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秘密?(多張美圖)

2020-12-17 騰訊網

故宮簡介: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這裡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現闢為「故宮博物院」。 故宮的宮殿建築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總面積達72萬多平方米,有殿宇宮室9999間半,被稱為「殿宇之海」,氣魄宏偉,極為壯觀。無論是平面布局,立體效果,還是形式上的雄偉堂皇,都堪稱無與倫比的傑作。一條中軸貫通著整個故宮,這條中軸又在北京城的中軸線上。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在中軸宮殿兩旁,還對稱分布著許多殿宇,也都宏偉華麗。這些宮殿可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殿為兩翼。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六宮為兩翼,布局嚴謹有序。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建造精巧美觀。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0米,長3400米的宮牆,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現在,故宮收藏有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據統計共達1052653件,佔中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中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

鳥瞰故宮全景

故宮建築形式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3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生動形象,栩栩如生。

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

後部內廷卻要求庭院深邃,建築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對,繡榻幾床,都是體現適應豪華生活需要的布置。

內廷之後是宮後苑。

後苑裡有歲寒不雕的蒼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

故宮是幾百年前勞動人民智能和血汗的結晶。初建時被奴役的勞動者有工匠十萬,夫役百萬。

同時,為了修建故宮,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時,大多採自四川、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等地,無數勞動人民被迫在崇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裡,伐運木材。

所用石料多採自北京遠郊和距京郊二三百裡的山區。

每塊石料往往重達幾噸甚至幾十、幾百噸,如現在保和殿後簷的臺階,有一塊雲龍雕石重約250噸。

站在高山上看故宮,根本看不到一個窗戶,是為了防止刺客找路。

大門前有兩個鐵缸,是防火的,裡面盛滿了水。

故宮四門

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為午門。其平面為凹形,宏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角樓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簷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錯,是結構奇麗的建築。

故宮的正門叫「午門」,俗稱五鳳樓。東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臺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有1組建築。正中有重樓,是9間面寬的大殿,重簷廡殿頂,在左右伸出兩闕城牆上,建有聯簷通脊的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兩翼各有13間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輔翼著正殿。這種形狀的門樓稱為「闕門」,是中國古代大門中最高級的形式。這組城上的建築,形勢巍峨壯麗,是故宮宮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門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徵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聖旨,頒發年曆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午門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文武大臣進出東側門,宗室王公出入西側門。

後門「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簷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東華門與西華門遙相對應,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座,橋北為三座門。東華門與西華門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紅色城臺,白玉須彌座,當中闢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城臺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城樓面闊5間,進深3間,四周出廊。

在午門以內,有廣闊的大庭院,當中有弧形的內金水河橫亙東西,北面就是外朝宮殿大門——太和門,左右各有朝房 廊廡。金水河上有5座橋梁,裝有白色漢白玉欄杆,隨河宛轉,形似玉帶。

三大殿

太和門內,在3萬多平方米開闊的庭院中,是外朝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明朝稱: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嘉靖時改名: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現名為清朝時名稱)。這3座大殿是故宮中的主要建築,它們高矮造型不同,屋頂形式也不同,顯得豐富多樣而不呆板。

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臺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基臺三層重迭,每層臺上邊緣都裝飾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三臺當中有三層石階雕有蟠龍,襯託以海浪和流雲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檯面上有透雕欄板1415塊,雕刻雲龍翔鳳的望柱1460個,龍頭1138個。用這樣多的漢白玉裝飾的三臺,造型重迭起伏,這是中國古代建築上具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而這種裝飾在結構功能上,又是臺面的排水管道。在欄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龍頭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臺雨水逐層由各小洞口下洩,水由龍頭流出,千龍噴水,蔚為壯觀。這是科學而又藝術的設計。

太和殿

太和殿(明朝稱奉天殿、皇極殿),俗稱「金鑾殿」,太和殿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面積約2380多平方米。長寬之比為9:5,寓意為九五之尊。面積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築。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這樣就構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築術語上叫廡殿式。簷角有10個走獸(分別為 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為中國古建築之特例。大約從14世紀明代起,重簷廡殿是封建王朝宮殿等級最高的形式。

太和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上,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後是雕龍屏。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元旦等都在這裡慶祝。

中和殿

中和殿(明朝稱華蓋殿、中極殿)是故宮三大殿之一,位於太和殿後。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3間,四面出廊,金磚鋪地,建築面積580㎡。黃琉璃瓦單簷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四脊頂端聚成尖狀,上安銅胎鎏金球形的寶頂,建築術語上叫四角攢尖式。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內閣大臣和禮部官員行禮,然後進太和殿舉行儀式。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廟之前,也要先在這裡審閱一下寫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這裡審視一下耕具。

故宮保和殿內景

保和殿

保和殿(明朝稱謹身殿、建極殿)也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後。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長方形,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1240㎡。黃琉璃瓦重簷歇山式屋頂。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建築術語上叫歇山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裡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清代在隆宗門曾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戰鬥。嘉慶十八年(1813年),中原一帶發生「天理教」農民起義,農民領袖林清策劃並領導京畿一支隊伍直接攻打紫禁城。九月十四日,起義軍喬裝打扮,兵分兩路,計劃從東、西華門進入宮城。西華門一支在內應太監劉得才、劉金等人引領下迅速攻打到隆宗門,並在此展開激戰。此次紫禁城之變,「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嘉慶皇帝破例向天下發了「罪己詔」。至今隆宗門匾額上留有箭頭,相傳即這次戰鬥的遺蹟。箭頭位於匾額的左下側。

乾清宮在故宮內庭最前面。乾清宮是內廷正殿,高20米。重簷廡殿頂。殿的正中有寶座,內有「正大光明」匾。兩頭有暖閣。乾清宮是封建皇帝的寢宮。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閱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

坤寧宮在故宮「內庭」最後面。重簷廡殿頂。坤寧宮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交泰殿內景

交泰殿在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其建於明代,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明、清時,該殿是皇后生日舉辦壽慶活動的地方。清代皇后所謂親蠶典禮,需至此檢查祭典儀式的準備情況。清代的「寶璽」(印章)也收藏在這裡。

清朝自雍正之後養心殿成為皇帝在故宮內的實際居所。清同治年間慈禧、慈安二太后垂簾聽政就在養心殿東暖閣。

在後三宮東西廡,還有為皇帝存儲冠、袍、帶、履的端凝殿,放置圖書翰墨的懋勤殿。南廡有皇子讀書的上書房,有翰林學士承值的南書房,以及管理宮廷日常生活的處所。此外還有左右對稱的日精門、月華門、龍光門、鳳彩門、基化門、端則門、隆福門、景和門,通妃子居住的東西六宮。這種左右對稱的平面布局,也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特徵之一。

內廷東側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宣布退位後當太上皇養老皇宮,花費一百一十萬兩銀修建。

在坤寧宮北面的是御花園。御花園裡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御花園原名宮後苑,佔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築20餘處。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迭砌而成,上築御景亭,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為華麗的。

東六宮

故宮的東西六宮都是皇帝后妃和子嗣居住的地方。東六宮包含指景仁宮、延禧宮、承幹宮、永和宮、鍾粹宮、景陽宮,東六宮建於明永樂年間。

東六宮包括鍾翠宮,承乾宮,景仁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其中,東太后慈安就住在鍾翠宮。另外,延禧宮也非常有名,因為紫禁城中唯一的一座西洋建築就在延禧宮內,他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水晶宮。延禧宮在道光年間曾遭雷擊而毀壞,於是宣統年間清朝統治者決定造一座不怕火的宮殿,於是一座以漢白玉,玻璃為主要材料的宮殿就開始動工了。但當工程進行到一半時,清朝滅亡了,整個工程也被迫停了下來。目前延禧宮現在還沒有對外開放。

現在東六宮大都改為古代藝術品陳列館,其中有明清工藝美術館、陶瓷館、青銅器館、鐘錶館、繪畫館、珍寶館。以參觀珍寶館和鐘錶館的人數最多,鐘錶館設在奉先殿,珍寶館設在故宮東北角的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這在座堂裡。玩具陳列館設在坤寧宮以東的聯房叫東板房裡。

故宮謎團

冷宮何處

「冷宮」在哪裡,要先談「三宮六院」。故宮中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稱為「三宮」。六院分別指東路六宮:齋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及永和宮。封建帝王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可以隨心所欲地挑選妃子。皇帝的妻妾眾多。至於選到宮中的女子,一旦失寵,便在宮中禁室裡等死,更為悲慘。

故宮的「冷宮」並無定所,但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即是乾清宮、長春宮;一說「冷宮」無固定地址,關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稱「冷宮」。查遍所見明、清史料,冷宮並不是某一處宮室的正式命名。根據一些文獻記載,明、清時代被作為「冷宮」的地方有好幾處。

明末天啟皇帝時,成妃李氏得罪了權勢赫赫的太監魏忠賢,被由長春宮趕到御花園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後被幽居乾西的,還有定妃、恪嬪等人。這個「冷宮」在紫禁城內之西。

光緒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據說關在景祺閣北邊北三所(現坍毀),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邊的山門裡。如果這一出自太監之口的傳聞屬實,則此地也算得一處「冷宮」。

故宮設計者

故宮這樣宏偉的建築,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誰負責設計?又是誰主持施工的?這的確是個歷史謎團,難倒不少老北京人。因為故宮的建築上沒有如現代建築那樣明確地刻上此建築物建於何年,由何人設計等字樣。目前大多數人都認為故宮是明代一位傑出的匠師,姓蒯名祥,人稱蒯魯班的人設計的。

故宮博物院古建部高級工程師於倬雲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見:曾經參加建造南京宮殿的蒯祥是故宮的設計者這個說法不確切,其實,蒯祥只是故宮的施工主持人,故宮真正的設計人應該是名不見經傳的蔡信。永樂15年紫禁城宮殿開始進入大規模施工高潮時,蒯祥才隨朱棣從南京來到北京,開始主持宮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宮和北京城的規劃、設計和建造了。

皇帝上朝的地點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太和殿平時是用於上朝的,其實不是這樣的。太和殿其實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實際使用次數很少,縱觀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門、乾清門(為御門聽政)、乾清宮(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時皇帝召見大臣所在地)、還有養心殿(垂簾聽政,清朝後期)的,並不是平時所說的太和殿。

故宮為何「龍」多

紫禁城是龍的世界,龍的造型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在我國封建社會裡,皇帝被稱做「真龍天子」,是大地的主宰。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因此,宮中的殿堂、橋梁、丹陛、石雕以及帝後寶璽、服飾御用品等無不以龍作為紋飾。那麼,故宮裡到底有多少龍?恐怕誰也說不清。有人粗算過,故宮號稱有宮殿8000多間,僅以每殿有6條龍計算,就有龍近4萬條,如果加上所有建築裝飾和一切御用品上的龍,那就數不勝數了。

有人做了一個統計,即,太和殿頂屋脊及瓦當、滴水等共有龍紋2632條,外簷額枋及門窗彩繪包括飾件共有龍紋5732條,殿內簷及殿內梁枋天花上共有龍紋4037條,殿中金柱、藻井、寶座、屏風及陳設上共有龍紋609條,殿內牆壁及暖閣門罩等共有龍紋542條。這是個尚不完全的統計,太和殿內外的龍紋、龍雕等各種形式的龍就有13 844條之多。這種萬龍朝聖的裝潢設計,構成了一種威嚴神秘的氛圍,以獲得神化皇帝、恫嚇臣民的效果。

三大殿院內為何不種樹

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內不種樹,主要是出自烘託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殿並稱外朝三大殿,是皇帝舉行盛典的地方,從位置上說居整個外宮建築的中心,也是整個北京城的中心。為了突出這組宮殿的威嚴氣勢,建築上採取了許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內不植樹,從皇城正門天安門起,經端門、午門、太和門,這之間的一系列庭院內都無樹木(現在端門前後的樹是辛亥革命以後種植的)。當時人們去朝見天子,進入天安門,經過漫長御道,在層層起伏變化的建築空間中行進,會感到一種無形的,不斷增長的精神壓力,最後進入太和門,看到寬闊的廣場與高聳在三重臺基上的巍峨大殿,這種精神壓力達到頂點。寬闊的廣場、藍藍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襯得更加威嚴壯觀。而這正是至高無上的天子對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這些庭院內都種上樹,綠蔭宜人,小鳥鳴叫,那將會破壞朝廷的威嚴氛圍。

以下附故宮圖片,供欣賞。

故宮旅遊指南

門票:

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為旺季,大門票60元/人

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為淡季,大門票40元/人

珍寶館(即進入寧壽宮區,還包括戲曲館、石鼓館)參觀門票:10元/人

鐘錶館(即進入奉先殿區)參觀門票:10元/人

大門票優惠政策:

1. 大、中、小學生(含港、澳、臺學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憑學生證或學校介紹信,可購學生票,20元/人。

2. 6周歲(不含6周歲)至18周歲(含18周歲)未成年人,可憑身份證、戶口本或護照購買學生票,20元/人。

3. 60歲以上(含60歲)老年人憑身份證原件,門票半價優惠。

4. 持有本市社會保障金領取證的人員,門票半價優惠。

5. 離休幹部憑離休證,免票參觀。

6. 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兒童免票參觀。

7. 殘疾人憑殘疾人證件,免票參觀。

8. 「三八」婦女節,婦女享受門票半價優惠。

9. 「六一」兒童節,14周歲以下兒童(含14周歲),免費參觀。隨同家長一人享受半價優惠 。

10. 「八一」建軍節,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免費參觀。

開放時間:

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採用旺季開放時間

8:30開始售票、開放進館時間:

16:00止票時間(含鐘錶館、珍寶館):

16:10停止入館時間:

17:00閉館時間:

每年11月1日至來年3月31日採用淡季開放時間,閉館時間提前半小時

交通概況:

公交1、4、5、10、20、52、101、103等多路公交車可達;乘一號線地鐵天安門東站、天安門西站下,從天安門廣場步行前往即可。

相關焦點

  • 為何太陽還沒落山,故宮大門就被關閉了?這個秘密我們都應該知道
    對於許多喜歡旅遊的朋友來說,北京的故宮已經是旅遊計劃中必須去的景點,結果這裡有明清兩個時代的起伏,人文歷史的價值也很高,我國是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傳統古國,中國的同胞當然想去故宮旅行,!無論是在工作日還是在中國,無論是在哪裡,都會有遊客來參觀,外國遊客第一次來中國旅行的時候也只去故宮,但是,故宮有遊客心中的不成文規定,那個最好早上去故宮,許多城門已經關閉了,這時,遊客已經通知離開故宮,為什麼?為什麼夜遊不開放?為什麼故宮和其他景點不一樣?你不想賺更多遊客的錢嗎?
  • 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 牌匾背後隱藏著多少秘密?
    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 牌匾背後隱藏著多少秘密?時間:2020-12-19 22: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 牌匾背後隱藏著多少秘密? 12月19日,北京冬至日將至,正午十二時,故宮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
  • 消費- 北京故宮門票價格多少故宮門票提前幾天可以預定
    北京作為國家的首都,同時又是一個熱門的旅遊城市,每年都會吸引大批遊客前去遊玩,而北京故宮可以說是大家去北京必定要參觀的景點之一了。對於像北京這樣消費水平高的大城市,不少人就好奇北京故宮門票價格會不會也高得離譜,尤其是打算前去的人,更是會十分想知道北京故宮門票價格多少吧。
  • 遊故宮漲知識,北京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又有多少間房子?
    整體布局呈長方形,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有關北京故宮的建設還得從明朝朱元璋的孫子建文帝開始說起。後來,可能是在南京愧對侄子朱允炆,可能是感覺自己大本營在北京,也可能是「天子守國門 」的原因,明成祖朱棣在1406年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建設北京故宮,歷經14年終於建成了堪稱奇蹟的紫禁城。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洛陽附近還有一座帝陵,有沒有盜掘過就不知道了。新任故宮院長給我們做過報告,說故宮新任領導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清點文物,花了一年時間,清點出186萬件。他任內做了幾件大事:一是改造椅子、廁所等基建設施方便遊客;二是大量庫存文物重見天日,並擴大開放面積;三是禁止機動車進故宮城牆內,外國領導人也不例外;四是用VR技術打造數字故宮,向遊客展示未開放區域。
  • 中國的4大故宮,除北京故宮外,剩下3個有誰知道在哪兒?
    人生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為說走就走的旅行。說到故宮,我們只會想到北京的故宮。但其實在我國可不止這一個故宮,我國一共有四個故宮,只是其他三個知名度沒有北京故宮高,所以一般人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 故宮一間從不對外開放的屋子,十分神秘,你可知其中的秘密?
    說起故宮,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畢竟很多人在旅遊的時候,都會首先選擇去北京,而故宮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堪稱北京的地標性建築。不過,北京故宮也有許多奇觀。記者告訴你,故宮是一間從不開放的房間。每日有士兵守衛。您知道秘密了嗎?
  • 故宮檢修,太和殿廣場板磚下的發現,揭曉潛藏在紫禁城的百年秘密
    故宮檢修,太和殿廣場板磚下的發現,揭曉潛藏在紫禁城的百年秘密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有許多世界聞名的建築,結合了中國古人幾代人的聰明才智,其中當仁不讓的就是故宮了。看過古裝劇的大多都看過故宮的雄偉,不僅佔地面積大,建築物眾多,構造更是巧妙絕倫。
  • 故宮文物南遷又火了,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誰的文物更具價值?
    此前大多數人了解故宮文物南遷的事都是十分表面化的,大多知道這件事是因為知道有臺北故宮的存在。甚至有一部分人認為,故宮文物南遷時運走了故宮大部分的文物,而後又全部運往臺灣了,這肯定是不符合史實物的。還有人認為運過去臺灣的都是最好的東西,以至於有人認為臺北故宮文物的價值比北京故宮文物的值錢。
  •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哪裡的國寶多?
    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北京,一個在臺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為躲避日本侵略的戰火,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貴文物遷出,幾經輾轉,1948年遷往臺灣。   北京故宮老照片   兩大故宮博物院,哪裡的國寶多?
  • 故宮牌匾的秘密,看完這3點你就明白了!
    有些匾額上還有「錯別字」,但幾百年過去了都沒人修改,你知道是為什麼嗎?不要急,萃花馬上告訴你!你發現匾額上的「錯別字」了嗎?小夥伴們在午門排隊買票的時候注意過上面的匾額嗎?午門的「門」字最後一筆是直寫下來的,不像我們平時寫的那樣帶一個小鉤。
  • 北京故宮博物館有什麼建築特點知道嗎?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一些專家在對故宮進行系統研究之後,不禁讚嘆古人建築工藝的精妙,以及匠心獨到的智慧傾注!一些不起眼的小細節,都是經過仔細推敲和研究的。也是這樣種種的小細節,在極大的程度上,保證了故宮的莊嚴與氣派!太和殿前的丹陛介紹古時宮殿前的臺階多飾紅色,故名「丹陛」。
  • 除了「故宮」,還有「南京故宮」,中國的古代建築有多氣派?
    在中國有著非常多的景點,還有著很多非常有歷史的建築,這些都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的長河中保留下來的,有一些能保留的非好,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在中國很多的文物和有著悠久歷史的景點都是國家級別的保護建築景點。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是出現了非常多的朝代領導著,每一個都是有著自己的特點,在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都可以看得出哪些朝代的人都是有著很多的區別。就在中國就有著一些建築是除了「故宮」,還有「南京故宮」,中國的古代建築有多氣派?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出席動土儀式並表示,「我們有一萬個理由,一定要把最好的藏品送來,我們發愁的是好東西太多了,究竟選擇哪一些呢?」 於是,自然就引出了過去外界一直盛傳的臺北故宮藏品優於北京的說法,文章引述單霽翔過去曾透露的故事,其實故宮絕大多數文物並沒有南遷,南遷的文物只有22%去了臺灣,並稱臺北故宮收藏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只能算是「三級品」。
  • 故宮裡最神秘的一間屋子,每天都有軍人看守,到底藏著什麼秘密?
    在我國境內也有許許多多著名的旅遊景點,在這其中,故宮就是非常出名的一個。說到這個地方,相信小夥伴們都非常熟悉了,作為我國北京首都的古代皇家建築群,一直以來都深受國內外的喜歡,不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平常來這裡的遊客都可以說是源源不斷,絡繹不絕。
  • 中國除北京故宮之外,還有其他三大故宮,你知道在哪嗎?
    說到故宮,相信大家都會很熟悉,很多朋友都已經去過故宮了,我們都知道故宮位於北京,但實際上中國有四個故宮,你知道另外三個故宮在哪裡嗎?今天,我想向你介紹這三個紫禁城。首先,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故宮,是明朝首都應天府的皇宮,前後歷時20多年,佔地面積101.25萬多平方米,它是中世紀世界最大的宮殿建築群,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座宮殿」,作為中國古代都城建築的大師,南京故宮承襲了明官建築的母系北京故宮。
  • 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一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地處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宏大。哪怕在國際社會中,北京故宮都有著非常大的名氣。除了北京故宮之外,中國還有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故宮,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 北京:打卡首都北京著名的景點,感受故宮帶給我們的震撼
    北京:打卡首都北京著名的景點,感受故宮帶給我們的震撼生在大天朝,當然是要去一次我們的帝都,然後打卡各大的地標,還要嘗到北京的美食還有很多名小吃,然後拍一些美麗的照片。小編那次來北京帶了很多的藥,有感冒藥、有消食片、有藿香正氣丸等等,就是為了突發狀況,因為北京的飯菜都是很重口味的,如果你在平時不怎麼吃羊肉還著涼的話是很容易生病的,畢竟是出門旅行,總不能生病吧,所以最好備著以防萬一,要知道在北京掛號費就要五十塊錢的,所以不要吃太多的油膩的食物。
  • 故宮還有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據說珍妃像,不是真正的珍妃?
    真正去了故宮才知道,原來我們偉大的故宮竟然這麼的深!後宮七十二偏妃,如果都轉到了一天也轉不完。我也只轉了著名的乾清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養心殿、御花園、儲秀宮和珍寶館。其實去過故宮的人都應該知道,故宮並不是所有宮殿都對外開放的,有關故宮晚上五點陰氣最重的傳說近來也一直流行於世。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有什麼不同?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皇宮,之所以叫故宮有過去的皇宮之意,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這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於公元1406年興建,耗時十四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距今已經六百年了。它是明成祖命人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建造的,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呈長方形,四周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還有護城河,總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5萬平當米。故宮有七十餘座大小宮殿,九千餘間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