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家庭暴力!女性應該怎麼更好地保護自己

2020-12-16 太平洋親子網

昨天是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近來發生了很多對女性懷有惡意的新聞,方洋洋被丈夫公婆虐待身亡,美妝博主宇芽在家中被前男友施虐,柳州女子當街被丈夫毆打致死……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根據世衛組織提供的資料,世界上每三名女性就有一位一生中曾遭受過身體暴力或性暴力,大多來自親密伴侶。

上面提及的每一個案件,都猶如驚濤駭浪在人們心中翻滾:2020年了,還有這麼多女性遭受來自丈夫的暴力傷害,而我們所看見的,可能還只是冰山一角……

冷暴力也是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並不是一定要發生生理上的實質性傷害才成立,長期的不聞不問,在妻子面前或在家庭中充當「透明人」,不對家庭成員的情感付出有所回應,構成冷暴力的話,其實也是一種家庭暴力。

並且這樣的傷害,有時並不比其他的輕。

因為,被冷暴力的一方容易因此陷入自我懷疑中:

「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所以他才不肯理我。」

可是,這樣的追問很多時候沒有意義,溝通和交流如果喪失了一方的在場,並沒有答案。

冷暴力的實質是拒絕溝通,遭受暴力的一方與其苦苦思索,不如正向回應,建立積極溝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小心,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很多被解救出家庭暴力漩渦中的女性,卻反過來為施暴者辯解:

「他只是一時失手,不是有意的。」

「雖然他脾氣控制不住打了我,可是平時還是對我很好的。」

一位律師講述自己經手的家暴案時說,「真正愛你的人,是捧在手心裡,而不是用手去打你。」

傷害成為現實,無論怎樣的藉口、理由都不能作為掩飾和開脫。但人容易被情感影響,對事情做出不夠理性的判斷。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即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有很大的機率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甚至還有不少被診為抑鬱症和雙相情感障礙症。

想要釐清是否因為情感而失去理性判斷,不如試著將對方好的地方和做錯的地方分別記下來,試著換位思考,假如自己是旁觀者,好與壞是否可以互相抵消,自己為對方做的解釋,有哪些是出於相處的情感,有哪些是正確的判斷。

尤其小心,當周圍都勸你「忍忍」,「為孩子著想」時,想一下,如果有機會擺脫這樣的環境,要不要試試?孩子成長在充滿口角和肢體暴力的家庭環境中,真的是好的嗎?

換一個角度思考,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斷。

相關焦點

  • 關於反對家庭暴力,你應該知道的...
    關於反對家庭暴力,你應該知道的.....誤區二「為了孩子要忍耐,不能離婚」 事實:1、家庭關係不應成為暴力行為的擋箭牌;2、長期生活在暴力家庭中,會使孩子產生緊張和恐懼感,養成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的習慣;3、人們可以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離異家庭並非等於有問題的家庭,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 反對家庭暴力 促進家庭和諧
    主講人夾江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安合紅以「反對家庭暴力促進家庭和諧」為主題,緊緊圍繞「什麼是家庭暴力」「如何應對家庭暴力」「怎樣收集證據」等多方面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家庭暴力的表現形式,應對措施,證據種類和收集方法等。
  • 墨西哥的女性與女權:從《羅馬》到「反對性別暴力」遊行
    最近發生的兩件事讓墨西哥女性進入到我們的視野中,一個是由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影片《羅馬》斬獲第91屆奧斯卡系列大獎,另一個則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當天墨西哥城的「反對性別暴力」遊行。在聯邦警察和國家人權組織的護衛下,來自各個職業、階層和地區的女性與志願者,高舉反對性別暴力和主張女性權利的標語,沿著墨西哥城改革大道一路向東,旗鼓喧天。墨西哥城的「反對性別暴力」遊行。作者攝。人們不禁要問,墨西哥女性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群體?
  • 反對家庭暴力丨關於家暴,這些都是誤區……
    我們理應尊重和保護隱私,但家庭暴力是對人權的侵犯,已不屬於隱私範疇。誤區二:「家庭暴力主要發生在落後地區和沒文化的人身上」人們之所以有這種印象,是因為經濟條件和文化程度會影響當事人應對家庭暴力的方式方法,使家庭暴力的暴露程度有所不同。事實上,所有人群中都可能發生家庭暴力,富裕和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也可能是施暴者或受害者。
  • 反對家庭暴力 促進社會和諧_中國網
    通過反家暴立法,中國可以莊嚴宣告,幸福中國是建立在現代平等、自由、反對家庭暴力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家庭成員不平等的、容忍家庭暴力的基礎之上的。中國社會正在健康穩步地向前發展,中國人民已經普遍具有追求高品質生活的積極願望。這是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最深厚的社會基礎。反家暴立法有利於保障人民的身心不受任何非法攻擊,包括不受與自己關係最密切的人攻擊,為人民的身體與心靈提供一處最後的安全港灣。
  • 「家暴的四種形式」,面對家庭暴力該如何保護自己?
    此類事件再度將「家暴」推入輿論中心,有人說家庭是溫馨的港灣,家庭是安全的聖地。但家暴,卻讓避風的港灣成為噩夢。很難想像,在宇芽、Julieta背後,在很多缺乏曝光的角落,還有多少女性正遭受家暴卻孤立無助、選擇沉默。對於施暴者來說,家暴從來不需要理由。
  • 反對家庭暴力 提升婦女維權意識
    晨報融媒體訊(竇玉婷 記者 史航)近日,愛民區婦聯以「11·25世界反家庭暴力日」為契機,聯合一鎮七辦、各社區村屯,通過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評論等方式開展「反對家庭暴力、提升婦女維權意識」線上宣傳活動,希望廣大婦女通過提升法律意識、維權意識,從而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 反對家庭暴力 共建和諧仁裡——石臺縣仁裡鎮婦聯開展反家庭暴力...
    11月25日是「國際反家庭暴力日」,為進一步提高廣大婦女兒童反家暴意識,倡導全社會共同樹立反對家庭暴力理念,石臺縣仁裡鎮婦聯通過多種宣傳方式,組織開展「反對家庭暴力,共建和諧仁裡」系列宣傳活動。活動當天,向前來辦事的婦女群眾發放《反家庭暴力倡議書》,並向其講解法律法規對家庭暴力的認定範圍以及應對家庭暴力的舉措,讓其深入了解家庭暴力帶來的危害,維護女性合法權益的重要意義。
  • 面對校園暴力,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
    這個觀點,居然有些家長反對;還一直被一些「兒童專家」批評,說我宣揚暴力,以暴制暴是不對的。 我堅決維護我的觀點。我小時候相對矮小,家人一直擔心我被欺負;但是,每個欺負我的人都被我打得不輕,而且氣勢上不輸人,聲音吼得大,表情夠可怕。結果是,沒人敢欺負我這個矮子,跟我關係好的矮子也沒人敢欺負。
  • 家庭暴力,被低估的犯罪
    現場,有一個60多歲的老人,她忍不住的哭訴,她說她的媽媽是一直遭受家庭暴力,忍到老;她自己也在反覆遭受家庭暴力,但是不想再報案什麼的,習慣了;可是她發現她的女兒陷入的家暴的怪圈中,並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她問我,「這個到底應該怎麼辦?」
  • 如何更好地保護婦女權益?聽聽女性代表委員們怎麼說
    強化維護女性權益的執行力(新聞眼)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營造尊重婦女、關愛兒童、尊敬老人、愛護殘疾人的良好風尚。當前,婦女的貧困問題、社會對婦女的歧視現象仍然存在。如何更好地保護婦女權益?聽聽女性代表委員們怎麼說。  作為鄉村振興建設的有生力量,鄉村婦女的地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淺析針對女性網絡暴力的產生與現狀
    這種觀點輸出的代價對輸出者而言可忽略不計,網絡施暴者輸出觀點時極少會考慮受暴力者的情緒,或高度信仰自己的觀點以至自信其價值觀為普適價值觀,或對自己的言語會傷害他人情緒的現實並無明確認知。而網絡暴力的一個特性,就是施暴者的觀點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凝聚很多人的共識。對於歧視女性這一普遍信念,其能夠獲得的認同就更加迅速且龐大。
  • 桂姐姐反家暴小課堂(一)丨家庭暴力的危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簡稱《反家暴法》)已於2016年3月1日正式實施,在11月25日國際反家暴日來臨之際,為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進一步增強廣大婦女和家庭的反家暴意識,保護婦女群眾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權益,推動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廣西女性將以漫畫的形式宣傳反家暴知識,營造全社會共同反對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圍
  • 實施家庭暴力應負哪些法律責任
    現實生活當中對於家庭暴力以及虐待自己婚姻伴侶的行為社會從整體上都是非常排斥的,對於家庭暴力的情況女性不應該就這樣為了家庭的完整一直進行忍讓例如:吼叫、尖酸諷刺、威脅將對方或小孩殺害、揚言使用暴力、大罵對方愚蠢、侮辱、不實的控訴。3.心理虐待:威脅自殺、不準對方使用電話和擁有金錢、逼問對方行蹤、質問孩子是誰的和錢怎麼花的?阻止對方探視其親人、嘲笑、侮辱對方的朋友、濫用藥物和酗酒、不實的指控對方有外遇、極度忌妒、無法保有一份工作、禁止對方上學或工作,跟蹤、監視、謊言操控人、批評對方的外表、責備、冷漠以對。
  • 遭遇家庭暴力該不該離婚 選擇離婚前你應該弄清楚這些
    遇到家庭暴力該不該離婚(網絡調查)家庭暴力是中高發的一種現象,據全國婦聯的一項調查表明,中國2.7億個家庭中大約有30%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有16%的女性承認遭受過配偶的暴力,14.4%的男性承認打過自己的配偶。每年約40萬個解體的家庭中,25%緣於家庭暴力。特別是在離異者中,暴力事件比例高達47.1%。
  • 短跑名將涉家庭暴力:法律怎麼看?
    「男尊女卑」,夫權統治貫穿數千年中國歷史:「三從四德」,將女性置於男性統治之下。直至今天,崇尚男性對女性暴力、父母對子女懲戒的歷史傳統,依然深刻地影響當代中國家庭。  4. 社會整體環境的影響。雙方在日常生活中一方若有家暴情形存在,另一方或者家人可以向公安機關報警、申請庇護或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來保障受害方的健康。遇到家暴如何保護好自己?
  • 反對家庭暴力丨這些反家暴小知識,你都知道嗎?
    原標題:反對家庭暴力丨這些反家暴小知識,你都知道嗎?反家暴小知識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自2016年3月1日實施。家庭暴力是發生在家庭中,受害者往往因為「家醜不可外揚」的思想束縛而忍氣吞聲,施暴者變本加歷,同時家庭成員共同生活在一起,朝夕相處,施暴者可充分選擇作案時間和手段,很容易實施暴力。具有較大的危害性。由於家庭暴力的隱蔽性導致受害人一般處於無助狀態,施暴者的行為不受控制而容易走向極端,導致惡性案件的發生。
  • 槍響之後沒有贏家,面對校園暴力,怎樣保護自己
    全世界三個學生就有一個曾遭遇欺凌,反對校園暴力,學生如何自我保護,成為家長,學校乃至整個社會都關注的問題,它造成的社會影響極大,在遭遇校園暴力時,學生該如何保護自己,遇到校園暴力時怎麼辦,如何應對,學會這些方法。
  • 反對一切有關於性別的暴力,我是探探上的公益短片導演
    之前我在一家反對性別暴力的公益媒體擔任紀錄片、短片導演。今年為了繼續上學,我離職了。雖然不再擔任全職崗位,我還是在繼續參與反對性別暴力、倡導性別平等的視頻項目,比如近期在做的一個呈現各行各業女性勞動者的短視頻系列。
  • 遭遇家庭暴力,如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2016年3月1日,該法正式施行,標誌著我國首次以國家立法形式建立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那麼,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申請條件有哪些呢? 一、什麼情況下可以申請?家庭的成員遭受其他成員的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的,在這個情況下,受害的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請保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