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雪育兒思考
前幾天,有一位寶媽求教說寶寶出生後都已經滿月了,但是黃疸一直沒有退乾淨,問還有沒有其他好的辦法?
兩個月前,2020年以誰也沒有料到的姿勢開啟了,這兩個月,很多大孩子小寶寶都被約束在家裡,不能下樓愉快的玩耍,這樣也勢必導致了一個後果,那就是寶寶們曬太陽時間不足,而光照時間被減少後,也會導致新生兒黃疸恢復緩慢。
要知道,太陽光中的藍光和綠光能使寶寶體內的膽紅素值有所降低,所以,對於新生兒輕度黃疸來說,通過曬太陽是會得到緩解或者減輕症狀的。另外曬太陽還可以補充維生素D,促進寶寶體內對鈣元素的吸收,降低缺鈣風險。
要說新生兒黃疸,還要從它的源頭開始。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屬於是一種正常現象,另一方面,它又可能是某種疾病的表現。
當寶寶還是胎兒時,為滿足對氧的需要,體內會產生大量的紅細胞,等寶寶出生後,建立了肺部呼吸系統,血氧濃度迅速升高,因此就不需要那麼多的紅細胞了,因此大量的紅細胞被破壞,導致膽紅素產生過多。
由於新生兒肝臟功能發育尚不成熟,不能及時處理由大量紅細胞破壞而生成的膽紅素,或者新生兒排便有延遲時,則會把膽紅素經過腸道再次吸收,最終導致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增高,因此造成新生寶寶出現黃疸,因此說它是正常現象,這種情況下導致的黃疸多為生理性黃疸。
但是,也有部分寶寶是由於疾病導致的黃疸,嚴重時甚至會危害到大腦發育,如果父母認識不足,混淆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一旦耽誤了治療,結果就是「坑娃」,給寶寶帶來額外的傷害。
病理性黃疸的原因
首先,第一個因素就是膽紅素生成過多,但是由膽紅素生成過多而導致出現病理性黃疸的原因也有很多,主要有這麼幾個因素:
1、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也是我們聽說較多的一種「母嬰血型系統不合病」,最常見的是ABO溶血,此外還有極少數Rh因子不合溶血。
ABO溶血性黃疸是指媽媽是O型血,寶寶是A型或B型血,一般在第一胎時就會發生溶血,當媽媽體內的紅細胞抗體進入胎兒體循環後,會引起胎兒紅細胞被破壞,產生大量膽紅素,造成溶血性黃疸。
此外,Rh因子不合溶血也是類似的道理,因為胎兒紅細胞的Rh血型與母親不合,當胎兒紅細胞通過胎盤進入媽媽體內時,會致使媽媽體內產生相應的血型抗體,當這個抗體又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時,就會相應導致胎兒紅細胞被破壞,從而產生大量膽紅素,造成Rh因子不合溶血性黃疸。
2、地中海貧血:地中海貧血是由於基因變異而導致造血機能缺失的遺傳性疾病。尤其是父母雙方都是基因攜帶者的話,生下的寶寶發生疾病的概率越大。
3、紅細胞酶缺陷:這是一種遺傳病,可以導致新生兒出生後溶血,引發黃疸。
4、紅細胞多:胎兒體內紅細胞多也是常見的一種原因,當寶寶體內紅細胞多的時候,會導致被破壞的紅細胞數量也增多,從而釋放出來的膽紅素就搞,所以引發黃疸。
其次,是新生寶寶膽紅素排洩異常,無法將多餘的膽紅素快速排出體外。
基本上每個新生兒都會或多或少出現黃疸問題,肝臟功能正常的寶寶,膽紅素會順利經由腸道排出,但是如果寶寶膽紅素排洩異常時,就無法將多餘的膽紅素快速排出體外,哪怕產生的量很少,也會聚集在體內,讓寶寶的皮膚看上去越來越嚴重,而且寶寶大便顏色也會慢慢越來越淡、甚至變白。
一般來說,如果寶寶出現肝細胞排洩功能障礙或膽管受阻時,多會發生病理性黃疸,比較常見的有先天性膽道閉鎖、膽汁黏稠症候群巨結腸等。
此外,還有餵養不足導致寶寶過度飢餓、餵養延遲以及給寶寶使用藥物等,也會導致胎便排出延遲,反會增加身體膽紅素的吸收,導致血液中膽紅素升高,從而引發黃疸。
最後,新生寶寶肝臟功能低下,也會導致病理性黃疸。
例如新生兒肝炎,會抑制肝酶活性,導致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能力降低,造成血液中膽紅素升高,引發黃疸。但是,大多數新生兒肝炎多是胎兒時期由病毒感染所致。
總之,導致新生寶寶出現病理性黃疸的原因多數是以上幾種原因造成,但是當我們辨別不清到底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時,最好還是從寶寶的表現上「下功夫」:
在家庭中,若是觀察到新生寶寶出現下述情況,則可能為病理性黃疸,也不能按時接種疫苗,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或者黃疸顏色迅速加深、範圍迅速擴大,從理論上將,寶寶全身發黃的範圍越廣,就說明黃疸越重。全身皮膚重度黃染,呈橘皮色,或者皮膚黃色晦暗,大便色澤變淺呈灰白色,尿色深黃。黃疸持續時間延長,超過2~4周,且進行性加重。寶寶日常生活中精神狀態不好,例如不愛吃奶、嗜睡、易哭鬧、體溫不穩等。反之,生理性黃疸則一般沒有這麼嚴重,大多是出生後2~3天開始有皮膚發黃的問題,在光線明亮的環境下觀察,會發現黃疸多出現在寶寶顏面部和頸部,有的還會在軀幹、四肢等處發現黃疸,而且寶寶大便可能會變黃,但是小便基本不會變黃,更不會像病理性黃疸患兒似的,顏色變成深黃。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一周內達到高峰,然後就開始消退,滿月後基本不影響打B肝第二針疫苗。總之,一般情況下,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出生後儘快哺乳,奶量充足,寶寶腸胃蠕動受到受到有效刺激,腸道內建立正常菌群後,都有助於黃疸自行消退。
因此,區分開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很重要,如果發現是病理性黃疸,父母該及時送寶寶就醫診斷。但是,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有時候僅靠肉眼不好分辨,畢竟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需要醫生來需要綜合判斷。
最後,新生兒黃疸要不要吃茵梔黃口服液呢?
在六年前,我兒子剛出生後,醫生就是開的這個口服液,但是自從2016年8月3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第140號關於「修改茵梔黃注射液說明書」的公告,明確規定了新生兒、嬰幼兒、孕婦禁用茵梔黃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