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時期最稱職的一位內閣首輔李標

2020-12-19 文史不假

崇禎登基後,當時的內閣依然還是熹宗時期的「魏氏內閣」,成員分別是,張瑞圖和李國普。很明顯,前兩個都是閹黨成員,第三個李國普雖然不是閹黨,可與魏忠賢也走得很近。據《明史》記載:

莊烈帝即位,以閣臣施鳯來、張瑞圖、李國普皆忠賢所用,不足倚。

在政局初步穩定後,崇禎便下旨要求朝臣們通過廷議推選入閣的人選。當十個候選人的名單擺在御案前時,崇禎徹底傻眼了,因為這裡面既有閹黨餘孽,也有東林黨人,顯然都不是崇禎的最佳人選。

為了防止引起新一輪的黨爭,崇禎竟然突發奇想,決定藉助古法來一次「枚卜」。那麼,何謂枚卜呢?

儘管聽起來特別的高大上,但說白了就是通過抓來選出閣臣,甚至還沒有買彩票的技術含量高。您可千萬別懷疑,這不是玩笑,而是如假包換的歷史!據《明史》記載:

帝仿古枚卜典,貯名金甌,焚香肅拜,以次探之,首得龍錫,次李標、來宗道、楊景辰。輔臣以天下多故,請益一二人,復得周道登、劉鴻訓,並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通過這次抓大會,有六名幸運兒光榮的中籤,他們分別是錢龍錫、李標、來宗道、楊景辰、周道登和劉鴻訓,再加上內閣原有的三位成員,大明內閣突然間就有了九名成員,真的是空前擁擠,空前複雜,空前熱鬧。

來的首輔幹得很憋屈,他既要遭受崇禎的猜忌,還要面對朝臣的彈劾,很快就被逼走了,順道帶走的還有張瑞圖。據《明史》記載:

御史羅元賓復疏糾,鳯來、瑞圖俱告歸。

施和張瑞圖離開後,李國普接任了首輔之位。同樣,他也沒幹了幾天,就被崇禎逼走了,至此「魏氏內閣」全部下崗。

之後,擔任首輔的是來宗道和周道登,他倆很快也被崇禎解僱了。楊景辰本來有機會接任首輔,但他曾經參與編撰了《三朝要典》,因為此罪而被罷黜。9-6=3!

崇禎皇帝的這一波操作下來,內閣中還剩下三個人,分別是李標,錢龍錫和劉鴻訓。於是,朱皇帝大筆一揮,李標就成了大明的第五十五位內閣首輔。

李標(1582年——1644年),字汝立,號建霞,直隸真定府高邑(今河北省高邑)人。在明朝末期的官場傾軋和黨派鬥爭中,他無黨無派,為官正直,明辨是非,敢於直諫,是一股難得的清流。可惜,他同樣沒有贏得崇禎的青睞,很快也被罷職了。

1582年,李標出生於一戶地主家庭,自幼就展現出了不同常人的天賦,對於經史子集很早便能融會貫通。十幾歲開始科考之路,幾乎是兵不血刃的連續晉級。

1607年,二十五歲的李標就通過會試高中進士,開始在翰林院中熬資歷和排大隊。沒過幾年,他因為文採出眾而被授予檢討之職,同時也贏得了時任首輔李廷機的關注。

1612年,李標調任了太子府的屬官,擔任右春坊右贊善。幾年後,又升任了詹事府的少詹事,成為正四品的京官。

從此開始,李標雖然沒有成為東林黨人,但卻與之頻繁的接觸,儼然被視為了準東林黨人。

在萬曆皇帝駕崩後,太子朱常洛登基,史稱明光宗。結果,這位戰戰兢兢長大的朱皇帝,連自己的年號「泰昌」還沒正式起用呢,就因為縱慾過度而嗑藥致死了。

1621年,東林黨人心急火燎地擁立了朱由校登基稱帝,史稱明熹宗,他還有一個很響亮的外號「木匠皇帝」。

朱木匠一登基,馬上犒賞擁立自己的東林黨人。而作為準東林黨,李標也被授予了禮部右侍郎的職務,同時繼續協理詹事府。

藉助「移宮案」、「紅丸案」等事件,東林黨徹底擊垮了浙黨等勢力,完全把持了朝政。而與此同時,魏忠賢的閹黨也在以光速崛起,兩派之間的黨爭愈演愈烈。

李標雖然在很多觀點和主張上都支持東林黨,但他卻極為反感黨爭,小心翼翼地秉持著自己的中立政策。但是,因為他師從東林黨的核心人物趙南星,甚至被列入了《東林同志錄》,越來越遭到了閹黨的仇視。為了避禍,他只好主動辭職。據《明史·李標傳》記載:

標懼禍,引疾歸。

崇禎劇照

1627年,信王朱由檢即位登基,也就是崇禎皇帝。他在繼位之初,立即就對魏忠賢的閹黨展開了清算,所有的閹黨成員和疑似閹黨成員都被問罪或罷黜。

此後,完全失去敵手和制約的東林黨,由此開始獨霸朝政,簡直到了見誰滅誰的地步。

為了逐步更換「魏氏內閣」,崇禎下旨由朝臣廷推入閣的人選。賦閒在家的李標,被東林黨當作是「自己人」,也赫然出現在了候選的十人名單當中。據《明史》記載:

詔廷臣推舉,列上十人。

之後,李標幸運地通過了「抓大會」成功出任禮部尚書併入閣參預機務。隨著崇禎皇帝的一波「神操作」,內閣減員現象嚴重,李標沒過多久就接任了首輔一職。

作為首輔,李標多次上疏崇禎皇帝要以「寬仁」「德政」治理天下,積極效仿聖賢能君,早日實現大明的中興。而這段時期,是他和崇禎難得的蜜月期。據《明史·李標傳》記載:

帝銳意圖治,恆召大臣面決庶政。

不過,由於崇禎的自以為是和剛愎自用,李標很快就因為自己的直言進諫而遭到猜忌。據《明史·李標傳》記載:

帝不從,自是深疑朝臣有黨,標等遂不得行其志。

很快,崇禎就召回了前任首輔韓爌,而李標主動讓位成為了次輔。在袁崇煥一案的審理上,韓爌受到了牽連,被東林黨人連續彈劾,甚至還加上了「內外勾結,沆瀣一氣」的罪名。

無奈之下,韓只得稱病辭職,又一次空出了首輔的位子,而李標也遞次又接任了首輔之職。

袁崇煥

當時,李標所面臨的頭等大事依然是如何為袁崇煥一案定性,以及如何處置相關的涉案官員。他深知,以崇禎刻薄寡恩的秉性,袁崇煥勢必性命不保。但還是本著公正和負責的態度,儘量不搞牽連,更不能擾亂軍心,保全了朝中和軍中的一大批官員。

雖然崇禎帝剷除了閹黨的勢力,但朝中依然是黨派林立,朝臣們只得被迫選邊站隊,主要還是以東林黨為主。這些東林黨人,一個個都自命為清流,但是卻不思朝政,所有的精力既不在「清兵身上」,也不在「流民身上」,而統統用在了相互間的上。

清軍犯境

為了消除黨爭,集中精力處理內憂外患,李標再一次開啟了自己的直言進諫模式,多次上疏勸諫崇禎「不能以黨疑臣」。這個建議,可以說是完全碰觸到了崇禎的軟肋,自詡聖君的這位朱皇帝越來越排斥首輔李標。

而東林黨,眼見李標得益於他們的力量才成功入閣,甚至還二度擔任首輔。可是,李標本人卻不肯與他們為伍,不但不積極參與黨爭,反而還極力反對,限制東林黨的一家獨大。

於是,這幫只會動嘴的東林黨人,開始集中火力彈劾李標。而他們的罪名也是花樣百出,有的說他能力低下,有的說他阻塞言路,有的說他貪贓枉法,有的說他廢弛軍備。還有更歹毒的,彈劾他袒護袁崇煥,暗中勾結軍隊將領。最後的一條,直接說到崇禎皇帝心坎裡了。

眼見如此,李標只得辭官歸鄉。儘管,崇禎帝也象徵性的進行了慰留,但也就是走走過場而已。就這樣,李標也像之前的幾位首輔一樣黯然離職歸鄉了。

1644年,李標在自己的家中過世,享年六十二歲。當時,李自成已經攻陷了北京城,而崇禎皇帝也已經自殺殉國。

在得知他的死訊後,流亡的南明小朝廷追贈其為少傅,賜諡號「文節」。

筆者個人認為,李標是明朝末期難得的一位稱職首輔。他公正無畏,既不參與黨爭,也不排斥異己,竭力輔保搖搖欲墜的明朝,竭盡全力履行了自己的人臣職責。

張廷玉《明史》中高度評價了他:

莊烈帝在位僅十七年,輔相至五十餘人。其克保令名者,數人而已,若標等是也。

相關焦點

  • 明朝歷史上結局最完美的一位內閣首輔李春芳
    他是徐階之後大明王朝的第三十四位內閣首輔,也是繼顧鼎臣之後又一位有「宰相」之名的內閣首輔。1511年,李春芳出生於南直隸的揚州。李家雖談不上是多麼顯赫的名門望族,可在當地也是書香門第。他很小時就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加之接受了正統的封建教育,這些都為他今後的人生經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明朝歷史上最會和稀泥的內閣首輔申時行
    張居正死後,大明王朝的內閣中還剩下四個人,分別是呂調陽、張四維、馬自強和申時行。因為老呂長期抱病,所以張四維接任首輔是板上釘釘的事兒,沒有太大異議。而申時行排名最末,依照常理他起碼得苦等個十年八載。但是,申時行同學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新首輔張四維屁股還沒坐熱,他老爹張允齡就過世了。於是,張四維儘管一萬個不情願,可也只得選擇辭職歸鄉丁憂守制。
  • 他官拜內閣首輔,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後得諡文正
    說到明朝,就不得不提到內閣制了,當時的內閣首輔大臣可謂是位極人臣,因為朱元璋廢宰相制,所以這內閣首輔變成實際上的宰相。而且明朝自第一位首輔大臣解縉起,每一位都無不是當世之才。比如權勢滔天的張居正,比如門生滿朝的徐階,又比如一代奸輔嚴嵩。
  • 最讓人忠奸難辨的大明首輔陳文
    李賢在首輔任上過世後,陳文成為大明的第十二位內閣首輔。陳文(1405年——1468年),字安簡,號褧齋,江西吉安縣人。這個地名,您一定非常熟悉,因為之前的好幾位首輔大臣也是出自此處,比如解縉、胡廣、楊士奇和陳循都是吉安人。可見,此處果真人傑地靈,稱它為「首輔之鄉」也毫不過分。
  • 明朝最慘內閣首輔,含冤入獄受盡屈辱,最後被當成豬一樣宰殺
    內閣需要有絕對的控制力的首輔坐鎮,他不僅能掌握朝廷的局勢,也能在碰到昏君時率領朝臣與他鬥爭,在碰到明君時,也可率領朝臣建功立業。大明有許多內閣,其中有些不被世人知曉,有些人野心過於龐大人人忌憚,而這一位他是明朝最悲慘的首輔,這個人就是夏言。
  • 《首輔養成手冊》權傾天下的內閣首輔羅慎遠X又慫又努力的羅宜寧
    《首輔養成手冊》聞檀他雖然是庶出,但未來卻將成為權傾天下的內閣首輔,手段奸佞,冷酷殘忍。而重生之後的羅宜寧,卻發現自己正在虐待這個未來的內閣首輔,如今庶出不受寵的少年。這一世的羅慎遠雖然還是心機深沉權傾天下的內閣首輔,但是比起上一世的他是有多了點人情味的,也比上一世多了一個會讓他主動去關心人。
  • 明朝最帥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只想做個安靜的美男子,最終為權所累
    張居正,大明王朝第一內閣首輔,在明朝不斷走下坡路的時候,開創了「萬曆中興」。他是歷史上頗受爭議的一個人物,介於佞臣和忠臣之間,勞苦功高,卻也功高震主。他也是大明朝最帥的內閣首輔,身材修長,眉清目秀,還善於保養和打扮自己,非常注重儀表儀容。
  • 七次科舉會試落榜:一文讀懂明朝內閣首輔張璁的逆襲之路
    本文中的主人公張璁先生是個「幸運兒」,他從一個普通讀書人逆襲為了明朝內閣首輔。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張璁的這段逆襲歷史。 因此,張璁贏得了明世宗的敬重,但也得罪了內閣首輔楊廷和,被調離北京,去南京擔任了一個叫南京刑部主事的閒官。
  • 嘉靖罵徐階是小人,下旨說永不擢用,為何不久就提為內閣首輔
    (嘉靖劇照)說的是徐階擔任翰林院編修的時候,嘉靖皇帝聽從當時內閣首輔張璁的建議,想去除孔子的王號,降低孔子的祭祀標準。徐階不同意。但不久就把他提拔起來,最後還讓他當內閣首輔。在嘉靖去世的時候,還讓他輔佐新皇帝。《萬曆野獲篇》是明代沈德符寫的一部筆錄史料,正史《明史》《明實錄》中並無記載嘉靖帝下旨不用徐階的事。《明史》記載這件事的時候,是說張璁向嘉靖提建議後,徐階表示反對。張璁當時很生氣,說,你想背叛我?徐階說,我從來就沒有依附過你,何來背叛?
  • 內閣相否?——明人內閣話語解析
    在陳龍正看來,選任軍政大僚成為內閣輔臣一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職能,而皇帝僅需善擇輔臣,「其實天子之事,惟在擇任輔臣」,[21]這種從皇帝到輔臣再到六卿官員的上下垂直統領關係,正符合丞相制下的中樞結構。崇禎朝刑科給事中李如燦言,「若夫輔君德、總庶官,尤在相矣」。[22]吏科都給事中章正宸直接說,「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為相務也」。[23]三楊等諸臣的人事建言之功在此時再次被提及:「本朝相業,首稱三楊。
  • 張居正一手提拔申時行,申時行做了首輔為何不保他全家?萬曆不準
    張居正是個厲害角色,他老成持重,在內閣呆了很多年。歷經嚴嵩、徐階、高拱等三位內閣首輔,在萬曆初年正式執政,成為大明王朝的實際控制者。早在嘉靖時期,大明王朝的經濟就已經是一落千丈,積重難返之下,又經歷了皇權更迭的風波,所以張居正上臺以後,認為自己的首要任務,那就是讓國家富裕起來。當時大明朝富裕的表現,有這麼幾個主要的方面。
  • 明代九大優秀內閣排行榜
    二、張居正內閣張居正,應該是明代首輔中,排名首位的存在,本身就是天才,5歲識字,7歲能通六經大義,12歲考中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試,16歲中舉人。張居正於萬曆即位之初,挫敗政敵高拱,升任內閣首輔。力行改革,重修吏治,以一己之力,強行為大明續命五十年。其推行的「一條鞭法」對歷史影響深遠。
  • 能在嘉靖朝混到首輔的位置
    能在嘉靖朝混到首輔的位置嚴嵩正式為大學士,那一年他已經60多歲了,嘉靖也已經做了20多年的大明皇帝了。嚴嵩明白,他能到這個位子,是因為「老天爺」賞口飯吃,這個老天爺便是嘉靖。能在嘉靖朝混到首輔的位置,還控制朝堂多年,嚴嵩當然不是個簡單人物。
  • 此人是大明三朝首輔,卻用著一個極不雅的小名,來紀念自己的母親
    在張居正之後,大明最有理想抱負的首輔應是葉向高了,他在萬曆、景泰、天啟年間三度出任內閣首輔,葉向高不僅為官清廉,處事謹慎,而且也一心要挽救危機四伏、國政日非的明室江山。可惜的是,縱然葉向高心比天高,但所遇到的都是昏庸之主,其抱負始終無法實現。
  • 萬曆時代的宰輔,到底是個怎樣的燙手山芋,讓幾任宰輔不斷辭職?
    北宋的時候,曾經有一位宰相,就是因為不願意退休,把這麼重要的職位,當成了養老的地方,被人痛罵無恥。那麼,萬曆時代的宰相,到底是個怎樣的燙手山芋,讓幾任宰輔不斷辭職?說起明朝的皇帝,其實各個都是奇葩,除了早期的那幾位之外,幾乎沒有了一心一意做皇帝的人,更多的是在專研副業。
  • 摧薦一部小說《首輔養成手冊》
    首輔養成手冊是聞檀發表在晉江文學網的一部言情小說。內容簡介他雖然是庶出,但未來卻將成為權傾天下的內閣首輔,手段奸佞,冷酷殘忍。而重生之後的羅宜寧,卻發現自己正在虐待這個未來的內閣首輔,如今庶出不受寵的少年。即使他卑微低賤,有一天也會直上雲霄,成為任何人都要仰視的存在。正是因為羅宜寧知道,所以她才更想哭了。這是一個離奇去世的妹子重生後抱未來首輔大腿的故事,男女主偽兄妹。
  • 被嚴嵩設計害死的首輔夏言,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1598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那個被嚴嵩設計害死的老鄉首輔夏言
  • 李穎||萬曆首輔張居正
    萬曆首輔張居正涼州區武威南鐵路第二小學四(3)班 李穎  說起張居正,讀過中國歷史的人沒有不知道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幾個最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之一。        顧璘是湖南巡撫,他得知有一位十三歲的孩子來考舉人,就準備去看一看。他跟張居正談了一會兒高興極了。於是便解開自己身上的犀帶對張居正說:「小子,你將來是可以系玉帶的,這條犀帶只能先委屈你了。」談完後,他跑到考官那裡,下了一道命令:無論怎樣,都不能讓張居正考中。因此,張居正落第了。
  • 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等人,是怎樣看待農商關係的?
    在這篇墓志銘中,王守仁以上古時期舜帝在位時設立的官職為例,說明了自古並不存在士農工商的排序,來論證了他的四民平等觀。在王守仁之後,他的弟子王艮繼承陽明心學創立了泰州學派。他提出了「格物正己」的思想,肯定了人的物質欲望。泰山學派另一重要人物李贄(1527-1602,字宏甫,號卓吾)更是大膽反對傳統儒學對人性的禁錮,揭示假道學的虛偽,肯定人的私慾。
  • 大節可議,迎附朱棣:身系詔獄,勤苦讀書;大明內閣首輔楊溥舊事
    他就是大明內閣首輔、「三楊」之一的楊溥。 楊溥既然是「三楊」之一,那麼,就先說一下「三楊」。 所謂「三楊」,是指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