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回顧 | 姚百慧教授:檔案查找與利用——檔案的編目

2021-02-24 珞珈史學

2020年7月16日晚7點,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檔案查找與利用課程》系列講座第六講——「檔案的編目」於線上開展。本次講座仍由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姚百慧教授主講,由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張士偉副教授主持。本次講座於騰訊會議和bilibili網站同步直播。

       歷史學的學習者不僅需要儘可能地接近浩如煙海的檔案,更需要以有效的方式處理之,使之真正地適應自身的研究進程。傅斯年有言:「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檔案的整理與編排,便是「動手動腳找東西」的關鍵步驟。而在本場講座中,姚百慧教授分享了自身對檔案進行編目的經驗,也藉此使得聽眾更加理解歷史研究的現實面貌——對史料紮實而清晰的整理,才是一項好研究的第一步。

       在講座的第一部分中,姚百慧教授強調了檔案編目的重要性。對於檔案的匯聚場所而言,檔案的編目有利於提高機構的有序性與便利性;而對於研究者個體而言,對檔案進行合理的編目,能夠統合零散的資料,使之更加貼合自身的思維方式,在必要的情況下,編目也能便利專題式的研究。

       然而,並不是所有檔案都需要完全的重新編目,對檔案的處理方式往往取決於檔案的完整程度,以及研究者的個體化需求。在講座的第二部分中,姚百慧教授將檔案的性質分為「需要重新編目」以及「需要適當整理」兩種。前者包括搜集獲得的未刊零散檔案、零散的資料庫文件以及已經出版的零散紙本、微縮本檔案。而後者則包括已出版的整本檔案集或微縮本,以及檔案館或資料庫保存有的完整卷宗。自然,「重新編目」的對象並不僅僅局限於零散的個體,也受到研究者視角的決定:在專題研究的情況下,編目具備其獨特的意義。

       儘管有些檔案不需要受到重新編目,但對之進行「適當整理」的具體措施也並不單調。對於檔案館或資料庫中的完整檔案而言,徹底的整理步驟可以包括以下四步:按檔案館進行分類與編號、抄錄所搜集的原檔目錄、根據需要對部分卷宗增加備註、最終按照館藏與層級建立電子化的對應關係。而對於紙本出版物而言,整理可以按照以下方法進行:按照圖書類型編目、在編目增加便利電子化目錄的編號、按照編號建立電子化對應關係。總體來看,對於完整度較高的檔案,整理方式可以遵循「基於對材料的了解所進行的編號——電子化」的過程進行。如若檔案的編目是個體化研究行為中的一步,研究者的偏好則可以獲得較大的決策空間。

       而至於需要重新編目的檔案,姚百慧教授在講座的第三部分中重點講解了對它們的處理方式。由於在大多數情況下,需要研究者耗費精力重新整理的是零碎甚至模糊的檔案,對於檔案中信息的廓清與分類排序則是重新編目的重點所在。以上整理方法可以細分為六大步驟:廓清檔案的生成時間、確定檔案的標題、確定檔案主題、整理檔案附件、明晰檔案來源、以及對檔案進行個性化的編號。

       檔案的生成時間一般會在材料中標明,但是不同性質的文本具有不同的正式生成時間點。對於電報而言,其生成時間一般即是其發出時間,但個例仍然存在,譬如美國外交關係檔案(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便以電報的接收時間作為其生成時間。對於有草稿、正本之分的文檔而言,其生成時間是其正本的生成時間。對於談話備忘錄而言,檔案生成的日期也可以是談話日期,而非備忘錄的起草日期。

       但對於檔案生成時間並未標明、或是標明有誤的情況下,整理者則需要調動內證法外證法,自行考證時間。內證法,顧名思義,即從檔案本身的信息推斷時間,整理者需要考量的角度包括檔案的內容信息(特定史實、組織機構、人物職務、人物活動、時間信息、特定名詞)與外形特徵(書寫格式、書寫紙張、檔案封皮、登記號、順序號與版本線索)。而外證法,即指從檔案以外的相關信息中確定或考量其生成時間,相關信息包括可供參照的史實內容、相關時間、相關文件組與社會調查的結果。

       時間僅僅是參與檔案信息陳列的一個要素,對於檔案的整理者而言,確定一個充分展示檔案內容的標題亦相當重要。檔案的標題至少需要包括信息的性質與其收發方。在特殊的情況下(譬如在電文中),文件編號可被納入標題之中。而對於紙本已刊檔案而言,在編目的過程中可以保留其原有標題,以便學界的核對。

       確定檔案的主題,是給檔案進行分類的有效步驟。主題的意義在於為研究者提供除了時間之外的觀察維度,因而在是否劃分主題、如何劃分主題的問題上,不同的檔案整理者可以擁有不同的見解。主題的選定首先根據原檔的說明,如若原檔並無寫明主題,則根據檔案內容自行提取。在確定主題之後,標題則成為主題的載體。為了清晰地凸顯主題,研究者可以用冒號、介詞短語在標題中引出之,也可以專門使用調號將之獨立出來。

       如何處理檔案中的附件,是整理過程中時常出現的問題。而是否將附件信息納入檔案信息呈現之中,則取決於附件的重要程度。有時附件甚至可以取代具有轉呈性質的逐漸,成為目錄的唯一內容。

       檔案有效性的唯一保證是明確的檔案來源,因此,在檔案信息呈現中,檔案來源是必不可少的條目。對於不同的資料,來源的註明有著不同的形式 。紙本、微縮本資料需要編者註明出版的信息與頁碼;來自資料庫的信息,則需註明其來源資料庫的名稱與其在資料庫中的編碼;對於網絡資源,則需註明網址及上傳或下載時間;對於未刊檔案,則需註明其來源檔案館與原檔案卷宗編目的信息。

       對檔案進行編號,是檔案編目完整流程的最後一步。儘管編號往往可以具有較強的個體差異性,但使用規範的編號格式仍然是更加可取的選擇。編號的基本格式是為「八位時間代碼+(區分檔案的字母代碼)+流水號」,如若沒有明確的時間,則使用00代替時間代碼。如若時間被確定在某月上旬、中旬或下旬期間,日期則可被寫為「1X」、「2X」與「3X」。如時間被確定在某個日期之前,則可在該日期之後加「A」,而如時間在這一日期之後,則加「B」。

       在完成編目之後,研究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對自身的整理成果進行電子化處理。電子化對於檔案編目而言,是錦上添花的步驟。通過電子化,檔案的利用率將大大提升。

       檔案的編目工作儘管繁瑣,但卻能使得搜集所得的信息有秩序地陳列於研究者的目光中,為進一步的研究打下紮實的基礎。在初步了解了檔案編目的相關知識後,聽眾同姚百慧教授進行了長達半小時的互動,拋出種種細節化的具體問題,姚教授對之一一作出了回應與解答。

相關焦點

  • 沈志華丨《東歐各國社會制度轉型檔案文獻編目》(9卷11冊)
    《東歐各國社會制度轉型檔案文獻編目(全11冊)》沈志華 總主編 2019年10月出版定價:9800.0元▼購書請識別下方二維碼點擊閱讀原文▼總主編沈志華,著名歷史學家,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教授
  • RIFD智能檔案櫃,可一鍵盤點4000份RFID檔案!
    ※ 普遍缺乏自動識別手段,不利於盤點工作展開  ※ 檔案館普遍對於實體檔案庫有無、位置等情況缺乏準確把握  ※ 無從對於檔案是否在館等準確了解,缺乏安全管理機制  ※ 檔案編目流程繁瑣低效、整理耗時長  ※ 檔案查閱耗時長,查閱準確率難以達到要求  ※ 檔案存放次序較易被打亂,一旦放錯,查找困難
  • 我與檔案工作的那些事兒
    從前大家都說這是個閒差,但只有從事過檔案工作的人才知道,整理一盒標準的文書檔案,需要收集材料、取訂編目、組盒、粘貼檔號章等一系列繁瑣的步驟,一天下來最多也就組幾盒而已。而這僅是檔案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周而復始,每天都在整理、裝訂,已經記不清楚為多少人查找、借閱過檔案了。有一次同事拿著一摞字跡模糊的文件材料來找我,說資料是十幾年前在檔案室複印留檔過的。
  • 《澳門檔案館藏晚清民國中文檔案文獻彙編》出版
    新華社澳門3月9日電(記者郭鑫)記者9日從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獲悉,為使澳門的歷史檔案文獻得到更多學者的關注,文化局與廣東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澳門檔案館藏晚清民國中文檔案文獻彙編》,已公開發售。  澳門檔案館自創立以來,致力於澳門地區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編目、保管及利用工作,不僅保存有大量澳門地區公共機關的檔案資料,且十分重視與海內外檔案館、圖書館等典藏機構合作,徵集有關澳門歷史的微縮膠捲。
  • 顧維鈞檔案重歸故國記
    顧維鈞檔案是哥倫比亞大學所藏第二大檔案文件,僅次於杜魯門檔案,歷史學家楊天石形容這批檔案數量之龐大會讓研究者「一陷進去就出不來」。在哥大完成的高清掃描耗資上百萬人民幣,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11位專業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也進行了一年多緊張的編目工作,初步整理才告一段落。
  • 如何查找自己的檔案
    個人檔案是記錄一個人從出生到現在的個人記錄,有些人畢業之後對檔案不理睬,沒有關注自己檔案的動態,等到自己轉正定級、職稱評審等等事情,需要檔案時才想起來自己的檔案。那麼如何查找自己的檔案呢?第二、就讀的大學高中畢業後考上大學的學生,錄取學校會把學生高中的檔案轉移到就讀的大學,大學的人事部門會繼續記錄學生在大學的成績和表現,形成高中加上大學的學籍檔案,大學的檔案也可以在學校的人事部門找到;如果中專生不也工作,檔案則轉移到工作單位或人才中心,這兩個地方可以找到中專生的檔案。
  • 音像檔案發展現狀分析
    1 音像檔案保存管理的現狀分析隨著數字網絡技術的發展與媒體融合的需要,數位化、雲存儲、智能編目、版權保護、社會化分發是目前國內外許多音像檔案機構已經著手探索實踐的領域,同樣也是音像檔案保存與管理的發展趨勢。
  • 檔案利用新篇章,對於學生檔案,這些令我受益匪淺!
    如何能更好的利用學生檔案?更好的利用學生檔案,我們今天從檔案利用的特點說起。那麼說起檔案利用的特點,我總結了如下幾個方面: 本期主編:雪梨 往期的文章分享了關於「檔案管理」「檔案數位化」專業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往期了解。
  • 淺談史志編纂工作中檔案資料查找的重要性
    這也就彰顯了檔案資料的查找在史志編纂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因此,本文就針對史志編纂工作中的檔案資料的查找加以研究,闡述其檔案資料查找的重要性,並討論其史料查找的原則,最後論述具體的史料查找方法,以期為史志編纂中檔案資料查找人員提供有效的參考資料,幫助其能夠全面地、健全地完成史料收集查找工作。
  • 新《檔案法》與《檔案館利用五定律》(3): 圖書館學五定律與檔案學五定律以及檔案館利用五定律
    ——☆——☆——☆——☆——☆——☆——《檔案館利用五定律》提出了「檔案利用五定律」的觀點,即用少律:檔案利用的越少越好,它限制了對檔案的利用;時效律:檔案利用具有時效的特點,它限制了檔案利用的時間範圍;地域律:檔案利用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它限制了檔案利用的空間範圍;專指律:檔案利用具有專指的特點,它限制了檔案利用的人群範圍;一次律:檔案利用具有一次性的特點
  • 貴州檔案管理哪家比較好
    貴州檔案管理哪家比較好,那麼,關於檔案管理哪家比較好還有哪些知識點呢? 檔案管理工作就是檔案管理部門直接對檔案實體和檔案信息進行管理並提供利用服務的各項業務工作的總稱,根據工作節點可以分為:檔案收集、檔案整理、檔案價值鑑定、檔案保管、檔案編目和檔案檢索、檔案統計、檔案編輯和研究、檔案提供利用。
  • 江門檔案複印_佛山市速信檔案整理服務有限公司
    江門檔案複印,佛山市速信檔案整理服務有限公司,在建設工程資料編制指導和培訓、規劃建設系統業務管理檔案、建設工程竣工檔案業務指導、培訓、整理、分類、編目、檔案著錄、檔案數位化整理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
  • 我是檔案管理員
    一、檔案管理員職責1、認真貫徹黨和國家及上級主管部門關於檔案工作的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制定檔案的工作計劃,進行工作總結,指導,監督,檢查。2、按照《檔案管理工作規範條例》,負責對各類檔案的接收,分類,編目,編制,檢索工具進行科學的系統管理。借出的檔案要進行登記,並負責定期追還歸檔,確保檔案齊全,完整。
  • 經驗 | 機關檔案要如何整理?
    《機關檔案管理規定》第二條規定:機關檔案是指機關在公務活動中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查考、利用和保存價值的各種形式、各種載體的歷史記錄。問題)分類機構分類法與問題分類法應選擇其一適用,不能同時採用採用機構分類的,應根據文件形成或承辦機構對歸檔文件進行分類,涉及多部門形成的歸檔文件,歸入文件主辦部門採用問題分類的,應按照文件內容所反映的問題對歸檔文件進行分類規模較小或公文辦理程序不適於按機構(問題)分類的立檔單位,可以採取年度—保管期限等方法進行兩級分類為了方便檢索利用檔案
  • 檔案學是檔案館學嗎?
    檔案學就是檔案館學的觀點是我國現代檔案學理論奠基人之一的吳寶康先生提出的,他認為:「檔案學,這已經是一習慣的名稱。按現在檔案學的研究內容來看,確切地說檔案學應改稱檔案館學,像圖書館學、博物館學的名詞一樣,比較科學一些。」[2]「實際上我說的檔案學就是檔案館學,我是從檔案學作為一門科學的總的名稱來說的,究竟是叫檔案學,還是叫檔案館學。」
  • 6·9國際檔案日|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
    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對電子檔案進行採集、歸檔、編目、管理和處置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電子文件歸檔:將具有憑證、查考和保存價值且辦理完畢、經系統整理的電子文件及其元數據管理權限向檔案部門移交的過程。 電子文件管理原則:《電子文件管理暫行辦法》(廳字〔2009〕39號)電子文件管理應當遵循信息化條件下電子文件形成和利用的規律,堅持「統一管理、全程管理、規範標準、便於利用、安全保密」的原則。統一管理。
  • 「rfid智能檔案管理系統」使用流程說明。「虎恆智能」
    傳統方式下,檔案入櫃後先需進行分類、排序,並去裝訂,然後由人工撰寫檔案盒的相關信息,再由手工抄寫檔案目錄,並將目錄連同檔案一起封裝入檔案盒內。這種操作方式耗費大量活勞動和時間,導致較多檔案入櫃後被長期堆放、得不到及時整理歸檔。此外,檔案編目與檔案盒多為簡單、重複性勞動,手工處理方式使得整個流程既繁瑣又低效。實現檔案資料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
  • #檔案管理 都是乾貨!關於檔案分類整理的三大原則 可以收藏
    前言:我國檔案界一般把檔案劃分為文書檔案、科技檔案、專門檔案和音像檔案(或特殊檔案)四個種類,關於檔案分類,一般來說就是根據檔案的某種屬性對其進行從上位類到下位類的逐級劃分,把相同特徵的檔案集中到一起,使之佔有一個固定的位置,經過連續劃分行程層次,各類別按照層級關係組合為一個有機整體,使檔案更加系統化、有序化。
  • 檔案管理:檔案的立卷歸檔方法改革,到底有什麼意義?
    自進入網際網路時代開始,企事業單位為尋求發展紛紛開始注重檔案信息地利用,根據不斷地摸索,確定了檔案管理的三項基本工作,收集、整理、利用,為了能夠更好地利用檔案,檔案的整理階段就要對其進行「立卷歸檔」。
  • 【檔案知識】檔案如何分類?​
    我認為最主要原因就是為了便於準確查詢檔案,在沒有利用計算機管理檔案的時候,我們一般分類的做法就是,從大到小,一直分到最小的類,然後通過登記的目錄及庫位號的方式進行查找。隨著通過計算機管理檔案,以及依靠檔案管理軟體進行檢索,我們一般利用關鍵字搜索,即可以快速的到找到想要的檔案,隨著條形碼、RFID條碼的應用,目前也提出了無序存放有序查找的思路,每份檔案有一個唯一的條碼或RFID碼,對應實體檔案存放位置。檔案分類就是依據一定的標準,按照檔案來源、時間、內容和形式特徵的異同點,對檔案進行有層次的區分,並形成相應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