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每年秋冬季節、天氣轉冷,就會發現孩子們身上的衣服,一層又一層。
家長最怕孩子感冒生病,尤其今年情況又這麼特殊,孩子一旦有個頭痛腦熱的,全家人都會緊張起來。
為此,家裡的爺爺奶奶恨不得把孩子裹成球兒,小小的身子居然套了七八層衣服,帽子、手套什麼的也沒漏下。
可即使孩子已經成了「千層餅」,仍然沒能逃離了感冒,這是為什麼?因為孩子們感冒並不是因為冷,相反,正是穿得太多了。
你知道嗎?孩子感冒的「真相」,不是穿得太少著了涼,這與我們的常規理解是不一樣的。
不過寒冷確實會導致抵抗力降低,使感冒病毒趁虛而入。
日本的小孩冬天著短衣短褲上學,卻是全世界身體素質最好的孩子,就是因為他們適應寒冷,抗寒能力強。
當然,之所以提到這個例子,只是表達抗寒的重要性,並非要我們的孩子也學日本小孩穿短衣短褲出門,畢竟兩國氣候不一樣。
只是想提醒大家,適當寒冷有利於孩子的健康,中國有句老話叫「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寒冷只是感冒的誘因,真正令孩子感冒的,是病原體。
感冒病毒會通過手、口或其它途徑,入侵孩子的身體,但正常情況下它們都會被免疫系統識別擋在外面,少數成功躲過免疫系統的,也會被免疫細胞幹掉,因此寶寶不會患病。
但當溫度降低時,人體的免疫力不像平時那麼活躍,於是成功闖過免疫系統的病毒變多了,就導致孩子們感冒、發燒、流鼻涕等。
也因此,同樣的溫度下,有的孩子著涼後會感冒,而有的卻不會,就是免疫力高低導致的。
既然受涼是感冒的誘因,那我們不讓孩子受涼就成了?多穿點衣服保暖不是正好嗎?
這不對!穿得太多會影響體感的舒適度,本來孩子就活潑,這樣對正常活動也有影響。再說,穿得多出汗也多,風再一吹,不是更容易受涼嗎?
要預防感冒,正確穿衣才是王道,除此之外還得從體內入手,增強抵抗力才最重要。
多數給孩子穿上過多衣服的都是老年人,因為老年人的新陳代謝慢,因此比青壯年人更加畏寒,才總覺得孩子也冷。
事實上,孩子新陳代謝快,體溫也略高於成人,又好動,衣服和成人穿一樣厚度的就夠了。
1、根據當日氣溫正確增減
戶外活動時,多摸摸孩子脖子以下的部位,若是感覺溫熱則剛好,若出汗很多則需減件衣服,若較涼則說明孩子冷了,需要添衣。
孩子的後背、小腹、腳丫是需要重點照顧的地方,這三個部位保暖做得好,能大大降低感冒的機率。
2、比媽媽多穿或少穿一件
新生兒運動量小,身體的代謝低,因此要比媽媽多穿一件。不到一歲的寶寶和運動量大的學齡兒童,代謝速度快,穿得和媽媽一樣薄厚就行。
具體細節視各家的孩子體質而定,弱的就多穿一件,怕熱的就少穿一件,家長們靈活掌握就好。
3、洋蔥穿衣法
剛入秋時天氣還不算太冷,可以在夏日穿的短袖衫外再加個薄外套,褲子要穿長褲。
待天氣漸冷,就把裡面的衣服換成長袖,外套換成厚的,還可以穿個馬甲。
到了冬天,就是貼身的秋衣秋褲+毛衣或馬甲+棉衣或羽絨服,下身可以穿棉褲或厚實的毛褲。
孩子的身體需要父母的精心呵護,但也不要好心辦了壞事。
過冷、過熱都不利於健康,日常對孩子們的穿衣方面,家長還要仔細些,並不是衣服穿多了就不會感冒。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