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思維,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

2020-12-12 策劃者也

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有那麼一段時間,無論是坐地鐵,走路,吃飯,滿腦子都想著手頭策劃案的創意,甚至晚上睡著之後,大腦還在運轉幫我想創意,拼盡全力的消耗著腦細胞,帶著自己還算滿意的創意第二天到公司開頭腦風暴,還是被經驗豐富的同事們秀創意秀到我自閉,一拍腦門幾十個創意真不是吹的。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後來我發現,想不出創意的最大問題就是我一直盯著產品想著,總想著用什麼創意去展現產品的優勢,這種思考方式本身就在固化思維。

策劃不需要創意,執行才需要

其實,我一直都認為:「策劃不需要創意」,創意能夠讓客戶一時爽,爽過之後還是會選擇對的,又爽又對,這才是創意要追求的目標。

我和很多人都舉過一個例子,想要種出什麼樣的花,首先要確定的是種子,花的栽培是執行!創意是選擇什麼樣的花盆、修剪和花盆布景。如果種子沒確定,討論創意沒有任何意義,創意實際上是選擇的問題,只有確定了種子(也就是策略),才有選擇的方向,客戶才會覺得你的創意是「對的」。

況且,客戶找我們做策劃也不是為了創意,而是讓我們幫他解決問題,購買的是你的經驗、資源和執行力,創意只是讓這你的執行、經驗和資源看起來更有價值、更有賣相而已。

創意實際上是資源統籌的藝術:

我之前的文章有說過,策劃本質是資源的統籌與調配,同樣的例子,再舉一遍:「假如要去策劃一場戰爭,掌握的資源是飛機大炮和掌握的資源是冷兵器,其戰略和戰術是完全不同的。同樣的需求,核心資源是媒體資源的公司和核心資源是落地活動資源的公司,其傳播的策略和戰術會大相逕庭。」

舉個例子,很多人做發布會,邀請主持人,嘉賓講話,小表演,樂隊,閃電球啟動儀式,喊一個口號、宣誓,再弄個產品體驗等等,把發布會現場能玩的花樣玩了一個遍。但是你看小米的發布會怎麼做的,砍掉主持人,砍掉表演,砍掉啟動儀式,發現只有PPT不能砍,那這個PPT一定是最主要的,圍繞PPT,需要雷軍來講,需要大屏,需要燈光、音響、產品視頻來配合突出PPT效果,傳播資源圍繞PPT又重新統籌了一遍,這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小米的發布會被奉為經典,而且很難被模仿和超越,直到後來出現了一個叫「羅永浩」的男人。雖然他們的發布會看起來都差不多,但是底層邏輯完全不同,小米發布會的核心是PPT,錘子發布會的核心是「情懷」,羅永浩的人設和段子,PPT都是為了配合「情懷」,用情懷又把資源整合了一遍。

小米的發布會有創意嗎?它的這些東西,早就被做活動策劃的玩了不知道多少遍,

沒有創意嗎?為什麼大家都記住了。

什麼樣的創意能讓客戶爽!

新鮮的,就是創意?還是好玩、有趣的就是創意?都不是,白嫖的部分才是創意。

前面說了,創意實際上是資源優化配置的方案, 之所以覺得某個創意好,是因為你覺得這些資源整合在一起能實現1+1>2的效果,大於2的部分,相當於白嫖,還有什麼比白嫖更爽的,白嫖的部分就是創意的價值,因此對客戶來說,創意的價值是傳播效果溢價,從來都不是新鮮的,好玩的、有趣的才是創意。

前幾天有一個某汽車品牌活動部的學員問我:「我們平時做活動就是車展、發布會、試駕之類,上級領導覺得,能不能多想想創意,有沒有別的方式做一些新鮮的、好玩、有意思的活動?」,上級領導說這句話他想表達的是活動沒效果,想想更有效果的活動形式。如果理解成新花樣,領導沒見過的活動,那就像一個設計師按照客戶要求「字要大」,真的把字放大了一樣。那些領導們,他們要的從來都不需要創意,而是出成績,是投入產出比,或者說找你這個乙方看起來很值。

創意應該怎麼做呢?

上學的時候,老師總喜歡鼓勵大家使用發散性思維,用不同方法、不同路徑去解決問題,比如一題多解,我們從小就是這樣被教育過來的,我們運用發散性思維幾乎成為一種習慣,特別是策劃人,美國BBDO廣告公司的奧斯本首創的頭腦風暴法(Brain storming),就是發散性思維的創意方法。可以回想一下,每次頭腦風暴、過程很嗨,話題還經常跑偏,大家都提了想法之後,最後領導再來一句,再想想,第二天接著頭腦風暴,結果往往是懸而不決。

最近就痛苦的經歷了一回,朋友做了一個電視節目,我幫忙想節目名稱,每次開會討論,近10個人想了三個月,不下100個節目名稱,最後節目都要錄了才定下來一個最中庸的。用發散性思維想創意往往會陷入怪圈,因為發散性思維總是指引著我們「答案」有更多的選擇性,就像小學課文」猴子掰玉米」總覺得後面有更大更好的玉米,實際上最好的玉米可能就是前面丟掉的。

用發散性思維給客戶想宣傳口號,往往就是噩夢的開始,他會讓你不斷地想下去,不到最後一刻他是不會定下來的。如果你只給客戶一個,說這是我們公司集體討論的結果,那你後面的工作可能會簡單很多。用發散思維想出來的創意,永遠不會讓人滿意,因為它一隻在暗示可能還有更好的答案,結果就是,定不下來!

我不是批判發散思維,也不是覺得發散思維不能用,而是從創意的角度來探討發散思維的局限性。對於普通人來說,熟練運用發散思維已經足以讓人感覺這個人很有創意,但是對於策劃、創意工作者來說,發散性思維已經是「固化思維」了。

還有什麼創意的思維方式呢?或許可以試試框架思維

什麼是框架?《微創新》這本書中解釋說,要解決問題的本身和他周圍時空區域就是框架。框架內思考的意思,是最好的創新點其實就在我們手頭和,也就是說你身邊的資源才是創意最好額來源。

比如,你為客戶做一場發布會,PPT,主持人、場地、燈光師、媒體、嘉賓,天氣,社會大環境等,都構成了框架,好的創意往往都是來自於問題息息相關的元素。

有沒有這樣地體驗,你本來沒什麼靈感,當你見到了主持人,看了活動場地,活動當天正好是某個節日,或者和嘉賓聊完之後忽然就有靈感了,很多時候其實就是身邊的傳播要素在啟發著你。

這就是框架內思考的魅力,我們在做創意的時候總是喜歡談結合點,先找到了一個資源,或者一種創意,再考慮能不能與訴求或賣點結合上,後果就是不斷在找資源、想創意,想的腦瓜子嗡嗡的,還感嘆,想創意真難,多關注身邊,關注你手上的資源,關注傳播要素本身,將他們的效能發揮到最大化,就是創意。

用框架思維如何想創意?

方法一:除法。

除法是減法的升級版,就是把傳播牽扯到的要素砍掉一個或者幾個,甚至砍剩下最關鍵的一個,再重新匹配傳播資源、要素,可能會產生神奇的創意。

小米把玩爛的發布會環節,砍得只剩下最後一個PPT,圍繞PPT再去匹配活動要素,把PPT玩明白了,發布會就成功了。我看到過很多發布會的方案,如果方案裡寫了好幾個要素,特別是大氣、時尚、科技之類的核心調性,我就頭疼,就算環節再有創意,那也只是活動要素的排列組合,毫無新意和創意。

我曾經做過一個方案,是一個美麗鄉村的項目,給過來的需求單,一年有十幾個活動要做,這些活動是必須做的,政府規劃的不能更改,一般的套路就是想一個年度營銷主題,一個漂亮的SLOGEN,然後挨個活動做一遍。相當於把各種水果撞到籃子裡,你看,我送你的是果籃不是水果,問題是吃到嘴裡的還是各種水果,看起來高大上了一些而已。

作為一個有追求的策劃,自然不能這麼幹,於是就從客戶給的十幾個活動中做減法,砍掉所有無法與其他活動產生關聯的活動,砍到最後終於發現只有「榮譽村長」的選拔與任何活動都有關聯,客戶當時的想法是選一個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人做榮譽村長,相當於代言人。於是我們就把選拔榮譽村長作為主線,做了一個「榮譽村長成長記」的策劃,把其他的十幾個活動作為榮譽村長「打怪升級」的考驗。

都是送禮,你送了一個華而不實的果籃,而我更喜歡把各種水果根據對方的健康狀況,進行針對性的水果營養搭配,做成「每日水果」,如果是收到以上兩種禮物,你更喜歡哪一個呢?

後來,按照這個思路,傳播順利地執行了,但是執行的人不是我,創意被白嫖,但是轉載、抄襲的怎麼能趕上原創,執行了大半年,剽竊者因為執行太差就被客戶踢出局。

另外你們聽說過「競爭性談判」沒有?這是競標專業術語,我就遇到過,當然不是競標,是客戶叫了兩家公司,在一個會議室開會,當面說,誰說的創意好就和誰籤約。另外一家公司說了好幾條創意,以及創意怎麼執行,輪到我們的時候:

我們就說了一個字「脫」;

「讓美女脫」;

「脫光了穿上泳衣,在身體上塗企鵝圖案的人體彩繪,做行為藝術」;

「在全國各地同時做行為藝術」;

為什麼脫?

經調查,企鵝適宜的生存溫度是零下2攝氏度,南極氣溫一度達到20攝氏度,已經不利於企鵝生存,客戶做此次活動的公益目的就是呼籲人們關注南極生態,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在這樣的背景下,人熱了可以脫衣服,企鵝能脫嗎?因此策劃了用「脫」的行為方式,配合「企鵝很熱」的口號,在全國同時舉辦了一系列行為藝術的活動。創意闡述完,幾天之後籤約。

後來,這個活動上了熱搜。

「熱了就脫「這是生活常識,這個創意就是來源於身邊的認知框架,通過做除法,聚焦到「熱了就脫」,從而產生的創意。

比如創意一張中秋節的宣傳海報,常規操作要放「圓月」的要素,試著刪除圓月要素,再去設計海報,沒準你的創意能讓人驚豔。

還有更過分的,圓月、月餅、一家團圓的畫面都沒有。

用除法策略想創意的時候,千萬不要為了除而除,除掉之後,需要嶄新的方式方法將資源重新排列組合在一起,這才是關鍵。

方法二:做乘法

乘法,就是將傳播的某種要素複製或者放大,複製到足夠多,放大到足夠大,就是創意。

例如,剛開始手機只有後面的攝像頭,後來有了前置攝像頭,再後來後置2個攝像頭,3個攝像頭,4個攝像頭,你敢想像手機背面整屏都是一個攝像頭,單反手機,能有多爆嗎?

我國有一個二胡之鄉,想打造城市影響力,怎麼打造呢?在2019年的時候,他們琢磨著找2019個人拉二胡,同時,申請金氏世界紀錄,二胡之鄉的美名也能坐實,一個人拉二胡是藝術表演,2000多人拉二胡就是社會新聞了,影響力怎麼都比一個人拉二胡強。小道消息,由于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工作人員認真負責,二胡拉完之後數了好幾遍,人數都是2023個,這就尷尬了,「2019年2019個人同時拉二胡」這個梗不能用了,於是準備好的新聞標題就成了:「2000餘把二胡挑戰金氏世界紀錄」,不了解實情的人還以為吉尼斯紀錄這麼不嚴謹了。

同樣,南方古鎮的鄉村,一個人在家吃飯沒什麼,但是村裡所有人一起在街上吃飯就成了「百家宴」,媒體來了,遊客也來了,知名度也提升了,旅遊收入也增加了。

乘法策略的關鍵就在於,將傳播要素中的某一個要素進行複製。比如做一個線上徵集才藝視頻的評選活動,什麼才藝都行,就像大部分評選活動一樣,活動沒有特色。但是如果從這些舞蹈中選擇一種舞蹈複製,固定動作,規定音樂,讓所有選手都條一支舞,即使不懂舞蹈的素人網友,練習一下也能參賽。這樣的話,參賽網民人群基數成倍數增長,參賽人數暴增,搞不好這支舞還火了,成為網紅舞蹈,那傳播效果不就起來了嗎?

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別人的廣告片都是15秒,你做一個10分鐘的廣告片,時間上複製,是不是也很有特色。別人廣告的廣告詞都念一遍,你1分鐘的廣告念12遍廣告語,是不是也很有特色,例如「恆源祥,羊羊羊」的廣告,可以去了解下。

再比如,做快閃,幾十個人的快閃已經不是創意了,上千人的快閃才是創意,還有做消費者體驗活動,做個桌式小保齡球打中有獎品,把保齡球放大,做人體保齡球,是不是更有創意,更有傳播性。

乘法就是用複製和放大的方法,顛覆消費者的認知。一個人luoben是耍流氓,一群人luoben是行為藝術,全世界的人luoben,是生活。當你複製到足夠多,放大的足夠大,同樣的創意性質會發生質的改變。

以上是我關於創意的一些想法,先說到這裡,後續在補充。

相關焦點

  • 創意思維訓練!打破桎梏
    文/馬少飛 張婷婷 創意思維是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再加上合理的想像而產生的新思想、新觀點的思維方式。常見思維方式①多向性思維。創意思維訓練任何設計都是一個創新的過程,任何創新都是基於一定的創意思維。創意思維是求新,求異的思維,創造性思維與創意活動緊密相連,是在前人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創造活動。
  • 搶票|少兒創意思維訓練美術培訓
    【課程名稱】少兒創意思維訓練美術培訓【服務對象】5-9歲拱北轄區在校學生A班——(7-9歲)、B班——(5-6歲)(因課程年齡需要,課程將分為A、B班,請按照小朋友實際年齡申報課程班級)【課程時間】 A班(7-9歲):每周六
  • 創意思維如何培養!
    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信息的快速傳播,網絡也將世界乃至全球的距離拉近,各類信息、圖片、書籍資料充實著我們的生活,對我們的設計領域起著巨大的影響作用,為我們的創意思維訓練提供了許多有益的素材。設計本來就是一門涉及學科範圍很廣的專業和工作,需要設計師具備許多方面的知識,因此對我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戰,我們也一定要借鑑他人優秀的創意作品,來引導和啟發自己的創意思維,這就要求我們要善於收集信息、圖片和資料,閱讀大量的書籍,如科技領域的,生物領域的,小說、散文等文學領域的,從中來豐富自己的知識面,為我們的創意思維訓練提供源源不斷的源泉。
  • 乘風破浪正當時,創新思維與優秀創意孵化訓練培訓班舉辦
    為加快實現中國銀行「建設新時代全球一流銀行」的戰略目標,落實我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深化創新體制機制及實踐,推進優秀創意孵化工作,總行於3月24日至4月4日在江蘇舉辦創新思維與優秀創意孵化訓練培訓班。
  • 有五種方法是可以幫助各位來提升創意思維
    但是我們更多的要養成一種創意思維習慣,而不是真的要發明創造。這篇文章,主要就是講這個問題。思維通常有兩種,一種叫聚斂式的思考,一種叫擴散性的思考。這種思維是可以訓練的。第一個方法叫做問題的檢核法這是腦力激蕩的創始人奧斯本所提出來的。這個做法在思考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就把需要分析的問題清單全部都列出來。
  • 英語啟蒙:歐美小朋友思維訓練方法,有趣又有創意(附資料)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學語言應該要掌握思維方式,然後通過這種語言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它所傳承的哲學思想和歷史文化。可能有人會說,在啟蒙階段,應該把重點放在語言形式上,而不用考慮其思想內涵。從表面上看,仿佛挺有道理的。但是,當我們仔細思考一下我們是如何學會母語的,就不難發現,通過TPR(全身肢體反應)親子互動,孩子很容易理解有聲語言和肢體語言所代表的內涵的。
  • 智能時代,創意先行,從大腦到思維打造你的創意力
    與通常的思考角度「從思維入手」不同,我們先從訓練大腦說起,再談思維。提高創意力,自然要訓練創意腦(右上腦),這也是從「根源」提高一個人的創意天分。然而,「提高天分」聽上去似乎有點難,但也絕對不是不可能,我們要相信大腦真的是可以訓練的。
  • 平面設計思維訓練
    以圖形創意訓練為例,我們選取自然界中的一片樹葉作為創作題材,通過藝術家的觀察、思考和一系列的聯想,創作出眾多 別具特色的藝術造型。由嚇產生形的聯想,如「手、花、小鳥和山脈」等;由葉的質感產生意的聯想,如輕柔、飄逸、旋轉、甜美、潤澤和生命等。
  • 創意思維如何練?
    設計創意思維要求獨立思考、大膽假設,解決問題時有高度的自主性,要超越習慣的認知方式,以新角度、新眼光去觀察事物、認識事物,自覺而獨立地把握條件,找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設計創意思維有發散思維、求異思維、正向思維、逆向思維、系 統思維、超常思維、新異思維、靈感思維、直觀思維、聯想思維、幻想思維、形象思維等方式。
  • 發展孩子的這種思維能力,他們將擁有源源不斷的創意靈感
    創意是如何產生的?創意思維又該如何培養?本文聚焦「創意設計」這一創新思維方法,解讀"創意設計「思維的內涵和訓練方式。 本文為思維方法系列文章第19篇。
  • 創意思維四大法則!
    有創意的人隨時關注著嘗試新的可能,從可能中找到可以實現的創意。也可以稱為逆向或反向思維技法。逆向思維是超越常規的思維方式,打破常規從相反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從中引發而獲得創造性靈感的思維方法。由於其反傳統、反常規的特點,故其表現出的創造性和開拓性十分直接,而且尤為突出。
  • 兒童思維訓練十法
    俗話說腦瓜越用越活,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特意去訓練孩子多用腦,可以明顯促進思維活躍程度,對以後的學習有莫大的幫助。01   續編故事結局   多數孩子喜歡聽故事,家長在給孩子講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時,可以有意留個故事結局,讓孩子續編。這對孩子而言,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挑戰,他會樂於積極開動腦筋。
  • 創意訓練的 100 個方法!(乾貨)
    本產品或方案,能否用於其他領域,擴大用途,或者稍作變化後用於其他領域或其他用途利用奧斯本檢核表法,可以產生大量的原始思路和原始創意,它對人們的發散思維,有很大的啟發作用。每部電影都可以這樣來訓練和溫習,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首先,我們需要細節,因為細節是創意的材料。而且,細節往往是畫面思維,而不是文字思維所能提供的。
  • 小學數學:一年級思維訓練50題,可以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
    一年級數學對於我們來說很簡單,但是對於正在學習的他們來說,還是有難度,更何況是一年級的思維訓練題。思維訓練比一般的習題要難,考察的角度比較刁鑽,稍不注意就會讓學生轉不過彎來。而在一年級的時候如果你有簡單的思維訓練,對以後的學習將會更有幫助。
  • 開展創新訓練,提高孩子的創新能力和創意水平
    創新能力並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平白獲得的,需要家長把創新教育融入到平時的生活中,積極開展創意訓練,努力開發孩子們的創造力,提升孩子急中生智、即性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家長可以適當關注創新教育,創新競賽,思維訓練,動手能力,創意培養,解決問題等創新教育方面的內容,幫助孩子擁有更強的創新能力。
  • 商業廣告攝影的創意思維!
    文/楊毅 商業攝影的競爭,可以說是商業攝影創意的競爭,創意是商業攝影的靈魂。在創意上有所突破,就要加強創意的「創新性」和「獨創性」,只有掌握了創意真正的內涵,才能在創意水平上有所提高。商業攝影創意形式大致分兩種:一種是綜合式創意思維,另一種創新式創意思維。
  • 每天3小時創意訓練,你就是下一個創意大神
    (閱讀提示:正文共1438字,大約閱讀時間為5分鐘)沒有誰生下來就是創意大神,也沒有誰的每一次創意都能刷屏,形成超級話題。古人云: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所謂靈感,無非來源於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與積累。厚積薄發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 一書一法一工具|思維訓練|整理的藝術:6步教會你創意思考法則
    7、想成為有創意的人,首先要養成思維的習慣。8、思維有特定的工具,經常練習就能掌握。9、改變視角可以重新整理信息。4、有創意需要一些方法和外部環境。5、創意工具:翻轉、三角、思維導圖、四象限……6、改變視角就是創意(突破性思考)7、思維不是腦筋急轉彎,是為了做出更合理的決策。
  • 廣告創意思維方法
    文/曹金明 廣告的創造性思維具有多種思維形式,包括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中的想像、聯想、分析、判斷、歸納等複雜的思維活動,其思維方法有圖示法、轉換法、關聯法、拓展法等,是一種協同性的綜合思維。創意看似是一種靈感的結晶。 似乎是機遇的結果。但是創意是一定思維方式的必然結果。在廣告創意之前。首先要有資料和經驗的充分貯備。
  • 兒童最應該開發的領域——創造力,手腦訓練助推創新思維
    多數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各種規則、意識的約束,受到成人常規思維的限制,顯創造力逐漸泯滅轉換成潛創造力。我們家長需要做的就是保護兒童的顯創造力,讓兒童持續使用這種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並形成一種習慣。進行手腦創新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兒童的創造力,讓兒童的創新形成一種習慣。下面請進行第1周的手腦訓練,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完成,完成後可以進行適當指導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