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老成都們,你兒時最甜記憶的耀華糕點,又回來了!

2020-12-08 四川在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四川在線記者 華小峰 攝影報導

「耀華」,成都飲食業的老字號,給幾代老成都留下了甜蜜的回憶。這家風靡大半個世紀的食品廠在1938年由趙志成以500元資本獨自創辦,上世紀40年代,它出產的紅白芙蓉糖、茹絲糖、奶油花生糖就已經是四川點心屆的頂尖之作。

「耀華」生產的熊貓太妃糖糖紙

1955年「耀華」廣告上了年曆

1980年代耀華第一臺包裝機

1990年代成都始發火車票上有「耀華」的廣告宣傳

1990年代成都糖酒會「耀華」展區

1990年代耀華第一臺硬糖澆塑機

新中國成立後,耀華茶點室更名為耀華餐廳,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耀華餐廳的西餐部仍然是成都唯一西餐廳。上世紀九十年代,這家坐落於成都致民路的食品廠躋身全國五大糖果糕點企業之一,創造了屬於那個年代的輝煌。2002年春熙路改造,風靡一時的耀華西餐廳就此消失耀華食品廠也改制解體。

10月23日,重陽節前夕,記者在成都杜甫草堂附近見到了這一「失散多年」的糖果糕點鋪。18年後,老成都兒時最甜記憶的耀華糕點,又回來了!

2020年10月23日,耀華糖果糕點鋪

2020年10月23日,耀華糖果糕點鋪

市民徐大爺用手機記錄新「耀華」

店內摩肩接踵的顧客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顧客,帶有欣喜他們四處打望,「這個糖盒太有印象了,當年我過生的時候還專門買過!」「泗瓜泗在那時候就是最火的飲品!」「快看!這個當年的火車票上還有耀華的廣告。」67歲徐大爺買了剛出爐的棗泥餅就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連聲說:「還是那個味道!我小的時候就經常讓家裡買,難得呀!」一旁的幾位老大姐正迫不及待對營業員說:「綠豆糕來兩個、狀元餅來兩個。」「我稱一斤眉毛酥跟核桃酥。」「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不曉得,以前耀華糕點在成都好有名氣哦,當時在西南都是最大的糕點食品廠,算第一代『網紅』不足為過。」李大姐是曾經是耀華廠的老職工,她對記者說,耀華糕點開賣,是專門過來看看的,「我在店內站了很久,都是回憶。」「馬上『重陽節』了,我這也買了點杜甫餅、五酥,回家給老媽嘗一下。」

「耀華」歸來,讓成都味覺又添鄉愁記憶。

相關焦點

  • 82歲成都耀華糕點,首個旗艦店來了
    老成都記憶裡的耀華糕點,回來了!成都耀華食品無數70、80、90老成都人的甜蜜記憶這個品牌至今已有82年歷史曾是全國五大糖果糕點企業之一當年在成都風頭無兩但在21世紀初卻逐漸淡去了身影……這段時間有盆友發現耀華開出了第一家線下旗艦店
  • 糖油果子——兒時的記憶,老成都的味道
    還依稀記得那首兒時的童謠嘛?「糖油果子三大炮,一紅二白好熱鬧;糖油鍋裡滾幾滾,咚咚三聲打得跳」。在成都的街頭時不時的能見到這些賣烤紅薯、豆花、糖油果子等傳統民間小吃的流動商販,那一陣陣似有若無的叫賣聲宛如這市井生活的背景音樂,迴蕩在鋼筋水泥樓房、玻璃瓷磚幕牆之間,又消失在處變不驚的尋常生活裡。
  • 82歲的老成都第一代網紅糕點鋪重新開店啦
    豆瓣網友@冒頓 :「耀華食品廠的娃娃頭是成都人的最愛啊!」網友@路過的風景_guo :「成都人的甜蜜記憶,耀華糖果糕點鋪開在了家門口。」我猜,網友@綠楊曉曉寒 一定是在蜜糖罐子裡「泡」大的,因為她回憶到:「外婆、姨婆、姨媽、舅媽、姨爹……曾經一堆親戚都是耀華食品廠的,小時候最深的記憶就是耀華的高粱飴和酥心糖。」但隨著2002年耀華食品廠改制解體,這一老字號在江湖上一度「消失」了。在成都開出了第一家線下旗艦店!
  • 全成都第一份耀華糕點試吃報告!
    從1938年耀華春熙路創建茶點室開發西餐,售賣麵包、西點、咖啡等開始,它就是當時成都人心目中最最高級的地方。@君君 回憶小時候媽媽的朋友是耀華的職工「當時邊角都是賣給職工的,她就給我們多買一包,再挖一坨黃油在裡面,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坨黃油,覺得賺大發了。
  • 兒時的記憶,香軟酥甜的特產「羊角蜜」「蜜三刀」,你還記得麼?
    當我們流連於蛋糕店裡的馬卡龍,提拉米蘇….殊不知,那些口感細膩,甜度暖度剛剛好的中國傳統糕點其實更勝一籌。提到中國傳統糕點,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年夜飯桌上的年糕,餈粑,節日的湯圓,粽子等,其實舌尖上的中國甜點美味可不止這些。
  • 成都老字號「耀華」回來了,還是原來的味道嗎?
    「耀華糖果糕點鋪」的出現,在朋友圈引起了關注。尤其是《發現 | 「復活」的耀華》一文的刊出,也讓大眾對「耀華」多了一些認知。無疑,資格的「耀華」是一件好事。近年來,在全國各地都有業已消失的老字號回歸的現象。這種回歸看上去是好事。
  • 成都甜不辣,最好吃的甜不辣?深藏在方正東街的兒時味道與記憶!
    成都甜不辣,最好吃的成都甜不辣?深藏在方正東街的兒時味道與記憶!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家具有80後成都兒女兒時記憶的美食「甜不辣」!甜不辣,始於日本,而後臺灣音譯為之:「天婦羅」(tempura),後引入中國後在四川成都這個地方就叫做甜不辣了,也就是既有甜味也有辣味。經過無數好吃嘴們的改良與的提煉最終形成了今天色香味俱全的這種美食「甜不辣」。
  • 「復活」的耀華,還是老味道嗎?
    比如說青華路上的「耀華糖果糕點鋪」。但我們也留意到一些老字號雖然回來了,卻讓人找不到昔日的味道。有資料顯示,1940年代,耀華食品廠生產的紅白芙蓉糖、茹絲糖、奶油花生糖等非常暢銷。1949年後,耀華茶點室,經過公私合營,更名為耀華餐廳。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致民路的耀華食品廠和春熙路的耀華餐廳在2002年就相繼消失了。
  • 【方志四川•記憶】老成都的城隍廟舊史,你了解多少?
    【方志四川•記憶】老成都的城隍廟舊史,你了解多少?下東大街成都府城隍廟的對聯是:「任憑你無法無天,到此孽鏡懸時,還有膽否?須知我能寬能恕,且把屠刀放下,回過頭來。」 城隍兩旁分站著判官、雞腳神、吳二爺和十名手執刑具的陰差,塑像猙獰恐怖。
  • 《兒時》:兒時的記憶,大家記得多少呢
    文/木頭,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劉昊霖的《兒時》。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這首歌?過也不要緊,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說一說「兒時」。鐵道旁赤腳追晚霞,玻璃珠鐵盒英雄卡,玩皮筋迷藏石橋下不知道大家對於兒時的記憶是怎麼樣的呢?
  • 四川發現·老成都記憶|簸箕街的城隍廟
    舊時,簸箕街為老成都乾菜貨業的集散地,經營地方土特產和幹的海產品。那時商家又多叫這條街為貨棧,臨街的小鋪子有不少小倉庫,倉內有從河上運來的棉花、麻布、紅糖、黑木耳、幹菌子……有些書上還記載簸箕中街還建有迎恩樓,為清代地方官跪迎詔書之處。然而,簸箕街讓我最難以磨滅的記憶還是城隍廟,老成都稱為「北門城隍廟」。
  • 從玉林西路到沙子堰,探尋這片「老成都」的記憶與鄉愁
    在入口處的牆壁上,商家們製作了自己店鋪logo的冰箱貼,沿著樹枝狀的地圖挨個貼上,為遊客們帶來了一目了然的「尋味」指南。在木質的裝飾欄中,掃一掃微信二維碼,即可獲得「玉林西路老成都片區」智慧社區導覽,裡面有著完整的彩繪式地圖,為大家標註著「玉林西路夜市」等各個遊玩地點,後期還將配備語音導航、高清遠程直播,讓該導覽更加智能便利。
  • 論好吃的糕點,天津人最最最有話語權!
    我們天津人最喜歡的 還是那些「傳統」的糕點 新派糕點 隨著糕點的融合與發展,西式糕點和中式糕點的界限其實並不太明確了,除了天津傳統的老味點心,其他的小編都稱他們為「新派糕點」。
  • 記憶中的槽子糕
    小時候我們歡天喜地吃的糕點,那味道你還記得嗎?在記憶深處總會有一些難以忘懷的吧?而駐紮在我童年記憶深處讓我念念不忘的,居然是這種普通的糕點——槽子糕。我走過去了,又折了回來,一種記憶裡熟悉的香味撲鼻而來,兒時的記憶一下子被喚醒了。禁不住嘗了嘗賣家遞過來的蛋糕,糕點帶著淡淡的甜和特有的香,確實有點小時候的老味道。是相逢,是邂逅,還是追憶?讓我有一種久違的欣喜,忍不住買了兩斤。我手提兩大袋槽子糕回到家,迫不及待吃了一個,三兩口就吃下去了。只是沒有了淡褐色的粗紙,自然也沒有了紙繩子,而是用塑膠袋盛著,一切似乎都不是記憶裡的模樣。
  • 把菠菜榆錢做到窩窩頭裡,又香又甜,兒時的味道回來了,你吃過嗎
    感謝你與兔子一起探索、尋覓記憶中的美食,一起打撈那些曾經慢慢消失的味道……讓味蕾唱歌,讓舌尖綻放!過去在鄉間稀鬆平常的食物,在城市裡有時候就成了一種奢望。譬如這個季節的薺菜,在城裡的菜市場內被碼放的很整齊,碧綠誘人,價格不菲,但我總覺得似乎少點什麼?可又說不清楚,我想也許是少了鄉土氣息的靈性吧,或者說食物原來本真的味道?
  • 嶺南寫真:客家中秋糕點甜 牽動鄉賢思鄉情
    中新社梅州9月30日電 題:客家中秋糕點甜 牽動鄉賢思鄉情  作者 楊草原 周濤 王馥茵  中秋節是中國人的傳統佳節,自古有吃月餅、賞月的習俗。  今年中秋節前後,記者在梅州江北油籮街上的幾個賣糕點的店鋪看到,門前被顧客擠得水洩不通,攤檔內的服務員也忙不迭地為顧客選購的糕點裝袋稱斤。這些攤位都正在出售梅州中秋節必不可少的糕點——白切糕、豬腸糕和月光糕。  梅州客家人做甜糕點已有上百年歷史,糕點種類繁多,不管是逢年過節、探親訪友或是祭祀祈福,客家人都會把糕點帶上,有吉祥如意之義。
  • 【青春的念想】張子芳// 兒時的記憶
    昨天是教師節,晚間,我的老同學張子芳悄悄給我發來一篇稿子——《兒時的記憶》。半夜醒來,打開手機,一口氣讀完,滿面春風,睡意全無。這是一個鄉村孩子對無邪童年的親切思念,這是一個人民教師對兒時學校的深情回望!還記得1978年秋天,十三四歲的我們,在橫山中學上學時,我和子芳分到了一個班。自此,我們初高中同窗共讀六年整。
  • 青島這家火了26年的糕點鋪,天天排長隊,是老青島人兒時的味道
    青島是一座極具魅力的城市,它的魅力源自於海濱城市的風光,青島人們的熱情,還有就是青島的美食,提起青島的美食,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海鮮,其實除了海鮮以外,青島人也喜歡吃甜點,特別是兒時糕點的味道,讓人記憶深刻。
  • 兒時的回憶~那些老式糕點、你還記得名字嗎?
    老一輩串門走親戚都喜歡提些糕點,還記得那些糕點的名字嗎?桃酥 這應該是最常見的老式糕點,又香又脆、好吃不貴!還記得那些年,吃桃酥、渣渣兒都不剩的你嗎?芙蓉果這些老式糕點雖然逐漸變得越來越少,但曾經也是熱銷緊俏的零食。它們代表著一個時代,代表著一群人的青春年華。
  • 食在中國 年「味」兒話吉祥|甜甜蜜蜜之傳統糕點
    其中最受大眾歡迎的就是蘿蔔糕。蘿蔔糕是中式的傳統糕點,採用在來米粉,在米漿中加入醃製好的蘿蔔絲等材料,上蒸籠蒸製而成的糕點小吃。步步高升、福祿壽喜……大快朵頤的同時,各種吉言美語也應運而生。京八件京八件可以算得上是極富北京特色的年節食品,老北京人一到年關走親訪友時,拎著的點心匣子,最常見的便是「京八件」。至於為何是八位數,當然也是取個吉利數字,新年好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