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前,成都耀華糕點重出江湖,得知這個消息很多人來CUE大榜,等我們試吃報告。
成都人嘛,就是懷舊。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小時候的耀華糖果可以和上海的大白兔媲美,糖紙都要一張張存下來。
從1938年耀華春熙路創建茶點室開發西餐,售賣麵包、西點、咖啡等開始,它就是當時成都人心目中最最高級的地方。
@君君 回憶小時候媽媽的朋友是耀華的職工「當時邊角都是賣給職工的,她就給我們多買一包,再挖一坨黃油在裡面,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坨黃油,覺得賺大發了。」
以前耀華餐廳就在春熙路西段,大榜的老朋友馮暉老師復原過春熙路的老店們,耀華裡的「蛋奶冰淇淋,玻璃杯中插根麥稈、有幾塊浮冰的冷飲」,堪稱一絕。
圖/馮暉老師出版的《成都街道漫步手記》
大家都說當時在耀華吃飯,真的有種自己渾身都在發光的感覺。帶著這份期待,我們前往了它的新店「耀華糖果糕點鋪」。
不知道為什麼糕點鋪,這個「鋪」字就帶有一種親切的味道,很接地氣,就像以前我們常說裁縫鋪、白酒鋪、肉鋪一樣,是家樓下的鋪子味道。
想像當中,它應該是「宮廷桃」和「聞酥苑」的國營單位範兒,站了一群麻利的阿姨拿貨打單,結果一去發現耀華糖果糕點鋪很西式,不看招牌咋一看還以為是一家法甜。
恰巧去的那天,剛一進門就碰到一位打扮很森系的少女,恍如是在銀座的某家甜品店,亮亮的燈光和拱形的糕點展示臺,讓人十分溫暖。
可能是燈光,也可能是氛圍,再加上隔壁廚房飄出來的香味,真的是每種都想吃。黃橙橙的酥皮、蓋了紅字的酥皮、裹滿芝麻的酥皮,讓人心慌又無從下手。
櫃檯裡的還沒看完,又發現櫃檯上的老蛋糕,小時候的那種包裝紙,連圓嘟嘟的字體都沒變,拿在手裡沉甸甸的,還有一些溫熱,當然要立馬收入我們的測評隊伍。
整個甜品臺中式加西式的糕點有26種,根據店員介紹,我們購買了12種共20樣耀華曾經售賣過和最具中式風格的傳統糕點。(蔓越莓塔和雲腿月餅等並不是耀華強項的沒納入測評範疇)
蔥油酥
去耀華的時候蔥油酥剛烤出來,還在回油,噗噗的往外冒著油珠珠,每一隻蔥油酥都飽滿又豐腴,媽呀那個香味簡直讓人讓人心裡發蘇。
彭主任:我可以吃蔥,但接受不了蔥油酥,蔥的味道被放大了N倍。
米真真:長條條,但是是我不喜歡的味道,有點油哈。
大毛毛:蔥油這種東西就是用來聞的,吃到嘴裡香味就消失了,跟愛一樣,但聞著就會一直被香味包圍。
小豬哥:全世界的蔥油酥是商量好了嗎,都是一個味道。
赫赫:你知道蔥花雞蛋餅嗎,蔥油酥和雞蛋餅一個味兒,一口小小的糕點就能讓你產生吞了一張蛋餅的罪惡感。
土豆兒:雖然不喜歡蔥油酥,但是喜歡回口的椒麻味。
綠豆糕
彭主任:看起來顆粒感、結晶比較明顯,入口,確實不是那種磨得超細的粉粉做的。更加讓人覺得貨真價實,真材實料。綠豆味超級濃鬱,油和甜都恰到好處。
米真真:看外觀就不太一樣,入口沙沙滴,不過分甜,但是很多綠豆。
大毛毛:我其實不太懂,為什麼綠豆糕的餡是紅豆的!但是不影響它好吃,不甜,吃起來像踩在三亞的白沙灘一樣細膩幼滑,沒有白砂糖沒有攪化的顆粒感,簡直就是綠豆糕「馬殺雞」。
小豬哥:好甜啊好黏啊,我說的不是愛情。
槓老師:不甜好吃(個人比較喜歡不甜的豆沙餡料)
土豆兒:入口真的很妙,能感受到綠豆沙的沙沙感,甜度溼潤度油潤度都剛剛好!想買給家裡老輩子吃那種。
川酥餅
米真真:喜歡,有花椒的味道,很麻很川;
門牙:入口有臘肉的味道,然後肉鬆的味道才慢慢擴散。
大毛毛:入口花椒味太搶戲了8,但是回味真香,我變成了王守義。
小豬哥:川味這種東西,真的只適用於肉。
赫赫:川味就是花椒的麻味,和酥皮簡直天生一對。餡兒的部分又脆又松,酥皮綿綿糯糯。我喜歡川酥餅。
土豆兒:一切有麻薯的東西我都會給高分,肉鬆加麻薯還有牛肉這個搭配深得我心!
蜀王餅
彭主任:外面的芝麻未免也太厚了,就是一個plus版的麻餅。糖、油和鹽可能減了不少,但因為大量芝麻的存在,至少我還是沒那麼喜歡,適合長輩。
米真真:川酥餅的Large版本,皮皮更酥內容更紮實,是我覺得這次測評裡最愛的一款;
大毛毛:人家搞個王字是有道理的!吃了還想吃的它排第一,外面那個酥皮殼殼我可太愛了,酥脆掉渣,鋪滿芝麻,光吃殼殼我都能吃一打!
小豬哥:好吃,想用五條人的塑料口袋裝一口袋。
槓老師:王酥,裡面是被麻薯包裹的肉鬆,感覺是這裡面最好吃的一款了,外皮酥,裡面餡也好吃,特別是測評的時候快到晚上飯店了餓了就感覺更好吃了,王酥王酥,酥到隔壁王叔叔。
赫赫:像在吃一大把香瓜子,香味直抵天靈蓋,過癮。
土豆兒:太好吃吧!那層層疊疊的酥脆,真的讓你捨不得把它掰開,前調芝麻香,接著是肉鬆麻薯層層疊疊與牙齒碰撞。蜀王餅不愧為王!
老蛋糕
彭主任:傳統的蛋糕,賣相還是相當乖巧。很多店的老式蛋糕,都非常油膩,肉眼可見的浸出油。耀華的油起碼少半,但絲毫沒有影響小時候吃蛋糕的那種感覺。蛋奶的香味繼續散發,口感介於鬆軟和硬實之間,各方面還多平衡。
門牙:軟綿,是小學的時候學校夥食團的味道。
大毛毛:蓬蓬軟的蛋糕,跟小時候羨慕同桌的蓬蓬裙一樣蓬!
赫赫:太暄了,一口下去,十萬大山在嘴壓縮成二維平面,這塊大大的蛋糕能讓你產生吃了很多其實也沒多少的幸福感。
土豆兒:蓬鬆綿軟不油膩輕飄飄的,一下拉回5歲的幼兒園放學現場。
司馬餅
彭主任:一種長方形形狀的酥,除了皮兒酥軟化渣,其他亮點,印象不深。
大毛毛:司馬光?司馬遷?司馬酥有什麼故事嗎?反正口味來說沒故事。
赫赫:外皮幹硬硬的,咬碎成小塊,也不鬆散,像是在煙燻火燎的院子裡曬過幾天的樣子。
土豆兒:比較幹香,能吃到濃厚的芝麻味兒,回口是椒麻感覺,感覺是薄酥版的外殼沒有芝麻的麻餅。
杜甫餅
彭主任:為什麼杜甫餅是黑色的,為啥不叫包拯餅?我做好了味道比較重口的心理準備,結果,外面那層皮,啥特別的味道也沒說,吃過像沒吃過的感覺。裡面的餡兒是雲腿的,肉的顆粒感明顯,整體不膩。這樣搭配起來,餡兒的重點,其實還多突出的。
大毛毛:本人已經被過於重的藤椒味送走且回不來了.
槓老師:一坨黑不溜秋的糕點,和我同姓,裡面是雲腿餡的,感覺是雲腿月餅碳圓兒版,這個黑金配色能感覺到它應該比其他酥賣的都要貴。
土豆兒: 黑色的外殼沒有什麼味道,肉過於紮實了,火腿可以再瘦點!相比其它確實很平凡了。建議還是不要叫杜甫了哈~
狀元餅
彭主任:第一口下去,第一個反應就是,這不就是五仁餅。在眾多五仁類中,耀華的五仁做得還算好吃。花生、瓜子等配料都挺豐富,調配出來的具體感覺很難形容,但能夠感受到是用心了的。
大毛毛:狀元餅的餅殼子有點意思,厚重紮實,像是鄉裡苦讀十年才中狀元書生,滿腹經綸。
土豆兒:由於是五仁,遭到了大家抵制,但是客觀的來說,這個五仁不難吃。
玫瑰五仁餅
米真真:普通鮮花餅的味道,般;
赫赫:白糖顆粒在牙齒間沙沙穿過,嚼碎的時候嘎吱嘎吱,伴隨著玫瑰鮮花餅泛濫的甜。剎那間,仿佛世界上所有的甜都在這裡了。
土豆兒:由於太平凡,大家都遺忘了這個測評對象,可能就是測了個寂寞吧。
芙蓉酥
芙蓉酥有三種口味、紅色是蔓越莓,綠色是抹茶,黃色是芒果。
彭主任:他們說這個是中式馬卡龍,啊哈哈哈哈。顏色挺好看的,甜度比馬卡龍低許多,硬度倒是上升了不少。我喜歡裡面的餡兒,口感細,軟,沙,用在這裡肯定是褒義。
米真真:就好好做中式糕點嘛,西洋味道搭配在一起怪裡怪氣的,四不像;
大毛毛:芙蓉酥沒有芙蓉,太幹,有點卡喉嚨,中式糕點搞這麼花裡胡哨欣賞不來咯。
門牙:蔓越莓味的有點果酸的香氣,內餡兒的口感豐富得感人。有椰蓉的口感,蛋黃的口感,卻透出淡淡的花香味。很驚喜。
小豬哥:幹,抹茶下面是蛋黃還是水泥?
赫赫:不是芙蓉,是椰蓉。椰蓉一般都裹在表皮,但芙蓉酥卻加在餡料裡,熟悉的口感味道看不到卻吃得到,有點意外之喜。
土豆兒:造型還行,蔓越莓的味道太過平凡了。其它芒果和抹茶味,都沒有來得及吃到。
棗泥餅、冰糖山楂、相思紅豆
彭主任:山楂餡兒的酸甜清爽,嚴重懷疑裡面就是包了一塊厚切果丹皮。紅豆餡的要稍微粉實一些。
米真真:酸酸甜甜,還有粘糯的山楂泥,是好吃的;
門牙:酸甜味來得直接又真實,因為有了酸味的介入,把甜味壓得剛好合適,不膩,但很香。酸酸甜甜,還有粘糯的山楂泥,是好吃的;
小豬哥:還有嗎?給我再mie一點
槓老師:他們這個餡,不甜而且各個餡自己的味道還是比較濃鬱,山楂大家都說是果丹皮,我感覺像華華丹。
土豆兒:三種口味,山楂真的好吃,就是感覺在吃果丹皮,其它兩個味道就Soso。
耀華子登科
耀華五酥,五種酥餅一個袋子:眉毛酥、核桃酥、芝麻酥、花生酥、蛋圓酥。
彭主任:蛋圓酥先摳了那塊圓形的像蛋黃的點綴,沒想到口感還可以這麼結實,比薄巧克力片的硬度還要硬。而酥本身,酥到家了,輕鬆化渣。每款酥,除了點綴的配料不太一樣,並沒有特別大的區別。
米真真:眉毛酥真的真的好酥噢。
大毛毛:眉毛酥就是加了一份糖的桃酥。蛋圓酥就是半糖桃酥,加爆珠(那個蛋圓吃不出什麼感覺,爆珠只是形似非口感)。
門牙:傳統桃酥的味道,雞蛋味濃鬱,酥是最大的優點。
小豬哥:有一起拼眉毛的嗎,你拍照當名媛,我吃。
赫赫:烤制堅硬的小餅乾,努力嚼碎有奶香,配合一杯熱牛奶或許更好,外表軟而內心耐嚼。
土豆兒:還不如買宮廷桃酥哈。
測評結束,最大的感受就是耀華值得一買!測評過程中大家紛紛都說好適合送長輩和送外地親友。比聞酥苑和宮廷桃酥確實高一個段位,從口味到品質到包裝到服務性價比都可以打到8分。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帳單~
西式糕點和創新的中式糕點就不建議大家購買了但是有幾個真的非常值得!!!請記住他們:蜀王餅、川酥餅、綠豆糕、冰糖山楂、老蛋糕。
對了,收銀臺後面,還有一個小小的陳列室,裡面展示了耀華曾經的一些老包裝,餅乾盒、糖紙、日曆,花2分鐘小逛一下還是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