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不敢相信他們的眼睛。那地獄火海般的高地上不可能再有人類生存,但每當美國兵要去佔領那些似乎已空無一人的高地時,中國士兵又開始了瘋狂的射擊、刺殺。「中國人似乎根本就不會受到炮火的傷害,美國士兵對於能在那種情景下生存下來的中國士兵突然懷有一種本能的敬畏的宗教情緒!」中國兵不是打不死的神,他們同樣是能夠被炸彈、炮彈、子彈燒得渾身焦黑,炸得四分五裂,打得渾身是洞的凡人,但是,這是一支由中國人民最優秀的兒女組成的英雄軍隊,這支軍隊充滿了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莊嚴樸素的正義感,只要這支軍隊有一個人還活著,他就會去戰鬥!——李峰《決戰朝鮮》
在這場戰爭發生前,又有誰能相信,已經積弱百年的中國軍隊,能夠戰勝風頭正盛,戰力第一的聯合國軍,以1950年為例,當年美國的鋼產量為8772萬噸,而中國鋼產量為60萬噸,美國是中國的140多倍;當年美國的工農業總產值為2800億美元,中國的工農業總產值為人民幣446億元(折合美元100億,當時的匯率比),美國是中國的28倍,美軍一個軍擁有火炮1428門,汽車約7000輛,坦克430輛;而人民解放軍一個軍75毫米以上火炮僅有198門,汽車約120輛,沒有坦克。此外當時美軍在朝鮮還有1100架作戰飛機和300艘艦艇。所以當我們艱難取勝時,很多人無法相信,是不是以人海戰術獲勝,是不是靠人命換取,即便勝利也是慘痛的,怕就怕有很多國人也如此下了對志願軍的定義,犧牲眾多,殘勝,靠人數取勝,特別是電影《金剛川》的上映更是讓我從頭到尾看到了壓抑,志願軍被虐千百遍,只有靠人命搭橋渡岸,雖是勝利,可是卻讓人怎麼也高興不起來。這種思維定式是對偉大志願軍的誤解,我們能夠戰勝這場戰爭不是因為敵人愚蠢和我方的不斷犧牲,而是依靠彭老總為首的志願軍指揮官卓越的戰役指揮,以及志願軍前線指戰員們在戰場所表現的智勇雙全,可以說當時的中國步兵,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戰勝,這句話也被志願軍的戰俘後來的北約軍隊總司令部,英國上將霍利克認可,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當了一輩子步兵,同德國步兵,中國步兵打過仗,也看過美國步兵,蘇聯步兵打仗,但最優秀的我認為還是中國步兵」
本文從第二次戰役中三十八軍的表現說明這個軍何以被稱為「萬歲軍」,表達三十八軍為代表的中國軍隊又何以能被認為是舉世第一。
第二次戰役中,美軍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退卻,一路丟盔棄甲,十天時間內美軍潰退三百公裡,第八集團司令沃克中將在逃跑中翻車身亡。這場大勝要從志願軍一開始不斷偽裝後撤說起,彭老總將中國古老的兵法藝術運用到對抗最現代化的美軍身上,麥克阿瑟居然還竊喜自己的判斷十分正確。
因為仁川登陸的成功,朝鮮人民軍精銳損失大半,麥克阿瑟在向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發布勸降宣言後就急令美軍越過三八線,在他看來感恩節前完全可以結束戰鬥(11月第四個星期四)11月23日,這種情況下美韓聯軍進入朝鮮猶如進入無人之境,蘇聯方面已經想要金日成在我國東北再次組建流亡政府,志願軍在這種情況下出兵朝鮮,此時美軍先頭部隊已經抵達鴨綠江,原有的作戰計劃已經被打亂,這也導致第一次戰役的戰果不盡人意,在第一次戰役中原設想殲滅南韓部隊幾個師,殲滅美軍幾個團的初始戰術設想沒有實現。第一次戰役共殲滅「聯合國軍」2個團又5個營,斃、傷、俘1.5萬餘人,其中美軍3518人。此時志願軍還沒有暴露,麥克阿瑟依然固執認為,朝鮮境內的中國士兵只是少數存在,中國人不敢大規模出兵,如何利用好這種思想,達到痛擊美軍。彭老總一直在尋找著戰機,不然一旦美軍清楚入朝志願軍的真正人數,想要大規模殲滅痛打美軍則難上加難,為此彭老總為美軍演了一齣好戲。
第一次戰役麥克阿瑟只是認為有一小部分中國人出現,所以為了報元山戰役的仇,麥克阿瑟命令第八集團軍,加速挺進朝鮮。然而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卻十分謹慎,他下令前線部隊只要聞到屬於中國的飯香味就趕快撤退。
第一次戰役中38軍延誤戰機沒有取得應有戰果受到批評,於是38軍上到軍長下到士兵都在攢著勁要好好打一場大仗,勝仗,機會來了。彭老總決定第二次戰役以誘敵深入包圍殲滅為打法,但是此時有一個問題,敵人北進速度太快,如果不加阻攔,敵人北進速度太快,包圍圈還沒有形成可能敵人就衝進來了,可是如果阻攔得太狠,設置的人數太多又會被認為是主力導致敵人不敢進攻,於是112師335團接受命令在飛虎山就地防禦來犯之敵。這個任務十分艱巨,335團團長範天恩以勇猛堅毅著稱,敢打阻擊戰,又靈活變通,不死板。也因此範天恩以團長職務,被日本特別編入《韓戰名人錄》中
其文字說明為:範天恩,1950年任團長。率部參加韓戰。第一戰役中,指揮僅有短兵火器的一個團(政委趙霄雲)穿插到聯軍第九軍後方,搶佔飛虎山(622.l高地),威脅第九軍補給總站軍隅裡。後受聯軍南韓第七師及美五團一部在大量空炮戰車支援下的反撲,堅守五晝夜,主動脫離敵軍,於是成名。
以一個團面對敵人一個多月師,在敵人飛機火炮的轟炸下堅守五天這就是著名飛虎山阻擊戰。
阻擊戰發生前還有小插曲,因為被動地轉為防守,之前為了追擊敵人,335團的戰士們將礙事的工兵鏟都扔了,此時他們只有穿著被漸漸瀝瀝的雨淋溼了的棉衣,用手、用刺刀挖著堅硬的五頭,不少士兵的雙手為此而鮮血淋淋,血和泥和雨混合在一起,像和泥一樣。當沒有任何戰鬥經驗的文化教員戴篤伯冒著敵人的封鎖炮火把小鍬送上了陣地時,三三五團的士兵們看見小鍬竟然哭了。範大恩對文化教員說:「你這個知識分子行!」隨後南朝鮮第七師在美軍的配合下開始進攻飛虎山。
11月6日至7日,聯合國軍加強了進攻的力度。雙方在三三五團二營五連的陣地上反覆爭奪達16次,其中多次進入了肉搏戰狀態。五連士兵李興旺頭部受傷,正在給自己包紮的時候,三個美國兵抱住了他。他在奪槍的過程中把一個美國兵踢下了山崖,同時開槍打死另一個,又用美國兵屍體上的手榴彈把第三個美國兵炸傷了。李興旺這個排打到最困難的時候,陣地上沒有倒下的只剩了排長和三名士兵,他們的彈藥全部來自戰友和敵人的屍體。在中國解放戰爭中獲得過「獨膽英雄」稱號的士兵李永桂,當他的陣地被敵人用汽油點著完全湮沒在火海中的時候,李永桂帶頭跳出戰壕向敵人撲去,火海中突然出現的他把敵人嚇得掉頭滾向山下。彈藥沒有了,他跑回連部要回十幾顆手榴彈和一挺機槍。第二次要彈藥時,他的左腿被炸斷,他拖著一條斷腿把一箱機槍子彈弄上山。這個出生於貧苦人家的青年在陣地上對身邊的戰友反覆地說著一句話:「我們是自願到朝鮮來打鬼子的!我們是自願到朝鮮來打鬼子的!」直到腿上的最後一股血流盡。堅守三天戰士們已經無水無米,三三五團的民運股長馮孝先奉命籌糧。他找到了因對中國軍隊不了解而藏起來的朝鮮農民,講了很多道理,又找到了一座鉛礦的宿舍,得到朝鮮工人們的同情。一個郡的委員長帶頭把自己的耕牛殺了,讓群眾把這頭牛煮了六大鍋肉湯。同時,朝鮮農民們湊了些大米,在美軍飛機的掃射下點火做飯。在通往三三五團陣地的路上,每一條小路都在美軍飛機的嚴密封鎖之下,但是,在紛亂囂叫的彈片中,還是出現了一支頭頂瓦罐的送飯隊伍。帶路的是一位60多歲的朝鮮老人,他戴著一頂中國士兵看上去有點像中國古代縣官戴的那種帶帽翅的紗帽。隊伍裡前面的人倒下去,後面的人默默地頂替上來,平靜而頑強地向飛虎山前進。一位叫樸孝男的婦女頂的是一隻裝米飯的木盆,她被彈片擊中倒下後拖著木盆爬,一直爬到了陣地上。中國士兵捧著飯眼淚汪汪地吃不下。敵人又開始進攻了,士兵們把米飯放下,說:「媽的,老子不吃了,打他個狗日的!」送飯的朝鮮農民和工人們也參加了戰鬥。當再一次打退敵人的進攻時,陣地上傷亡的人包括了那些送飯的朝鮮百姓。朝鮮婦女樸孝男往飛虎山上送米飯的那隻木盆被中國士兵們保留了下來,後來這隻木盆成為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珍藏的歷史文物。這也證明了中國軍人不管走到哪裡都是軍民魚水情。
五天的時間足夠志願軍準備包圍圈了,335團奉命後退30公裡,南韓部隊在佔領飛虎山時,還以為自己戰勝了志願軍都在自喜。
可能是335團阻擊得太狠隨後美韓部隊進攻速度很慢,為此老總出了奇招,釋放美韓俘虜。11月18日晚上,寒風瑟瑟。在戰俘營中挑選出來的27名美軍戰俘和76名南朝鮮戰俘在理了發,洗了澡,發了路費和吃了一頓加餐後,由志願軍組織科長司東初和司機王大海帶領來卡車向雲山地區出發。在陣地前沿,司東初對戰俘們說:「你們萬一過不了美軍的警戒線,就回來,我們歡迎!」同時,第四十二軍也在誘敵中開始釋放戰俘。為了讓戰俘相信我軍在連連敗退,就要逃過鴨綠江的狀況,軍部命令部隊故意在撤退的路上丟下些槍枝和背包。第三十九軍在釋放戰俘前,志願軍的軍官面對戰俘們講話,內容是:我們不是什麼主力部隊,我們向後轉移了,不打仗了,我們沒有彈藥和藥品,準備回國了。經過在前沿和美軍的交涉,中國士兵把受傷和有病的戰俘用擔架送到公路邊上,然後後退,讓美軍把擔架抬走。後來擔任美軍遠東司令官的李奇徽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中國人釋放俘虜的做法,與北朝鮮人對待俘虜的做法完全不同。有一次,中國人甚至將重傷員用擔架抬著放在公路上,而後撤走。在我方醫護人員乘卡車到那裡接傷員時,他們沒有向我們射擊。」美聯社記者懷特在11月23日對日所寫的報導中說:「被釋放的美軍俘虜說,中國人民志願軍對他們很好。他們得到和中國人民志願軍一樣的口糧。志願軍曾用他們有限的設備治療這些傷兵。中國人不搜美國人的口袋,並且讓他們留著他們的香菸、金表和其他私人的東西。」
在中國軍隊的誘惑下,聯合國軍終於產生了一個巨大的錯覺,即其所實施的空中轟炸,已迫使中國支援部隊不能進入戰場,而參戰的部隊兵力有限,並已在聯合國軍猛烈的火力下失去作戰決心,中國軍隊「不是一支不可侮的力量」。11月ZI日,西線聯合國軍已經進至麥克阿瑟制定的「攻擊開始線」,完成了戰役的全線展開。而此時,在西線的中國軍隊第五十、第六十六、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第三十八共六個軍已分別轉移至定州西北。龜城、泰川、雲山、德川以北以及寧邊以北地區,東線第九兵團的三個軍也已經全部到達預定地點。11月22日、23日,聯合國軍繼續北進。西線美第八集團軍指揮美第一、第九軍和南朝鮮第二軍團共三個軍、八個師三個旅和一個空降團。其左翼,美第一軍指揮美第二十四師、南朝鮮第一師、英第二十七旅由嘉山裡、古城洞地區分別向新義州、朔州方向進攻;美第九軍指揮美第二十五師、美第二師由立石裡。球場地區分別向碧潼、楚山方向進攻,其第二梯隊土耳其旅位於軍隅裡地區;美騎兵第一師位於順川地區機動。在右翼,南朝鮮第二軍團指揮南朝鮮第七、第八師,分別由德川以北寺洞和寧邊地區向熙川、江界方向進攻,這一方向的第二梯隊南朝鮮第六師位於北倉裡、假倉裡地區機動。英第二十九旅位於平壤,美空降一八七團位於沙裡院,為西線第八集團軍總預備隊。東線,由麥克阿瑟直接指揮的美第十軍,轄美陸戰第一師、美第七、第三師由長津湖向武坪裡、江界方向進攻。南朝鮮第一軍指揮南朝鮮首都師、第三師沿東海岸向圖們江邊推進。至此,聯合國軍已經全部被誘至預定戰場,進入了一個西起清亭裡,經泰川、雲山、新興洞到寧邊以東的約140公裡的弧形突出地帶的大口袋裡,在這個大口袋的口上集結著預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共九個軍。而此時,聯合國軍的兵力分散,側翼暴露,後方空虛,彭德懷夢寐以求的戰機來到了。
想要感恩節前結束戰鬥的麥克阿瑟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準備聖誕攻勢,要讓自己的士兵在東京過聖誕節。二次戰役後聖誕攻勢就成為美國軍界的嘲諷。可見麥克阿瑟對於危險毫無預知。
第二次戰役中以三十八軍為首的志願軍將步兵戰鬥藝術發揮到極致,在沒有現代化運輸設備的輔助下,此時的志願軍已經是步兵的巔峰。
二次戰役經過
第二次戰役三十八軍原計劃和四十軍一個師共四個師的兵力包圍全殲德川南韓第七師,三十八軍除了圍殲德川敵人還有一個更艱巨的任務這個任務關乎到第二次戰役的戰果,所以志願軍副司令韓先楚到達三十八軍司令部,親臨指揮。梁興初看老戰友到場,也下了軍令狀,38軍自己打德川並保證全殲南韓第七師,想要打敗第七師容易,可是要全殲,必須堵住第七師的所有退路。這個難度十分巨大。韓先楚拍板了:「行,你去打德川韓七師,四十二軍同時打寧遠,這樣粉碎南韓軍的防線會利索得多。」他立刻打電話報告彭德懷,彭德懷回應一句:「梁興初好大的口氣!告訴他,我要的是殲滅,不是趕羊!」這是很明顯的激將法了。梁興初聽後只說了一句話「我要包南韓七師的餃子」。
但怎麼打?位於德川的南韓第七師並不是孤軍,他的四周都有敵人,有美軍,有土耳其旅,一旦南韓第七師受難其他部隊必然會前來增援,這時梁興初的指揮能力得到了驗證,他派遣先鋒隊,潛入敵後要炸掉敵人退路的大橋。並給113,112兩個師下達了火速包圍任務,必須放下一切俘虜戰利品前往封住第七師退路,並在敵人趕來前殲滅第七師。
二十四日夜,在大戰爆發的前一天,三十八軍偵察科長張魁印、一一三師偵察科長周文禮親率三百二十一條好漢身背炸藥摸過了戰線。他們在南韓軍眼皮前大搖大擺地走過了大同江水下橋,一路創造了幾十個傳奇故事,終於在二十六日上午七時五十分,將德川敵人逃跑必經的武陵裡大橋炸上了天!這次傑出的特種行動以後被拍成了家喻戶曉的電影《奇襲》。
戰役發起僅僅十幾個小時,梁興初就將德川圍得鐵桶也似。二十六日下午三點,三十八軍的總攻開始了。四個小時後,南韓七師灰飛煙滅,配屬該師的八個美國顧問連一個都沒跑脫,成建制地走進了中國軍隊的戰俘營。該師全部一百五十六門火炮、二百一十八輛汽車都落入三十八軍手中,不少中國士兵端著日本三八式開始衝鋒,結束戰鬥時已肩扛美國湯姆槍了。這次戰役以一一三師最為勇猛彼時一一三時達到大同江邊,他們的任務是渡江包圍南韓七師,時間緊急來不及搭橋,師長政委帶頭脫下褲子進入江水,此時溫度是零下20攝氏度。1個南朝鮮步兵營趕到直衝渡口,神話般的情景將這個營的南朝鮮士兵嚇呆了——零下二十多度的酷寒中,一群群光著屁股渾身結冰的中國人從江面上濺起一路冰花,端著刺刀吶喊著衝向他們!有的人竟然舉著菜刀掄著扁擔往上撲,那是中國軍隊的炊事兵!這不是人,這是天神!巨大的恐懼瞬間就擊垮了這個營。除了被打死的,一一三師的將士們幾分鐘之內就抓了一百四十多人。
隨著德川戰役已經打得很辛苦了,但是等著38軍的還有更加艱巨的任務,就是前往三所裡,封鎖住美軍第二師的退路。
韓先楚在位於妙香山降仙洞中向三十八軍布置了新的任務。韓先楚邊說邊在价川,戛日嶺,三所裡畫了三個大圈。並向一一三師以電話親自下達命令,一一三師師長江潮接起了電話。韓先楚沉靜冷峻的話音立刻使他肅然。「你們都是老兵,這次任務的分量你們都清楚,但我還是必須對你們講幾句,這個任務太重要了,西線成敗在此一舉。這個任務太艱巨了,你們將四面受敵,要承受幾倍敵人和幾十倍火力的攻擊。所以,我必須對你們說清楚,你們一定要以黨性做保證,不打折扣,堅決完成任務!」「是!」江潮師長手舉聽筒立正。韓先楚開始一句一頓地口述命令。「一、你們必須保證在今天上午六時前,從現地出發,向三所裡穿插迂迴,聽清楚沒有!」「清楚!」「二、路上不管有多大困難和傷亡,你們都只能向前,向前,無所畏懼地向前!剩一個人也要插到三所裡!聽清楚沒有!」「清楚!」「三、到了三所裡,無論付出多大代價,你們必須堅決截住敵人!這次戰役能不能取得大勝,彭總的計劃能不能成功,全部取決於你們,聽清楚沒有!」「清楚了!」「打完仗,我就按這三點檢查你們的戰鬥作風,出發吧!」
一一三師邊走邊下達任務,火速向三所裡前進,接下來就是整整一夜的急行軍,很多戰士跑著跑著就會睡著,隨後被後面的戰友踩醒,有的直接睡著倒入路邊,他們還需要翻越海拔一千二百五十民的長安山。下山後天上出現了美軍軍機,這時無論怎麼偽裝已經無法避免被發現,師長下令丟掉所有偽裝糖堂堂正正地在路邊行走,結果美軍飛行員認為我們這點事南韓軍隊,因為只有自己的友軍才能在飛機觀測下依然挺拔行軍。這名飛行員還貼心地吩咐後面的補給站,為這些士兵做飯並囑咐要加上鹹魚,因為這些士兵們看起來極度缺鹽。這些米飯和鹹魚全部進入志願軍的肚子裡。彭德懷,鄧華,洪學智這些志願軍首長們已經整整6天沒有合過眼,都在焦急等待著一一三師的行蹤,當電報員通知說一一三師已經按照命令到達三所裡後,鄧華甚至高喊:「這是奇蹟,這是神跡」。十四個小時,以人力雙腳行軍七十二點五公裡,並且還要爬山。這個記錄至今沒有任何國家的軍隊能夠打破。隨後彭老總pong下令一一三師要像釘子一樣釘在三所裡,和龍源裡不讓任何一個敵人越過,永垂中國軍隊徵戰史的三所裡,龍源裡阻擊戰開始了。
從西線潰退下來的美軍急紅了眼,美第二師、第二十五師土耳其旅殘部,和美國騎一師、南韓一師都陷入了三面包圍。打不開三所裡、龍源裡,就是死路一條!只有在被哽死前吐出兩根卡在喉嚨裡的骨頭才有救!
炮彈帶不走了,全部打出去!美軍一個支援炮兵營二十二分鐘發射三千二百零六發炮彈,創造了單炮射彈每分鐘八發的世界最高記錄!步兵都滾下車來,衝鋒去!被逼到絕路的美國人居然搞起了「人海衝鋒」,成百上千地對著一一三師阻擊陣地猛攻!美國遠東空軍能動的飛機全來了,幾百架飛機輪番對一一三師陣地狂轟濫炸……美國人不敢相信他們的眼睛。那地獄火海般的高地上不可能再有人類生存,但每當美國兵要去佔領那些似乎已空無一人的高地時,中國士兵又開始了瘋狂的射擊、刺殺。「中國人似乎根本就不會受到炮火的傷害,美國士兵對於能在那種情景下生存下來的中國士兵突然懷有一種本能的敬畏的宗教情緒!」中國兵不是打不死的神,他們同樣是能夠被炸彈、炮彈、子彈燒得渾身焦黑,炸得四分五裂,打得渾身是洞的凡人,但是,這是一支由中國人民最優秀的兒女組成的英雄軍隊,這支軍隊充滿了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莊嚴樸素的正義感,只要這支軍隊有一個人還活著,他就會去戰鬥!
下午13時,攻擊松骨峰陣地的美軍開始了第五次衝鋒。由於中國軍隊的合圍越來越緊,美軍的命運已經到了最後時刻。參加向松骨峰衝鋒的美軍增加到上千人,美軍出動了飛機、坦克和火炮,向這個公路邊的小山包進行了長達40分鐘的猛烈轟炸。三連的士兵在根本沒有任何工事可以藏身的陣地上蹲在彈坑裡,然後突然衝出來向爬上來的美軍射擊。隨著美軍的衝鋒一次次被打退,美軍投入衝鋒的兵力越來越多,而在松骨峰陣地上的三連可以戰鬥的人越來越少了。排長犧牲了,班長主動代理,班長犧牲了,戰士主動接替,炊事員和通信員也參加了戰鬥。指導員楊少成的子彈已經沒有了,他端著刺刀衝向敵人,當數倍於他的美國士兵將他圍住的時候,他拉響身上剩下的最後一顆手榴彈,喊了一聲:「同志們,堅決守住陣地!」然後在手榴彈爆炸之際和敵人抱在一起。中國士兵們看見自己的指導員就這樣犧牲了,他們含著淚吶喊:「衝呀!打他們呀!」兵們向已經擁上陣地的黑壓壓的美軍衝過去。這是三連的最後時刻,也是那些親眼目睹了松骨峰戰鬥的美國人記憶深刻的時刻。沒有了子彈的中國士兵腰間插著手榴彈,端著寒光凜凜的刺刀無所畏懼地迎面衝了過來。刺刀折斷了,他們抱住敵人摔打,用拳頭、用牙齒,直到他們認為應該結束的時候,他們就拉響了身上的手榴彈。共產黨員張學榮是爬著向敵人衝上去的,他已經身負重傷,沒有力氣端起刺刀,他爬到美軍中間拉響了在犧牲的戰友身上撿來的四顆手榴彈。一個叫邢玉堂的中國士兵,被美軍的凝固汽油彈擊中,渾身燃起大火,他帶著呼呼作響的火苗撲向美軍,美軍在一團大火中只能看見那把尖頭帶血的刺刀。美軍士兵在這個「火人」面前由於恐懼而渾身僵硬,邢玉堂連續刺倒幾個敵人,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緊緊抱住一個美國兵,咬住這個美國兵的耳朵,兩條胳膊像鐵鉗一樣箍住敵人的肉體,直到兩個人都燒成焦炭。美軍的第五次衝鋒終於失敗了。松骨峰的三連陣地上只剩下了七個活著的中國士兵。松骨峰陣地依然在中國士兵手中。松骨峰戰鬥最後結束的時候,一個從中國來到朝鮮的名叫魏巍的作家和一一二師師長楊大易一起走上了三連的陣地。陣地上,在幾百具美軍士兵的屍體和一片打亂摔碎的槍枝中間,他們看見了犧牲的中國士兵仍保持著的死前熱血賁張的姿態。他們手中的手榴彈上粘滿了美國兵的腦漿,嘴上還叼著美國兵的半個耳朵。那個名叫邢玉堂的戰士的屍體還冒著餘煙,他的手指已經插入他身下那個美國兵的皮肉之中。作家魏巍將松骨峰戰鬥寫成了那篇著名的通訊,名為:《誰是最可愛的人》。
彭德懷親自起草了一個嘉獎電報:梁、劉轉三十八軍全體同志:此戰役克服了上次戰役中個別同志某些過多顧慮,發揮了三十八軍優良的戰鬥作風,尤以一一三師行動迅速,先敵佔領了三所裡、龍源裡,阻放南逃北援。敵機坦克各百餘終日轟炸,反覆突圍,終未得逞。至昨(三十日)戰果輝煌,計繳僅坦克汽車即近千輛,被圍之敵尚多。望克服困難,鼓起勇氣,繼續全殲被圍之故,並注意阻敵北援,特通令嘉獎,並祝你們繼續勝利!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
這也是為何當時的中國步兵能被稱之為舉世第一,不管是攻堅,還是陣地防禦,還是急行軍支援包圍,或者是敵後侵襲,可以說無人敵。精銳如美軍依然無法在其包圍下有反擊的能力。後期蘇聯空軍的加入更是美軍失去了空軍優勢。
但很多人對於韓戰依然存在片面理解,對於了解韓戰史對最可愛的人最大的緬懷和紀念因此在筆者看來,我們必須了解抗美援朝。從抗美援朝中,我們可以汲取無窮無盡的精神力量。在了解抗美援朝方面,著名軍史學者李峰先生所著的《決戰朝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著作。這本書全景式的解讀抗美援朝,有乾貨、有情節、有靈魂。這本書告訴我們,尊嚴絕不是沒有代價的,是建立在勇者的劍鋒和鮮血之上的。軍事專家,空軍上校戴旭為這本書出序用以支持,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名抗戰口述歷史研究者,方軍對此書也是大力推薦。今年的10月25日就是韓戰勝利70周年,讓我們一起緬懷英烈,紀念並懷念這些最可愛的人。
本書原價88元,現價只要79元。包含了精彩壯闊的文字以及精美的圖片。
就請大家跟隨著作者的腳步,領略70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有意的讀者,請點擊下方橫條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