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冬,自在睡覺
我們常常聽人說:「這個人愚不可及,實在蠢得沒樣了。」什麼是「愚不可及」?我們來看看《論語》裡是怎麼說的。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寧武子是衛國的大夫,有一天孔子很感慨地說:「寧武子真是有覺知,他可以給自己身上裝一個『開關』,隨時切換——當國家政治清明,允許大家做事時,他就積極發揮才幹,建功立業;當國君昏庸,整個系統崩塌時,他就馬上裝聾裝啞,裝瘋賣傻,什麼也不幹,甚至讓人覺得他完全是一個可有可無的loser。他的智慧,別人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真是趕不上。」
這段話非常深刻地揭示了,孔子作為一個世界級的人情練達「老司機」的智慧。
孔子活了七十多歲,孟子活得更長——八十四歲。對一位真正的「老司機」來說,需要明白一件事——長生才能久視。六十歲以後收徒,到七八十歲的時候,還可以收一大票四五十歲,乃至二三十歲極其優秀的年輕人,等到「離開」的時候,正好花團錦簇、枝繁葉茂。
對哲學家來說,長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其實對資本家來說,也是一樣。
巴菲特的錢大部分都是他六十歲以後掙來的,因為他的錢是複利增長的。他年輕時掙的錢並不是特別多,但一直保持「長跑」——複利增長,所以到他八十多歲快九十歲時候,資產每增加一個點,就會收穫幾十億的金額——百分之一就是幾十億,因為他的盤子足夠大。
這件事告訴我們,要有足夠長的雪道才能積累出足夠大的雪球,慢慢掙,長久掙,才能長生久視,這是孔子向諸多有智慧的人傳遞的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老乾媽之所以能成為「老乾媽」,是因為她很多年只堅持做一件事。她不需要高科技,也不需要做很多類似倒賣房地產特別賺錢的事。她只需要在貴州——一個距離政經濟、文化中心都很遠的地方,認認真真地,幾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品質就可以了。最後她把產品賣到了全世界,就是因為專注的時間夠長。
有時活得很長的人,並不是因為足夠聰明,而是在時機不對的時候,懂得閉藏自己。《三體》裡有一個很重要的法則——你不可以在黑暗的宇宙森林中暴露自己,如果暴露就會被消滅,尤其在混亂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