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洲法院妥善解決了5個子女不贍養90歲的老人問題
——當楓橋經驗遇上贍養糾紛 期間,老母親邢某向村委會反映過相關情況,但均未得到妥善解決。 考慮到該案系典型的家事糾紛,並發生在親情之間,且邢某年逾九旬,簡單處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老人贍養問題,因此裴家灣法庭庭長李文亮通過電話聯繫到了邢某的五位子女,在了解糾紛事實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實質問題對雙方進行了詢問,傾聽了她們的意見,並建立了「邢某贍養問題」微信群,通過在微信群裡調解,其六女兒張某明確表示願意履行贍養義務。
-
因贍養糾紛老人住進危房 一紙判決讓老人「老有所養」
訴訟過程中,大觀法庭承辦法官周仁敏多次耐心勸導五子女因對贍養費標準及管理使用、周某某何處居住、如何照料等分歧較大未達成一致意見,但均表示願意好好贍養老人,法官遂做出判決並注重釋法明理。在向原被告雙方送達判決書時,法官帶著法官助理向五個子女一一講解法律法規,給他們講事實、擺道理,讓他們知道贍養老人是法律規定的每個人應該履行的義務,若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可能面臨的法律後果,五個子女表示今後會好好照顧老人,承擔起贍養義務
-
隴南徽縣:贍養老人起糾紛,法律援助幫解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五條:贍養人應當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時得到治療和護理對經濟困難的老年人,應當提供醫療費用。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贍養人應當承擔照料責任不能親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願委託他人或者養老機構等照料。《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六條:贍養人應當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強迫老年人居住或者遷居條件低劣的房屋。
-
北京平均每年發生200多件養老糾紛案件 老人想要:贍養 關心 清淨
可據海澱法院統計,自2013年起至2020年10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設立的中國裁判文書網共收錄發生在北京的「贍養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1704份,每年都有200多份。法院還總結出老人針對子女訴訟的三項主要訴求——要贍養、要關心、要清淨。
-
古稀老人贍養困難 巡迴審判上門維權
贍養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子女應盡的法定義務。9月28日,固安縣人民法院馬莊人民法庭在禮讓店鄉大楮林村巡迴審理了一起74歲老人的贍養糾紛案件。趙某某與老伴育有二子,老伴已去世。多年來,趙某某與二兒子因贍養問題發生糾紛,當地村委會多次調解未果。
-
張店法庭:贍養老人起糾紛 巡迴審理化心結
10月12日,金安區法院張店法庭來到轄區東河口鎮華山村部,巡迴審理一起贍養糾紛案。在法庭的主持下,原被告成功達成協議,協議約定由每名子女每人每月給予500元贍養費,若當事人高某因病住院,由每名子女分攤醫療費。
-
淳化法院:贍養老人起紛爭 法官調解皆滿意
日前,淳化法院方裡人民法庭審理了一起贍養糾紛案件,經辦案法官耐心調解,各子女表示要盡好贍養義務,讓老人心情舒暢度晚年。原告席老婦人一生含辛茹苦養育三個兒子,各自整天忙忙碌碌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生活的還算幸福,老人家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可是,自老伴因病去世後,老人生活困難,無人問津,沒有人自願承擔起老人的贍養費用,老人一紙訴狀將三被告訴至法院。在辦案法官的主持調解下,被告承認錯誤,賠禮道歉,老人也不計前嫌,表示諒解,自願達成和解協議。
-
贍養起糾紛,鹹寧九旬老人狀告二子....
但現實生活中,卻不盡然如此鹹寧一92歲老人,育有5子女本應是安享晚年、晚景如春一起來了解一下9月10日下午,汀泗法庭負責人周小影法官通過多次耐心勸導,成功調解了這起關於贍養老人的家庭糾紛案件。因長期由三兒子贍養,何奶奶將名下的土地等財產給了三兒子,大兒子和二兒子心中不忿,二人便不願贍養老人,亦拒絕支付贍養費用。去年,何奶奶不慎摔骨折了,便一直臥床休息,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老人長期需要專人照顧飲食起居,加重了三兒子的負擔,為此,何奶奶和三兒子希望大兒子和二兒子能夠幫襯一下,定期支付贍養費,但二人卻都拒絕。
-
典型案例 | 子女未盡贍養義務,老人該怎麼辦?
本案受理後,承辦人考慮到此類家事案件具有較強的人身依附性和家庭倫理性,通過電話聯繫五被告聽取其對贍養老人的意見,通過走訪了解五被告家庭的客觀狀況。經了解,五被告均願意贍養老人,但部分子女認為老人偏心或自己能力有限而要求承擔少部分的贍養責任。(二)邀請調解,解決老人贍養問題。了解基本案情後,承辦人邀請轄區內的特邀家事調解員參與本案庭前調解。
-
贍養的法律概念以及相關糾紛解決方法
孤獨的老人贍養是指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有贍養能力的子女在經濟上為父母提供必須的生活用品和費用的供養父母的行為,即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提供必要的經濟幫助,給予物質上的幫助;在生活上對父母精神上、感情上尊敬、關心和照顧的行為
-
如何妥善處理家事糾紛,來看看七星關做法
相較於傳統模式,法官席、被告席等被一張大會議桌代替,以「和」為主題,採取溫馨舒適的布置方式,凸顯濃厚的家庭氛圍,給當事人營造一個緩和心態、緩解對立情緒的環境。「家事案件與普通民事案件相比,有較強的倫理性和情感性,這是冰冷的證據、機械的法條無法完全解決的。」
-
【司法為民】法院「上門開庭」 解耄耋老人養老之憂
贍養老人不僅是美德,更是法律賦予的義務,每個成年子女對父母都有贍養扶助的義務。2020年8月5日,鶴峯縣法院調解了一起贍養糾紛案件,妥善解決了93歲老人裴某的養老問題。裴某1927年生,育有兩兒一女,均已成家立業。多年來裴某一直與老伴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直到2019年老伴過世,裴某身體日漸衰弱,生活很難自理,生活起居遇到很大困難。裴某出嫁的女兒將其接到家中照顧。
-
【政法視「縣」】正陽縣法律援助中心:耄耋老人贍養無助,法律援助巧解糾紛
近日,正陽縣法律援助中心在開展「法援惠民生 扶貧奔小康」品牌活動時,現場接受了一位退役的抗戰老兵法律諮詢及因贍養糾紛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正陽縣法律援助中心本著應援盡援、應援優援的目標,為老人開通「綠色通道」,優先為他指派援助律師,並積極與法院溝通儘快定好開庭時間,以使老人的贍養問題儘快得到解決。經法援中心全程參與及承辦律師的努力,該贍養糾紛案件已於近日開庭審理,案件當庭調解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
巧化贍養糾紛 撤訴重溫親情
(通訊員 張香玲)「案件我不告了,我要求撤訴……」近日,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來到小河法庭向承辦法官說道。閆某是一位快七十的老年人,育有二子一女,老人含辛茹苦把三個孩子培養成大學生,三人都已安家立業。閆某現在年齡大了,沒有勞動能力,可大兒子和其媳婦多年不給老人贍養費,整天無事生非,鬧得老人不得安寧,還拿著當年老父親的五萬元賠償款。
-
百歲老人起訴六個子女:沒一個願意贍養我的
因為無人贍養,她無奈將幾個子女都告上了法庭。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9月21日,南通市通州區人民法院成功在訴前成功調解這樣一起百歲老人贍養糾紛。家住通州某村的朱老太太已99歲高齡,共育有三子四女(長子已故)。老太太含辛茹苦地將子女們撫育成人,並各自成家立業。老伴去世後,朱老太太由兩個兒子採取每月輪流的方式來負責贍養。
-
曲沃縣檢察院支持起訴化解一起贍養案件糾紛
參與這場矛盾化解的,有審理此案的法官,有履行支持起訴職責的檢察官,還有一直以來幫助照顧著王某的基層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王某在幾年前與妻子離異時就患有腦梗,近年來因病情愈發嚴重,全靠村委會救濟和低保維持生活。在最近一次住院時,生活已無法自理,近期,王某已符合出院條件,卻遲遲不能出院,原因竟是兒女們不履行贍養義務,導致王某無處可去。
-
【基層法院動態】贍養糾紛引爭端,訴前調解復親情
近日,滕州法院南沙河法庭通過訴前調解成功化解一起贍養糾紛。原告徐某某育有四子一女,老伴已去世多年,現年事已高,無生活來源,子女又拒盡贍養義務,雖經派出所、司法所、村委會多次做思想工作,但被告仍拒絕履行贍養義務,原告遂訴至法院。
-
贍養老人是法定義務 贍養老人要跳出誤區
但是,由於我們的城市、農村保障制度還不健全,老年福利服務設施明顯短缺,老人「享清福」的障礙還不小。 調查結果表明,精神贍養糾紛常發生在城市老人中,而在農村拒不贍養老人現象很突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誰都會有人到暮年的那一天,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醫是每個老年人所期盼的,也是構建和諧社會所必備的重要條件。本期通過兩個典型案例,就老人贍養問題進行詮釋。
-
營山法院城南法庭化解一贍養糾紛
2020年8月26日,營山縣人民法院城南人民法庭成功調解一起贍養糾紛。庭審中,承辦法官剛柔並濟,對子女的錯誤觀點進行了批評教育,經過講理說法,成功化解一起贍養糾紛,獲得了到庭當事人及旁聽人員熱烈的掌聲。陳老太現年77歲高齡,育有兩女一子,兒子是老么。老伴去世後,陳老太一直和兒子媳婦住在鄉下老家。早些年,陳老太能夠自己勞動,加之有子女照拂,其養老不成問題。
-
小兒不滿父母「偏心」法庭巧解贍養糾紛(圖)
(原標題:小兒不滿父母「偏心」法庭巧解贍養糾紛(圖)) 廖勝春