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任何一個企業都會以講究團結為根本,哪怕內部本身會有一些矛盾或者公司內在的「潛在規則」。企業老闆經常會做一些團建活動,主要目的就是讓整個企業、企業員工之間能夠變得更加團結、緊密。
最近在翻看朋友圈的時候,我發現很多朋友曬得是一些團建照片,比如搞了一個什麼樣的宴會,比如組織了一次什麼樣的外出活動,等等,不管是哪一種形式,基本目的差不多:增進企業員工間的了解,更緊密的圍繞著企業的發展目標。
為什麼很多企業老闆喜歡搞團建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與企業同發展隨著時代發展,企業也在發展,當然也要求企業員工跟隨著企業一起發展。團建活動會在企業大方向的前提下制定,帶領著企業員工更好地理解企業理念和發展方向,更好地配合公司的發展調整自身的工作內容。
與企業同發展,這是任何一個企業對員工的要求,也是員工在企業發展下去的關鍵。團建活動就是一個很好地了解企業未來動態好機會,也是在企業更進一步的良好開端。
增進互相了解企業的主體是人,企業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必不可少,但受到各個部門工作內容不同,協同方式不同,很容易出現互相之間的誤會,而團建活動就是這樣一個消除誤會增進同事關係的良好機會,通過互相了解,在未來的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做到配合,有助於企業更好的發展。
員工福利團建一般都會有一個主題,比如親子活動,比如體能測評,等等,活動都會圍繞著這樣一個確定的主題進行開展,團建也並不一定完全的就是用於介紹整個公司歷程或者發展,這種也算是一種員工放鬆機會。
日常工作中比較繁忙,員工專注於工作,大腦會處於比較緊張的狀態,公司在適當的時候組織一次團建放鬆活動,可以讓員工在這種壓力較大時放鬆一下,更好的投入到公司的工作中。
很多職場人單純地將團建看作是一種「洗腦」,事實上並非簡單的如此,如果作為一名職場人在自己的公司中,不能夠真正地了解公司的理念,不能夠真正的與公司中其他同事打成一片,又該如何在職場中發展呢?
有些企業員工認為這種團建活動沒有意義,就會在公司自願參與的情況下,用各種理由拒絕參加活動。事實上,這是集體活動,如果無特殊情況,企業員工都需要參加,並且在參與公司組織的團建活動時儘量這樣做。
1.遵守規則,用心投入
任何活動都有活動的規則,作為企業員工,作為團建活動的參與者,有責任有義務去遵守這種背後的規則。很多人認為沒有必要如此,事實上,這種遵守規則側面也反映出企業員工對企業的認可。
很多員工感覺這種團建活動就是無所謂,看到別人認真甚至還會說一些風涼話,其實這些人相對於那些認真的人來說反而是一種「傻」。活動需要的是全力以赴,需要認真的對待,而不是敷衍,或者自以為是的曲解公司團建的意圖。
2.反思團建的意義
團建還有意義?是不是很多參加過團建的職場人沒想到?每一次的團建活動都有自己的意義,這個真的不是隨便搞的活動,雖然每一次活動總有人說好有的人說搞得不行,如果認識不到每一次活動背後的意義,可能團建活動帶來的機會就失去了。
舉個例子,某公司進行了一次體能的團建活動,公司成員分為了5組,5組人員的分配也是各個部門打亂,並且專門強調了遊戲方式,進行對抗比賽。結果有的組是一盤散撒,有的組就是凝聚力超強,最終獲得勝利。公司針對於每組的表現,先是表揚了獲得勝利的組,後又表揚了每組中的上進者。
作為一個職場人如果只是認為此次活動就是一次活動可能就有些膚淺,因為這次活動中,每組中成員的表現都在監督員和裁判眼裡,活動過後,他們遞交了一份關於個人表現得報告,這份報告在日常對員工的考核考察中就有一個參考作用,你還會那麼輕浮的認為團建就是活動嗎?
3.真正的放鬆自我
團建活動雖然隱藏很多的公司意義,但同時也是另一方面的員工放鬆機會。企業員工不要緊繃著自己的神經,讓自己處於一種神經兮兮的狀態下,這樣的話,團建活動就變成了一種負擔,甚至還會出現失態。
職場人需要學會適時放鬆,更何況這種團建本就是一种放松時刻,與相熟或者聊得來的同事打打招呼、聊聊天、扯扯皮,都是很好的一种放松方式,這種向外的發洩,更有助於活動後專注於工作之中。
團建活動不是浪費時間,更不是洗腦,更多的情況是對員工的一種福利待遇,是對企業員工表示的一種認可,如果不能認識團建活動背後的意義,職場人可能會錯過自我成才的一次機會。
【文/職場胡同】源於大學路,八方延伸,專注職場溝通、案例分析、職業規劃等,為小萌新老油條提供職場法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