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滋味最久長——評長篇兒童小說《女孩小溪之歌》

2021-01-11 瀟湘晨報

鄧湘子的長篇兒童小說《女孩小溪之歌》,以作者一貫的寫作風格和文學態度為基底,即通過詩意的描繪,敘寫成長的艱難與沉重,表現悲憫情懷。

作家的目光鎖定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中國古老鄉村,一個當下小讀者十分陌生的時空。鄧湘子塑造了小溪這樣一個純善的鄉村女孩,並借著小溪的際遇,溫故苦難,審視成長。由於故事場域的與眾不同和敘事立意的獨具匠心,作品從一開始就顯出了獨一無二的個性。

這無疑是一部苦難題材的成長敘事,作者選擇第三人稱的有限視角創設情境,這就使得主人公小溪「缺席」了很多事發現場。無論是父親、哥哥還是奶奶的去世,小溪均不在第一現場,她總是通過其他人的互證最終確認消息。顯然,鄧湘子對兒童給予了充分的尊重和關愛,所以在展示苦難的時候,他尤其注意了度的把握。作品中死亡總帶有一定的偶發性和巧合性,情節的突轉揭示著生命的無常,折射出那一代人命運多舛的生活本相。

不僅如此,初看小山和祖母之死,這充滿神秘性的受難令讀者措手不及。鄧湘子緊貼著湘西南山區地域背景,在作品中灌注了一種具有神性、巫性的原始思維。無論是那些富有地理因緣的神話傳說,還是小山和祖母如獻祭一般的生命終止,都氤氳著一絲詭譎,亦真亦幻。

而這種氛圍同時也隱伏在小溪的夢中。鄧湘子不惜筆墨地描寫小溪的夢,以夢的方式表達人物內心,疊入成長體驗。這些夢以蒙太奇的方式反覆閃現,解讀起來同樣有巨大的彈性空間。鬼魅、失序的噩夢極具象徵意義,呼應著小溪潛意識裡無法釐清的焦慮和隱痛,表現著小溪細膩、幽微、隱秘的心靈世界。夢中詭秘的大鳥,又可以看作是小溪內化苦痛時堅韌、樂觀的精神表徵。大鳥的頻繁出現,正是小溪一次次的靈魂自救、心靈突圍。

在鄧湘子筆下,小溪的成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使親人接連死亡、背井離鄉,小溪對苦難仍持有鈍感,她對於成人世界複雜人性的審察能力並沒有離奇般地一夜突漲,她的純良、天真、懵懂也沒有誇張式地瞬間泯滅。對此,鄧湘子給予了理性的解釋與觀照:「這也許就是童真的本來樣子,也是童真應有的力量。」

作者做了一個新穎且有意思的嘗試,即以「酸麻管」「苦艾菜」「紅南瓜」「魚腥草」「辣蓼花」「酸柿子」這些與鄉土保持著巨大親密性的日常植蔬為章節名稱。它們是章節的標題,也是情節的重要構成元素,更是作者著重表達的具有生活實感的成長滋味。

鄧湘子將滋味落到實處,多次寫到了感官體驗,如「酸麻管」「紅南瓜」「霜柿子」等部分,通過「吃」的敘事,充分調動小溪的感官,食物的滋味變成了她的身體記憶,豐富了她的成長感受。而「吃」作為一種社交紐帶,也成為羞澀、內斂的小溪向外敞開心扉的重要渠道。食物的分享和共品,營造了溫暖而莊嚴的交流氛圍,這樣的氛圍沁潤著溫情,軟化了苦難。

作者在人物名稱的設定上也頗有用心。如「小溪」這個名字,不僅呼應了她的成長環境,也與她的性格有機涵融。《道德經》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在小溪身上,柔弱與剛強對立統一,形成了巨大的張力。

這部作品,鄧湘子不追求快節奏、大容量,他力圖打破敘事範式的窠臼,追求一種乾淨單純的內核,所以他寫得樸素,只為從容地講好一個成長的故事、一個耐讀的故事。他娓娓道來,如數家珍,你聽著,也覺得這個故事如小溪一般,雖無驚濤駭浪,卻能柔婉地延綿到心靈深處。

(《女孩小溪之歌》 鄧湘子著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責編:劉瀚潞]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來源:新湖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陽光少年打造長篇校園小說《開心果•果果》
    果果》封面   (本網訊)4月26日下午2時,少年作家胡一龍首部長篇校園小說——《開心果•果果》新書首發式暨動畫片製作授權儀式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著名童話作家林一葦說,作為第十八屆中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年齡最小的作家,胡一龍領跑了90後創作的新時代。     這是一部反映現代城市兒童生活的長篇校園小說。
  • 兒童文學作家參與鄉村支教,創作支教扶貧長篇兒童小說《逐光的孩子》
    10月31日上午,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召開的支教扶貧題材長篇兒童小說《逐光的孩子》的研討會上,有評論家對《逐光的孩子》作出這樣的點評。2015年舒輝波在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朗詩五權希望小學支教。 書寫這些「最可愛的人」,並成為他們中的一員《逐光的孩子》以一名大學生支教教師蘇老師的視角,講述了其在鄂西山區藍溪小學支教的經歷,生動展現了支教大學生們對鄉村教育從疏離到融入,從不理解到誓死守望、陪伴並見證孩子成長的心路歷程。
  • 我的童年,我的《青春之歌》
    哦,想起來了,我第一次看到的長篇小說是一部青春勵志巨篇《青春之歌》,是我在即將升上小學五年級的那個暑假看的,但我沒有把整部小說都看完。記得那年暑假,我和媽媽、妹妹一起跟著爸爸,到爸爸的單位縣水泥廠,住了幾天。
  • 10歲兒童朱丹彤完成16萬字童話小說《貓之女》
    10歲的時候,你有什麼樣的童年生活,你做了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你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嗎?還有,你喜歡讀書嗎?又有什麼樣的收穫呢?5月11日,10歲小學生朱丹彤創作的長篇童話小說《貓之女》首發式在北京郭沫若紀念館舉行,當天33.7℃的高溫讓北京的氣溫達到了今年以來的最高值,而在主題為「十歲小學女生的奇妙幻想之旅,打開一個成人無法觸及的浪漫世界」的首發式現場也是高潮不斷。
  • 《水果糖》:萬般滋味 皆是成長
    研究琢磨、碩果纍纍親近閱讀、潤澤童年國際視野、創新模式、中美交流學習交流、輻射引領、共促共長秉持「以兒童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確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高效課堂,優化課內閱讀教學的策略;並研究將課外閱讀「擠」進課堂的策略與實踐——以整本書的課程實踐為突破口,使兒童儘早「學會閱讀」,繼而獲得「透過閱讀學習」的能力。
  • 成長中的歌聲——羅大佑之《童年》
    當時他與臺灣另外一個才女相遇了,她就是張艾嘉,是不是由於遇到才女兼美女激發了他的靈感,還是出道不久的他還童心未泯,我們今天不得而知,反正就在那個時期,一首經典得不能再經典的兒童歌曲誕生了,他並將這首歌獻給了人生中第一次令自己怦然心動的女孩,這首歌曲就是《童年》。
  • 首次出版長篇兒童文學小說,就入圍「中國圖書界奧斯卡」
    ■編者按:  江蘇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近日獲得有著「小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安徒生童話獎」讓很多國人驚嘆不已:原來中國兒童文學的創作水平這麼高!其實,這幾年來,除了那些耳熟能詳的兒童文學作家不斷推出新作之外,還有很多備受小讀者喜愛的作品出自非專業類作家之手。
  • 顏歌:用四川話語寫小說
    2013年顏歌憑藉長篇小說《我們家》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潛力新人等獎項。2012年,創作《我們家》時,顏歌正在美國杜克大學大學做訪問學者,《我們家》記錄了西街上豆瓣廠老闆一家活色生香的故事。據悉,《我們家》已入圍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明年將推出英文、德文、匈牙利譯本。今年5月,她的短篇小說集《平樂鎮傷心故事集》(以下簡稱《平樂鎮》)出版,娓娓講述了女孩和女人們的生活。
  • 著有《歐陽海之歌》的金敬邁去世,鐵凝、王安憶、梁曉聲是其粉絲
    金敬邁的最著名的小說是《歐陽海之歌》。筆者家裡有一本舊書,紙質發黃,之前也曾經力圖讀過,但是,除了開頭的悲劇童年部分,憑著它的故事性,而吸引人慾罷不能之外,後來現實生活的部分,讓人難以卒讀。為了更好地了解作家金敬邁的創作秘密,最近,把這本書再一次細細地讀過。
  • 秦邊之愛: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新黨」之人相繼還朝,「舊黨」之人則連遭罷黜,蘇軾一派被劃入舊黨陣營,唇亡齒寒,秦觀也免不了受牽連。此時的秦觀已與邊朝華成為了夫妻。在此之前,秦觀已娶了妻,妻子名叫徐文美,是一名富戶之女,可夫妻二人感情不是很好。在秦觀當官後沒多久,便把家中老母接到身邊照顧,卻唯獨把徐文美留在了老家。
  • 《第五人格》長篇同人小說第十章:密涅瓦軍工廠繃帶男子
    導 讀 第五人格長篇小說第十章:密涅瓦軍工廠繃帶男子,分享篇第五人格長篇小說第十章密涅瓦軍工廠繃帶男子內容
  • 英國女性小說獎提名名單公布,奈及利亞作家備受關注
    3月4日,在近些年日益受到關注的英國女性小說獎公布了提名名單。31歲的奈及利亞作家Akwaeke Emezi在這次的提名中備受關注,提名小說《淡水》講述了一位年輕的奈及利亞女性Ada離開祖國去美國生活的故事。其他入圍者還包括2018年的布克獎得主、《送奶工》(Milkman)的作者安娜 · 伯恩斯(Anna Burns)以及《阿基裡斯之歌》的作者瑪德琳·米勒。
  • 班馬的童年世界:突破邊界寫作 把大人拉進童年更深處
    [導讀]「班馬精品文集」(共8卷)含小說和小說集,是兒童文學界有「鬼才」之譽的班馬新作,著作越出傳統兒童文學的狹義邊界,作品把童年帶往生活的更深處,常把大人們帶往他們所不知道的童年更深處。」(共8卷)含小說和小說集《夜探河隱館》、《六年級大逃亡》、《上海街頭流浪記》、《重慶山城夜行記》、《沉船謎書》、《幻想鯨魚的感受》,詩集《風之少年》,閱讀精品導讀《世界奇書導讀》班馬著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班馬在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界有「鬼才」之譽。
  • 我們該給孩子什麼樣的兒童小說
    兒童文學讀者當然是兒童,可是兒童在讀文學作品之前僅僅是兒童,是什麼樣的作品使他們成了讀者?兒童的天性究竟是什麼?隨著文藝復興發現了兒童,從而有了兒童文學,並使成千上萬——幾乎全部兒童成為了讀者,這是歷史巨大進步。他們成為兒童文學讀者是培養塑造的結果,是因為這個世界上終於誕生了一個呵護他們天性的文學。
  • 街頭戲水兒童:姥姥門前小溪我也是這樣玩
    街頭戲水兒童:姥姥門前小溪我也是這樣玩 字號:小大 2012-06-18 10:12一陣陣的歡笑聲從鞦韆旁不時響起;一個小姑娘賣力地推著簡易的轉轉椅,轉轉椅上的小朋友們享受著旋轉的快樂;還有不少小朋友紛紛撩起褲管、裙褶,淌進小水池找尋清爽,不敢下水的孩子,坐在岸上,露出羨慕的眼光……在鋼筋混泥土堆砌的城市,孩子們盡情地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童年。原來,童年的快樂可以這麼簡單。
  • 女孩放棄高考創業,開兒童攝影館留住童年回憶
    張秋燕是一名90後儋州女孩,年紀輕輕的她,已經是海口一家寶貝兒童攝影會所和寶貝媽咪館的老闆,手下有23名員工。張秋燕之所以創業,是因為自己沒有一張記錄童年美好回憶的照片。她說,希望通過團隊的努力,將來讓每個人都有一本童年相冊。
  • 近代中國第一部長篇翻譯小說《昕夕閒談》
    因此,《昕夕閒談》是不折不扣的中國近代第一部長篇翻譯小說,理應在近代翻譯文學史上擁有一席之地。 然而,《昕夕閒談》雖開國內長篇翻譯小說風氣之先,其譯者身份和原作文本卻一直付之闕如,當時的社會反響亦只平平,致其極受冷遇,與20多年之後出現的爆款「林譯小說」有著天壤之別。
  • 新中國70年兒童文學創作:童心如歌 繁花似錦
    但同時也湧現出孫幼軍的長篇童話《小布頭奇遇記》、金波的兒童詩集《回聲》、沈虎根的兒童小說《大師兄和小師弟》、葛翠琳的兒童劇《草原小姐妹》等一批紮根於現實土壤的優秀之作。60年代後期的兒童文學一度進入停滯與艱難探索時期。1966年上半年兒童文學作品的出版依然如常進行,但自1966年下半年起至1968年,文學與兒童文學開始從人們的視線中淡出,直至1969年以後才逐漸發生了一些變化。
  • 長篇校園勵志小說《高考倒計時》出版上市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這是一部以「高考」為主的長篇校園勵志小說,描述了上海高三學生在高考來臨前的日子裡,如何擺脫迷茫、過關斬將、決戰高考的故事,還完整地剖析了決戰新高考三百天的操作指南而上海作為首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意味著考生註定要經歷與以往不同的「新高考」之旅。本書以「親歷新高考少年」第一人稱的獨特視角,全景展現了新生代學生、老師、家長在緊張的高三中矛盾、壓力、焦慮的產生、應對和解決,以及「新高考少年」各自勇於追夢的過程。溫和中蘊藏著力量,讓人耳目一新。這還是一部新高考實用指南。
  • 「00後」作家陳盈穎 出版第四部長篇校園成長小說
    近日,上海作家協會會員、「00後」暢銷書作家陳盈穎推出第四部長篇校園成長小說——《高考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