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近日,一公眾號發表了一篇名為《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引發了網絡熱議「規範讀音」不再規範的話題。隨後,《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澄清說,網文中大多內容來自尚未正式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天府早報記者發現,成都書店目前售賣的是第7版現代漢語詞典,雖然說(shuì)客 變 說(shuō)客 了 ,但 粳(jīng)米仍在,鬢毛衰(cuī)也在。三亞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的劉興均教授表示,「古音古韻不可失,讓錯音改正,需要慎之又慎。」
澄清
網文字音修改來自《徵求意見稿》 尚未正式發布無需著急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近日,一公眾號發表了一篇名為《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隨即,關於「規範讀音」不再規範的話題引發熱議。
不少70後、80後的網友通過這篇網文發現,讀書時期經常念錯的字音,竟然已經悄悄變成了對的。網友們驚呼自己竟然上了個假學,「不少當年讀書時期經常念錯的字音現在竟然變成對的了。」比如這些詩句中的,衰原本應當是cuī,如今卻念shuāi;斜本應作xiá,如今念xié了,而被糾正過無數次的騎jì,如今可以念qí了。有人更直接表達憤怒:「為什麼要遷就學渣,文人怎能跟著文盲走?」
同時,也有人用荀子的話表達接受這種約定俗成的改變,「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不宜。」
不過,很快《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在接受採訪時,直呼這是一條「假新聞」。他透露說,網文中大部分內容來自國家語委2016年6月6日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而這個《徵求意見稿》至今尚未正式發布。今後正式發布的《審音表》應該不完全和《徵求意見稿》一樣,「也許網友擔心的『讀音改動』根本就不會出現在正式發布的《審音表》中,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查證
書店售賣的是第7版現代漢語詞典 有些確實改了有些還在
網文中還提到,「說客」的「說」原來讀「shuì」,但現在規定讀「shuō」,另外還有說(shuō)服;而「粳米」的「粳」原來讀「jīng」,但現在要讀「gěng」;確鑿(què záo),原讀音確鑿(zuò),後因從俗改為:確鑿(záo);原為呆(āi)板,變為了呆(dāi)板。
2月19日,天府早報記者來到位於蜀都大道的新華文軒書店,發現這裡售賣的是第7版現代漢語詞典,記者翻閱看到,網文中提到的一些字音在詞典裡尚未得到更正。如「粳(jīng)米」「鬢毛衰(cuī)」石徑斜(xiá)中都仍在。不過,呆(dāi)板、「說(shuō)客」、「坐騎(qí)」,這些字的讀音是已經完全改變了。
此外,記者還在字典中發現之前還有一些網友擔心的會變音的字,在第7版現代漢語詞典並未改變,例如「應屆」的「應」還是讀一聲yīng,「下載」的「載」讀四聲;而「血」的書面讀音依舊是四聲xuè,口語讀音是三聲xiě。這些不少70後、80後們在青春年華辛苦記下的「易錯字」,都還是按照原來的標準,沒有「違背我們從小學習的知識」。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發現書店不僅有售最為通用的現代漢語詞典,還有售古代漢語詞典、新華成語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等,「如果現代漢語詞典中一些字的讀音改變了,但是我們還有古代漢語詞典,裡面一些我們以前獲悉的文字讀音仍在,這是歷史的記憶。」書店一位購書者坦言,「如今是網絡時代,海量信息都可以儲存下來,就算官方的記錄沒有了,不是還有野史嗎?我相信就算字典裡面沒有了斜(xiá),你念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會有人敢說你沒文化嗎?」他笑言。天府早報記者 馮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