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大多數人窮盡一生都在追逐財富名利,然而很多人明明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可自身貧窮的狀況卻始終得不到扭轉,甚至到頭來越來越窮,這就著實令人不解。
到最後沒辦法,甚至有部分窮人開始迷信鬼神論,拜天祭地,求富貴,這都是非常常見的現象。
那麼為什麼窮人求財,會出現越求越窮的現象呢?說到底,其實這和他們求財方式不對,有很大聯繫。
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財富雖為眾生共求之物,但一定要用妥當的方式去獲取,不義之財不能觸碰。
唯有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用正確的方式方法謀利,錢財才會向自己靠攏,自己也能心安理得。
在很大程度上,一個人之所以難以發財,就是因為不懂門道,不了解財富由來的秘密。
總是投機取巧,劍走偏鋒,又或者照搬別人發財之道,那也不見得是長久之計,甚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讓自己陷入經濟危機,越來越窮。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求財方式是最穩妥,最持久的嗎?還別說,真有。
過去佛教思想就為我們提供了這等「取財之道」,佛門告訴爾等,唯有「布施」才能為自己帶來永恆的財富。
今天我便趁此機會,給大家分享一下佛家關於「布施求財」的觀點,大家不妨借鑑一下,看看自己究竟能夠從中領悟多少吧。
01布施是發財的因
眾所周知,佛教是深信因果學說的教派,佛門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脫離不了因果定律的束縛,即便是財富,也有其因果存在。
在佛家眼裡,世人求財其實就等同於求福。財,不過是福的附庸品。有福,財富自當如影隨形,無福,那麼即便當下再有錢,也難以坐擁長久。
既然有福就有財,那麼人們怎麼做才能為自己謀求最大的福報呢?佛門六度中,位列第一的「布施法門」,便是最好的答案。
古往今來,凡聖賢之輩常教誨世人,要多積德行善,樂善好施,因為越是布施,越能給生活帶來好運,善緣果報就存在布施的行為中。
佛說布施得財,並不是讓我們通過施捨他人的方式,來直接謀求財富物資,而是要通過布施,為自己種下發財的善因福德。
正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人生有限,財富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俗物,而自己積下的善業會跟隨自己生生世世。
與他人結善緣,就是在給自己行利好。一個人生平若能多行布施,廣結善緣,不僅可以樹立自己高尚的形象,增加自身名氣,也可以讓自己獲得更多民眾的支持,受人尊敬愛戴。
特別是這種福緣功德溢滿時,甚至還能利好自己的子孫後人,日後有需要幫助的地方,昔日受恩於自己的人便會鼎力相助。
屆時門庭若市,左右逢源,家庭興旺,名利財富也就越積越多,這便是布施後福德帶來的好處,也是為什麼越布施越有錢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