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黃疸是新生兒異常表現,父母認識不足會「坑娃」,多注意

2020-12-18 笑雪育兒思考

文/笑雪育兒思考

前幾天,有一位寶媽求教說寶寶出生後都已經滿月了,但是黃疸一直沒有退乾淨,問還有沒有其他好的辦法?

兩個月前,2020年以誰也沒有料到的姿勢開啟了,這兩個月,很多大孩子小寶寶都被約束在家裡,不能下樓愉快的玩耍,這樣也勢必導致了一個後果,那就是寶寶們曬太陽時間不足,而光照時間被減少後,也會導致新生兒黃疸恢復緩慢。

要知道,太陽光中的藍光和綠光能使寶寶體內的膽紅素值有所降低,所以,對於新生兒輕度黃疸來說,通過曬太陽是會得到緩解或者減輕症狀的。另外曬太陽還可以補充維生素D,促進寶寶體內對鈣元素的吸收,降低缺鈣風險。

要說新生兒黃疸,還要從它的源頭開始。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屬於是一種正常現象,另一方面,它又可能是某種疾病的表現。

當寶寶還是胎兒時,為滿足對氧的需要,體內會產生大量的紅細胞,等寶寶出生後,建立了肺部呼吸系統血氧濃度迅速升高,因此就不需要那麼多的紅細胞了,因此大量的紅細胞被破壞,導致膽紅素產生過多。

由於新生兒肝臟功能發育尚不成熟,不能及時處理由大量紅細胞破壞而生成的膽紅素,或者新生兒排便有延遲時,則會把膽紅素經過腸道再次吸收,最終導致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增高,因此造成新生寶寶出現黃疸,因此說它是正常現象,這種情況下導致的黃疸多為生理性黃疸。

但是,也有部分寶寶是由於疾病導致的黃疸,嚴重時甚至會危害到大腦發育,如果父母認識不足,混淆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一旦耽誤了治療,結果就是「坑娃」,給寶寶帶來額外的傷害。

病理性黃疸的原因

首先,第一個因素就是膽紅素生成過多,但是由膽紅素生成過多而導致出現病理性黃疸的原因也有很多,主要有這麼幾個因素:

1、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也是我們聽說較多的一種「母嬰血型系統不合病」,最常見的是ABO溶血,此外還有極少數Rh因子不合溶血。

ABO溶血性黃疸是指媽媽是O型血,寶寶是A型或B型血,一般在第一胎時就會發生溶血,當媽媽體內的紅細胞抗體進入胎兒體循環後,會引起胎兒紅細胞被破壞,產生大量膽紅素,造成溶血性黃疸。

此外,Rh因子不合溶血也是類似的道理,因為胎兒紅細胞的Rh血型與母親不合,當胎兒紅細胞通過胎盤進入媽媽體內時,會致使媽媽體內產生相應的血型抗體,當這個抗體又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時,就會相應導致胎兒紅細胞被破壞,從而產生大量膽紅素,造成Rh因子不合溶血性黃疸。

2、地中海貧血:地中海貧血是由於基因變異而導致造血機能缺失的遺傳性疾病。尤其是父母雙方都是基因攜帶者的話,生下的寶寶發生疾病的概率越大。

3、紅細胞酶缺陷:這是一種遺傳病,可以導致新生兒出生後溶血,引發黃疸。

4、紅細胞多:胎兒體內紅細胞多也是常見的一種原因,當寶寶體內紅細胞多的時候,會導致被破壞的紅細胞數量也增多,從而釋放出來的膽紅素就搞,所以引發黃疸。

其次,是新生寶寶膽紅素排洩異常,無法將多餘的膽紅素快速排出體外。

基本上每個新生兒都會或多或少出現黃疸問題,肝臟功能正常的寶寶,膽紅素會順利經由腸道排出,但是如果寶寶膽紅素排洩異常時,就無法將多餘的膽紅素快速排出體外,哪怕產生的量很少,也會聚集在體內,讓寶寶的皮膚看上去越來越嚴重,而且寶寶大便顏色也會慢慢越來越淡、甚至變白。

一般來說,如果寶寶出現肝細胞排洩功能障礙或膽管受阻時,多會發生病理性黃疸,比較常見的有先天性膽道閉鎖、膽汁黏稠症候群巨結腸等。

此外,還有餵養不足導致寶寶過度飢餓、餵養延遲以及給寶寶使用藥物等,也會導致胎便排出延遲,反會增加身體膽紅素的吸收,導致血液中膽紅素升高,從而引發黃疸。

最後,新生寶寶肝臟功能低下,也會導致病理性黃疸。

例如新生兒肝炎,會抑制肝酶活性,導致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能力降低,造成血液中膽紅素升高,引發黃疸。但是,大多數新生兒肝炎多是胎兒時期由病毒感染所致。

總之,導致新生寶寶出現病理性黃疸的原因多數是以上幾種原因造成,但是當我們辨別不清到底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時,最好還是從寶寶的表現上「下功夫」:

在家庭中,若是觀察到新生寶寶出現下述情況,則可能為病理性黃疸,也不能按時接種疫苗,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或者黃疸顏色迅速加深、範圍迅速擴大,從理論上將,寶寶全身發黃的範圍越廣,就說明黃疸越重。全身皮膚重度黃染,呈橘皮色,或者皮膚黃色晦暗,大便色澤變淺呈灰白色,尿色深黃。黃疸持續時間延長,超過2~4周,且進行性加重。寶寶日常生活中精神狀態不好,例如不愛吃奶、嗜睡、易哭鬧、體溫不穩等。反之,生理性黃疸則一般沒有這麼嚴重,大多是出生後2~3天開始有皮膚發黃的問題,在光線明亮的環境下觀察,會發現黃疸多出現在寶寶顏面部和頸部,有的還會在軀幹、四肢等處發現黃疸,而且寶寶大便可能會變黃,但是小便基本不會變黃,更不會像病理性黃疸患兒似的,顏色變成深黃。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一周內達到高峰,然後就開始消退,滿月後基本不影響打B肝第二針疫苗。總之,一般情況下,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出生後儘快哺乳,奶量充足,寶寶腸胃蠕動受到受到有效刺激,腸道內建立正常菌群後,都有助於黃疸自行消退。

因此,區分開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很重要,如果發現是病理性黃疸,父母該及時送寶寶就醫診斷。但是,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有時候僅靠肉眼不好分辨,畢竟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需要醫生來需要綜合判斷。

最後,新生兒黃疸要不要吃茵梔黃口服液呢?

在六年前,我兒子剛出生後,醫生就是開的這個口服液,但是自從2016年8月3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第140號關於「修改茵梔黃注射液說明書」的公告,明確規定了新生兒、嬰幼兒、孕婦禁用茵梔黃注射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會有新生兒黃疸?寶媽該怎麼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也許,有些有經驗的女性會告訴你:這是新生兒黃疸,不必擔心,基本上很多寶寶出生後都黃,過幾天自己就好了。真的是這樣嗎?各位寶爸寶媽該如何正確面對新生兒黃疸呢?寶寶出生後為什麼會變黃?造成寶寶黃疸症狀是和血中的游離膽紅素有關,而游離膽紅素多來自紅細胞的分解代謝。寶寶出生前體內紅細胞是高於正常人的,當出生後寶寶自己可以呼吸了,不需那麼多的紅細胞運輸氧氣,就會凋亡一部分紅細胞,血中的游離膽紅素自然就高起來,所以寶寶們會表現出皮膚的黃染。
  • 為什麼會有新生兒黃疸?如何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還是越來越多的「黃種人」?也許,一些有經驗的婦女會告訴你:這是新生兒黃疸,別擔心,基本上很多寶寶出生後都是黃色的,過幾天就會好的。真的是這樣嗎?如何正確面對新生兒黃疸?為什麼出生後寶寶會變黃?因此人體將肝臟送到體內代謝,加工成無毒的結合膽紅素,並與膽汁一起排洩到腸道分解,絕大多數膽紅素會隨糞便排出體外。學會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根據苗哥的上述解釋,你寶媽寶的父親應該對寶寶的變黃過程和引起黃疸的膽紅素代謝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 新生兒黃疸大多無害無須治療病理性黃疸或致腦損傷須早治
    「桔子」寶寶輾轉來到北京八一兒童醫院時,當時臨床表現為拒奶、嗜睡、反應差,血清膽紅素高達600mmol/l。醫生們立即給予寶寶換血治療,經過積極救治後,寶寶病情雖有逐步好轉,但是頭顱核磁檢查已發現有大腦基底節區的損傷並伴隨聽神經損傷,這可能是終身損傷。這一病例也給各位新生兒父母敲響了警鐘。
  • 母乳性黃疸,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到底是怎麼回事?
    最近我們新生兒監護室的黃疸患兒又多了,可能跟大家對黃疸的認識不足有關。今天門診有個孩子媽媽,因為怕孩子母乳性黃疸,果斷把母乳給孩子斷了。現在完全是人工餵養,我聽了之後感到很可惜,其實,只要大家正確認識黃疸,是不用做這樣的決定。
  • 出現新生兒黃疸該怎麼辦?四個症狀表現需要注意了
    俗話說「十個寶寶九個黃」,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中一種很常見的疾病,臨床上約有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早產兒在出生後一周內出現黃疸。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
  • 新生兒皮膚發黃,病理性黃疸可致腦癱
    新生兒皮膚發黃,小心患上高膽紅素血症針對新生兒的相關疾病,剛做父母或未做父母的爸媽們要提高警惕,提高「黃疸」二字的時候,可能大家都不陌生。高膽紅素血症和黃疸有什麼關係呢?他們有什麼危害?又如何去治療呢?
  • 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家長如何鑑別?
    新生兒黃疸是指嬰兒的皮膚顏色出現黃染的現象,是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症狀體徵不同生理性黃疸為輕中度,病理性黃疸為重度,這兩種進行判斷最簡便的方法為:在自然光線下,面部自然黃染則為輕度,若有軀幹黃染則為中度,若四肢和手腳心都出現黃染即為重度。觀察軀幹和四肢時,先用手指按壓皮膚,然後放開手指,再看黃染是否存在,若存在則可判斷病理性黃疸,並伴有吐奶、發燒、抽搐、嗜睡、大便發白等表現。
  • 新生兒幾天出現黃疸 新生兒幾天出現黃疸正常
    新生兒幾天出現黃疸新生兒發生黃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儘管都表現為黃疸,但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通過以下的特點可以識別的。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不深,且有以下這些特點:1、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
  • 新生兒黃疸會造成寶寶腦癱,寶媽不可忽視,正確認識新生兒黃疸!
    黃疸是新生兒一種常見的疾病,如果黃疸新生兒黃疸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膽紅素腦病以及腦癱等一系列後遺症。新生兒黃疸也是常見的現象,通常十個孩子九個黃,剛出生孩子如果有黃疸是正常的現象,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黃疸會自然消退,不需要治療。
  • 新生兒黃疸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它的臨床症狀表現是什麼?
    當新生兒體內膽紅素代謝異常,遠高於正常的人體代謝能力引起的膽紅素升高。黃疸的程度和個體差異、種族、地區都具有關聯。 類型 黃疸分為生理性、病理性黃疸兩種。 1、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通常在新生兒出生2到4天左右出現,在3到4周左右消退。
  • 如何判斷新生兒是病理性黃疸還是生理性黃疸?看完這篇就知道啦!
    寶寶黃疸是常見的新生兒常見疾病,主要表現為面頸部、軀幹甚至全身都泛黃,通常2-3日後會慢慢消退。很多寶媽也都知道黃疸對寶寶的身體可以造成嚴重的傷害,那麼寶媽們知道黃疸分為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嗎?二者的症狀表現以及危害也是不一樣的。
  • 【中州醫學】新生兒黃疸是病嗎?新生兒黃疸常見問題解答
    早髮型的黃疸,一般它是鑑於足月兒母乳餵養,一般生後2到3天出現,4、5天它就達到高峰了,寶寶一般情況是比較好的,也沒有溶血,沒有貧血的一些表現,這時候如果要查,血裡面的膽紅素它是在正常範圍的。它主要是由於母親缺乏餵養的一些知識、技巧,還有一些寶寶比如說一些無效的吸吮,生後短時間母乳量不足等等這些因素,就導致新生兒的餵養的不足,使胎糞排出比較延遲,肝腸循環的增加,從而引起寶寶膽紅素的升高。
  • 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多少?新生兒黃疸怎麼辦呢?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是大部分寶寶必須經歷的過程,父母也不用過分擔心,聽醫生的建議,按時給寶寶吃藥和護理,很快就會好的。下面貓爸就對新生兒出現黃疸的進行詳細的說明:一、新生兒黃疸正常值是多少?
  • 十個寶寶九個黃疸?治療新生兒黃疸,新手爸媽需了解
    每一個新手父母面對自己剛出生的寶寶時都會百感交集,其中最多的應該是興奮喜悅,畢竟這是他們生命的延續,是他們的血脈延傳。但同時父母心裡也會忐忑緊張,因為他們不知道寶寶是不是健康,因為對於任何一個父母而言,寶寶的健康遠比一切都重要。
  • 讓新手爸媽緊張不已的新生兒黃疸,究竟多嚴重?
    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主要區別?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區別,對於家長需要注意幾個方面。1.發生時間:生理性黃疸多發生於生後2-3天,如果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就要考慮病理性黃疸,常常是溶血等原因所致,尤其是媽媽是O型,孩子是A型或B型血的時候,這個發生的機率更高。
  • 新生兒黃疸是怎麼產生的?母乳會導致黃疸升高?
    新生兒黃疸如何應對?母乳會導致黃疸升高?新生兒出生後,在3—5天開始,寶寶眼睛和臉開始逐漸發黃,而且感覺越來越黃,這就是所謂的新生兒黃疸,10個新生兒9個有黃疸的,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新生兒黃疸是怎麼產生的?胎兒在媽媽子宮內是通過臍帶,胎兒的生長發育後的廢物也是通過媽媽的臟器幫助排洩出來的,當寶寶出生後,自己的產生的膽紅素,就要由自己來處理了,新生兒肝臟處理膽紅素能力很弱的,多餘的沒有被肝臟處理的膽紅素蓄積在體內,達到一定程度,孩子就表現出黃疸。
  • 「黃疸的種類」如何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很多媽媽會問:醫生您看看我的寶寶是病理性的黃疸還是生理性的黃疸呢?上一篇提到正常的孩子有黃疸,50%~80%的孩子都有黃疸,也可以說是生理性的黃疸。生理性的黃疸是不需要處理的,那什麼樣的黃疸叫做生理性的黃疸,什麼樣的黃疸叫做病理性的黃疸呢?
  • 黃疸會影響智力嗎?專家揭秘新生兒黃疸的7個問題.會了,你能幫不少人
    最近有幾個朋友向我諮詢新生兒黃疸的相關知識,對於新生兒黃疸,通過這些年的科普宣傳,普通老百姓對其已有一定了解,但還是存在很多困惑之處及認識上的誤區
  • 新生兒黃疸的正常值是多少?表現症狀有哪些?
    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大多都會出現黃疸,黃疸分為生理性、病理性、母乳性三種類型。判斷黃疸是否正常有一個數值,可能很多媽咪不知道,下面我們就來講一下,也說說黃疸的表現症狀。新生兒黃疸的正常值:新生兒黃疸指的是新生兒發生膽紅素代謝紊亂,致使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升高,進而使皮膚、眼球等處出現異常黃色的現象。
  • 新生兒黃疸的觀察和護理
    黃疸在新生兒中非常常見,大約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會有肉眼可見的黃疸。新生兒為什麼易出現黃疸是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靠臍帶供血,處於一個「相對低氧」的環境,需要血液中比較多的紅細胞來攜帶氧氣,胎兒體內的紅細胞數量要比成人多很多,所以新生兒出生的時候所攜帶的紅細胞也比成人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