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義:翻譯大賽將激發全世界漢學家的翻譯熱情

2020-12-16 中國網

中國網9月2日訊(記者吳瑾)旨在激發大家對中國文化興趣的「2013中國國際翻譯大賽」於9月2日正式拉開帷幕。為此,中國網專訪了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中國翻譯協會秘書長黃友義。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中國翻譯協會秘書長:黃友義

中國網:此次翻譯比賽為何以文學為主題?

黃友義:文學最能反映一個國家的文化,文學作品內容豐富,翻譯文學也是最難的任務,因而能夠真實反映翻譯水平。

中國網:如今文學翻譯市場呈現的狀況如何?

黃友義:中國文學在海外的市場在莫言先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是個分水嶺。之前中國的文學在海外市場的受歡迎程度是分國界的。一般之前的中國文學在法國比較受歡迎,在美國不受重視,因為美國人不喜歡看翻譯類的作品。而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中國的文學界群體被放大了,中國文學開始走向商業化市場,走向世界市場。

中國網:此次翻譯原文的作家多以50後60後為主,選擇他們的題材進行翻譯當初是做了怎樣的考慮?

黃友義:我們要翻譯的是當代作家的作品而不是中國4,000年古典文學史的作品,因為那樣就要考核翻譯者的歷史知識。而我們本次想考察的是人們對當代中國的認識。我們沒怎麼加入70後、80後的作家是因為他們的知名度還不夠。當然我們也許會在之後的歷屆大賽中豐富體裁,擴充人選,將散文詩歌也納入其中。

中國網:您曾說過將母語翻譯成外語是一種錯誤的選擇,既然選擇是錯誤的為什麼還要大力提倡呢?

黃友義:這是翻譯界普遍認同的,將母語翻譯成外語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中國情況很獨特,會中文的外國人和漢學家很少,能準確將中文翻譯成外文的人很少,而我們又是一個文化大國,同時我們也需要介紹自己的政治、經濟,各地需要招商引資,因此培養了一大批將母語翻譯成外語的人才。為了激發更多人學習漢語的興趣,我們這次的翻譯囊括了聯合國的各個語種。

中國網:翻譯評審將如何圍繞「信、達、雅」的標準來進行評審?對參賽人員有何限制?

黃友義:我認為此次翻譯大賽的重點在「信」,就是翻譯者能否完整了解原文,了解中國的社會風俗。比如「上山下鄉」,識字運動,改革開放等。「信」,代表了對中文的理解,好的翻譯家會找母語是中文的人了解背景。外國人翻譯達到「達」應該沒有問題,當然對他們的最高要求還有由「達」到「雅」。

我們此次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激發懂中文的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我們歡迎外國人來參加,培養更多的青年翻譯家,或許會將他們獲獎的作品裝訂成冊。同時我們也歡迎中國的翻譯愛好者參加,他們可以找到國外的搭檔,將翻譯作品經過外國人潤色後,交付我們,並同署上兩個人的名字。

相關焦點

  • 黃友義:中國譯協將在國內外大力推廣翻譯大賽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中國翻譯協會秘書長黃友義主持發布會。中國網 寇萊昂 攝中國網9月2日訊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中國翻譯協會秘書長黃友義在今日上午舉行的2013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國際翻譯大賽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翻譯協會計劃通過它的國際聯絡系統,通過國際翻譯家聯盟,以及這幾種語言所在的翻譯協會、翻譯公司的人的聯繫關係,將在國外對本次翻譯大賽做一個有相當力度的推廣。
  • 黃友義:新的翻譯技巧理念或在作品當中體現出來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中國翻譯協會秘書長黃友義主持發布會。中國網 寇萊昂 攝中國網9月2日訊 2013年9月2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外文局聯合主辦,「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工作小組、中國翻譯協會、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和《人民文學》雜誌社承辦的「2013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國際翻譯大賽」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 政協委員黃友義:建議推動翻譯立法
    中國網 汪瑋 攝中國網3月2日訊(記者 汪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秘書長、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副局長黃友義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疾呼,為提高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能力,中國需要更快地以多種方式組建、形成一支強大的、高水平的翻譯隊伍。今年已經是黃友義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第6個年頭。黃委員是我國外宣戰線上的老兵,又是國內外翻譯界的名人。
  • 2013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國際翻譯大賽新聞發布會
    中國外文局作為這次2013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國際翻譯大賽的主辦單位之一,負責組織大賽五個文種的評審工作。外文局主管的中國翻譯協會將協助承辦這項工作,下面我受組委會的委託,在這裡向媒體界的朋友們介紹一下我們對大賽評審工作的初步考慮。作為任何一項賽事,評審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環節,這次國際翻譯大賽更不例外。我這裡想從三個方面向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 如見故人·喜不自勝|對話黃友義:翻譯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必經之路
    翻譯,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信息的轉換與傳播行為,從人類語言誕生開始,翻譯就存在,並隨著不同地域間的交流而逐漸興起。然而很少有人會去思考,翻譯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關係,翻譯對於我們的民族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究竟能起到怎樣的作用,而在不遠的未來,翻譯又將面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 黃友義:積極引導人工智慧服務於翻譯
    會議召開期間,亞太翻譯論壇聯合委員會第一屆執委會主席、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接受了中國網的專訪,回顧了論壇的發展沿革,討論了亞太地區翻譯行業、人才培養、語言服務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提高對翻譯行業的影響。
  • 黃友義:中國崛起給翻譯帶來的變化
    2017年3月22日,黃友義先生為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師生帶來一場精彩講座,題為《中國崛起給翻譯帶來的變化——從宏觀與微觀兩個角度看當今的翻譯》。黃教授旁徵博引、妙語連珠,用風趣幽默的語言解析了中國崛起與翻譯事業變化的關係,及譯者如何更好地適應新變化的應對之策。
  • 黃友義委員支招:"任性"、"四個全面"該怎麼翻譯?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兼總編輯、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黃友義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攝影:吳瓊靜中國網3月8訊 (記者 吳瓊靜)李克強總理在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句「有權不可任性」的新提法引來無數網友點讚,而在今年全國政協的發布會上,發言人呂新華的「任性」一詞剛出,大家都將同情而又期待的目光投向了會場的翻譯。面對層出不窮的網絡新詞、潮詞,在對外傳播中如何才能用外語精準又生動地表達呢?
  • 黃友義:公共政策翻譯和研究的三大意義
    黃友義,察哈爾學會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原副局長兼總編輯、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北二外中國公共政策翻譯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
  • 漢學家閔福德的翻譯人生
    騰訊文化 蘭達 發自香港「閔福德」這個名字,是英國漢學家John Minford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香港時,知名學者、文學評論家宋淇先生為他起的。他極為喜歡,一直用到今天。在近半個世紀的時光中,閔福德在中國內地和臺灣教過書,更曾先後六次暫居香港,任香港理工大學翻譯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教授等職,並主持由香港作家也斯牽頭髮起的香港文學外譯項目。少年時求學於英國名校溫切斯特公學,後在牛津大學學習西方哲學並轉學中文,精通拉丁語、希臘語、法語……年近六十的閔福德被學界視為不可多得的漢學家。
  • 35國41名翻譯家漢學家北京研修文學出版翻譯合作
    35國41名翻譯家漢學家北京研修文學出版翻譯合作 2018-08-他下一步將著手翻譯餘華的作品。  20日在北京的「2018年中外文學出版翻譯合作研修班」開班儀式上,他坦言,作為翻譯中國文學作品的外國翻譯家,有責任將中國文學與文化更加豐富、完整、準確、全面地介紹給讀者,讓讀者們能夠看到真正的中國文化以及中國近年來的發展變化。
  • 黃友義:翻譯工作認清立場更重要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中國譯協副會長兼秘書長黃友義中國網 董德中國網: 對外傳播雖然僅僅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但是它涵蓋的內容非常的廣泛黃友義: 平時媒體上報導比較多,也是老百姓茶餘飯後經常說的一些中翻外公示語和旅遊說明方面的錯誤,大家都當做笑話哈哈一笑。其實我認為實質問題要嚴重的多。
  • 黃友義:提高待遇是培養和保留翻譯人才重中之重
    中國網3月9日訊(記者張銳)全國政協委員黃友義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怎樣提高翻譯待遇,已是培養和保留翻譯人才工作的一個重中之重。黃友義委員認為,中國還沒有建立一個高度市場化的翻譯評價和聘用體系,「一說翻譯,大家認為水平都一樣;一說翻譯,大家覺得稿費都一樣,實際上,翻譯不同的東西,不一樣水平,應該有相應的報酬制度,現在市場混亂是因為沒有一個完整的市場體系。」「根本問題是,我們這個社會都知道需要翻譯,但很少有人知道翻譯裡分中譯外和外譯中,很少有人知道文學翻譯和科技翻譯是兩碼事。」他說。
  • 黃友義委員:社會還沒有完全認識到翻譯的價值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 (中國網)中國網新聞3月9日訊(記者張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3月7日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黃友義委員表示,他沒想到外國人對中國這麼關注,「但的確有這種需求。這跟中國經濟發展、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關,中國的發展跟他們的發展息息相關。」現在看來,文件的同步發布是有現實需要,但應該讓誰來翻譯呢?「我認為應該是中國人和外國人結合,中國人自己把握準確性沒問題,但是外文不夠地道,外國人聽起來理解有困難。」黃友義委員表示。
  • 黃友義:翻譯資格考試證書實現「三個銜接」
    」,這是翻譯資格考試議題首次被專題列入全國MTI年會議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MTI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英語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黃友義出席會議並講話。黃友義介紹了翻譯資格考試和翻譯專業碩士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指出目前翻譯資格考試證書已實現「三個銜接」,並對今後推進銜接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 黃友義:中國翻譯教育與產業發展新趨勢(組圖)
    與會專家指出,這是在全國首次舉辦的翻譯產業、學術與研究相結合的研討會,這次會議的召開標誌著翻譯教育與翻譯行業的新的發展趨勢。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翻譯碩士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國際翻譯家聯盟副主席、中國譯協副會長黃友義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對翻譯產業的現狀、需求與發展趨勢,以及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趨勢與要求作出了分析並提出建議。
  • 德國漢學家隱居6年翻譯全本《三國演義》
    11日電(記者田穎)《三國演義》首個德文全譯本譯者、德國漢學家、翻譯家埃娃·舍斯塔格(中文名尹芳夏)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這部著作是「超越時代和地域的經典」,能夠用6年時間翻譯這部作品感到榮幸和快樂。
  • 政協委員黃友義:國家應立法規範翻譯市場(圖)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空前繁榮,2011年初,中央多個部門召開發布會,表示「十二五」期間將加快發展文化產業,不斷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可是優秀的外語人才仍然十分欠缺,而且外語人才的翻譯水平也有待提高。第三,就是思想方式的轉變。有些東西中國人可以聽懂,而外國人可能就聽不懂。我們要用符合國際話語體系的方式將中國的文化傳播出去。最突出的成就是意識到了對外文化傳播的重要性,在改革開放的前30年裡,產品、對外貿易、外資引進一直是重點,而現在我們意識到了文化輸出的重要性。
  • 西安翻譯學院入圍首屆全國商務翻譯大賽全國高校「優秀組織獎」前十
    ,進一步提高我國商務翻譯人才培養質量,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商務英語研究委員會與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共同舉辦首屆「全國商務翻譯大賽」。比賽於2019年5月24日完成了在線初賽,經專家組對來自32個省份的數百家全國高校審議,西安翻譯學院獲得「優秀組織獎」。大賽頒獎典禮於7月8日上午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松江校區)信息樓526舉行。本次大賽組委會誠摯邀請了西安翻譯學院英文學院教師、《商務英語翻譯》課程團隊負責人魏徵老師出席了本次頒獎典禮,並上臺領獎。
  • 西方漢學家對《三字經》翻譯、仿寫與推廣
    《中國文學課程》中《三字經》的出版時間為1879年(根據翟理斯1910年《三字經》英譯本序言),距離羅明堅翻譯拉丁文《三字經》約有兩百年的時間。總的來說,明清西方漢學家的《三字經》譯本中,以英譯本最多,參與翻譯的漢學家分別隸屬於英國、法國、美國等不同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