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華為十幾萬人全力奮鬥的核心秘密:獎金激勵體系(2020)

2020-12-19 斜槓否

有一段話很扎心,但卻很寫實:老闆總是希望員工多幹活少拿錢(只想馬兒跑,不想讓馬兒吃草),員工總是希望少幹活多拿錢(最好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

那協調和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是什麼呢?柳傳志先生曾經提出過著名的留人的三種方法: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其中待遇留人是最基礎的,只有待遇留人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談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否則就是耍流氓,光畫餅不給胡蘿蔔,是行不通的。

待遇留人也就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第一層:滿足員工的生理需求,在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中,體現為薪酬和福利體系。薪酬通常包括工資和獎金,福利通常是企業給員工提供的(可能是分層分級)各種額外的物質類激勵。

工資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不同公司的設計方法雖然可能略有差異,但也不會有太多的類型,而獎金的設計是非常複雜的,不同行業、不同公司、公司內部的不同崗位、不同層級、同一個公司發展的不同時期獎金體系都不一樣,設計得好的獎金體系能夠極大地激發員工的奮鬥熱情,為公司創造更大的效益,促進公司快速發展。設計得不好的獎金體系對公司來說可能是個災難。

那麼,在中國乃至全球的企業界中,哪家公司的獎金方案最好呢?哪家公司的獎金制度最科學最合理最能激發員工熱情呢?毫無疑問,華為公司是其中一家。華為公司的整體員工素質最相對來說最高的,以研發、技術人員為主,華為公司所處的行業又是高度競爭的,早前都被擁有巨大優勢的外資企業、跨國巨頭所壟斷,華為如何能夠在這種情形下逆襲、快速成長呢?

這就是華為獨具特色的薪酬體系,尤其是獎金制度。記得任正非先生曾經說過:我哪裡懂什麼管理,我只是分錢比較公道罷了。——當然這是一句客套話,但是這句話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華為的獎金制度和激勵體系對華為發展的重要意義。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華為公司2020年的獎金激勵制度吧。

如果你需要該制度的PPT或者華為公司的全套管理資料,任正非先生講話的歷年講話(txt和word可編輯版),歡迎留言或者私信我哦。

相關焦點

  • 打出股權激勵組合拳——華為TUP模式對激勵體系構建的啟示
    華為作為我國民營企業的典範,其激勵體系受到企業界的高度關注,是很多企業研究借鑑的範本。2014年華為公司推出的TUP計劃,讓華為的激勵機制體系進一步迭代升級,引起業界人士的進一步思考和借鑑。華為1987年開始創業,至今成為企業翹楚,其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基於任正非所秉持的分配理念而推行的不斷升級的股權激勵機制,是助力華為成功的重要動力因素。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分析華為的激勵體系,以期從中得出激勵體系建設和完善的寶貴借鑑。
  • 華為薪酬體系的整體框架
    第二個階段叫市場體系,這一階段的導向非常明確,就是要實現快速的規模增長,覆蓋市場,打破市場格局。這一時期,華為逐漸進入海外市場,國際化發展路線逐漸明朗,因此為了實現規模的快速增長,華為的獎金機制也發生了相應改變。
  • 華為是如何設計薪酬體系的?
    華為就根據這套方法,建立起了一套薪酬價格體系。彭劍鋒老師說人力資源的核心有三個要素,分別是: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股權,要看員工未來可發展性如何;工資,是看員工當前能力怎麼樣;獎金,是近期所做的貢獻怎麼樣;福利,是保留因素,沒有任何激勵因素。這樣就建立了一套分配體系,使得華為人才體系更加體系化。
  • 《華為團隊工作法》下篇:人才培養、激勵管理核心(培訓必看)
    接著上一篇繼續為大家分享>>《華為團隊工作法》下篇:人才培養、激勵管理核心(培訓必看)第三部分:人才培養華為極度關注人才的培養,總結來講就是「效率為先、效果為王、道術合一、知行合一」為了保證育才效果,華為把人才培養與管理者晉升資格掛鈎,不能培養本崗位接班人的永遠不能不提拔。把人才培養效果作為幹部領導力的考核指標,納入幹部勝任力體系中,且作為中高層管理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權重至少要佔20%。
  • 華為人才秘密:說和做之間,隔著一套管理方法
    華為人才秘密:說和做之間,隔著一套管理方法 2020-02-24 11:24
  • 很多人都說華為的工資很高,當你看了華為的薪酬體系就知道原因了
    大家都知道華為是一家不上市的民營企業,華為通過工會實行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沒有任何政府部門和機構,而且股權100%由員工持有。 華為每一年,都會對大薪酬體系做些許調整,有些年份調整大,有些年份調整的小。
  • 華為科學分錢:激勵的主要類型
    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公司發展到今天,他自己沒做什麼實質性的貢獻,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貢獻的話,就是華為在分錢的問題上他沒有犯大的錯誤。可見,如何分錢,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華為基於人性的多變性和業務場景的多樣性,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多元化激勵機制」,實現了精準激勵和持續激勵。
  • 華為員工人均薪酬近70萬!1317億搞研發,天才「少年」年薪201萬
    據時代周報報導,以消費者業務為例,徐直軍介紹稱,受「實體清單」影響,華為手機終端無法使用GMS後,原本高速增長的海外手機銷售態勢戛然而止,海外手機銷量迅速下滑,直至Q4才稍有回升,初步估計受影響損失的銷售收入或達100億美元。在談及2020年業績展望的話題時,徐直軍更是袒露了較為悲觀的發展預測。
  • 萬字長文解讀華為的創新和成功
    我剛才講的是財富分配過程中的「勞動者分配優先」的機制,現在講一講非物質激勵,這裡最核心的是權力的激勵。28年以來,華為始終堅守以責任結果為導向的考核機制,按照實際貢獻選拔幹部。  任正非有很多形象化、軍事化的語言,比如「上甘嶺上選拔幹部」。華為的幹部不是培養出來的,華為的幹部是從上甘嶺上打出來的。
  • 華為的核心價值觀,每句話都是常識
    華為在管理實踐中儘管做了,也做對了,但還沒有上升到觀念層面,沒有從觀念體系上打通「上帝」和「僕人」的因果鏈、邏輯鏈。2010 年,華為的核心價值觀經過23 年漫長的頂層設計和「摸石頭過河」,終於定型成4 句話: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艱苦奮鬥,堅持自我批判。
  • 任正非:沒有多樣化的股份激勵,就沒有今天的華為!
    3.華為從未缺過錢,也從不向銀行貸款,作為快速發展的製造型企業,很容易受資金鍊現金流的制約,但是華為通過內部股份激勵解決了這個難題。因為員工將自己的收入、存款甚至借貸提供給華為,換得公司的股份,又通過大家的努力創造,年底拿到高額的利潤分紅回報。而華為,不需要為員工的出資背負高利息,資金安全且成本低廉。
  • 華為雙11發獎金:一個月工資陽光普照,20億給國產替代組
    Kj4EETC-電子工程專輯Kj4EETC-電子工程專輯也有網友發文稱,這20億為華為奮鬥特別獎,是為了感謝大家自516美國制裁事件以來的奮鬥和努力。兩項獎金都計入華為空載,不影響年終獎的獎金額度。Kj4EETC-電子工程專輯多家媒體從華為方面獲悉,華為確實發文有這兩項獎金。不過,20億獎金包涉及到的員工是研發體系、造晶片和建設生態的員工;其他在職員工,近兩次考評沒有C的,發放一個月工資。
  • 華為戰略管理的秘密武器BLM模型與戰略管理大咖講師重裝旅
    如需轉載華思華諮詢公司文章,請聯繫官方微信(huasihuaDK)獲得授權,謝謝華思華企業大學華為戰略管理的秘密武器BLM模型與戰略管理大咖講師重裝旅 為了有助於企業戰略理解和執行,華思華諮詢為大家分享華為戰略管理的秘密武器BLM模型與戰略管理大咖講師重裝旅  戰略與執行 一直是企業的痛點,一起來看看華為的戰略武器,BLM模型什麼是
  • 華為發放20億獎金 獎勵對美國打擊遏制有貢獻員工
    原標題:華為又火了!拿20億獎勵「對美國打擊遏制有貢獻」員工!前3季利潤抵1.76個茅臺導讀:別人家的雙11:華為發放一個月工資外,還要發20億獎金!年底的獎金季似乎提早到來。
  • 華為科學分錢:分錢的基本原則四:導向要正確(二) | 連載15
    ,必須區分清楚哪些是勞動者,哪些是奮鬥者,並且通過激勵,讓奮鬥者一起衝鋒上陣,才能保證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這部分員工適用於《勞動法》的管理體系,按照《勞動法》的要求,享受勞動者的各種權益,包括法定假期、加班工資、帶薪年假等等。針對普通勞動者,華為保證他們的收入達到或略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第二類是一般奮鬥者。
  • 績效管理的核心是激勵,利益驅動才是最好的績效考核!值得收藏
    績效管理的核心是考核還是激勵?傳統績效管理的著眼點在「績效考核」,焦點是如何訂立高目標、如何分解目標、如何提煉選擇指標、考核之後如何評估、如何處理考核結果等。而我認為,最好的績效管理應該先著眼於「利益平衡與激勵分配」,不是為了考核而考核,因為員工不努力衝刺目標,考核做得再漂亮、再完善也沒有多大價值。
  • 華為第一任HRD揭秘:華為HR為什麼厲害?
    於是我到香港考察了10個公司,這才知道什麼叫人力資源架構體系,知道了工資體系是怎麼設計的,開始建立了華為的薪酬管理體系,現在這個框架體系仍然存在。 薪酬體系如果有問題的話,無外乎兩種情況:一個,某些人工資拿高了,另外一個就是某些人工資拿低了。
  • 華為「分錢」實操寶典(萬字長文解讀任正非「分錢」的智慧)
    為了實現精準激勵,華為設計了兩種並行的分配機制,在一些獲取分享制難以施行的艱苦地區、環境特別惡劣的市場、新業務、新市場等,採用了評價分配製,即提前設定一個基準獎金包,平衡「瘦」的市場與「肥」的市場,並基於這個基準獎金包,再設定一些關鍵的考核事項時進行適當調整。所以,華為提出,激勵方案設計的基本導向就是一國一策。
  • 嚇死你:華為員工能拿多少錢的工資
    大部分人對華為的了解是通過華為手機認知,實際華為終端(華為手機的運營部門)只是華為這個大體系下的一個部門而已,華為在全球的通信領域排名第一,是全球屈指可數的幾大主要電信設備供應商之一。從2015年的整體業績來看,華為可以說是少數能在全球市場中逆市飄紅的企業。
  • 十幾年了,為什麼我們還在解釋:電競與遊戲的區別是什麼?
    因此,十幾年來這個命題一直模糊不清的核心原因,可能是因為能解釋電競與遊戲最本質區別的,並不是TO C的大眾話術,而在於TO B端的行業概念,即:實體賽事體系。有位電競圈老前輩的話,能比較生動地總結這點:10萬人玩遊戲,不是電競;10萬人看10個人玩遊戲,才是電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