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明白「任何的概括都是以犧牲生動性和豐富性為代價的」這個道理,可是當我站在四川省博物館的展廳時,內心還是湧起了表達的欲望。
我就這麼靜靜地站著,看著,感受著文字的蒼白和無力。
沒有人知道我在這些展品中看出了什麼,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也許是一種理解,更可能是一種誤解,因為古代的那個中國文化世界,現在怎麼想也只是一些「記憶」,當過去的成為歷史的,而歷史的又變成文獻的,我們僅僅靠著文獻來喚起歷史記憶的時候,這個世界的面貌就有些模糊不清了。
現在我們的文化傳統很可能只是想像的傳統,變異了的傳統。
所以博物館對那些歷史見證物的珍藏和保護彌足珍貴,它和它們給了我們最大的可能去真實地感受歷史的脈搏和一個民族強健的生命力。
四川省博物館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其內展示中心分為三層,建築形式為環形。
展廳分布在一至三樓,每一層樓廊都是鏤空的,中間隔有青銅雕花柱,樓裙邊上是漢代浮雕,質感很好。
抬頭仰望,高高的玻璃頂穹透出明媚的陽光,照得人心裡暖暖的。
展示中心共計15個陳列館,有四個作為臨時展館(用於與其他博物館進行交流的短期展出),其餘為主題性陳列館。
由於時間有限,不能一一詳看,於是我便把博物館展廳的分布圖拍了下來,以便整體上了解博物館的陳列設計。
第一層的兩個展館是四川漢代陶石藝術館。
第二層的四個角順時針分布著張大千藝術館,書畫館,陶瓷藝術館,青銅器館。
第三層則順時針分布著四川民族文物館,工藝美術館,百年四川館,萬佛寺石刻館,藏傳佛教文物館。
由於一直以來都對中國的民俗很感興趣,所以我試圖在這些古老的、靜謐的藏品中尋找到延續著歷代中國人呼吸的一些東西,比如生的意義,比如死的含義,以及支撐著生和死的形式。
從前一直被自己想像中的中國傳統文化誤導著(現在也可能還是被誤導著),覺得古代的中國是一個被冰封在時間裡的神秘世界,它被貼上「封建」的標籤,可是我又到底能理解「封建」這個詞豐富含義裡的多少呢?
話說回來,當我走在博物館裡時,那些常常不被用到的身體官能突然之間慢慢甦醒了過來,眼睛除了黑白的文字還能感受到熱烈的色彩所帶來的衝擊,耳朵除了自己的心跳聲再聽不見其他嘈雜的聲響,嘴巴不自覺地就緊緊閉上不再輕易長篇大論。
也許這樣的形容很矯情,可是我覺得在心理意義上它就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