨架上擺著的瓶瓶罐罐,即使是醬油、醋也要分出個十幾種,更不用說其它配料了。我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它們看上去清淡,吃到嘴裡卻千迴百轉,風味悠長。


很長時間沒有寫關於料理的文章,說實話,是實在找不到什麼頭緒。今天,突然茅塞頓開,就寫寫日式料理中使用的各種調味品。不知道能寫到哪裡去,但至少先從味噌開始吧!


Alex曾經在一家壽司店工作過,所以我特別喜歡喝他做的味噌湯,和在外面喝到的幾乎一模一樣,我們也經常會買一大罐味噌醬,只要懶得做飯,就一人一大碗湯配上白米飯。直到有一天,在餐廳,我們正在考慮做什麼員工餐,chef從冷藏室裡翻箱倒櫃找出一包味噌,隨即用它做醃料來醃魚肉。十分鐘後,魚肉被簡單油煎,就這麼上桌了。味噌不再被水稀釋,而是被魚肉吸收,鮮而鹹,讓我發現原來它還可以這樣吃。更不用說,後來,我們還用它做了冰激凌,雖然很特別,但根本不奇怪。我也就更喜歡這種醬料了。

味噌的出現和發展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它的前身名叫Hishio,是一種用醃製的蟹肉或者其它野味通過發酵而成的醬,被日本最早的詩歌集《萬葉集》(4-8世紀)記錄其中。


而後,當日本文字開始借鑑中文時,他們使用了「醬」這個字,而當時的中國也用同樣的字來表示一種用黃豆發酵而成的醬料。


奈良時代,隨著佛教的傳入和越來越多的素食主義者的出現,黃豆發酵開始代替肉類發酵。「醬、米醬、味醬」頻繁出現在日本的文學作品當中,其中「味醬」的製作方法也開始區別於中國《齊民要術》中提到的方法,它的顏色變得更淺,味道更為清淡。


平安時代開始,日本正式擁有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味醬」,便捨棄了「醬」,轉而使用「噌」,從此我們如今熟知的「味噌」也就正式登場。


鎌倉時代,「味噌」成為日本料理的主要配料之一,不論是上流社會還是底層大眾都對它情有獨鍾。


根據口傳歷史,1249年,一位從中國金三寺遊學歸來的和尚從那裡帶來了一個新的味噌食譜:混合著大麥、黃豆、各種蔬菜的「金三寺味噌」,它也成為了湯淺町的特色。

說來說去,味噌到底是如何製作而成的呢?


在味噌的配料表裡,我們一般會找到如下幾種食材:大豆或納豆、大米或大麥、水和海鹽。其實就是將豆子煮熟後碾壓成泥,混合著大米或者大麥、海鹽還有乾淨的水,放入木桶中持續發酵從幾個月到一兩年不等,得到一種呈黃褐色較為粘稠的醬。


在味噌尤其是豆類的發酵的過程中會使得蛋白質轉化為胺基酸,豐富的胺基酸和益生菌含量不論對消化系統還是免疫系統都有很大的益處,可以預防很多疾病的發生。我想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日本人這麼喜歡在吃飯的時候喝上一碗暖暖的味噌湯。


米味噌:較為「年輕」的味噌,主要原料為蒸過的白米,發酵周期短,夏天為一周左右,冬天為三周到兩個月,顏色淺,味道清淡,有淡淡的甜味,適合製作甜點,主要盛行於東京。


赤味噌與米味噌製作方法相同,只不過因為發酵周期較長,所以呈赭石紅色,也比米味噌鹹兩倍,不過入口依然比較柔和,主要盛行於東海地方。


玄米味噌:這種味噌主要以糙米為原料,它的質地較為油膩,味道帶酸,並且有淡淡的榛子味,適合與紅肉搭配。


麥味噌:以大麥為原料發酵產生而成,這種味噌味道清淡,顏色呈淺褐色或者紅褐色,為了得到最優品質,發酵時間通常為18-24個月。


豆味噌:這種味噌的原料僅僅為豆子,製作時使用的水和鹽都比其它種類味噌要少,發酵時間可以長達三年,顏色呈黑巧克力色,也是幾種味噌中最為風味最為複雜和濃厚的。


一般味噌需要保存在無氧環境下,一旦打開,就應該儘快食用,在此期間,偏甜的味噌可以放入冰箱中,鹹味較重的則可以保存在室溫下。但需要尤其注意沒有經過巴氏消毒和不含添加劑的味噌,為了防止黴菌的生長,需要保存在冷藏室中。


食材:(2人份)

45ml 芝麻油

60g 味噌醬(可以根據喜好選擇不同類型的味噌,推薦赤味噌)

3顆 大蒜(切碎)

30g 生薑(切碎)

80ml 蜂蜜

80ml 檸檬汁

80ml 雞湯(可用水代替)

2 根雞腿(去皮去骨)或2塊 雞胸肉

250g 蘑菇(切片)


食材(2人份)

50g 味噌醬(可以根據喜好選擇不同類型的味噌)

2 湯勺 味醂

1 湯勺 砂糖

2 湯勺 清酒(可用白酒、料酒代替)

1 湯勺 醬油

10g 生薑碎

500g 北豆腐

2 湯勺 植物油

1 湯勺白芝麻

1 湯勺小蔥碎

預熱烤箱至180攝氏度

在碗中混入味噌、味醂、砂糖、清酒、醬油和生薑

豆腐擦乾表皮水分,切成1釐米厚的長方形,在平底鍋中煎成金黃色

將豆腐放置在烤盤中,並且淋上醬汁,放入烤箱中烤制5分鐘左右

取出後,趁熱撒上芝麻和小蔥碎即可

不安分的姑娘,想要在生命有限的時間裡,做遍自己想做的事情,於是本科四年新聞學習生涯結束後,馬不停蹄地奔向巴黎,學習廚藝,如今是旅居在巴黎的廚子和美食寫作者,正在為成為美食翻譯而努力著。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的公眾號哦!

相關焦點

  • 味噌,這個日本料理中的「百搭王」,究竟是什麼來頭?
    ,但是在吃日本料理的時候又總能看到林林總總的「味噌系列」,比如味噌湯、味噌拉麵、味噌豬排等等。其實,關於味噌,一言以蔽之,其實算得上是日本料理中的「底色」。但是味噌的存在更像是「高湯配料」,與中國火鍋的「湯底料」有些類似,也可以將其劃歸為「基礎底料」的範疇。
  • 洋食×味噌料理!在吉祥寺「SOYBEAN FARM」品嘗日本各地的味噌
    日本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味噌。味道因為原料而不同,各地都有製作各式各樣的味噌。從東京都的吉祥寺車站步行6分鐘就到了「SOYBEAN FARM」,這裡是可以品嘗到各種發揮味噌特長料理的味噌専賣店。創業於1986年。採購全國各地的味噌入菜並銷售。提供秤重銷售的服務,可以依據喜好的量購買。
  • 怎麼做好吃的味噌料理?味噌的原料是什麼?
    進來了就點擊頭像右側關注我吧,每天都有更新哦在英文裡,味噌被稱之為發酵黃豆醬(fermented soya bean paste),味噌在日本市場中是非常多樣化的食材。然後加入一種拉丁文學名為米麴黴(Aspergillus oryzae)的菌類,添加至加了重鹽的黃豆中,有時還會混合米、大麥、鷹嘴豆(chickpeas)為原料(日本人也以米曲菌釀造清酒)。傳統製法需要2-3年的時間,知道口味與色澤達到理想程度為止。今日的工業製程則可透過加熱和其他技術加速。
  • 味噌是日本味道的根本,日本的飲食基本都與味噌分不開
    我們吃日本料理常會吃味噌湯、味噌拉麵之類,肯定會有人納悶「味噌」究竟是什麼呢?味噌 Miso,其實就是一種調味品,經常用作菜餚或者高湯的配料,不誇張的說,味噌就是日本味道的根本,以前,日本的閨秀們在出嫁前一定要學會做一手美味的味噌湯,因為這是衡量姑娘是否賢惠的標準。」
  • 日本味噌大賞,全日本的味噌都全了
    在飲食這一塊,日本料理中有很多中餐的影子。味噌,其前身為中國北方的大醬,傳到日本後,經過一系列的改變,成為了更適合日本人口味的味噌,與大醬相比,味道相近,卻各有風騷。 對於日本人來說,味增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只要這一餐中包含米飯,那必然會有味增的存在。
  • 味噌終於開團啦! | 廚房美味料理的秘密
    統計:平均一家四口人的日本家庭一年下來要吃掉 4 公斤味噌味噌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卵磷脂一直是日本人健康飲食的驕傲但日本味噌推廣局也承認>味噌起源於2500年前的中國醬在七世紀由僧侶傳入日本才逐漸變成日本家喻戶曉的調料
  • 日本料理最健康?遊客:來日本就是吃料理!
    導讀:日本料理最健康? 遊客:來日本就是吃料理!日本位於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裡。而日本料理又分為兩大類是為日本和食與日本洋食,日本人自己發明的食物就是和食,源自印度的日式咖喱、源自法國的日式蛋包飯、源自義大利的日式拿坡裡義大利麵、面源自中國的日式拉麵等等,這些就被稱為日式洋食。而提到日本,不得不說的就是天婦羅了。天婦羅是日式料理中的油炸食品,用麵粉、雞蛋與水和成漿,將新鮮的魚蝦和時令蔬菜裹上漿放入油鍋炸成金黃色。
  • 味噌湯,味噌拉麵,這個味噌是什麼鬼?
    一吃日本料理,常會吃到什麼味噌湯、味噌拉麵之類的。我一開始沒怎麼留意,但日料吃得多了,就發現「味噌」這兩字,怎麼老是出現,而且,有時候,還有一個類似的詞「味增」,弄得我摸不清頭腦。鄭先生我可能天資不是很高,但有個優點,「不懂會問」。
  • 日本料理小知識
    料理在漢語中的本意是處理、整理,料理一詞在日語卻是菜餚的意思。隨著日本經濟的急劇擴張,日本生活方式也逐漸向世界各地擴散。作為世界美食中的一員,日本料理自然在各國落地生根了。日式小屋、塌塌米、穿和服的服務員、以及色彩鮮豔、餐具考究的日本菜,構成了飲食世界獨特的風景。日本菜的口味和飲食方式也開始廣被接受。   以下本文就介紹日本菜的各種特點、特色。
  • 吃「味噌」還有分季節!紅味噌、白味噌哪裡不一樣?
    導讀:吃「味噌」還有分季節!紅味噌、白味噌哪裡不一樣?認識日本經典調味料【味噌】!味噌(みそ)是源自日本的一種發酵調味料,鹹中帶甜的口味加上淡淡的豆香大受民眾歡迎,其豐富的營養價值也讓它備受注目,日本更是有這麼一句俗諺:「味噌是醫生殺手。」
  • 日本制就是好?挑對「味噌」讓你吃得更放心
    你知道一般日本超市和專賣店銷售的味噌有什麼差別嗎?味噌除了味噌湯之外還能做成什麼料理呢?現在愈來愈多人到日本挑選日本廚房調味料當伴手禮,下次你也到這家位在東京世田谷區的「有機味噌專賣店」購買健康又好吃的味噌吧!
  • 美食無國界,一款「中式」料理,味噌銀鱈魚送給你們!
    一提到料理這兩個字相信各位小夥伴都會聯想到日本,確實料理可以說是日本的一個代名詞了,不過發展至今料理在世界各國都有所發展了,關於料理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其實料理簡單的說就是一份精緻的食物,我們國人的菜品講究的是好吃,而料理更多的是注重「形」,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款「中式料理
  • 如果西紅柿炒雞蛋是國菜,那代表日本的就是味噌
    如果說起日本料理,我相信大家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多半是壽司、生魚片或者是傳說中的懷石料理。當然像小編我這麼沒見識的,以為吉野家牛肉飯就代表了日本美食了,手動羞愧。但每天都會出現在日本人餐桌的,而且歷史悠久的食物其實是味噌,味噌湯煮出來的麵條或者濃湯真的在日本十分普及,如果非要在中國找一種對應的食物的話,我個人覺得非西紅柿炒雞蛋莫屬。或許有不少日本人一輩子沒吃過神戶牛肉或者懷石料理,但是沒喝過味噌湯的日本人,卻幾乎沒有。所謂的味噌湯就是用味噌醬煮出來的湯。
  • 教你做簡單又美味的日式料理,「西京味噌燒銀鱈魚」!
    教你做簡單又美味的日式料理,「西京味噌燒銀鱈魚」!「西京味噌燒銀鱈魚」是小編家很受歡迎的一道日本料理,它的做法非常簡單,只要買到好的白肉魚、好的西京味噌,這樣就幾乎沒有失敗的可能。步驟三:醃好後把銀鱈魚拿出來用紙巾把上頭的西京味噌擦乾淨,記得不要衝水,不然味噌的味道就會變淡了。醃過的味噌不要丟掉,還可以繼續用,下次要用時再調點西京味噌和其它調味料下去就可以了,不然一盒西京味噌50多塊,只用一次有點浪費了。
  • 日本料理中的調味
    初始版本:180325初版標題:《日本料理中的調味》引言多數介紹日本料理的文章通常都是以食材為切入點,以料理手段加以說明。關於日本料理中的調味一般是一篇文章介紹某一種,很少見把日料中常用調味做一篇歸納匯總的文章。
  • 玩轉味噌新做法,日本人長壽的秘訣裡有它
    味道鮮美的味噌,是許多日式料理美味的關鍵;作為營養豐富的發酵食品,它也是日本人長壽的秘訣之一
  • 味噌入菜有門道,日本國民調料大解析
    你真的了解味噌嗎?大眾對味噌的初步了解,大多數來自日料中大名鼎鼎的「味噌湯」。鹹鹹甜甜的美妙口感,在冬日裡熱乎乎地喝上一大碗,的確非常治癒。說味噌是日料中的靈魂調料一點也不誇張,小到一碗味噌拉麵,大到精緻的懷石料理裡都有它的身影出現。日本人會說:「おわの味噌汁を作ってくれる?」
  • 吃完這些,你就可以宣稱自己吃遍日本料理了—帶你解析日料菜單
    正式的日本料理才會有生魚片,一般的日本料理非常簡單,就是一道壽司,或者拉麵,或者涼麵,還有味磳湯,這些才是一般日本人吃的,日本料理中海鮮比較多,近年來也比較多用雞和豬 韓國料理,上面所說的泡菜只是他們一個每餐必吃的一個東西,算不上料理,料理一般有燒烤,口味必日本料理重,還有就是煎餅,蠻好吃的,還有泡菜鍋,參雞湯,牛尾湯什麼的
  • 味噌,日料增味的秘密
    喜歡吃日料的小夥伴,一定都聽說過味噌,至少都喝過大醬湯吧!這個大醬就是味噌。那麼,這味增是什麼?都有哪些種類?恐怕就懵了吧!味噌湯,是日本人每天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賦予其獨特味道的味噌,就是日本自古以來的調味料之一,對健康和美容都很有幫助的食材。但是,雖說是味噌,但根據日本各地的不同,也有各種各樣的味道和特徵。
  • 味噌湯 日本料理必不可缺的存在
    味噌不僅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據說也是日本人保持長壽的秘訣。味噌是運用廣泛的調味品,除了做味噌湯之外,還可以在家庭料理中的用途相當廣泛,從醃製小菜(如漬白蘿蔔、漬小黃瓜)到料理的淋醬、拌醬、燉煮料理、鍋類湯底等,處處都有味噌的蹤跡。愛知縣有很多「大豆味噌」品牌,最 有名的必推岡崎的八丁味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