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地名有多好玩?粗口單詞竟也能做地名,甚至沿用了800年

2020-12-11 排頭博覽

不知道假期你有沒有去旅行,小編可是研究了不少地方,它們看起來可能平平無奇,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名字很奇怪。

像是在土耳其,就有一座「蝙蝠俠」省(Batman),它首府是蝙蝠俠市...

小編以前以為蝙蝠俠住在哥譚的...

當然,按照中文音譯,這裡應該叫做「巴特曼」,位於土耳其的東南地區,擁有土耳其最大的油田。好玩的是,Batman市中還有一座Batman大學,有一條河也叫Batman...感覺像是進了蝙蝠窩。

不過土耳其的Batman很有可能與英文的蝙蝠俠無關,它在19世紀開始使用這個名字,其命名更有可能來源自附近山脈Bati Raman的簡化版本。

但由於和蝙蝠俠同名,整個地區鬧出過不少有意思的事兒。例如2008年,Batman的一位市長Huseyin Kalkan曾準備起訴蝙蝠俠電影,因為他覺得這些影視作品使用了他們城市的名字。

更有趣的是這個省中的居民,曾經有超過20000人搞了一份請願書,要求Batman省將自己的地圖直接乾脆改成蝙蝠的形狀,以呼應蝙蝠俠的信號燈,甚至有更人想直接改名叫做哥譚市...

你們可能是不知道哥譚市的民風到底有多淳樸...

而美國也有不少奇特地名,例如位於俄勒岡州的無聊小鎮(Boring)。

其實準確翻譯應該是博寧,因為它是以人名William H. Boring命名的,他是南北戰爭中的一名士兵。

從照片看,這個無聊小鎮風景其實很不錯。

說起來俄勒岡州還有一個白痴村(Idiotville)。

據說名字來源自其本身比較偏僻的地理位置,曾有很多人表示只有白痴才去那裡工作,久而久之名字也就傳出來了,不過這裡目前實際上是一座鬼城,並沒有人居住。

阿拉巴馬州有一個狗鎮(Dogtown),名字來源很酷,是因為曾經有大量的獵人和他們的狗經常出沒在這個地區。

明尼蘇達州有一個尷尬鎮(Embarrass),光聽名字,不知道住在其中會不會尷尬。

當然,它的名字來源並非是真正的尷尬,而是法語單詞embarras,意思是困難或者障礙。

據說命名者是一位法國商人,他是最早來到此地的歐洲人之一,而當時他命名的也並非是這個小鎮社區,而是附近一條難以通過的河流。

這讓我想起了那句:我家門前有條小河,很難過...

俄克拉荷馬有一個地方叫Okay,截止2010年,那裡居住了620人。這個社區最早可以追溯到1806年,而在1919年因為曾經當地有一個油罐車品牌名叫「O.k. Trucks」,受其影響它的名字逐漸簡寫成Okay。

另外佛羅裡達州還有一個地方叫做兩個雞蛋(Two Egg)....而密西根州還有一個地獄(Hell),當地人:我家在地獄?

相信你也可以看出來了,這些地名之所以奇特,除了當地人的奇思,還就是不同文化、語言、文字之間造成的理解偏差。而除了上面幾個地方,世界各地還有很多有趣的地名。

法屬玻裡尼西亞有一個失望群島(Disappointment Islands ),這些島嶼氣候非常乾旱,不利於人類居住,說是只要來了就會失望。

但有意思的是,據說這些島嶼最早是麥哲倫在1520年左右發現的,而他看完後也起過一個名字,叫不幸的島嶼(Islas Infortunadas) ...

emmm,這倆名字還真是一脈相承的消極...

法國有200多人生活在一個叫做這個(This)的小鎮裡,對,名字就是,這個。

這不難讓人腦補出一段複讀機式的對話:「你們的家鄉叫什麼?」「這個...」「叫什麼?」「這個...」

蘇格蘭有個地方叫做Twatt,名稱起源於古斯堪地那維亞語,原意是「一小塊土地」。

但Twatt有點類似英語中的一句粗口Twat,同時不得不承認,一些翻譯真的是有點直白....

當然聞名全球的地名還要屬於坐落在奧地利的一個小村子,這裡生活著近100人,他們最大的煩惱是,村裡的標牌經常被偷,因為村名叫作:

這個單詞與英語某個粗口單詞有著相同的拼寫,這也就導致它越來越受人關注,經常有遊客光顧這個村莊,並且會選擇和路牌合照,當然有些人甚至會調侃當地村民:

而隨著名聲遠播,到村子參觀的遊客也越來越多,同時路牌經常被盜,每次更換需要花費將近300歐元,相當於人民幣2000多塊。

因此,在2004年,村裡舉行了一次關於是否要改變村名的投票,但出乎意料的是,儘管村民頻頻受遊客打擾,但都投了反對票,人們決定保留了這個名字,因為畢竟它已經存在了800年。

等等,這名字還能用800年?

其實村子的名字自然和英語單詞的意思不同,據說村莊在公元6世紀就存在了,被歷史記錄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070年。

最早的名字很有可能是用拉丁語記錄的Vucchingen,隨著拼寫的演變,又有了Fukching、Fugkhing,以及到了18世紀現在的名字,而據了解,它代表的意思很純粹:弗克人的地方。

有媒體採訪過當地,這裡是一個安靜祥和的小村落:

在看過這些地名後,小編確實感受到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不過最奇特地名的可能還是夏威夷的Poopoo。

這個單詞直譯過來就是便便,再結合網友對此地的評價...真的很令人好奇那裡的海風到底是什麼味的。

來源:狂丸科學

相關焦點

  • 全國多地整治不規範地名,你家小區的「洋地名」改成啥?
    「崇洋媚外」的地名絕對不僅僅存在於海南省。想必全國各地的中國人,誰都能隨口說出幾個常見的「洋地名」。改「洋地名」是小事,傳遞出的幾個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第一,在過去的一個世紀,由於經濟實力孱弱而造成了中國文化的弱勢。
  • 網友建議:地名蘇稽應沿用約定俗成的叫法
    雖然樂山地名辦已明確表示,根據國家發布的地名讀音,蘇稽應讀「ji」。但許多網友對這個讀音的爭議,仍在繼續。    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網友們擺起了關於蘇稽地名的由來。有好幾種說法意見,我們一一整理了出來,供大家討論參考。    蘇稽地名的三種來歷?    在樂山某社區論壇裡,有一篇關於蘇稽地名來歷的帖子,人氣很高。
  • 地名學有什麼用——牛汝辰《中國地名掌故詞典》序
    民國年間,大量介紹國外研究成果,研究中有新意,方法上有突破,如把歷史比較語言學的方法引入地名研究。出現了高水平的地名工具書。新中國成立後,地名學研究工作蓬勃發展。1978年出版的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8冊),把製圖學方法運用於地名研究,可謂集中國歷史地名研究之大成。
  • 王炎:地名背後有文章——「以色列地名希伯來化」運動
    《聖經》和猶太史料只提到過174 個地名,現實中的巴勒斯坦,山川河流、村鎮城市名目繁多,而大多是阿拉伯名稱,一百多個古希伯來名字派不上大用場,因此,鼓吹重修巴勒斯坦地理的「希伯來文化純粹主義者」辯稱,尚有大量希伯來地名不為人知,仍需進一步考古發現。
  • 棕櫚大道留學丨《國外地名翻譯規範》
    前兩天估計你也被「不規範國外地名被要求整改」的新聞刷屏了。不只是道路,建築物、住宅區等地名也不能亂取,「加州」「巴黎」「國際」「世界」等字眼都不能隨便亂用。於是,就有了浙江名為「歐洲城」的小區被改為矮凳橋小區,「曼哈頓廣場」被改為「太陽穀小區」,「中瑞·曼哈頓」被「規範」為「中瑞·曼哈屯」。只要帶有國外的地名,都有可能要面臨整改。所以,為了配合清理不規範地名的政策,杜絕國外譯名的中譯不地道,作為留學博主,我有義務也有責任貢獻一份力量。
  • 美國的印第安語地名
    據英國《衛報》報導,在阿拉斯加的阿薩巴斯卡語中,「迪納利」有「至高無上」的含義。當地人從1975年起就發起了為麥金利山更名的運動,儘管40年來一直受到來自麥金利故鄉俄亥俄州的反對,但始終沒有放棄。
  • 日本地名比中國地名更好聽更有逼格?大錯特錯
    在豆瓣、知乎和微博上都有一種論調:日本的地名比中國的地名更好聽更有逼格。他們的第一項論據是,日本的一級行政區比中國的更有歷史厚重感。多麼講究多麼有文化呀!而中國的一級行政區劃用的概念是省、市(直轄市)、區(民族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省」是元朝才出現的區劃概念,論資歷比「道」晚了600多年。「市」在中國古代是指大型商業區,大唐的「東市」和「西市」分別隸屬於「萬年縣」和「長安縣」。而日本沿用了唐朝命名習慣,如北海道下設札幌市。
  • 能用拼音拼寫的英語地名
    這一點與北京等絕大多數的中國地名的拼音改用洋腔洋調來念就變成了英語是截然不同的。  中國的丹東和啟東這兩個城市的英語名稱就是它們的拼音,即Dandong和Qidong。巧的是,韓國城市安東的英語名稱竟然也與它的漢語拼音拼寫形式Andong絲毫不差。當然,在多數情況下,外國地名的漢語拼音形式和英語拼寫形式都是不一致的,有時相去甚遠。
  • 保護地名文化迫在眉睫
    由於歷史淵源、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社會結構、民族和語言等諸多因素影響,不同地域、不同歷史時期的地名文化資源都蘊含著大量的文化基因、地理信息。地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地方承載歷史印記的社會化石,我國甲骨文記載的一些地名仍在沿用,《山海經》《水經注》《嘉慶重修一統志》等傳世文獻記載的地名,至今仍在使用的成千上萬。
  • 英國「最難讀」地名排行榜出爐 這些單詞你能讀對嗎?
    英國「最難讀」地名排行榜出爐 這些單詞你能讀對嗎?  參考消息網10月8日報導英媒稱,英國「最難讀」地名排行榜出爐。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25日報導,薩默塞特的一個集鎮在一份英國最難讀的10個地名榜單中名列榜首。  據一個語言學習APP(應用程式)背後的語言學家團隊稱,弗羅姆(Frome)是英國名字最容易被讀錯的小鎮。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北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民國九年時,改為三峽而沿用至今。(三峽鎮志,民82,三峽鎮公所發行)  10、淡水  淡水舊稱為「滬尾」,「滬」是指以前設在河口或是近海之處,由許多石頭堆成,利用海水的漲退潮來捕魚的一種設施,而在設有「滬」的尾處,就是「滬尾」。另有一說:在閩南語中,滬和雨諧音,指此地多雨,過了這裡雨就停了,故稱「滬尾」。
  • 南昌市紅谷灘九龍湖新城地名出爐 楓生高速將沿用原名稱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王玉磊報導:9月5日,記者從南昌市相關部門獲悉,南昌市《紅谷灘新區九龍湖新城地名規劃編制方案》,正式獲南昌市政府批准,並予以公示。據悉,九龍湖新城地名規劃範圍為贛江以西、祥雲大道以南、320國道以東、鐵路貨運線以北的區域,主要包括南昌西站商貿會展綜合區、濱江功能複合區、九龍湖科技文化旅遊區、望城研發創意區、生米鎮山圖村、鐵路村、青嵐村、朱崗村、文青村等區域。
  • 首部地名文化紀錄片《山河密碼-地名中國》開拍
    2017年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正式公布,這是國家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這為地名文化傳承發展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北市區地名由來》
    7、南港   因地處基隆河之南,有港可以泊舟故名。   8、文山  民國79年把景美區和木柵區合併為文山區。而景美區地名之由來乃因古人用木頭或竹子製作的大水槽稱作(筧)或(木見),在水槽尾端部份叫(木見尾)、(筧尾),後來叫成(景尾),再改為景美。
  • 廣州老地名近20年消失近2000個
    對此,很多「老西關」深表惋惜:「很多人都是幾代人住在這裡,希望政府以後能用回原來的街名,讓我們這些老街坊能保留一點記憶。」廣州市政協學習和文史資料委員會的委員昨日表示,他們的心情和「老西關」一樣惋惜不已,因為老地名傳承著許多的廣州歷史與風俗。他們藉此呼籲:廣州老地名的保護刻不容緩!「在這十幾二十年當中,廣州的老地名消失了近兩千個。」
  • 《臺灣地名解說集錦·臺中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
    民國九年(大正九年)由於本地所產之米質極佳,是本地的特產,就將原地名改為「豐原」。至於「葫蘆墩」的由來,說法有二:  本區早期為平埔族部落,族人叫「泰雅爾洞」,其音與葫蘆墩頗相似,傳為其轉音而來。  豐原市境內有屯腳、屯頭、屯身三小丘,形似葫蘆而得名。
  • 評論:更改地名宜三思而行
    一是認為地名一旦更改,各單位的名稱、標識和居民各類證明證件,都要重新製作,涉及該地名的地圖、書籍等印刷品和網上信息也要修改,必然會增加當地的行政管理和個人成本;二是「沙頭鎮」這一地名已沿用良久,承載著人們的鄉愁記憶,一旦更改地名,會讓大家一時難以適應,也給經濟發展、社會交流帶來諸多不便;三是我國其他地方也有幾處叫「沙頭」的村鎮,並未因為讀音問題而被人們嫌棄。
  • 廣西地名的前世今生
    廣西地名的前世今生玉林並不生產玉,柳州也不是因為柳樹而得名,北海在中國的南方為什麼叫北海?百色是因為有好多種顏色嗎?河池和金城江又是什麼關係?桂林原來是在哪裡?廣西地名的前世今生,現在開解。南寧篇南寧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 中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
    而2006年的民政部全國地名標誌設置管理工作辦公室《地名標誌管理辦法》第十二條則規定禁止用外文和「威妥瑪式」等舊式拼法拼寫中國地名。由此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Peking、Pékin、Canton這樣的拼寫,既不符合標準,也不合法。
  • 地名也該讓人記得住鄉愁
    孔子所重視的「正名」「名分」跟地名有所不同,但兩者之間有相通的道理。  命名、稱謂是社會文化最表層的指徵,從命名入手,可以解讀出深層的社會文化甚至社會結構。當前,一些地方的地名命名工作混亂無序,比較突出的一個亂象是洋名泛濫。特別是商業公司開發興建的賓館、酒店、商場、寫字樓、商品房小區等,更是洋名滿天飛,遍地都是「威尼斯」「維也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