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4卷中有這樣一句話:「兒童正是在看到什麼新奇的、不了解的東西而產生驚異感的那些時刻,才進行著最積極、最緊張的學習」。
美國著名海洋生物學家雷切爾·卡森所著的隨筆集《驚奇之心》也寫到:「倘若我對仙女有影響力,我會懇求她賜予世界上每個孩子驚奇之心,而且終其一生都無法被摧毀,能夠永遠有效地對抗以後歲月中的倦怠和幻滅,擺脫一切虛偽的表象,不至於遠離我們內心的力量源泉」。
可見,擁有驚異感、驚奇之心對孩子有多重要。
驚異感,是人們對於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之中表現出來的驚訝、讚嘆、求知的熱情。有人曾經說,驚異感是哲學和科幻的源頭,沒有驚異感,就沒有真正的哲學學說和科幻作品。
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發現,有些人對世界充滿好奇,一生都在不斷地探究,學習,成長;有些人則麻木冷漠,對世界毫無興趣,自然就渾渾噩噩,無所追求。
所以,父母和老師要學會呵護孩子的驚異感,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鼓勵他們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開展各種各樣的探究活動。
可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所謂的「驚異學習法」又是什麼呢?
孩子的好奇心和驚異感是與生俱來的。
英國科學家培根說,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提問則是孩子求知慾發達的標誌。
好奇心強的孩子,往往喜歡刨根問底、喜歡拆東西、搞破壞。
可一些家長沒有認識到驚異感的重要性,所以當孩子的好奇心剛剛萌芽時,不被重視和培養,甚至還招到父母的扼殺,比如認為孩子的提問毫無意義,認為孩子的破壞力太強給自己添麻煩了......這會讓孩子失去創造的機會和欲望,失去對生活的熱愛。
天體物理學家、科普作家Neil deGrasse Tyson在演講中就曾講過,「問題不在孩子身上,他們是天生的科學家。問題在大人身上。他們扼殺了孩子們的好奇心「。
比如,當孩子從冰箱裡拿出雞蛋玩耍,作為父母,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不要玩!快放回去!會摔壞的!」,可Neil deGrasse Tyson認為雞蛋掉落摔碎恰恰是一個物理實驗,孩子會從中學會一個物體從高空墜落,可能產生的影響和變化。面對破碎的雞蛋,還可以引導孩子理解這粘糊糊的蛋黃是怎麼變成小雞的,這又是一個生物學的知識。
Neil deGrasse Tyson質問家長們:「一個雞蛋能花多少錢?20美分,如果你認為教育很昂貴的話,你應該嘗嘗無知的代價」。
再比如,孩子把家裡的所有鍋碗瓢盆都拿了出來,並開始敲了起來,很多家長會吼道:「別在製造噪音了」,「別吵了,你把鍋碗瓢盆都弄髒了」。而Neil deGrasse Tyson覺得孩子只是完成了一個聲學實驗。
所以,Neil deGrasse Tyson講到每次被家長們問到要做些什麼才能讓孩子對科學感興趣,他都會懟到:「孩子已經對科學感興趣,而你才是問題所在」!
因此當家長們發現孩子有喜歡提問、喜歡拆東西、搞點小破壞時,不要打擊孩子的好奇心,並且要鼓勵孩子探索,探索的過程則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家裡的秩序亂了可以整理,但孩子的驚異感和創造力被破壞了,可就一去不復返了。
英國開放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和挪威學習與技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每年會出版一冊《創新教育學報告》,介紹世界上最新的教學法,在《2019 創新教育學報告》的十種最新的教學法中,就有一種教育法叫「驚異學習法」。
驚異學習法的創造者是被英國教育部評為「教育界的神奇人物」的馬修• 麥克法爾博士,他說「如果說學校應該做些什麼來提高學生的成就,在我心中,答案就是喚起驚異」。
當前教育中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孩子們對學習缺乏真正的興趣,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孩子們常常是為了父母的獎勵、當學霸的誘惑等外部動機而「被迫」學習,缺少持續的深度學習,難以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馬修博士認為,當一個孩子全身心、多感官地被一個東西所吸引,心中產生巨大的疑問,引發的強烈內在動機會貫穿於他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從而完成高質量的學習。
馬修博士設計了驚異學習法,由五個階段組成:
1.預期(期待驚異的發生)
2.遇到(體驗奇妙的驚異時刻)
3.調查(探索引發驚異的物品或事件)
4.發現(意識到還有一個充滿驚異的未知世界)
5.分享(以各種方式和他人分享美好的驚異體驗)
馬修博士還設計了幾個驚異課程,在這裡給大家分享其中的「黑匣子課程」和「綠匣子課程」。
黑匣子課程
1.預期
馬修為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精心策劃一個預期的倒計時。
活動前一個月(告知學生可能會有神秘活動)→活動前4 個半小時(告知學生下午有一個特別的活動)→活動前1 小時(教室裡開始清人,布置「驚異小屋」)→活動前15 分鐘(發給每個學生一個序號)→活動開始(學生排隊,三個人一組進入「驚異小屋」),馬修每搖一次鈴鐺就有一個新的小組進來。
2. 佔卜
「驚異小屋」的中間放著一張小桌子,桌子上有一塊黑布,下面蓋著黑匣子。馬修會和孩子們說:「現在請你們圍著桌子轉,唯一的要求是不能碰到桌子,你甚至可以鑽到桌子底下!」
孩子們會既興奮又小心翼翼地圍著桌子轉,然後馬修會拿起一個金色信封,讓他們回答信封中的問題,如「你現在感覺如何?你希望布下是什麼東西?」孩子們會表達各種情感,如「興奮」、「害怕」、「激動」等等,猜布下的東西答案也是五花八門,如「盒子」、「魚」、「蛇」等等。
3. 發現
馬修當著孩子們的面,慢慢地掀開黑布,露出了黑匣子,如下圖所示,裡面有一些信封,他讓每個孩子取出一個,然後告訴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詞,就是密碼。孩子們很快發現,這個密碼就是「驚異」。然後,馬修感覺時機成熟,給他們布置了接下去的作業,希望他們每個人都成為「驚異」收集師,去尋找「驚異」。
綠匣子課程
綠匣子課程承接著黑匣子課程,組成「驚異學習法」的不同階段:
1. 體驗
讓孩子們總結他們最近發現的驚異的物品或事情,並將他們進行分類,比如可以按來源分:「自然」(如一枚鯊魚牙、一塊珊瑚、一隻活蟋蟀)、「人工」(如一枚古錢幣、一塊帶有奇特花紋的碎碗片)和「科學」(如數碼手錶、稜鏡、磁懸浮列車的照片),可以將物品放在好奇心柜子裡,如下圖所示。
2. 創造
馬修請孩子們用黏土來創造讓他們感到驚異的事物,有些是存在但不好收集的,有一些則是不存在要憑想像來創作的。馬修對孩子們說:「世界上任何東西,只要你能想到,就可以把它創造出來!」
3. 分享
這次分享的規模更大,孩子們邀請其他兩個班級的學生前來參觀。「記住,必須讓那些參觀者的眼睛離不開你們的展品,讓他們著迷!」馬修對孩子們說。
其實,我們中國的老師和家長們也可以借鑑「驚異學習法」的五個階段設計一些課程,讓孩子體驗、探索,孩子們會發現原來學習不都是枯燥的,還能如此有趣。
有人曾在中外校長論壇上問哈佛校長:哈佛青睞什麼樣的學生?
他說:「哈佛需要知道一個學到了很多知識的學生,是否也具有創造性;他們是否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動力,去探求新的領域;除了學生本專業的領域,學生是否關心其他領域的東西,是否有廣泛的興趣……」
因此家長們千萬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驚異感,那才是未來人才必備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